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的生命观黄帝内经否定超自然、超物质的神的存在,认识到生命现象来源于生命体自身的矛盾运动。认为阴阳二气是万物的胎始。对整个生物界,则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合的产物。阴阳二气是永恒运动的,其基本方式就是升降出入。 黄帝内经把精看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的原动力。在灵枢经脉还描绘了胚胎生命的发展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种对生命物质属性和胚胎发育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六、 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黄帝内经对于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出了的说明,指出精神统一于形体,精神是由形体产生出来的生命运动。在先秦诸子中对神
2、以及形神关系的认识,没有哪一家比黄帝内经的认识更清楚、更接近科学。关于形神必须统一、必须相得的论述颇多,如灵枢天年和素问上古天真论 。如果形神不统一、不相得,人就得死。如素问汤液醪醴和素问逆调论 。黄帝内经这种形神统一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有非常大的贡献。黄帝内经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五行 方位 时序 五气 生化 脏 腑 窍 体 志 色 味 音 声 谷木 东 春 风 生 肝 胆 目 筋 怒 青 酸 角 呼 稻火 南 夏 暑 长 心 小肠 舌 脉 喜 赤 苦 徵 笑 黍土 中 长夏 湿 化 脾 胃 口 肉 思 黄 甘 宫 歌 稷金 西 秋 燥 收
3、肺 大肠 鼻 皮毛 忧 白 辛 商 哭 麦水 北 冬 寒 藏 肾 膀胱 耳 骨 恐 黑 咸 羽 呻 菽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 50 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 29 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4、,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
5、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 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巨大的国学经典。黄帝内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巨著,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的博,在于其阐述生命过程现象的时候,是相当多学科的集成,天文、历法、气候、地理、化学、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哲学等几十门学科集成,是大科学,而不是小科学范畴。大,在于其时空观,强调天人合一,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天地之间。精,体现其经典上。智慧是中性名词,可以是发展力,对人类发展有利,同时
6、也可以成为破坏力。 黄帝内经的智慧是配套的,把合道做人放在首位,然后天地才能开智慧。深,就在于其研究对象是生命,研究宇宙的生命,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西方现代科学中,恰恰生命科学是最为薄弱的。长期以来,多在研究如何从自然获取财富,而关注人类生命本身的研究起步迟后。 黄帝内经很多内容都值得深入研究,其深奥是在于生命,而不是概念上的玄。经络现象是黄帝内经的一大发现,如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所说:“若古之方书,固离娄之规矩,师旷之六律也。盖素 、 难者,医家之鼻祖。“经络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用整体系统的观点观察人体和治疗疾病这一特点。对经络现象的研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他们运用多种现代科学研究方
7、法,初步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经络实质的探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针灸疗法除用于处理常见病外,还用于治疗肿瘤、不孕症、减肥、戒毒、艾滋病及针刺麻醉等。可见,以黄帝内经 为发端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已经显示出其无法泯灭的科学光彩。黄帝内经一书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譬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 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余闻先师,有行必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见,黄帝的形象,是个念念不忘民众疾苦、以天下病痛为己病痛的形象,其忧民意识, 令人感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时时不忘要流传后世、造福子孙
8、的思想,更是表现了高瞻远瞩、胸襟博大、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连岐伯都情不自禁地赞 叹他:“ 远乎哉问也。“( 灵枢 师传) 恳切求教疗法,处处可见。问的之多之细、不厌其烦,令人深感其对生命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已转化为形成天地万物及自然天象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人才以内在之“厚德“外化为才学之“载物“ , 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 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 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告诉我们,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应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这也是我们新时期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