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0712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植物生理学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植物生理学题库绪 论1、 1917 年,钱崇澍在美国的植物学公报 (Batanical Gazette)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一文,这是中国人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2、 “南罗北汤”是两位著名的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他们是上海的罗宗洛和北京汤佩松。3、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属于实验生物学 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4、1882 萨克斯(Sachs)编者的“植物生理学”讲义问世。随后费弗尔(Pfeffer)发表一部三卷本“植物生理学”使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具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5、 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二位主

2、要创始人。A、J.B.van Helmont 和 J.WoodwardB、J.Sachs 和 W.Pfeffer C、S.Hales 和 N.T.de SaussureD、ORHoagland 和 D.ArnonB6、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A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C、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A7、 论气这部学术著作成书于 1637年。在其“水尘”一章中提出了“人一息不食气则不生,鱼一息不食水则死”的著名论断,并生动地描述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根据。因此,我国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呼吸实验的是我们中国人,也就是论气一书的作者 。A、宋

3、应星 B、沈 括 C、贾思勰 D、李时珍A8、1648 年, 将一棵 5lb(2.27kg)重的柳树栽种在一桶称量过的土壤中,每天除了给柳树浇灌雨水外,不再供应其他物质。5 年后,这小树长成一棵重达 169lb(76.66kg)的大树,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2oz(56.7g) 。由此,他合乎逻辑地、但是错误地得出结论:柳树是由水构成的。A、J.B.van Helmont B、W.Pfeffer C、J.Sachs D、N.A.MaximovA9、矿质营养学说是由德国的 1840 年建立的。A、J.von Liebig B、J.B.van Helmont C、W.Knop D、J.SachsA10

4、、1771 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 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A、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B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 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 ,上端动力是 。由于 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根压,工蒸腾拉力,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内聚力学说(或蒸腾内

5、聚力张力学说) 。3、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 、 、和 。气孔关闭,初干、暂时萎蔫。24、气孔在叶面所占的面积一般为 ,但气孔蒸腾失去了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这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 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1%以下;小孔扩散;水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5、依据 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 过程;其 H/K泵的开启需要 提供能量来源。主动(或耗能) ;光合磷酸化6、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递径中,一部分是通过 或 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是在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 ,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 。管胞、导管、内皮层、叶肉细

6、胞7、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 、和 三个部分。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 、液泡膜8、某种植物每制造 1克于物质需要消耗水分 500克,其蒸腾系数为 ,蒸腾效率为 。500gH2O/Gdw , 2gKgH2O9、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 4s =-10巴,4p=6 巴;乙细胞的 4s=-9巴,4p=+6 巴,水分应从 细胞流向 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是 ,乙细胞的水势是 。乙、甲、-4 巴,-3 巴10、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本领或者转移的方向和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水的化学势来反映。11、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此细胞液浓度低 50倍的

7、溶液中,则体积不变。12、1md/L 蔗糖溶液和 1md/LnaCL溶液的渗透势是相同的。13、氢键的存在是水的比热和气化热都高的重要因素。14、已液溶化的植物活细胞,因其原生质体被水分所饱和,所以衬质势的变化所占比例很小。15、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16、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17、植物的水势低于空气的水势,所以水分才能蒸发到空气中。18、植物细胞的水势永远是负值,而植物细胞的压力势却永远是正值。19、一个细胞放入某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细腻水势不变。20、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A、蒸

8、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B20、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3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C、气孔密度 D、叶片形状A21、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B、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C、植物对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A22、成熟的植物可与外界液体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这是因为: 。A、植物细胞液胞内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B、液胞内有一定浓度的胞液,其外围的原生质具有相对半透性,与外界接触时,可以发生内外的水分交接C、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些水分可以从外界流向细胞内部D、细胞

9、壁是半透性膜,可与外界的水分发生交接B23、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细胞液的浓度 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 D、相邻活细胞间的压力势梯度C24、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A、低高低 B、高低高C、低低高 D、高高低B25、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26、如果外液的水势低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 。A、等渗溶液 B、低渗溶液C、平衡溶液 D、高渗溶液D27、植物水分方缺时,发生 。A、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高B、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降低C、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降低D

10、、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增高A28、植物中水分向上运输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A、导管和管胞 B、筛管和伴胞 C、转移细胞 D、胞间连丝B29、当气孔开放时,水蒸气通过气孔的扩散速率 。A、与气孔面积成正比 B、与气孔密度成正比C、与气孔周长成正比 D、与气孔大小成正比C30、将一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导的糖溶液中,则 。A、细胞吸水 B、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C、细胞失水 D、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水分动态平衡4D31、液泡化的植物成熟细胞可被看作一渗透系统,这是因这 。A、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成为选择透性膜,在与外部溶液接触时,溶液内的溶液可与外部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渗透作用B、液泡内

11、浓液与外部溶液之间具有一定的渗透势差C、可将细胞壁看成为全透性膜,植物细胞内外构成一渗透体系D、液泡膜可一半透膜,因而液泡膜两侧可看作一一渗透体系A32、设 A、B 两细胞相邻,其渗透势和质力势都是 A大于 B,水势则是 A小于 B,这时水分在两细胞间的流动取决于它们的 。A、渗透势 B、水势C、压力势 D、压力势和水势C33、水孔边缘效应通过边缘扩散的气体约速率大于在中间扩散的分子速率。因为边缘分子间碰撞的机会少,而中间碰撞的机会多,故影响扩散速率。34、质外体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非生命物质连接形成的连续整体,称质外体。35、共质体各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在一起形成的连

12、续整体,称为共质体。3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由根质引起。发生伤流现象时溢出的汁液称伤流液。37、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38、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吐水是根系生理活动旺盛的反映。39、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是特别敏感的时期。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都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40、萎蔫植物在水分方损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开始失去膨胀状态,叶片和幼茎部分下垂的现象。41、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耗的水量的比值

13、。又称蒸腾比率。42、代谢性吸水利用呼吸代谢提供的能量,使环境水分经过细胞质膜耐进入细胞的过程。43、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44、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45、衬质势植物细胞中由于亲水性物质的存在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46、蒸腾系数植物在一定生长时期内的蒸腾失水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的比值。一般用植物制造 1g干物质所散失的水分的克数表示。又称需水量,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547、被动吸水以蒸腾拉力为动力而导致的吸水称之。根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水分进入植物体的被动胡收表面,为植物的地上部与土壤之间提供必需的通道。48、等渗溶液渗透

14、势相等但成分可能不同的溶液。通常是指某溶液的渗透势与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水势相等。49、蒸腾强度指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蒸腾水量的克数表示。又称蒸腾速率。50、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51、主动吸水依靠代谢提供能量而引起的吸水称之。通常包括代谢性吸水的根压。52、假定 A 、B 两细胞的压力势都是 510Pa,A 细胞含 100 葡萄糖,而 B细胞含 蔗糖。如果两细胞相互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否流向具有低浓度溶质的细胞?如果 A、B

15、两细胞均含有理想溶液,则二者接触时水分流动呈动态平衡或者说没有水分的净流动。实际上,由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 细胞的水势略低于 A细胞的,水分从 A流向 B。决定水的流动方向的最重要因素是水势,因此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流向具有低浓度深质的细胞。例如,C 细胞的 D细胞的 。当 C、D 两细胞接触时,水将从 D细胞流向 C细胞。53、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

16、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54、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55、植物如何维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即使在炎夏,只要水分的吸收与蒸腾作用能正常进行,就可使植物体及叶面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不受热害。这是因为水具有高比热、高汽化热,通过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热量的缘故。56、下图表示细胞水势 及其组分 、 和细胞相

17、对体体积间的关系。请指出在细胞相对体积分别为 1.0和1.3时,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 、 和 各是多少巴?图中曲线表明,当细胞相对体积为 1.0时, =0, = =16 巴,此时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当细胞相对体积为 1.3时,细胞处于充分饱和状态(紧张状态) , =12 巴, =-12 巴, =0。57、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低温降低根系吸水速度的原因是(1)水分本身的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原生质粘度增大。 (2)水分不易透过原生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收表面积的增加。 (3)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主动吸水机制中所依赖的活力。58、以下观点是

18、否正确,为什么?(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2)若细胞的 = ,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3)或细胞的 = ,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 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1)除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细胞之外( =0) ,当细胞内液浓度与外液浓度相等时,由于还有细胞的 6,因而细胞的 = ,通常细胞水势高于外液水势而发生失水,体积变小。(2)此时细胞 =0,若把该细胞放入任一溶液时,都会失水,体积变小。(3)当细胞的 = 时,将其放入水中,由于 =0,而 为一负值,故细胞吸水,体积

19、变大。(4)充分饱和的细胞, =0,溶液中的 0,所以该细胞会失水,体积变小。59、简述有关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K)吸收学说。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证明,保卫细胞中 K的积累量与气孔开关有密切的关系。在光照下保卫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 ATP,ATP 在 ATP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启动位于质膜上的 H/K交换主动地把 K吸收到保卫细胞中,保卫细胞内 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进其吸水,气孔就张开。在黑暗中,则 K从保卫细胞中移出膜外,使保卫细胞水势增高,因而失水引起气孔关闭。60假设一个细胞的 ,将其放入 的溶液中,请计算细胞 4P为何值时才能分别发生以下三种情况:(1)细胞失水;(

20、2)细胞吸水;(3)细胞既不吸水又不失水。(1)8105Pa4p5105Pa(2)Opa4p5105Pa(3)4p=5105Pa61、有 A、B 两个细胞,A 细胞的 4a=10bPa,4p=4105Pa, B 细胞的 =b105Pa,4p=3105,请问:(1)A、B 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在 28oC时,将 A细胞放入 0.12molkg-1(质量摩尔浓度)蔗糖溶液中,B 细胞放入 0.2molkg-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细胞的体积没有变化,平衡后 A、B 两细胞的 4w、4a 和 4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1)由于 B细胞水势高于 A细胞的,所

21、以水从 B细胞流入 A细胞;(2)A 细胞:4w =3105Pa, =10bPa,4p=7105Pa ;B细胞:4w =5105Pa, =b105Pa,4p=105Pa,水从细胞流向 B细胞。62、假定土壤的渗透势和衬质势之和为105Pa,生产在这种土壤中的植物 4w 、4s 和 4p各为多少?如果向土壤中加入盐溶液,其水势变为5105Pa ,植物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达到平衡时,根的 4w =105Pa ,4s=10bPa,4p=9105Pa。当土壤水势为5105Pa 时,因为根中的水分流向土壤,植物可能全发生萎蔫。 63、设一个细胞的 4w =8 巴,初始质壁分离时的 4s=16 巴,假若该

22、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的体积缩小 4%,计算其原来的 4s和 4p 各为多少巴?设原来细胞的体积为 100%,初始质壁分离时则细胞体积为原来的 96%,依据公式:P1V1=P2V2100%4s =96%(16 巴)4s= 又4p=4w4s=0.8(15.36)=7.36(巴)答:该细胞原来的 4s 为15.36 巴,原来的压力势 4p 为 7.36巴。64、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1)叶片水势随一天中的光照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从黎明到中午,在光强及温度逐渐增加的同时,叶片失水量逐渐增多,水势亦相应降低;(3)从下午至傍晚,随光照减弱和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失水量减少,叶水势逐渐增高

23、;(4)夜间黑暗条件下,温度较低,叶片水势保持较高水平。65、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1)因为自由水可使细胞原生质里溶胶状态,参与代谢活动,保证了旺盛代谢的正常进行;(2)水是许多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介质,双是酶催化和物质吸收与运输的溶剂;(3)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维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植物体内自由水越多,它所点的比重越大,代谢越旺盛。6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7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反之,当

24、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 CO2,使细胞内 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 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则变化相反。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光合磷酸化产生 ATP。ATP 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 (3)有机酸代

25、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苹果酸解离的 H+可与表皮细胞的 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 K。气孔关闭时,此过程可逆转。总之,苹果酸与 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68、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在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若接若离。称为初始质壁分离。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水势较高的溶液和纯水中,则细胞外的水分向内渗透,使液泡体积逐渐增大因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接触,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叫质壁分离复原。研

26、究质壁分离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半透膜性质,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死细胞无比现象;可测定细胞水势,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此时细胞的渗透势就是水势(因为此时压力势为零):还可用以测定原生质透性、渗透势及粘滞性等。69、若某植物细胞的 4w =4s ,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70、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生长旺盛的麦苗在适温、高温条件下:(1)加水,有吐水现象;(2)加 20%Nacl无明显吐水;(3)冷冻处理,无明显吐水(1)根吸水大于蒸腾,叶内水通过水孔排出;(2)外液水势低,影响根系吸水,故不发生吐水现象;(3)冷冻低温使根系呼吸降低、根系吸水减少,不发生吐水现象。71、氧

27、化铝低干燥时为 ,如遇水气则变成 色,据实验可知,一般双子叶植物上,表皮蒸腾温度比下表皮 。兰色 粉红色 弱72、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 )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 )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周长、面积、小孔扩散边缘效应73、当细胞 巴时, =4 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水。 (1)纯水中( ) ;(2) = 6巴溶液中( ) ;(3) =8 巴溶液中, (4) =10 巴溶液中( ) ;(5) =4 巴溶液中( ) 。(1)吸水(2)不吸水也不失水(3)排水(4)排水(5)吸水74、 和 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伤流、吐水75、水分在植物细

28、胞内以 和 状态存在; 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自由水、束缚水自由水,束缚水876、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的水势变化趋势是 ,细胞的渗透势 ,压力势 。当 时,细胞停止吸水。增大,增大,增大 渗透势与压力势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时。77、将 4s=6 巴,4p=6 巴的植物细胞放入落水中,该细胞将 ,因为其 4w= 。78、淀粉磷酸化酶在 PH降低是催化 转变为 ;在光下由于光合作用作用的进行,保卫细胞 减少,PH 上升。葡萄糖-1-磷酸 CG-1-P) ,淀粉和磷酸,CO279、影响气孔开闭最主要的四个环境因素是 、 、 和 。水分状况、叶片温度、光照、CO2

29、浓度81、请写出下列情况下的水分状况(用符号, ) , 表示(1)水分进入根毛细胞,4w 细( )4w ;(2)水分外渗至土壤溶液,4w 细( )4w;(3)植物不吸水也不渗水,4w 细( )4w;(4)施肥过量引起“烧苗” ,4w 细( )4w。(1)(2)(3)(4)写出下列吸水过程上中的水势组分:(1)吸胀吸水(2)干燥种子吸水(3)渗透吸水(4)分生组织细胞吸水(5)一个典型细胞的水势组分(6)成长植物吸水(1)4m(2)4m(3)4s4p(4)4m(5)4s4p4m(6)4s4p82、叶肉细胞因损失太多水分而使细胞壁水分饱和程度降低,引起蒸腾作用减弱的现象称为 。初萎83、空气的相对

30、湿度下降时,蒸腾速率 。增加84、8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 、 及 。水分供应,温度,湿度85、水滴呈球形,水在毛细管中自发上升,这两种现象的原因都是由于水的 。表面张力86、40C 时,纯水的 最大,而 最小。密度、体积87、水的蒸发热很高(250C 时为 2435Jg-1), 这种性质对植物体的 有重要作用。散热保护88、和纯水比较,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蒸汽压 ,沸点 ,冰点 ,渗透压 ,渗透势 。下降、升高、下降、升高、下降89、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1)作物从幼苗到开花结实,在其不同的生育期中的需水情况不同。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根据

31、作物的需水情况合理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保证作物对水分的需要。 (2)其次,要注意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一般在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一定要满足作物水分的需要。 (3)其三,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计其对水分的需要量。以作物的生物产量乘以蒸腾系数可大致估计作物的需水量,可作为汇聚灌溉用水量的参数。90、气温为 15.50C时假定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不受任何阻力,仅有 1大气压(1.01325100Pa)的作用能9使水在植物体内升高多少米?如果仅有根压在水分运输中起作用,根压为 3100Pa时,植物的最大高度能为多少米?1大气压(1.01325100)能使水在植物体

32、内升高 10.2 m。根压为 3100Pa 时,植物最大高度可为 30.2 m。91、A、B 两温室气温分别为 20和 300C ,室内的相对湿度都调到蒸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e 为 1200 ,阳江照射温室后,两个温室内的烟草叶温都比其所在室内的气温高 50C ,问哪个温室内的烟草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设 20、25、30 和 350C时的 e0分别为 2760、3670、4800 和 6400 Pa)?叶温 250C 时,e =2110 Pa ;叶温 350C 时,e =2800 Pa 。气温较高的温室中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92、三个相邻细胞 A、B、C 的

33、 和 如下所示,各细胞的 为多少?其水流方向如何?(用箭头表示)A B C=10 巴 =9 巴 =8 巴=4巴 =6 巴 =4 巴细胞: A 细胞 B 细胞 C 细胞 水势: =6 巴 =3 巴 =4 巴水流方向水流方向93、空气中水蒸汽的水势如何计算?空气中水蒸气(气相)的水势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既: 可简化为: =10.7Tlg(100/RH)式中 P为试验小室内空气的蒸汽压为纯水在该温度下的蒸汽压RH为在该温度下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94、250C 时,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3168Pa。1molL1 蔗糖溶液中水的饱和蒸汽压力 3105Pa。水的偏摩尔体积近似为 18cm3mol1。请计

34、算 1molL1 蔗糖溶液的水势是多少?2.7810 6Pa 95、一个细胞的 1.910 6Pa, = 910 6Pa ,将其放入装有纯水的烧杯中。在放入细胞的瞬间(t0)及达到平衡时(t1) ,烧杯中的水和细胞的水势以及细胞的渗透势和压力势各为多少?水分如何流动?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什么?t0 t1烧杯中的水 细胞 烧杯中的水 细胞 (Pa) 0 106 0 0(Pa) 0 1.910 6 0 1.910 6 (Pa) 910 6 1.910 6从 t0到 t1期间,水分流向细胞内,到 t1时达动态平衡。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1)细胞体积不变( 不变) , (2)烧杯中水的体积无限大。96、

35、已知 00C 、300C 和 350C时的饱和蒸汽密度 e0 分别为 3.8106、31.0106 和39.5106gcm3。将温度保持在 300C 的一桶水放在气温为 00C、相对湿度为 40%的室外或者气温为350C、相对湿度也为 40%的室外,这桶水在哪种情况下蒸发更快?00C 室外e=29.5106gcm3。350C 室外e=15.2106gcm3。10300C的水在气温为 00C时比气温为 350C时蒸发更快。97、在相同 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 与一偏摩尔容积 之间的 ,叫做水势。温度和压力条件,水,纯水,自由能差数98、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 和 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

36、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 ,细胞水势导于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 ,渗透势导于 ,水势为 ,这时细胞不吸水。(渗透势) ; (压力势) ;零; (即: 与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零99、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 ,代谢 ,抗逆性 。越小(越低) ,越旺盛,越弱100、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 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 吸水。吸胀作用,渗透性101、作物灌溉的生量指标可以用 、 、 及 为依据。叶组织的相对含水量,叶片渗透势,叶片水势,叶片气孔阻力或开度。102、土壤中的水分在根内可通过质外体进入导管 。103、将 =0 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其体积不变。104

37、、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衬质势很小,通常忽略不计。105、种子吸胀吸水,蒸腾作用都是无需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106、高渗溶液就是比细胞渗透势高的溶液。107、植物细胞具有渗透现象,是因为细胞壁具半透性膜性质。108、植物缺 K+时,对气孔张开可能具有抑制作用。109、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110、将叶片浸入 106mol/L 脱落酸(ABA)溶液中,通常气孔张开。111、土壤中水分越多,对植物吸收水分越有利。112、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系统或者转移的方向和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水的化学势来反映。113、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

38、,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114、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只有通过其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着调节作用。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1、合理施用无机肥料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112、植物根系通过被动吸收达到杜南平衡时,细胞内阴阳离子的浓度都相等。3、氮不是矿质元素,而是灰分元素。4、同族的离子间不会发生拮抗作用。5、固氮酶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功能。6、用毛笔蘸一些 0.5%硫酸亚铁溶液,在幼叶上写一个“Mg”字,五天后在叶片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绿色,“Mg”字,表明该植物缺镁而缺铁。7、根部吸收各离子的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8、缺 N时植物的幼叶首先变黄。9、把固氮菌(Azoto bacte

39、r)培养在含有 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10、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分生区。11、N、P、K 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12、所有植物完全只能依靠根吸 以提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硫元素。13、下列各物质中,仅有( )不是硝酸还原酶的辅基。A、FAD B、NAD C、 D、FeB14、矿质元素( )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A、Ca、Mg、Cl B、Ca、Mn、 C、Ca 、 D、 Mn、ClD15、 还原成 是在( )中进行的。A、细胞质 B、前质体 C、叶绿体 D、高尔基体A16、 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中不可缺少的 3种元素。A、锰

40、、铜、钼 B、锌、硼、铁 C、铁、钼、钴 D、氯、锌、硅C17、调节气孔开闭的矿质元素是:A、P B、K C、Ca D、MgB18、在光合细胞中, 还原成 NH3是在( )中进行。A、细胞质 B、原质体 C、叶绿体 D 、线粒体C19、油菜的“花而不实”和棉花的“蕾而不花”是由于缺乏元素A、Mo B、Zn C、Mn D、Cu12C20、果树的小叶病或簇叶病是由于缺乏元素:A、Cu B、Cl C、Mn D、Zn D21、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A、K B、Ca C、P D、NB22、植物的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是:A、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 B、直

41、线相关关系 C、两者完全无关A23、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 向植物地上部运输。A、韧皮部 B、质外体 C、木质部 D、共质体C24、以磷矿粉作磷肥,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若将磷矿粉与 一起施用,则能增加根系对磷的吸收。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钙镁磷肥 D、硝酸钙 A25、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26、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的、600.0010.00001%的元素,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微,

42、稍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27、有利元素指对植物生长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其缺乏症的元素。如钠、钴、硒、镓、硅等。28、生理酸性盐对于(NH4)2SO4 一类盐,植物吸收 NH4较 SO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29、生理碱性盐对于 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 NO3较 Na快而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30、生理中性盐对于 NH4NO3一类的盐,植物吸收其阴离子 NO3与阳离子 NH4的量很相近,不改变周围介质的 pH值,因而,称之为生理中性盐。31、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

43、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32、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33、电化学势梯度离子的化学势梯度质和电势梯度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34、杜南平衡细胞内的可扩散负离子和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的乘积时的平衡,叫杜南平衡。即:Na+内Cl内= Na外Cl外1335、离子载体是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杂分子,它具有改变膜透性,促进离子过膜运输的作用。如缬氨霉素、四大环物等。36、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的过程。37、离子的主动吸收又称主动运输,

44、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38、离子怕被动吸收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的吸收过程,故又称为非代谢吸收。39、固氮酶固氮微生物中具有还原分子氮为氨态氮功能的酶。该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两种蛋白质同时存在才能起固氮酶的作用。40、根外营养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面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叫根外营养。41、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为离子拮抗。42、养分临界期作物对养分的缺乏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叫养分临界期。43、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

45、后,仍呈离子状态,例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氮、磷)又转移到其它需要的器官中去。这些元素就称为再利用元素或称为对与循环的元素。44、运输酶质膜中的某些蛋白质大分子具有专门动送物质的功能,似酶一样,故称为运输酶,亦称透过酶。45、外连丝是表皮细胞外壁的通道,它是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外连丝里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液体分泌物。46、诱导酶又叫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但如将其在硝酸盐溶液中培养,体内即可生成此酶。47、质外体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

46、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48、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又称内部空间。物质在共质体内的运输会受到原生质结构的阻碍,因此又称有阴空间。49、 是表皮细胞外壁的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其中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外连丝50、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时,常用 法。溶液培养51、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 。营养临界期52、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有 种,必需矿质元素有 。16;1253、大量元素包括 共 9种,微量元素包括 共 7种。14CH、O、N、P、K、Ca、Mg 和 S;Fe、Mn、B、Zn、Cu、Mo 和 Cl54、在 16种植物面必需元素中,只有 4 种不存在于灰分中。C、H、O、N55、 这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这是因为 。N、P、K植物对其需量较大,而土壤中往往又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