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12 散文阅读 综合检测 (二)(时间:90 分钟 总分:125 分,每大题 25 分)一、 (2014青岛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25 分)桥唐 弢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桥?”他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斜着头睨着我, “你见过几座桥?”几座桥?这句话在我肚里起了疙瘩,谁曾一座一座地计数他所见的桥!只是我的确走过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我喜欢在桥上徘徊,因为我爱桥下的流水、穿过桥洞的船和偶然飞来立在桥栏上的水鸟。我说它明净的白羽代表着纯洁,象征着和平与幸福。我的朋友大声地笑起来。“你这个空想家, ”他笑停了说, “瞧见块青石板便想起
2、整个世界,一句什么哲人的话又让你思索上三天两夜。 ”我没有回答他,因为我想到桥。首先我想到一座古来有名的桥,可是它没有专称, “微雨小桥人独立” ,不错,就是这个。 “路入小桥和梦过” ,这一句似乎更有意思,当你悄立桥畔,对着滚滚流水凝神远望,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什么时候我曾到这儿来过?”除是梦,此刻你才立在桥上。这是座小木桥,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让过客凭此远眺。水从脚下流去,路从山背爬过来,到此成个交叉,后者终于给拦住了,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溪流,接上对面的绿草岸,路,又远远地奔向天涯。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
3、。你说这几家茅屋里也许有高士,避乱世来此隐居。我不懂你为什么竟有这种思想,烽火连天,或者是这个原因使年轻人早熟,且有点衰老了,因此厌听杀伐,唯恐离世不远。可是你的确迟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这座岗上有位高士,耕田读书,闲来抱膝长吟。这一年冬天有人前来拜访,感恩知己,一夕倾谈遂相许以驱驰了。令人感动的是两次不遇,有一回还下着大雪。我要你注意你脚下的桥,小木桥,那一天背负了沉重白色。突然间它在惆怅的心底发亮。当来客听见彼岸蹄声嘚嘚,驴背人轻裘暖帽,捧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试听这徐徐扬起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
4、小桥,独叹梅花瘦!来客便滚鞍下马,三两步跑近桥边,向驴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可是他扑个空,因为驴背上是黄承彦 。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绍黄承彦,一个和蔼、谦冲、洁身自好的老人。这回他立在桥上,目送三骑去远,然后又低下头看溪流,溪流冻了,几个农家小孩试着从冰上跑过岸去。黄承彦寂寞地凝望着,舌压住了一句话:“没有水便没有桥。 ”雪落在桥上。“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将恢复旧观。 ”于是他又去看脚下的桥。一枝横水,桥畔的梅花开了又落了。“这三个人走得真快!”黄承彦抬起头已望不见他们的背影。十六年后,之前的来客兵败白帝,黄承彦再度在鱼腹浦出现。日将西沉,沙滩上升起一阵阵杀气,江流汹涌,仿佛有
5、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记起当年小桥边的景色,不禁深深叹息:“这三个人走得真快!”他已经听到连营火烧的消息,其时正有十余骑追兵向沙滩奔去。从高处瞭望,一团黑气将追兵裹住,人马在昏暗中冲杀,带兵的书生 已吓得面无人色。 “分明是走入死门了,”黄承彦想,一转眼他动了恻隐之心, “可怜的胜利者,让老夫带你从生门出去吧。 ”“回头呵,将军!”他从小桥上指点沙滩。有什么呢?乱石数堆而已。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讪笑,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无论从风景或者实际的人事着眼,我要说明的是一座桥的意义。路有尽头,世上的际遇也有尽头,我无法告诉你行路人的焦渴,当他彷徨于无路的时候,痛哭穷途,我乃十分
6、动心于阮步兵的故事,因此一出门就突然止步了。我说唤渡者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桥。你猜的对。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地沦入水底。桥,代表了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唉唉,也许我真的被一句什么话醉倒了,那么,就请你放声笑吧!一九四七年八月(选自落帆集 ,有删改)【注】 黄承彦:东汉末年名士,诸葛亮的岳父。带兵的书生:指东吴名将陆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我和朋友谈论起桥,朋友却嘲笑我是个空想家。作者以此开篇,既说明
7、了我和朋友的隔阂,又自然引出下文。B余晖、归鸦、高岗、飘绿的杨柳、三三两两的人家,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了荒凉、破败的意境。C “没有水便没有桥”是说,水阻断了道路,需要桥来连接河两岸的道路;如果没有了水,桥也就失去了意义。D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击败刘备,转眼间却又陷入了死门,被石阵困住。作者意在表明人生的反复无常。E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叙述历史故事,赋予历史故事以现实意义。借历史之故事寄托现实之思绪是本文的特点之一。答案 CE解析 A 项, “说明了我和朋友的隔阂 ”错,它偏离了文章主旨;B 项, “荒凉、破败”错,从文中可知,作者通过意象勾勒出了世外高人的安宁、幽静的隐居环境;D 项, “意在
8、表明人生的反复无常”错,原文说“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 。2文中画线句子对一座小木桥进行了描写,其作用是什么?(6 分)答:_答案 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桥的特点和作用。(3 分)承上启下,为下文虚写桥的作用作了铺垫。(3 分)解析 问及语句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在文中, “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写的是小木桥的特点;“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溪流”等句子写的是小木桥的作用。这是内容方面。从结构方面来看,画线句子承接上文,实写了桥的作用,而下文虚写了桥的作用,由实入虚,因而这段文字又起到了引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3从全文看, “桥”有什么含义?(6
9、分)答:_答案 指现实中具体的桥。(3 分) 指抽象的富有象征意义的桥,如美好事物的象征,人们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厄运的方法,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等等。(3 分)解析 从文中内容看,作者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桥, “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 ,更写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抽象的桥,如诗句中的桥、 三国演义中的桥、人们心中的桥等。组织答案时应从具体的桥和抽象的桥两个方面回答,尤其是要把抽象的桥解释清楚。4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8 分)答:_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念。文中,作者写到了“有名却又实在无名”的桥,
10、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安宁和平环境的向往。文章中,描写了小木桥两旁的环境,将环境描写得如同世外桃源;同时作者写了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这表达了作者对安宁和平环境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牺牲自己、为他人带来幸福的一类人的赞美。如文中写道“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地沦入水底”等。表达了作者对世上有帮助人们渡过穷困、灾难等的桥的希望。如“我说唤渡者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等句子。(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具体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因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如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古诗词中的桥, “微雨小
11、桥人独立” “路入小桥和梦过” ,再结合全文,可知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念。又如从文中“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的表达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世上有帮助人们渡过穷困、灾难等的桥的希望。二、 (2014湘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8 题。(25 分)西藏的石头凌仕江“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这是诗人海子自杀前对西藏的吟咏。在此之前,我只感觉海子是个热爱西藏的人,他心甘情愿地把西藏当做自己对故乡的倾诉对象。海子渴望用诗歌去唤醒睡在天空里的石头,更多的人只能在远方用湮灭的理想去埋葬那些石头。因此,对
12、于远方的西藏,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石头。我在西藏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西藏的石头,那时我的身边到处都是石头。它们像浑身长满了眼睛的佛,面色安详地看着我。我想,它们一定将我认作了佛。我曾光着脚丫,躺在石头上面做梦。后来,我发现那些比石头更多的梦,在西藏是永远做不完的。因为它们从不畏惧黑夜的来临,它们的热情吞噬了来不及发育的梦的种子,滚烫的目光覆盖了大地冰层之上的忧郁那是手挥乌尔朵的牧羊人眼睛里透视出来的苍天般的忧郁。每当华灯初上,想起布达拉宫,感觉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与变奏,已让我彻底走出那一片魔幻的天空。剩下的只有石头,高于天空的石头,难以穿越的石头,比城市里房子更多的石头。它们使我相信宗教指示
13、的方向是一切生灵的必经之途,只是我忘记了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全都是石头,它们构成了玛布日山的标志。十万个生长于西藏的石头,在阳光与风雪的雕饰下,成为宫殿不朽的注解,它们把岩石内部的力量转化给朝圣宫殿的每一颗心灵。我第一次进入布达拉宫是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一千间房子,我只记住了其中一间里坐着不同朝代的佛,他们坐在不同的位置上,陪伴他们的是一样的珊瑚、一样的玛瑙、一样的绿松石,它们在不同的人眼里闪着不同的光。佛隔绝了外部所有的光,沉浸在自己独幽的天堂。之后,在拉萨城幽深的寂静里,我度过了一个无眠的难熬的夜晚,因为布达拉宫里面闪闪发光的石头,因为读不透的布达拉宫,因为数不清那些长满了眼睛的石头
14、,它们看上去既有艺术的气质,又充满宗教的血肉。多年以后,我想起那些膜拜者,他们手里数着白色的念珠,脖子上挂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石头。那些打远方赶来的游人,在阳光下从各个方向面对布达拉宫磕头作揖,其实他们并没有融入布达拉宫,只是将自己的贪嗔痴慢匍匐在布达拉宫折射的影子里,显然他们的表情里还残留着阳光洗不尽的俗世气息。在一个真正的信徒眼里,一座宫殿意味着一个人的前程,而布达拉宫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墓碑,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南方还是北方,方方面面去去来来的人都在膜拜,1 300 多年前它已标明了死亡的尊贵和生命的卑微。走出宫殿,走不出石头的内心,很久很久,我想我应该说出那句佛让我不要随便说出的话布达拉宫终
15、将有一天会成为天堂倒塌在人间的一个碎影。其实,我算不上爱石之人。但因为我的生命里有了西藏的血脉,在通往珠穆朗玛的路上,我遇见过真正热爱石头的人,他们仿佛与石头有着生命般的关系。5 年前,从阿里转道珠峰的路上,同车有几位法国老人,白发飘飘,和蔼可亲。一位是名叫芳汀的 60 多岁的老太太,另一位是名叫伊恩达的 70 多岁的老先生。每当吉普车停下来休息,我们去雪山上摘莲花,坐下来听风,或唱歌,他俩就顶着高原的烈日,满山遍野地找石头。第二天,芳汀在珠峰脚下找到一块偌大的经石,形状像牦牛的心脏。但不幸的是,同行的藏族向导把那块经石悄悄抱回了山里。返程路上,芳汀他们俩的脸上一路写满了惆怅!回到拉萨,伊恩达
16、邀我去参观他们住在酒店的房间。从浴室到卧室,从床上、桌上到窗台,摆放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看见组成千军万马的石头面前是一个木头盒子做的佛龛,里面插满了各种颜色的青稞,他们说看见这些石头,就看见了圣地西藏的灵魂。芳汀忽然说起了那块写满经文的大心石,她甚至在梦里也将它捧在怀里。她的脸上布满了抒情的皱纹,那不是光阴的皱纹,那是西藏路上丢不下的遗憾。我一直将芳汀说那话时的表情记在心里。没隔几天,我替芳汀找来了一块模样同等的石头。芳汀捧着那块石头,端详了许久,然后望着天空,忽然哼起电影喜马拉雅里的音乐,那可是她的孩子,还是大地的婴儿?当她转过身,停下来,看着我的眼睛,突然蹦出一句话:这石头原本就是一座
17、海子,先生,你信吗?我心里念念有词,海子,海子,原来海子只不过是一块小小的石头。离开西藏后,有一天在成都的窄巷子巧遇芳汀,在一家私人石头收藏馆里,我看见她与那块我亲手送给她的一模一样的石头时,我大声喊出了人类迫切认知自己内心的一句话我与西藏好像离别了亿万年。(选自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有删改)5阅读第自然段,请概括并分析西藏的石头有哪些特点。(5 分)_答案 (1)具有佛性,犹如长满眼睛的佛,使人相信宗教的指示并给朝圣者力量;(2)具有艺术的气质,有的色彩斑斓,有的闪闪发光。6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1)布达拉宫终将有一天会成为天堂倒塌在人间的一个碎影。_(2)我们去雪
18、山上摘莲花,坐下来听风,或唱歌,他俩就顶着高原的烈日,满山遍野地找石头。_答案 (1)因为那些世俗游人贪嗔痴慢式的膜拜,布达拉宫终将丧失其在真正朝圣者心中精神圣地的象征。(2)采用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两位老人对西藏的石头的痴爱,对西藏圣地的膜拜。7作者为什么说“原来海子只不过是一块小小的石头”? (6 分)_答案 (1)海子热爱西藏,并心甘情愿地把西藏当做自己对故乡的倾诉对象。海子渴望用诗歌去唤醒西藏的石头。(2)海子与西藏的石头融为一体,都具有圣洁的精神追求。在世俗面前,二者都是孤独的,只有极少的人真正懂得欣赏。8 “西藏的石头”仅仅是一块石头吗?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西藏的石头”的精神内涵。
19、(8 分)_答案 示例:(1)在作者看来,西藏的石头像浑身长满了眼睛的佛,是佛的代表。(2)西藏的石头组成了布达拉宫,构成了玛布日山的标志,是神性与诗性的载体。(3)每一个朝圣者都渴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心灵的西藏的石头,它是朝圣者圣洁的精神天堂的象征,也是人类认知自己内心的途径。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 题。(25 分)大槐树下的母亲孙彦龙老家门口有棵大槐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站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不住地张望,追寻着玩耍中的我跑来跑去的影子,看着放学回家的我一步步朝她走来。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母亲一个人耕田锄地、洗衣做饭、收麦磨面,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她干不了的活。有人
20、欺负我们的时候,母亲总是挺身而出;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父爱,但我们在母爱的羽翼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成人。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所以我们压根儿就不会想到母亲有一天也会倒下。10 多年前,我应征入伍的时候,几个姐姐哭得都跟泪人似的。母亲却说:“男娃娃长大了就要到外面去,老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坚强的母亲不肯流一滴眼泪,只送我到门口的大槐树下,习惯性地手搭凉棚,目送我远去。那时候,我感觉母亲比大槐树还高大。在部队 10 多年,母亲从不打电话给我。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也总是让我长话短说,尽量不要浪费电话费。她说,打电话不如写信,又省钱,还能保存,有
21、空的时候还能拿出来看看,电话打完就什么都没有了。入伍以来,母亲从没叫过我回家,而我也很少回家。军校毕业后,因为部队过春节的时候休假干部多,我也懒得去凑热闹,所以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母亲也从来不会埋怨我没有回家过年过节。2010 年 7 月,母亲第一次主动打电话叫我回去,而且说越快越好,想看看我的妻子和孩子。我因为工作忙走不开,她说到部队来看我,但最终却没有来。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病倒了。我急忙汇了钱到家,请他们先给母亲治病,我请到假就回去。却没想到,这一拖,就拖到了 2011 年 5 月。家还是那个家,树还是那棵树,那个手搭凉棚张望的人却老了。以前,她的身躯就像门前那棵树,屋后那座山,伟岸挺拔
22、,今天她却拄着拐杖坐在一块石头上,佝偻着身躯不住地咳嗽。以前,她老远就能看清我,喊着我的乳名催我回家吃饭,今天,直到我走到她的身边她才认出我来。以前,是她拉着我的手回家,今天却是我扶着她的肩回家。母亲,我曾经的天,曾经的依靠,曾经永远坚强的后盾,老了,病了。看到我们后,母亲挪挪屁股,站了两次都没能站起来,我赶紧上前握住母亲的双手。母亲说怕见不着了,所以让我们早点回来。我说:“家里新房刚盖好,生活条件这么好,医疗条件也好多了。没事的,治好病你就好好享清福吧。 ”看母亲咳得厉害,痰里还带着血,我和爱人要带母亲到医院去检查。当我拿到化验单时,医生告诉我,癌细胞已经转移了。我的心跟刀剜似的痛,连续几个
23、晚上都没有一点睡意,心中充满了将要失去母亲的恐惧。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答应用中药给她治治。给母亲熬了几天中药后,我的假期到了。当我们提着行李要上车时,母亲让两个姐姐搀扶着,送我们到门口的大槐树底下,嘴巴嚅动了几下。我赶紧凑上去,拉着母亲的手,母亲还是什么也不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上车后,我的泪水像决了堤的水,直往下淌。回头看着坐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的母亲渐渐变小,最后成了一个点。那是家。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才会归心似箭。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您可一定要好好地活着,等我回来,等我回来呀!(选自 2012 年 2 月 21 日解放军报 ,有删改)9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第二段特别交代“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离我们而去” ,是为了突出母亲怕“我们”几个受欺负,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B “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母亲是“我们兄妹五个”的依靠。C文章重点塑造了大槐树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及子女对母亲的深情。D “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才会归心似箭”一句,阐明了母亲和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母亲对于家的重要性,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之情。E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母亲
25、之间的历历往事,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和未尽到责任的自责之情。答案 BD解析 A 项,表述不够准确,交代 “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和母爱的伟大;C 项,文章重点塑造的是母亲的形象;E 项,“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有误,文中的“大槐树”并未起到线索的作用。10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 分)答:_答案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母亲站在老家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我”的情形。其作用主要有:开篇点题,点出题目中的“大槐树”和“母亲”两个形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11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
26、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主要设置了两组对比:一是母亲患病前与患病后形成对比,二是母亲对“我”的疼爱与“我”对母亲难以尽责形成对比。通过这两组对比,既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疼爱子女,又表达了“我”的自责之情。12本文题为“大槐树下的母亲” ,能否改为“我的母亲”?为什么?(8 分)答:_答案 示例:本文标题不能改为“我的母亲” 。理由如下:一是“大槐树下”点明了特定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空间;二是文中多处同时写到母亲和大槐树,说明母亲和大槐树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三是文中的大槐树象征母亲的慈爱和对子女的庇护。(
27、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四、(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25 分)忆韦素园君鲁 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记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
28、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 “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
29、,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 。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
30、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 。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记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