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相,杜甫,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
2、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开始辅佐刘备。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在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指挥五次北伐曹魏。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杜甫(712770)字_,自称_。他创作
3、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_”。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知识回顾,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沉郁顿挫,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知人论世,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知人论世,蜀 相丞相祠堂
4、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这 是 一 首什 么 题 材的 诗 呢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鉴赏要点:,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
5、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
6、忠心报国,三件大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 相,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起,承,转,合,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诗歌的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杨柳的依
7、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双鲤鲤鱼代指书信,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
8、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鹃鸟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松柏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
9、惜伤感之情,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 “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东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三径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