收藏 分享(赏)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72218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PT 页数:248 大小: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8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城市管理学,主讲:孙春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系方式: ,2,前 言,0.1城市化的不可逆转性18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3%;19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10%;20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50%以上。一些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左右,而城市人口约有50亿。这意味着在2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化水平从3%发展到62%。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过程和趋势。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所以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3,0.2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存在,城市文明是人类进步

2、的象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基地,另一方面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腐败犯罪的渊薮,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城市体系的调整,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管理中心。,4,0.3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大城市,200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整个国家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中国城市

3、建设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大规模城市发展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5,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1.7%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0.6%;199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0%;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预计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5%,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65%。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实现由农村化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会有8亿人口进入城镇生活。,6,0.4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联合国人居中心在生境议程中确认,人类可持续发

4、展的战斗,其成功与失败将在城市内见分晓,而良好的城市管理将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使人们认识到仅有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管理和以国民经济系统为内容的宏观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管理作为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中间环节,在中国多年来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7,现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存在许多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无一例外地都与城市管理不善有关。 城市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城市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管理复杂

5、性和难度加大,如何认清和规范城市政府管理职能,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有为管理和无为管理、人治与法治和导顺逆制的关系,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8,本课程框架结构,本课程共分五部分,总计19章内容。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城市及其发展、市和市制的发展,包括3章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城市管理的主体,即谁来管城市,包括2章内容。第三部分重点讲授城市管理的手段,即怎么来管城市,包括2章内容。第四部分讲授城市管理的客体,即城市管理管些什么,包括7章内容。第五部分围绕现代城市管理实践中的热点,讲授城市管理的发展与变革,包括5章内容。,9,本课程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文献

6、阅读讨论与辩论课程小论文,10,第1篇 导 论,第1章 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第2章 城市及其发展第3章 市制,11,第1章 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客观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世界的城市化趋势不可逆转。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今天的城市也会产生和强化社会排斥,使穷人、妇女、青年、宗教和民族中的少数以及其他边缘化群体得不到城市发展的利益。因此,我们要通过健全的城市管理建设“包容性城市”。,12,所谓“包容性城市”,是指城市中的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均得以

7、参与城市所能提供的生产性机会。包容既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参与式的决策过程是实现包容性城市的重要手段。,13,根据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文件,健全的城市管理应包括七方面的标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下放权力和资源; 公平参与决策过程; 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率; 决策者和所有利益攸关者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市民参与和市民作用; 个人及其生活环境的安全。这些标准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辅相成的。,14,1.1城市管理概述1.1.1城市管理的含义和特征,1、城市管理的含义一般说来,管理(Management)是一切组织的根本,它普遍存在

8、于各种组织活动之中。就城市管理而言,管理有多重含义。,15,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管理的概念涉及承认政府正式当局内部和外部都存在有权力。在许多文献中,管理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众社会。第二,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管理可以有多种表现:专横或仁慈,有效或无能。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它确认、决定的做出是基于许多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做出的,而那些参与者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16,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在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中指出: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这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

9、以采取合作行动的连续过程。它包括正式的体制,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市民的社会资本。,17,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的、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对城市所有单位、部门、产业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管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计划、指挥、建设、监督和协调的全过程之中。狭义的城市管理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1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城市管理有其相对稳定的内涵。目前,中国处于计

10、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内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内涵有明显的不同。 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19,从现代城市管理主体的主角城市政府角度出发,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2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管理既包含了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者依据国家法规体系、通过国家计划和发展规划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也包含了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经

11、济政策、城市管理法规对城市企业、城市公民、城市非政府机构的生产生活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行为和活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现代城市管理还包含着城市政府管理职能与非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市民等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结合。,21,2、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都市为人类的重要生活环境,必须管理得当,人类才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都市为文化发源地与传播中心,必须妥善管理,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发展滋长。都市为各种制度的发展地方,必须管理适当,才能使都市中所存在的各种制度健全发展。都市乃国家兴衰所系,都市管理健全与否关系国运之昌隆与否。,22,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在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

12、性城市”的宣言草案中指出:城市管理是与全体市民的福利紧紧连在一起的。健全的城市管理必须使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公民的利益。基于城市公民资格原则上的健全的城市管理,强调任何人,无论男女老幼,均不得被剥夺取得城市生活必要条件的机会,包括适当的住房、房屋租用权保障、安全的饮水、卫生、清洁的环境、保健、教育和营养、就业、公共安全和流动性。通过健全的城市管理,使市民们得到发表意见的讲坛,充分发挥其才智,以便改善其社会和经济状况。,23,3、城市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4)管理的参与性,24,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是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如早期的

13、城市公共事务只限于城市的路灯、道路、桥涵、排水、供水、市容等与城市自身物态形式相关的方面。现代城市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其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广泛而复杂的内容。,1.1.2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25,1、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据,是国家和城市政府调控城市用地和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担负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发挥城市整体优化功能和效益的使命。世界各国都将城市规划列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将城市规划部门列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综合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实际上就是实施城市规划的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经批准公布后,由一系

14、列的规划管理活动进行实施,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环节。,26,2、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事业设施两大部分,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作用重大。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制定长远的有效的规划,并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建与产业技术改造相结合,加速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的改变。其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改革投资制度及增加重点基建投资,使这部分资金来源得到保证。最后,要加强设施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综合效益。,27,3、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维系着城市有机

15、整体的正常运转,通畅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用地开发、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道路的修建和养护,营建公共汽车站、码头等,改善已有的路线,改进城市交通,历来都是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28,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内容主要指对人类生存、生活及社交的环境,一方面要防治污染,不让自然环境变坏;另一方面通过绿化和美化,力求自然环境更好,创造一个健康、优美的高质量环境。,29,5、城市住房管理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住宅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城市住宅建设和管理不仅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关系到市民

16、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城市住房的良性发展为基本前提。住房供应紧缺与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间,一直都是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责。,30,6、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复杂,它要求城市政府要在国家的宏观计划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控制、指导和协调,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1,7、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的社会管理主要是指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管理。城市中的人按一定

17、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在共同的环境里生活、生产。其管理内容又可细分为四部分: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生活服务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其中人口管理又是较重要的一环。根据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进行城市人口管理尤其要控制城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口城市化程度。社会治安与维护秩序的管理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32,1.1.3 城市管理发展趋向,1、城市管理柔性化传统的城市管理是以技术、生产等物的管理为中心,以行政命令、制度约束为主导的管理手段,非人性化的管理相当突出。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城市管理向柔性化发展,即由传统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城市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人既是

18、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成为管理的核心内容。,33,文化管理是以人的自我控制、自查自律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将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人情味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它依靠思想文化的灌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良好风气的熏陶。这种管理实现了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居民需要层次的提高。城市管理柔性化的另一特征就是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的管理。,34,2、城市管理数字化20 世纪80 年代,发达国家已较普遍地将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城市管

19、理要求管理者、决策者更多地运用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而不是主观臆断。城市管理数字化须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模型,建设全面开放的计算机网络。使城市管理各方面各层次的决策都建立在迅速适应情况变化和相互有机联系的基础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效能。,35,3、城市管理民主化一方面是以国家整体上的民主政治来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城市管理自身的民主建设。民主化不在于提多少口号,而在于采取措施,在于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城市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有着广泛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它包括接受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包括积极参与某些重大事项的决策讨论过程;还包括改变自己的观念,建立新的生存价值取向,以及用符

20、合现代城市文明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36,1.2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1.2.1城市管理的一般过程,管理是一种人的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城市管理过程实质上是由各个管理环节组成。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和行动的总和。这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连续过程。它包括正式的体制,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市民的社会资本。,37,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城市管理(Urban Management)是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38,39,综上

21、所述,城市管理和改善城市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管理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高瞻远瞩,寻求系统解决问题和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40,1.2.2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1、 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管理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方便人的活动和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城市管理必须有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公共参与在城市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公众参与率越高,城市管理现代化程度就越高。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市民素质。,41,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系统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系统是一个由若干部分(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系统整体可

22、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的功能。城市管理中坚持系统的原则,就是要将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作为研究、分析和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准则。这也是现代城市管理区别于传统城市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42,3、可持续发展原则即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城市现代化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达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管理既要满足现在居民物质文化不断提高的需求,又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从城市总体战略目标出发,对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环境条件作全面的综合的规划管理,以使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到协调发展。,43,

23、4、因市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城市自然条件与发展方向不同,发挥功能也不一样。城市性质不同,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中都应区别对待,而不能脱离实际,教条主义,盲目管理。5、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都曾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建设和管理城市没有从生态平衡角度来考虑协调发展,对水、地等自然资源的任意使用,对排放毒物、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高度重视,使得当前许多城市出现了能源紧张、水源不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城市现代化必须牢记前车之鉴,应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4,6、法制化原则城市法制化是指城市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的一切重大的、原则性的管理活动,都要有相应管

24、理法规的授权,按相应的法规执行,并受法规的约束和监督。政务公开,管理要透明化,民主化。7、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主要是由城市土地、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如果城市人口剧烈膨胀,甚至超过当地自然力的“负荷极限”,便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管理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其基本前提是要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45,1.2.3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1 、城市管理的目标城市在空间上高度集聚,高度集聚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影响,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的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结构调

25、整,持续的改善交通状况,不断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因此,城市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46,2、城市管理的手段城市管理作为过程,包括调研、决策、计划、实施、协调、反馈等环节,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其管理手段应该是综合的,应该建立“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47,“以法制为规范”。城市管理必须立法,同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除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国家大法外,各个城市还需依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制定城市管理的各种法规。实践表明,法规的制定要配套,法规的执行也要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加强法

26、制的整体作用,减少由于互相冲突而带来的干扰和障碍。但是,目前在推行依法治市的过程中,最有害的还是长官个人意志和以言代法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立法也形同虚设,甚至可能破坏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影响城市的协调运转。因此,在城市管理中,真正运用法制手段,还需有一个艰苦的过程。,48,“以行政为主导”。城市的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等行政机构,是城市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这是由城市管理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管理就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的行政管理。城市政府执行管理任务所使用的手段,不一定、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指令性的行政干预手段,而是多层次、多类型手段的互相配合。比如,可以运用法律、经济、教育

27、、社会舆论等手段。这些手段,在各个层次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灵活配合使用,不过,最后要以行政手段来做决策,并以行政手段(如政府发文件)贯彻决策意图,付诸实施,这就是以行政为主导的意思。,49,“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这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发展过程中,启发市民的觉悟,提高市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培育民间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机构),提高其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让全社会都能自觉地同城市政府一道来维护城市的协调

28、运转,这是无论那个层次的城市管理都应有的基础。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与社会(民间组织)的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随着市民社会民间组织独立和自治进程的加快和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它将逐步获得了与政府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资格和能力。,50,关于城市管理的手段,还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也是科学管理发展的问题。从手段来说,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城市管理要摆脱传统的落后状态,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定量的分析研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目前,在我国城市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是辅助系统,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正在发展,但还没有发

29、展到可操作的阶段。但从发展来看,在将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要深入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51,本章重点,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及特征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现代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52,本章内容小结,本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态势,以此说明良好的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本章强调现代城市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强调现代城市管理和传统城市管理的不同。再次,本章阐述了城市管理的过程、城市管理的内容、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53,自测与复习,名词解释1、城市管理 2、城市生态系统 填空1、系统管理的原则即是 、

30、、 、 的原则。2、综合效益原则即是指 、 和 三者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54,简答与论述1.简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及特征?2. 现代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有什么不同?3. 简述城市管理的意义。4.现代城市管理包括那些基本内容?5.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6.试分析现代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55,第2章城市及其发展,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和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是系统性存在,也是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城市作为一种居住群落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产生基础是

31、人类劳动的社会大分工。,56,2.1城市及城市化2.1.1城市概说,1、城市的内涵城市是一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空间地域实体。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Settlement),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57,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的结果,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城市社

32、会学认为,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殊社区。而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间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58,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这个角度讲,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客观存在和系统性存在。它的本质特征表明,城市是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59,2、城市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特有的根本属性之一。经济上的非农业性。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构成上的异质性。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称为

33、“多样性”、“流动性”。,60,2.1.2城市化,1、城市化的定义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它有四层基本含义:1)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2)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3)是二、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和发展的过程; 4)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以及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61,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I和城市化II。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乡村

34、的地域扩散过程。前者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62,2、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目前,世界通用的城市化指标都是单一指标,主要有城市化水平指标和城市化速度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可比性最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国家或地区)的比重。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采用的就是“人口比重”的城市化水平指标。此指标的公式是:,63,P

35、U=UP100 式中:U城市人口, P总人口在使用这一指标时,应注意把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别开来。如果城市人口在某期间只有绝对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没有提高,我们只能说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了,但不能由此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这种增长依靠的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或乡村人口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即存在乡村人口向城市净迁移时,城市化水平才可能提高。,64,城市化速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二是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通常对城市化速度的衡量采用的是第一方面的指标,主要原

36、因在于城市数量的增长速度必然反映在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上,同时亦排除了原有城市的人口向新建城市迁移的因素。城市化速度的衡量指标的公式是:TA=1n ( PUt+n一PUt )式中:TA城市化速度,n两时刻间的率数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单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少)的百分点,而不是百分比。,65,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而且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实现前提。从城市化的共性看,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主要在于三

37、个方面:农业的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66,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进人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化对城市形成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手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工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企业为了寻求规模效益及提高竞争能力,集中布局工业企业,形成各类相对集中的工业地域,这种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工业集中地域成为工业化时期城市地域分布形态和地域格局形成的核心动力。进入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已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对于加速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作用相对减弱,第三产业的作用则

38、日益增强。当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工业化仍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67,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客观上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生产性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同时,商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性第三产业贯穿了整个工业化过程,教育、科研、文化、医疗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在工业化过程及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基础作用。,68,2.1.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建国后,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5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起落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491957

39、年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581960年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611965年城市化调整阶段,19661976年严重停滞阶段,1977年至今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中国城市化有着不同的特点。,69,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政府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和地域交通系统从工业布局上对城市的建立和发展起着根本性制约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作用主要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政府作为城市化主体,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40、如户籍、就业指标、粮油关系和住房等。1980年以后,这些限制逐渐减弱或消除,目前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限制,仅是户籍管理性的,不再是就业和口粮性的。,70,(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其实就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构建和开始工业化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作为构建工业体系和启动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此阶段是通过殖民掠夺、发动战争、利用外资这三种方式来进行资金积累的。中国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主要来自农业,这种积累方式不是通过货币储蓄和税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策实现的。(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期,如“一

41、五”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城市化的调整期、停滞期,主要的调控力来自政府。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对城市化的速度加以调控,这是中国城市化的鲜明特色。,71,2、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50,同期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8,中等收入国家为62,而我国1997年才达到30,2004年为37%左右,城市化总体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日益显著。1994年,全国共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4个,东部38个,占51.4,中部28个,占37.8,西部8个,占10.8。东西部城市

42、密度相差近10倍。这一差距甚至比1984年拉大了3倍,形成了东密西疏、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递减的城市化地区布局,这种布局对我国尤其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72,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乡村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村工业的迅速发展,促使非农产业较集中的乡村中心区域向小城镇转变,出现乡村地域变为城镇地域、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的乡村城镇化现象。1978年建制镇数为2 850个,至1998年底增到18 925个,净增6 075个,是1978年的66倍。这一变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传统的单一城市化模式,表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人口城

43、市化”与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的“乡村城镇化”的双重模式。乡村城镇化新模式,对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它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工业化中的“城市病”。,73,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世界上出现过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主要有:英国圈地运动方式;德国容克赎买方式;美国农民自由迁移方式;原苏联指令式迁移方式等。所有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都走的是地域转移在先而职业转换在后的方式。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至90年代。在此期间,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进入

44、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未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其农村人口的身份未变,在农村的土地与居住关系未变。,74,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城市化背负着十多亿人口的巨大包袱,这在世界上是极其少见的。中国的人口压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基数大,2000年底,大陆人口总数已达到12.6亿,现已超过13亿人;二是较长时间的高自然增长率;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增长量,在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时,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 400万左右,出现“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形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城市化进程有直接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剩余农产品的数量、社会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资源

45、、城市就业岗位的数量这三个途径制约着城市化进程。,75,2.2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2.2.1城市性质,1、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各城市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76,2、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异同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

46、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后者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77,在实践中要避免如下一些倾向: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的确定一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在方法论上一定要眼睛向外,运用区域分析方

47、法、城市间对比的方法、城市经济结构分析的方法。城市性质对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用于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时,表达不宜过泛,以便于指导实践,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78,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证明,凡是城市性质确定的比较合理,其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就比较科学,城市结构就比较合理,城市用地矛盾就比较少。如长春市的城市性质,尽管有过争议,但最后能正确地确定长春市是以汽车制造为主的运输机械工业城市,使得长春市的建设和发展比较顺利,整个城市的功能和结构也较合理。相反,杭州和苏州这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在建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片面认为工业发展得愈多,就愈符合生产

48、性城市的标准,结果把城市性质搞偏了,一度发展了一些损害当地特点和风貌的重化工业,造成了重大损失。,79,2.2.2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城市人口规模常常是城市极重要的一种综合性特征。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受国内总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分级标准相差很大。,80,由于城市按地域界限可分为城市地区、远郊区、近郊区、市中心区,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有常住人口和临时居住人口,人口中除了绝大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外,有一小部分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城市人口的统计和计算口径也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城市人口数量的确定。一般来说,以市区的常住非农业人口作为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标准。,81,2、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的规模分布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大中小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各自所占的比重。观察分析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模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城市规模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被称为首位度,它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一般而言,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