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71533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一、世界的物质性,复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四季的更替运动,我们身边的物质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水的三态变化,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命运动,少年毛泽东,中共一大时的毛泽东,建国时的毛泽东,老年毛泽东,抗战时的毛泽东,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奴隶社会,高,低,

2、思维运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低级 高级简单 复杂,归纳:,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思考:,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概念,(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的变化等。,(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3、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想一想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看P31的材料思考:,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社会运动的载体思维运动的载体,各是什么?,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结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

4、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第一、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第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是风动、不是

5、幡动、仁者心动,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离开了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物质,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主体(承担者),【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思考:,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理呢?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C、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飞流直下三千尺

6、,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诗词赏析,1、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是唯物主义观点 是唯心主义观点 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A、 B、 C、 D、,B,单项选择题,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

7、特性和本质特征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D,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哲学上看,词中的边塞风景描述了 A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A,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

8、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探究: 1.你从诗中看到哪些东西在运动? 2.哪些东西相对没有变化?,诗词赏析,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想一想:这则广告利用了什么观点来狡辩?,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没有静止,最经济的旅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

9、于运动和变化之中,那么有没有静止的物质呢?,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分析一下,此话错在哪里?,(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 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 的和绝对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 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空间

10、位置保持不变,性 质基本不变,两种 情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忽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只小昆虫,就顺手抓过来,谁知竞是一颗子弹。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子弹飞上高空以后,速度变慢,正好和飞机的速度方向一致。于是飞行员和子弹处在相对静止状态。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模拟法庭,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

11、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辩狠狠的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毛泽东,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飞

12、矢不动,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说,他认为:飞箭在每一刹那都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空间,这一刹那在这里,那一刹那在那里,飞箭所经过的是无数静止点的总和。而无数静止点的总和,只能形成静止,不能形成运动,所以飞箭实际上是不动的。,飞矢不动的命题割裂了飞矢的非连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性,夸大了飞矢的非连续性,否认了它的连续性。,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恩格斯是这样解决的:飞矢在某一时间瞬间既在某一空间点,又不在某一空间点。这样,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在与不在统一,在是肯定,不在是否定,因此,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矛盾,就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3、原理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小结,两个概念,两对关系,运动,静止,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015江苏单科)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

14、把握对ABCD,A,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命题角度运动与静止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

15、在方式,“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遗忘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青蛙冬眠,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非外部力量强加非主观臆造的非上帝创造,非表面现象,非偶然的或不确定的,非多变的易逝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6、:,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 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1、价格涨落,2、价值规律,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结论: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6、水往低处流,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产关系一

17、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能否通过某种办法使太阳从西方升起,从东方落下?这说明了什么?,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征:,(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a.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b.发生作用: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荀子的话说明了什么?,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人说:“牛顿创造了万有引力

18、规律,对吗?”,有人说:“人们能够引水上山,使水往高处流,说明万有引力规律是可以消灭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意: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误区警示 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

19、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

20、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2)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的特征:,(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规律具有普遍性,知识归纳,区分:,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1)规

21、律与联系,(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3)规律与规则,新疆官方召开“海水西调”研讨会,探讨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海水,利用玻璃钢管把海水通过内蒙古输送到缺水的西北内陆大省新疆,以治理当地的生态和发展问题。顿时引渤海水入疆的消息成了网络热点。,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还是新疆的地理条件,以及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来看,“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想法都是一个“伪科学”。,思考:拔苗助长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 建国之初的“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为什么会失败? “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这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何启示?,、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1:规律

22、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C,漫天浮尘扬沙笼罩下的北京城,滚滚风沙给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草原沙化、沙尘暴:,思考:那么在规律面前人就无能为力了吗?,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

23、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方法论2: 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4、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 造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 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方法论,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拓展: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人为什么能认识规律?,2、利

24、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趋利避害,变害为利。,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 握和利用客观规律。,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起来。,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

25、械唯物主义(宿命论)。,思考34页小栏目: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 变规律发生的条件。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在规律上可以用尊重、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注意:,1、“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C,2、“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

26、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A,3、“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A、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本 质联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 揭示规律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 所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C、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 认识了现象就认识了规律D、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 系,感觉不到,可以凭主观 现象而得到,A,4、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

27、生活提供指导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 B CD,C,5、 2016年秋,某市出现了洪水灾害。专家指出,洪水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人祸”形成洪灾,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 惩罚,D,6、“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 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A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D,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规律的含义,3、规律的普遍性,2、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利用规律,3、人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