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0215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 国 伦 理 史 研 究 】论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 的 道 德 修 养 学 说展 明 锋 1, 陈 勇 2(11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北 京 校 区 社 科 系 硕 士 生 , 北 京 100083;21 北 京 政 法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教 授 , 北 京 100024) 摘 要 本 文 分 析 了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 命 题 的 伦 理 学 意 义 , 探 讨 了 道 德 认 识 与 道 德 行 为 二 者 的 内 在 关 系 ,指 出 “ 知 行 合 一 ” 演 变 的 逻 辑 路 径 即 是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 化 德 性 为 德

2、 行 , 最 后 着 重 分 析 了 “ 知 行 合 一 ” 道 德 修 养 方 法的 关 键 : 立 志 。 关 键 词 王 阳 明 知 行 合 一 道 德 修 养 立 志 中 图 分 类 号 B 8220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21539 (2002) 0320037205在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史 上 , 关 于 道 德 修 养 的 学 说 可谓 博 大 精 深 , 源 远 流 长 。 宋 明 理 学 作 为 我 国 封 建 社会 后 期 的 官 方 哲 学 , 对 道 德 修 养 的 探 讨 更 是 着 墨 甚多 , 论 述 颇 丰 。 相 对 于 程

3、朱 理 学 之 化 良 知 为 天 理 , 明代 大 儒 、 心 学 大 师 王 阳 明 的 着 重 之 点 则 在 于 化 天 理为 良 知 。 化 良 知 为 天 理 , 侧 重 的 是 良 知 “ 出 于 天 ” 这一 面 ; 化 天 理 为 良 知 , 则 意 味 着 展 开 “ 系 于 人 ” 之 维 。从 系 于 人 这 一 路 向 看 , 重 要 的 则 是 由 良 知 到 德 性 的转 换 。 本 文 分 析 了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 命 题 的 伦 理 学意 义 , 指 出 “ 知 行 合 一 ” 演 变 的 逻 辑 路 径 即 是 化 知 识为 德 性 、 化

4、 德 性 为 德 行 , 最 后 着 重 分 析 了 “ 知 行 合一 ” 道 德 修 养 方 法 的 关 键 : 立 志 。一 、“ 知 行 合 一 ” 的 伦 理 学 意 义方 克 立 在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的 知 行 观 一 书 前 言中 认 为 :“ 研 究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的 知 行 观 、 认 识 论 问题 , 必 须 充 分 注 意 到 它 的 特 点 。 虽 然 人 们 也 注 意 到中 国 传 统 哲 学 中 的 知 行 问 题 和 伦 理 道 德 问 题 是 紧密 结 合 很 难 分 开 的 , 但 是 在 指 导 思 想 上 却 主 要 把 它当 作 一 个

5、 认 识 论 问 题 来 研 究 , 与 伦 理 学 方 面 关 涉 不大 。 这 样 有 时 就 容 易 造 成 认 识 和 评 价 上 的 片 面 性 。 ”在 以 往 的 论 述 中 , 对 于 王 阳 明 的 “ 知 行 合 一 ” 说 , 着重 从 认 识 路 线 上 揭 露 它 混 淆 知 行 概 念 ,“ 以 知 为行 ” 、“ 销 行 归 知 ” 的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实 质 , 而 对 它 作 为一 种 道 德 修 养 学 说 的 合 理 内 容 和 积 极 意 义 却 肯 定不 够 。 笔 者 认 为 , 如 能 从 伦 理 学 的 角 度 , 说 明 “ 知 行合

6、一 ” 在 改 过 迁 善 、 道 德 修 养 中 的 重 要 意 义 , 并 且 看到 它 对 我 们 民 族 文 化 传 统 和 思 维 方 式 曾 经 起 过 长期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那 么 对 王 阳 明 的 评 价 也 许 就 会 更全 面 一 些 。王 阳 明 认 为 , 朱 熹 格 物 致 知 之 教 ,“ 故 物 理 吾心 , 终 判 为 二 ” , 承 认 理 在 心 外 , 就 有 一 个 向 外 求 知的 过 程 , 求 知 以 后 才 能 去 行 ,“ 此 知 行 之 所 以 二 也 ” 。而 在 他 看 来 , 心 即 是 理 , 万 事 万 物 之 理 都

7、 在 吾 心 之中 , 那 么 根 本 就 不 需 要 一 个 向 外 求 知 的 过 程 。“ 朱 学泥 于 循 序 渐 进 之 义 , 曰 必 先 求 圣 贤 之 言 于 遗 书 。 曰自 洒 扫 应 对 进 退 始 。 其 弊 也 , 使 人 迟 疑 观 望 , 而 不 敢勇 于 进 取 。 阳 明 于 是 矫 之 以 知 行 合 一 之 说 。 ” 1 “ 知是 心 之 本 体 , 心 自 然 会 知 , 见 父 自 然 知 孝 , 见 兄 自 然知 弟 , 见 孺 子 入 井 自 然 知 恻 隐 , 此 便 是 良 知 , 不 假 外求 。 ” 2 这 个 先 天 具 足 的 “ 良

8、 知 ” 发 用 流 行 , 贯 彻 到 事事 物 物 中 去 , 就 是 “ 致 良 知 ” , 就 是 行 。 只 要 心 之 本 体不 被 私 欲 隔 断 , 这 个 过 程 是 自 然 而 然 的 , 知 则 必 行 ,无 有 知 而 不 行 者 。 他 比 喻 说 :“ 知 犹 水 也 , 人 心 之 无不 知 , 犹 水 之 无 不 就 下 也 , 决 而 行 之 , 无 有 不 就 下者 。 决 而 行 之 者 , 谓 知 之 。 此 吾 所 谓 知 行 合 一 者也 。 ” 3 王 阳 明 的 知 行 合 一 说 即 建 立 在 “ 心 即 理 ” 的基 础 之 上 , 是 他

9、 的 “ 心 学 ”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所谓 知 行 合 一 , 无 非 是 在 “ 吾 心 ” 之 中 “ 合 一 ” , 心 外 无知 , 心 外 无 行 。 “ 盖 阳 明 之 所 谓 知 , 专 以 德 性 之 智 言73 道 德 与 文 明 2002 年 第 3 期之 , 与 寻 常 所 谓 知 识 不 同 , 而 其 所 谓 行 , 则 就 动 机 言之 , 如 大 学 之 所 谓 意 。 然 则 即 知 即 行 , 良 非 虚 言也 ” 。 4 和 程 颐 朱 熹 一 样 , 王 阳 明 的 知 行 合 一 说 虽 然 具有 认 识 论 意 义 , 但 主

10、要 讨 论 的 也 是 人 的 道 德 意 识 和道 德 行 为 之 间 的 关 系 问 题 。 它 主 要 是 个 肯 定 道 德 意识 与 道 德 行 为 一 体 性 的 伦 理 学 命 题 。 他 不 满 意 程 朱的 知 先 行 后 说 , 认 为 这 种 学 说 在 理 论 上 失 去 了 “ 知行 本 体 ” , 在 实 践 上 有 可 能 流 入 “ 终 身 不 知 , 亦 遂 终身 不 行 ” 的 弊 病 。 他 提 出 知 行 合 一 说 , 是 为 了 恢 复 知行 本 体 , 克 服 “ 交 知 行 分 作 两 截 用 功 ” 的 流 弊 , 以 便更 有 效 地 为 封

11、 建 统 治 阶 级 服 务 。 但 若 抛 开 这 一 理 论的 历 史 性 、 阶 级 性 局 限 , 吸 取 它 的 合 理 内 核 , 注 入 新的 时 代 精 神 , 还 是 具 有 一 定 的 积 极 意 义 的 。王 阳 明 反 对 程 朱 把 知 行 分 作 两 截 , 强 调 了 知 和行 的 “ 合 一 并 进 ” 关 系 。 他 在 答 顾 东 桥 书 中 说 :“ 今吾 子 特 举 学 、 问 、 思 、 辨 以 穷 天 下 之 理 , 而 不 及 笃 行 ,是 专 以 学 、 问 、 思 、 辨 为 知 , 而 谓 穷 理 为 无 行 也 已 。 天下 岂 有 不 行

12、 而 学 者 邪 ? 是 故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为 学 ,则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为 穷 理 矣 ;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为 穷理 , 则 知 行 之 合 一 并 进 , 而 不 可 以 分 为 两 节 事 矣 。 ”这 里 , 他 的 目 的 虽 然 还 是 为 了 论 证 所 谓 “ 知 行 本 体 ,本 不 可 离 ” , 但 是 却 着 重 强 调 了 “ 行 ” 在 “ 学 ” 和 “ 穷理 ”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 应 该 说 , 与 程 颐 、 朱 熹 的 知 先 行后 说 相 比 较 , 王 阳 明 的 知 行 合 一 说 总 的 精 神 是 更

13、 加重 视 “ 行 ” 。 他 提 出 “ 尽 天 下 之 学 , 无 有 不 行 而 可 以 言学 者 ” 5 ,“ 知 而 不 行 , 只 是 未 知 ” 6 等 命 题 , 虽 然 说得 太 绝 对 了 , 否 认 知 和 行 、 理 论 和 实 践 有 脱 节 的 情形 , 走 向 了 知 行 混 同 、 知 行 等 同 的 极 端 , 但 是 , 他 旗帜 鲜 明 地 反 对 知 行 脱 节 , 反 对 重 知 轻 行 、 空 知 无 行的 恶 劣 学 风 , 猛 烈 抨 击 “ 空 疏 谬 妄 、 支 离 牵 滞 ” 的 时弊 , 这 在 当 时 还 是 有 一 定 积 极 意 义

14、 的 , 也 为 后 来 伦理 学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新 的 研 究 课 题 与 思 想 资 料 。 王 阳明 强 调 行 的 重 要 , 并 且 利 用 “ 知 易 行 难 ” 的 传 统 观 点来 作 论 证 。 他 说 :“ 良 知 自 知 原 是 容 易 的 , 只 是 不 能致 那 良 知 , 便 是 知 之 匪 艰 , 行 之 维 艰 。 ” 7 需 要 指出 的 是 , 王 阳 明 的 所 谓 “ 行 之 维 艰 ” 或 重 行 , 重 在 一个 “ 真 诚 恻 怛 ” , 重 在 良 知 的 自 然 发 用 流 行 ,“ 不 使 那一 念 不 善 潜 伏 在 胸 中 ”

15、, 重 在 封 建 道 德 的 修 养 和 自我 完 成 。 他 妄 图 从 挽 救 封 建 道 德 入 手 , 以 达 到 地 主阶 级 天 下 大 治 的 目 的 , 这 显 然 是 徒 劳 的 。 从 实 践 观上 来 看 , 则 是 唯 心 主 义 的 。二 、“ 知 行 合 一 ” 演 变 的 逻 辑 路 径“ 知 行 合 一 ” 作 为 一 个 具 有 认 识 论 意 义 但 主 要是 伦 理 学 意 义 的 命 题 , 要 变 为 道 德 修 养 的 方 式 方法 , 需 要 完 成 它 形 式 上 的 转 换 。 这 一 转 换 是 依 照 化知 识 为 德 性 、 化 德 性

16、 为 德 行 这 一 逻 辑 路 径 实 现 的 。第 一 ,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 如 何 在 日 常 行 为 中 为 善去 恶 , 是 理 学 和 理 学 家 所 关 注 的 基 本 问 题 之 一 。 在中 国 古 代 伦 理 思 想 史 上 , 几 乎 每 一 时 期 的 思 想 家 都要 涉 及 并 试 图 阐 释 、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从 某 种 意 义 上来 说 , 这 也 是 古 今 中 外 伦 理 思 想 史 上 的 一 个 永 恒 命题 。 从 逻 辑 上 来 讲 , 为 善 去 恶 的 前 提 是 分 辨 善 恶 , 而善 恶 之 分 则 表 现 为 知

17、善 知 恶 , 这 是 一 个 知 的 过 程 。关 于 道 德 行 为 与 道 德 认 识 的 关 联 , 早 期 儒 家 已 有 所论 及 , 所 谓 “ 未 知 , 焉 得 仁 ?” (孔 子 ) 便 蕴 含 了 此 意 。程 、 朱 对 二 者 的 关 系 尤 为 关 注 , 并 由 此 进 而 强 调 了“ 知 当 然 ” (把 握 普 遍 的 规 范 )对 “ 行 当 然 ” (在 行 为 中遵 循 规 范 )的 逻 辑 在 先 ; 从 程 、 朱 以 穷 天 下 之 理 为 进路 , 就 不 难 看 出 这 一 思 维 路 径 。 这 里 似 乎 内 含 着 某种 乐 观 的 信

18、 念 : 通 过 探 索 “ 知 当 然 ” 之 理 , 便 可 逻 辑地 引 向 为 善 去 恶 的 道 理 实 践 。 8 我 们 知 道 , 王 阳 明 并 不 否 认 “ 知 当 然 ” 对 “ 行 当然 ” 的 意 义 。 不 过 , 关 键 之 处 是 他 认 为 , 知 识 与 道 德似 乎 具 有 更 为 复 杂 的 关 系 。 在 谈 到 知 恶 与 止 恶 时 ,王 阳 明 写 道 :“ 凡 人 之 为 不 善 者 , 虽 至 于 逆 理 乱 常 之极 , 其 本 心 之 良 知 , 亦 未 有 不 自 知 者 , 但 不 能 致 其 本然 之 良 知 。 是 以 物 有

19、不 格 , 意 有 不 诚 , 而 卒 入 于 小 人之 归 。 ” 9 这 里 的 “ 致 ” , 有 推 行 之 义 。 当 人 为 恶 时 , 其 内 在的 道 德 意 识 未 尝 不 处 于 明 察 状 态 , 换 言 之 , 他 未 尝不 知 什 么 是 善 , 什 么 是 恶 , 然 而 , 这 种 善 恶 之 知 、 之分 , 并 没 有 自 然 地 导 向 为 善 去 恶 。 在 这 里 , 道 德 认 识与 道 德 行 为 之 间 显 然 存 在 着 某 种 差 距 , 而 如 何 为 善去 恶 的 问 题 则 具 体 地 转 换 为 如 何 从 知 善 知 恶 到 为善 止

20、 恶 。 王 阳 明 认 为 自 知 善 恶 并 不 必 然 导 向 行 善 止恶 , 亦 从 一 个 方 面 突 出 了 “ 知 当 然 ” 与 “ 行 当 然 ” 之 间的 逻 辑 张 力 与 矛 盾 关 系 。于 是 , 矛 盾 焦 点 转 化 为 : 如 何 由 知 善 到 行 善 ?在王 阳 明 那 里 , 这 一 问 题 的 进 一 步 追 问 , 便 导 向 了 格外 在 之 物 与 诚 自 家 之 意 的 关 系 。 在 他 之 前 , 程 、 朱 从穷 理 入 手 , 走 的 是 知 识 优 先 的 思 路 。 相 比 之 下 , 王 阳明 更 为 关 注 的 首 先 是 如

21、 何 诚 自 家 之 意 :“ 先 儒 解 格83 道 德 与 文 明 2002 年 第 3 期物 为 格 天 下 之 物 , 天 下 之 物 如 何 格 得 ? 且 谓 一 草 一木 亦 皆 有 理 , 今 如 何 去 格 ?纵 格 得 草 木 来 , 如 何 反 来诚 得 自 家 意 ?” 10 此 所 谓 诚 自 家 意 , 也 就 是 成 就 德 性 , 与 之 相 对的 格 天 下 之 物 , 则 更 多 地 表 现 为 成 就 知 识 。 按 王 阳明 的 理 解 , 成 就 知 识 与 成 就 德 性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序 列与 层 次 , 知 识 的 积 累 并 不 必

22、然 导 向 德 性 的 完 成 。 这里 , 问 题 的 紧 要 之 处 不 在 于 如 何 穷 尽 天 下 之 理 , 而在 于 如 何 由 成 就 知 识 过 渡 、 进 化 并 升 华 到 成 就 德性 。成 就 德 性 与 在 “ 知 当 然 ” 与 “ 行 当 然 ” 的 转 换 中具 有 特 殊 的 意 义 : 从 知 善 知 恶 到 为 善 止 恶 的 逻 辑 转换 , 乃 是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 正 是 在 此 意 义 上 , 王 阳 明 一再 强 调 :“ 道 问 学 即 所 以 尊 德 也 。 ”“ 且 如 今 讲 习 讨论 , 下 许 多 功 夫 , 无 非 只

23、是 存 此 心 , 不 失 其 德 性 而已 。 ” 11 “ 所 以 尊 德 性 ” 点 出 了 为 学 之 指 归 即 是 成 就德 性 。 作 为 行 当 然 的 前 提 , 成 就 德 性 展 开 为 一 个 实有 诸 己 的 过 程 :“ 良 知 即 天 理 。 体 认 者 , 实 有 诸 己 之谓 也 , 非 若 世 之 想 象 讲 说 者 之 为 也 。 ” 12 所 谓 实 有诸 己 , 即 是 通 过 自 身 的 体 察 与 践 履 , 使 道 德 意 识 成为 主 体 的 内 在 德 性 。 从 如 下 辨 析 中 , 可 更 清 楚 地 明白 此 意 :“ 夫 道 必 体

24、 而 后 见 , 非 已 见 道 而 后 加 体 道 之功 也 ; 道 必 学 而 明 , 非 外 讲 学 而 复 有 所 谓 明 道 之 事也 。 然 世 之 讲 学 者 有 二 : 有 讲 之 以 身 心 者 , 有 讲 之 以口 耳 者 。 讲 之 以 口 耳 , 揣 摸 测 度 , 求 之 影 响 者 也 。 讲之 以 身 心 , 行 著 习 察 , 实 有 诸 己 者 也 , 知 此 则 知 孔 门之 学 矣 。 ” 13 作 为 体 认 对 象 的 道 、 天 理 , 首 先 指 当 然之 则 , 而 良 知 之 中 亦 已 蕴 含 了 知 善 知 恶 的 道 德 理性 。 明 其

25、 善 恶 、 知 其 当 然 , 无 疑 是 孔 门 之 学 的 题 中 之义 , 但 如 果 它 仅 仅 以 知 识 的 形 态 存 在 , 则 仍 不 免 具有 外 在 的 性 质 ; 惟 有 融 合 于 内 在 德 性 , 良 知 才 能 成为 主 体 真 实 的 存 在 ; 讲 之 口 耳 与 实 有 诸 己 之 间 更 深层 的 内 涵 , 便 是 外 在 的 理 性 知 识 与 内 在 真 实 德 性 之分 野 。 14 在 王 阳 明 那 里 , 从 知 善 到 行 善 的 前 提 是 化 知 识为 德 性 , 而 这 一 过 程 同 时 意 味 着 通 过 行 著 习 察 使

26、良知 由 讲 论 之 中 的 理 性 转 化 为 实 有 诸 己 的 存 在 。 作 为实 有 诸 己 的 德 性 , 良 知 构 成 了 主 体 真 正 的 自 我 :“ 夫吾 之 所 谓 真 吾 者 , 良 知 之 谓 也 。 ” 15 这 种 表 现 为 本真 之 我 的 良 知 已 超 越 了 知 善 知 恶 的 理 性 分 辨 , 而 与人 的 存 在 融 为 一 体 。 它 不 仅 包 含 对 “ 当 然 ” 的 明 察 ,而 且 具 有 行 当 然 的 意 向 。 由 此 , 好 善 恶 恶 “ 皆 是 发 于真 心 ” 。 16 在 真 实 的 德 性 中 , 知 善 与 行

27、善 已 成 为 同一 个 我 的 相 关 向 度 , 讲 论 言 说 与 行 著 习 察 的 对 立 开始 被 扬 弃 。由 此 可 知 , 在 王 阳 明 那 里 ,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意 味着 化 不 系 于 人 的 先 验 理 性 为 实 有 诸 己 的 真 实 自 我 。作 为 内 在 的 德 性 , 良 知 包 含 着 自 我 评 价 的 准 则 和 能力 , 展 开 为 好 善 恶 恶 的 情 感 认 同 , 并 以 恒 定 的 意 向和 坚 定 的 努 力 制 约 着 行 为 的 选 择 与 贯 彻 。 这 种 德 性与 自 我 存 在 融 合 为 一 , 又 构 成 了

28、主 体 行 为 的 动 力因 : 从 知 善 到 行 善 的 转 换 , 正 是 以 内 在 的 德 性 为 其内 因 , 而 为 善 去 恶 的 道 德 实 践 亦 相 应 地 表 现 为 一 个基 于 主 体 自 律 的 过 程 。第 二 , 化 德 性 为 德 行 。 德 性 作 为 实 有 诸 己 的 人格 , 是 一 种 本 真 之 我 。 但 成 于 内 并 不 意 味 着 封 闭 于内 。 人 格 往 往 有 其 外 在 展 现 的 一 面 , 德 性 亦 总 是 体现 于 现 实 行 为 过 程 之 中 。 与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相 关 联的 , 是 化 德 性 为 德

29、行 。 有 鉴 于 此 , 王 阳 明 在 肯 定 道 问学 所 以 尊 德 性 的 同 时 , 又 一 再 要 求 “ 以 成 其 德 行 为务 ” 17 。就 其 现 实 过 程 而 言 , 成 就 德 性 与 成 其 德 行 并 非隔 绝 , 在 逻 辑 上 , 二 者 可 以 分 别 加 以 考 察 , 但 在 现 实性 上 , 二 者 又 是 统 一 的 , 并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精 神 上 的受 用 , 它 更 需 要 在 德 行 中 确 证 自 身 。 王 阳 明 以 孝 悌为 例 , 对 此 作 了 阐 释 :“ 就 如 某 人 知 孝 , 某 人 知 弟 , 必是 其

30、人 已 曾 行 孝 行 弟 方 可 称 他 知 孝 知 弟 , 不 成 只 是晓 得 说 些 孝 弟 的 话 , 便 可 称 为 知 孝 弟 。 ” 18 懂 得 孝悌 并 且 有 孝 悌 的 意 向 , 无 疑 表 现 了 善 的 德 性 , 但 这种 德 性 又 必 须 实 际 地 体 现 于 行 孝 行 悌 的 过 程 : 正 是行 孝 行 悌 的 德 行 , 为 主 体 是 否 真 正 具 有 孝 悌 的 德 性提 供 了 外 部 确 证 。德 性 的 外 部 确 证 过 程 , 同 时 也 就 是 德 性 的 外 化过 程 。 如 果 德 性 是 真 实 的 , 那 么 它 就 总

31、是 既 凝 于 内 ,又 显 于 外 。 在 解 释 格 物 致 知 时 , 王 阳 明 也 兼 及 了 德性 之 显 于 外 的 问 题 :“ 若 鄙 人 所 谓 格 物 致 知 者 , 致 吾心 之 良 知 于 事 事 物 物 也 。 吾 心 之 良 知 , 即 所 谓 天 理也 。 致 吾 心 良 知 之 天 理 于 事 事 物 物 , 则 事 事 物 物 皆得 其 理 矣 。 ” 19 这 里 的 事 事 物 物 , 主 要 就 道 德 之 域而 言 , 如 人 际 之 间 的 伦 理 关 系 等 , 格 物 、 致 知 则 皆 涉及 道 德 实 践 。 与 事 事 物 物 相 对 的

32、 良 知 , 既 以 天 理 为内 容 , 又 融 合 于 吾 心 , 因 而 已 可 视 为 实 有 诸 己 的 内在 德 性 。 所 谓 “ 致 吾 心 之 良 知 于 事 事 物 物 ” , 也 就 是将 道 德 意 识 运 用 于 道 德 实 践 , 而 “ 事 事 物 物 皆 得 其93 道 德 与 文 明 2002 年 第 3 期理 ” , 则 是 内 在 的 德 性 展 示 并 体 现 于 伦 常 世 界 。 从 心与 理 的 关 系 看 , 这 一 过 程 表 现 为 通 过 心 的 外 化 而 建立 理 性 化 的 道 德 秩 序 ; 就 德 性 与 德 行 的 关 系 看

33、, 则可 以 看 做 是 德 性 通 过 德 行 而 对 象 化 于 现 实 的 伦 理关 系 。德 性 的 外 化 或 对 象 化 并 不 是 远 离 日 用 常 行 的过 程 , 所 谓 致 良 知 于 事 事 物 物 , 即 已 蕴 含 了 德 性 的外 化 与 日 常 生 活 世 界 的 联 系 。 王 阳 明 具 体 地 阐 述 了这 一 点 :“ 君 子 之 行 也 , 不 远 于 微 近 纤 曲 , 而 盛 德 存焉 , 广 业 著 焉 。 是 故 诵 其 诗 , 读 其 书 , 求 古 圣 贤 之 心 ,以 蓄 其 德 而 达 诸 用 , 则 不 远 于 举 止 辞 章 , 而

34、 可 以 得古 人 之 学 , 是 远 俗 也 已 。 公 以 处 之 , 明 以 决 之 , 宽 以居 之 , 恕 以 行 之 , 则 不 远 于 簿 书 期 会 , 而 可 以 得 古 人之 政 , 是 远 俗 也 。 ” 20 化 德 性 为 德 行 不 一 定 表 现 为惊 天 动 地 之 举 , 相 反 , 它 更 多 地 内 在 于 微 近 纤 细 的所 谓 俗 行 之 中 。 道 德 关 系 总 是 展 开 于 社 会 生 活 环 境之 中 , 这 种 环 境 常 常 并 不 是 主 体 能 任 意 选 择 的 。 这样 , 道 德 实 践 必 然 涉 及 如 下 二 重 关 系

35、 , 即 环 境 的 不可 选 择 性 与 行 为 的 可 选 择 性 , 而 德 性 的 力 量 即 在于 : 在 既 定 的 环 境 中 , 不 断 通 过 渗 入 日 用 常 行 而 使行 为 获 得 新 的 意 义 , 从 而 达 到 日 用 即 道 之 境 。化 德 性 为 德 行 , 主 要 侧 重 于 以 德 行 确 证 德 性 。德 性 与 德 行 的 关 系 当 然 不 限 于 这 一 方 面 。 德 行 属 于广 义 的 道 德 实 践 , 它 在 王 阳 明 那 里 被 归 入 功 夫 之列 ; 以 实 有 诸 己 之 良 知 为 内 容 的 德 性 , 则 被 理 解

36、为本 体 。 按 王 阳 明 的 看 法 , 本 体 原 无 内 外 , 后 者 既 指 本体 由 功 夫 而 展 现 , 又 意 味 着 功 夫 不 能 离 开 本 体 :“ 功夫 不 离 本 体 , 本 体 原 无 内 外 。 ” 从 德 性 与 德 行 的 关 系看 , 功 夫 不 离 本 体 , 即 是 指 德 行 总 是 以 德 性 为 其 内在 的 根 据 。 主 体 在 日 常 世 界 的 遭 遇 并 不 相 同 , 其 行为 也 难 以 预 料 , 但 行 为 不 管 如 何 千 差 万 别 , 都 是 出于 同 一 自 我 , 所 谓 “ 虚 灵 不 昧 , 众 理 具 而

37、万 事出 ” 21 , 便 是 就 此 而 言 。在 王 阳 明 看 来 , 主 体 不 能 执 著 于 某 种 外 部 境遇 , 而 应 着 重 于 本 体 对 功 夫 , 即 德 性 对 德 行 的 统 摄 。对 象 世 界 林 林 总 总 , 难 以 穷 尽 , 人 所 处 的 境 遇 也 往往 变 动 不 居 , 如 果 逐 物 而 迁 , 拘 泥 于 具 体 境 遇 , 则 不胜 劳 累 , 难 以 保 持 行 为 的 一 贯 性 。 惟 有 立 其 本 体 , 以德 性 与 良 知 为 导 向 , 才 能 使 主 体 虽 处 不 同 境 遇 而 始终 不 失 其 善 :“ 盖 天

38、下 之 事 虽 千 变 万 化 , 至 于 不 可 穷诘 , 而 但 惟 致 此 事 亲 从 兄 、 一 念 真 诚 恻 怛 之 良 知 以应 之 , 则 更 无 遗 缺 渗 漏 者 , 正 谓 其 只 有 一 个 良 知 故也 。 ” 22 德 性 作 为 真 诚 的 人 格 , 表 现 了 自 我 的 内 在统 一 , 在 此 意 义 上 , 德 性 为 “ 一 ” , 所 谓 “ 只 有 一 个 良知 ” 即 是 就 此 而 言 ; 德 行 则 是 同 一 德 性 在 不 同 社 会关 系 与 具 体 境 遇 中 的 全 方 位 展 现 , 故 亦 可 视 为“ 多 ” , 这 样 ,

39、以 德 性 统 摄 德 行 , 亦 可 说 是 以 一 驭 多 。至 此 , 可 以 说 , 在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 道 德 修 养学 说 体 系 中 , 德 性 作 为 一 个 重 要 范 畴 , 居 于 从 知 到行 逻 辑 转 换 过 程 的 核 心 地 位 , 起 着 承 上 启 下 、 承 前启 后 的 作 用 。 就 认 识 与 实 践 的 二 元 划 分 来 看 , 德 性无 疑 属 于 广 义 道 德 认 识 的 范 畴 。 但 它 又 与 纯 粹 的 道德 理 性 不 同 , 德 性 作 为 实 有 诸 己 和 主 体 真 实 的 存在 , 追 求 外 化 与

40、 确 证 是 其 内 在 的 要 求 与 本 质 。 就 本体 与 功 夫 而 言 , 德 性 属 于 前 者 , 与 道 德 实 践 有 明 显区 别 , 却 指 导 、 统 摄 着 人 们 的 德 行 。 在 此 , 王 阳 明 实际 上 涉 及 了 伦 理 学 中 理 性 的 实 践 应 用 问 题 ,“ 德 性 ”在 其 思 想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与 作 用 , 就 如 康 德 哲 学 体 系中 的 “ 善 良 意 志 ” 、 黑 格 尔 哲 学 体 系 中 的 “ 绝 对 理 念 ”一 样 。从 理 学 的 演 进 看 , 程 朱 一 系 以 天 理 为 第 一 原理 , 要

41、求 行 为 自 觉 地 遵 循 普 遍 之 理 , 表 现 出 明 显 的理 念 伦 理 倾 向 ; 王 阳 明 以 良 知 为 本 体 , 把 道 德 实 践理 解 为 一 个 化 知 识 为 德 性 、 化 德 性 为 德 行 的 过 程 ,则 蕴 含 了 德 性 伦 理 的 向 度 。 从 程 朱 到 王 阳 明 , 逻 辑地 展 开 为 由 理 念 伦 理 到 德 性 伦 理 的 转 换 , 这 可 看 做是 王 阳 明 对 程 朱 道 德 修 养 论 的 弊 端 所 作 的 改 进 , 也是 他 对 我 国 古 代 道 德 修 养 论 发 展 所 做 的 贡 献 。 这 一点 , 在

42、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 的 道 德 修 养 方 法 中 得 到 了更 明 显 的 确 证 。三 、“ 知 行 合 一 ” 道 德 修 养 方 法 的 关 键 : 立 志从 广 义 上 说 , 道 德 培 养 的 具 体 方 法 , 可 分 为 道德 教 育 与 道 德 修 养 两 大 类 。 道 德 教 育 是 社 会 对 个 人的 道 德 培 养 , 是 社 会 将 外 在 的 道 德 规 范 转 化 为 个 人的 内 在 品 德 , 从 而 使 人 们 遵 守 道 德 规 范 。 道 德 修 养则 是 个 人 的 自 我 品 德 培 养 , 是 个 人 将 社 会 道 德 规

43、 范转 化 为 自 己 内 在 品 德 。 因 此 , 道 德 修 养 是 品 德 培 养的 内 在 方 法 。 一 般 来 说 , 道 德 教 育 可 分 为 言 教 、 奖惩 、 身 教 、 榜 样 四 种 方 法 , 道 德 修 养 则 可 分 为 学 习 、立 志 、 躬 行 、 自 省 四 种 方 法 。 23 王 阳 明 “ 知 行 合 一 ”的 道 德 修 养 方 法 也 可 从 这 四 个 方 面 加 以 说 明 , 但 其理 论 特 色 或 者 说 关 键 之 处 , 则 在 于 立 志 。王 阳 明 很 注 重 志 的 作 用 , 认 为 “ 夫 苟 有 必 为 圣04 道

44、 德 与 文 明 2002 年 第 3 期人 之 志 , 然 后 能 加 为 己 谨 独 之 功 ” 24 , 将 志 的 确 立视 为 道 德 行 为 的 前 提 。 在 教 条 示 龙 场 诸 生 中 , 王阳 明 对 此 作 了 更 为 具 体 的 阐 释 :“ 志 不 立 , 天 下 无 可成 之 事 , 虽 百 工 技 艺 , 未 有 不 本 于 志 者 。 今 学 者 旷 废堕 惰 , 玩 岁 惕 时 , 而 百 无 所 成 , 皆 由 志 之 未 立 也 。 故立 志 而 圣 , 则 圣 矣 立 志 而 贤 , 则 贤 矣 。 志 不 立 , 如 无舵 之 舟 , 无 衔 之 马

45、 , 漂 荡 奔 逸 , 终 亦 何 所 底 乎 ?” 此 所谓 立 志 , 亦 即 确 立 行 为 的 目 标 , 它 犹 如 行 舟 之 舵 , 赋予 主 体 活 动 以 方 向 性 。 志 不 立 则 意 味 着 茫 无 所 适 ,最 终 势 必 一 事 无 成 。 志 的 这 种 定 向 功 能 , 亦 可 视 为广 义 的 意 向 性 , 当 然 , 它 是 具 有 恒 定 与 专 一 的 品 格的 , 因 而 又 有 别 于 一 般 的 偶 然 意 向 。 作 为 恒 定 专 一的 意 向 , 志 总 是 融 入 于 德 性 之 口 , 并 制 约 着 人 的 行为 。 与 道 德

46、 理 性 主 要 告 诉 人 们 何 者 为 善 、 何 者 为 恶有 所 不 同 , 志 之 所 向 进 而 要 求 人 们 择 善 恶 : 所 谓 “ 志立 德 时 , 良 知 千 事 万 事 只 是 一 事 ” 25 , 便 是 强 调 志作 为 内 在 于 本 真 之 我 的 行 为 定 势 , 而 将 人 引 向 为 善“ 一 事 ” 。 正 是 通 过 影 响 人 们 的 行 为 选 择 , 志 构 成 了由 知 善 走 向 行 善 的 另 一 动 因 。从 道 德 认 识 到 道 德 实 践 的 过 渡 , 往 往 还 面 临 着意 志 软 弱 的 问 题 。 自 我 之 所 以

47、 虽 知 其 善 , 却 不 能 付之 于 行 ; 虽 知 其 恶 , 却 仍 行 而 不 止 , 常 常 便 是 由 于 缺乏 坚 定 的 意 志 。 这 样 , 如 何 从 知 善 知 恶 到 为 善 去 恶 ,总 是 涉 及 如 何 克 服 意 志 的 软 弱 。 有 鉴 于 此 , 王 阳 明在 考 察 志 与 行 为 的 关 系 时 , 特 别 提 到 了 讲 道 之 志 勇猛 专 一 :“ 今 时 同 志 中 , 往 往 多 以 仰 事 俯 育 为 进 道 之累 , 此 亦 只 是 进 道 之 志 不 专 一 , 不 勇 猛 耳 。 若 是 进 道之 志 果 能 勇 猛 专 一 ,

48、 则 仰 事 俯 育 之 事 莫 非 进 道 之资 。 ” 26 专 一 即 志 的 定 向 , 勇 猛 则 是 意 志 努 力 , 后 者更 多 地 体 现 了 意 志 的 坚 定 品 格 。 所 谓 进 道 , 可 以 看做 是 实 现 道 德 理 想 的 过 程 , 如 何 化 理 想 为 现 实 , 与如 何 由 知 当 然 到 行 当 然 本 质 上 是 相 通 的 , 而 二 者 又都 以 具 有 坚 定 的 意 志 品 格 为 前 提 。 坚 定 的 意 志 一 经形 成 , 往 往 将 进 而 化 为 趋 善 去 恶 的 行 为 定 向 , 并 赋予 主 体 以 不 为 外 部

49、 阻 力 所 屈 的 内 在 力 量 :“ 志 苟 坚定 , 则 非 笑 诋 毁 不 足 动 摇 , 反 皆 为 砥 砺 切 磋 之 地矣 。 ” 27 这 种 行 为 定 向 的 坚 定 意 志 , 当 然 并 非 外 在于 自 我 的 德 性 , 它 已 凝 于 良 知 之 中 , 并 随 着 良 知 的德 性 化 而 构 成 了 德 性 的 内 在 规 定 。 因 此 , 志 的 定 向 ,同 时 即 体 现 了 良 知 的 内 在 力 量 :“ 依 此 良 知 , 忍 耐 做去 , 不 管 人 非 笑 , 不 管 人 毁 谤 , 不 管 人 荣 辱 , 任 他 功夫 有 进 有 退 , 我 只 是 这 致 良 知 的 主 宰 不 息 , 久 久 自然 有 得 力 处 , 一 切 外 事 亦 自 能 不 动 。 ” 28 参 考 文 献 1 蔡 元 培 : 中 国 伦 理 学 史 , 东 方 出 版 社 , 1996。 2 6 18 21 传 习 录 上 。 3 书 朱 守 谐 卷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