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党成立初期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工作重心放在城市,主要开城市,主要开展工人运动展工人运动2.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工作重心开始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转向农村 中国的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的斗争 提出了提出了 “工农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割据 ”思想思想,为理论形成,为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 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燎原 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了
2、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权,待条件成熟再夺取成熟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全国政权的思想。思想。3.长征到达陕北长征到达陕北后后确立了确立了革命道路革命道路 战争和战略问战争和战略问题题 中明确指出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路。 ”(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指挥部一江西大旅社192
3、7年 7月 27日,中共前敌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会议,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关于在南昌组织武装起义的决定。八一南昌起义 .flv (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向农村转移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 10月 2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1928193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基阶段 井冈山时期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代表作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10月 1928年 11月1930年 1月,毛泽东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
4、标志以乡村为中心、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右图为井冈山茨坪。左图为井冈山斗争雕塑。 1938年 11月,毛泽东在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左图为 1938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期间作报告。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一文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届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 成熟阶段 1936年以后(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依据 -近代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毛泽东认为,这是由 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特殊国情 所决定的。o “这是由中国的基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本国情决定的! ”o 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 薄弱环节 ,为当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o 第二,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o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o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o 第五
6、、党的领导的有力和政策的正确,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主要依据有以下五个 方面:武装斗争 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即 “ 工农武装割据 ” 的思想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内容工农武装割据o 所谓 “工农武装割据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 土地革命 为基本内容,以 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 根据地 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o ( 1) 土地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发动农民,根据地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7、所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都离不开土地革命。如何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o ( 2) 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保证 。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土地革命也不能巩固其成果。同样,没有武装斗争,也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进行土地革命和建设革命根据地都离不开武装斗争 。o ( 3) 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农村根据地是支持革命斗争的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有了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才能有可靠的依托,土地
8、革命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使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获得胜利并得到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三大法宝1939年 7月 7日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 成仿吾 请毛泽东给师生们做报告。毛泽东饶有趣味地引用了 封神演义 里的一段故事,勉励同学们奔赴抗日前线。 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送给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送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中心的团结。会场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一片。这就是 “ 三大法宝 ” 的最初由来。同年 10月,毛泽
9、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问题。“ 三大法宝 ” 的由来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A.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农民阶级城市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敌人异常 强大 革命势力异常弱小A、 三座大山B、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决定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从 1941年 -1949年,美国在物资、货款和装备等方面给国民党政府的援助总数达 60亿美圆 B.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毛泽东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
10、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 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A.中国 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B.各 帝国主义之间利益不 统一 ,导致 了依附于它们的买办大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营垒不统一,给革命者利用矛盾打开缺口,争取暂时的同盟军结成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3)统一战线发展历程o 统一战线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国民革命时期的 国民 革命联合战线 ( 1924-1927) 土地革命前
11、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9年今天 爱国统一战线阶段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联盟反帝反封建目民族资产阶级为联盟反帝反封建目标,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标,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统一战线。命联合统一战线。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目标 ,只包括工人、,只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由工人、农民、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打败级组成,打败 日日本本 侵略者为目标侵略者为目标由工人、
12、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全体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全体 社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还包括,还包括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国外侨胞在内 的最广泛的爱国统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战线。( 4)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AB 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依据革命的需要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D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
13、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C有理 : 自卫原则,即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是斗争的防御性 有利: 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有节: 休战原则,在一个时期把顽固派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应当适可而止,以免影响统一战线的大局抗战中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中国 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第 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党对军队的领导是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三湾改编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 二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 打 仗做群众工作生产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941年八路军开进南泥湾 flv红军第三次反 “围剿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