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69146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共106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文言文阅读,莫言空前,莫言绝后!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盛赞莫言的成就。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道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标题有多种理解。,理解一:两个“莫言”都是莫言本人,“空”与“绝”都化为使动词。由于“空前”与“绝后”分开了,所以前半句会被认为表达莫言获奖开了先例,后半句被认为后面的人很难短时期赶上莫言再次得奖。仅从字面理解,意思通顺,尚可。理解二:第一个“莫言”是莫言本人,第二个是“不要说”的意思,那么,此句的意思就是莫言开了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先河,但我们还要有信

2、心,不要轻易地说绝后,我国还有一批高水平的文学家,他们也可能会在几年内获得诺奖。在表扬莫言的同时,也给了其他中国作家以最大的鼓励和希冀。,理解三:第一个“莫言”是“不要说”,第二个指莫言本人。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别说莫言获奖是空前的,但目前来看是绝后的,别的作家轻易追不上。第二个是别说莫言获奖是空前的,莫言“绝后”了。第二个意思太恶毒了,这就是语言模糊性造成的理解分歧,有时候能够帮你找到朦胧美,有时候则让邪恶的小子找到发泄的快感。所以制作标题的时候,应当注意用语的简洁准确。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称最喜欢“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类标题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3、B。“皆竞秀献状”的主语是“东西北诸峰”,“诸峰”怎能“开花”?“秀”应译为“美好,秀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A.副词,于是;介词,趁机。B.介词,在;介词,比。C.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D.均为副词,却,竟然。答案:D,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写松上薜萝,写“闽中数百里”的嘉树,写章三益的行为。答案:C,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4、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在文中找不到依据,虽说章君因为这里风景优美适宜弹琴、下棋、喝酒而修建了环中亭,但并没有写他“在亭中弹琴

5、、下棋、喝酒”。答案:B,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译文:_(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答案:(1)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

6、,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参考译文】龙泉有较多大山,它西南一百多里处的许多山是尤其幽深,有一座山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人们因此给它起名为“匡山”。山上多髯松,满眼望去高耸入青云,青翠照人像洗过一般。髯松上面薜萝覆盖,绵延几十丈远,嫩绿可以吃下。松树根部的茯苓,像斗一样大,夹杂着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摘它们可以吃。,我的朋友章三益君喜欢这里,在这里刚刚建了草屋。草屋的西南面几步远的地方,有两个深渊,蛟龙生活在那里。云轻盈直上,顷刻间覆盖了山谷,雾的颜色正白,好像茫茫大海了无边际,如果大风从东边吹来,雾就飘然而去,章三益又建了烟云万顷亭。草屋的东北面几步远的地方,

7、山更加高大,峰峦更加峭拔,气势欲与霄汉相连。向南看闽中数百里,嘉树帖伏在地上像荠菜一样,章三益又建了唯天在上亭。草屋的正南面几步远的地方,光线明亮,地势开阔,空气清爽洁净,东西北三面的各个山峰,都争着高大美丽,令人喜爱在这里游玩而忘了返回,再加上在这里可以弹琴下棋,可以举杯痛饮,没有不适宜的地方,章三益又建了环中亭。,章三益读书之余,披上鹤氅衣,支起竹杖,在三个亭子中游走。退回坐在草舍中,回望髯松,如元夫、巨人在左右两边向自己拱揖。章三益看了好长时间,精神凝合,物我两忘,仿佛与古豪杰共语千年。章三益很高兴,起身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歌吟,屐发出的声音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好像了解章三益

8、的心意,也微微作笙箫音来相互娱乐。章三益赞叹说:“这表明我得到了看松的意趣。”于是用“看松”给他的草舍命名。龙泉的人士,听到后就质疑说:“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用看松来给自己的草舍命名,就像隐退者的所作所为,这是将鄙视世人的搅扰不接近他们,还是因为世人不足以交往,而想从松树那里获取到什么?”金华人宋濂私下不认为是这样。植物里面,保有贞刚之气的,只有松最多。曾经暗暗地想到:一气正在显现,那些蓄藏的根,没有不抖擞精神展露繁茂来在一时间显现自己的美丽的。等到秋高气清,霜露降下,就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

9、。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三益君隐居时,与松为伍,就屹立端庄可以自立;等到他出来做官,能刚贞自持,不被众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业泽被百姓,起初也未曾与松柏相违背。有的人不明智,生硬地认为章三益君忘掉世情,而在隐居与做官之间怀疑他,可不可以呢?,20112013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统计,综上分析1选材紧扣山东省考试说明规定的“浅易”要求,但是大胆突破“传统”,每年均有新意。这是山东卷这一模块考查的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变化。相比大纲版、新课标版的全国卷年年考查“史传文”的特点,山东卷更富有创

10、新意识,选材从2011年的散文,到2012年的史传文,再到2013年的游记,可谓视野开阔,体现了命题人对一线教学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2宏观上考点稳定,微观上做细微的变化调整。通观近几年的题目,可以看出各考点基本上覆盖了该考点的所有的文言现象。如,文言实词的考查,涉及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命题不仅考查对文言的认读理解能力,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3题型固定,一直是四个四选一的客观单选题,一个主观的翻译题;题目区分度相对比较好,设误点清晰,不为难考生;设题角度一直都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11、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特色课堂:怎样阅读文言文穿越时间的隧道,为了千年的约定一、高考文言文阅读技法点拨(一)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人物传记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之首选。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可分史传类人物传记与非史传类人物传记两种。前者选材多取自“二十四史”,后者散落于历代作家著作里,如2013年天津卷就选用了清代全祖望的姚敬恒先生事略。这类文章主要围绕所写主要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和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以往侧重忠臣、孝子、良吏,现在出现了诸如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人物类型。文段一般介绍

12、的顺序是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为表现这一主要人物,文章常常出现体现所写人物特征的相关“文眼”或议论、抒情性的关键词句;为降低考生阅读难度,文本中需要注释的内容,如历史背景、疑难字词等附于文本后面。,高考传记类文章一般是经过加工整理过的人物小传,在其所考题目中,“筛选信息”与“概括评价”是考查的两大热点,而做好这两个题目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把握所写人物的基本状况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为此,阅读时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1掌握传记行文特点。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都要写到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变动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特点、特长、主要政绩,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

13、结构呈现纺锤似的特点头尾细,中间粗传记开头介绍有关传主的基本信息;中间叙写传记的生平履历与主要事迹以及立传者对传主的客观评价;结尾是对传主及其有关事件结局的交代内容。2明确传记所写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为此,先要确定主要人物是谁;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然后,了解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3分析传记所叙事情。人物传记大多通过记叙事件去赞美或反映人物品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的事件去写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几个侧面,二是紧紧围绕一件事的过程去叙写人

14、物品格。为此,要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而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如,2013年湖北卷第10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又如,2013年大纲全国卷第9题:“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件事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高考阅读试题的选文往往涉及几个人物,而题干的要求则是“以下句

15、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人的的一组”。而且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会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错位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物身上。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决不止一个,而我们答这个题时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除,从而帮助解题。如:,(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BC D本题从内容(对所写人物及其关系

16、以及所写人物的言行)理解角度考查信息筛选。说的是滕逊之;说的是卢循战败被杀,以上两句均与表现杜瑗、杜慧度父子的军政才干无关。据此,通过排除法,可确定答案为B项。,4把握人物精神品质。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8)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9)其他有在选文的综合信息等。为此,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就必须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特点,仔细分析人物话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所体现的社会意

17、义。而要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需要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述自己观点态度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间接表达可能借叙述人物、事件时选用褒、贬义词等来表现,可能假托文中一个人物之口说出来,也可能借笔下正反两方面人物的不同描述表现出来,还可能借转述别人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直接表达通过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抒情来表现。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

18、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由原文“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可知,廉希宪是请示世皇允许他们回去,并不是举荐重用他们。因此,答案为D项。,5熟悉用语造句特点。人物传记类文章往往涉及较多的表时间的词语以及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对理解文章的内容大有裨益,也便于准确翻译语句。如2012年高考四川卷要求把“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中“既而”就是表时间的词语,应译为“不久”。下面提供一些这方面

19、的术语,以期在关键时刻成为你的制胜法宝。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黜。“知、行”虽然不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常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用,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二)如何阅读写景(游记)类文言文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选材打破了史传文一统江湖的局面,而以更多类型的阅读材料出现。考虑到文言文选材的发展趋势,古代游记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言文类型,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于游记类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从游记的基本特征入手,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游踪,理清线

20、索。“游程是骨骼”,在阅读全文时一定要抓住“游”的线索,通过线索来理清作者行文的基本思路。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先反驳他人的见解,然后完整叙述一次月夜探访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了解线索对于解答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目很有帮助。,2情景结合,挖掘思想。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为此,我们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一方面要从作者选择描写的景点景致及其特点来窥探作者表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21、另一方面需要调动知识储备,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背景来认识。这需要我们平时多了解历史知识,掌握更多的古代文化常识,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领悟写法,琢磨语言。揣摩这些要素,有助于领悟作者的审美趣味,更好地把握全文主旨。,(三)如何阅读说理类文言文阅读说理类文言散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整体上感知思想感情这是品味说理文言散文的基础,也就是明确文章说了怎样的理。一般从题目和开头、结尾这三处可以把握并概括出来。2从表达角度分析说理类文言文的特点也就是解答“说理类文言文是怎样来表现某种文理”的问题。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等,修辞上用了比喻、对比还是排比、拟人等,

22、论证手法是比喻论证,还是对比论证等。3要品味作品的语言说理类文言散文的语言不仅一如其他散文,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而且具有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家的独特风格,有助于我们从各个方面品味说理散文的理趣。,二、高考文言文答题误区解析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古诗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分值高,可操作性强。其考点内容主要涉及文言实词的具体释义、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常见文言句式的判断与翻译、文本信息的筛选、归纳与整合等多个方面。从题型上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这种形式便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从高考的阅卷结果来看,考生的答题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3、误区一:轻语境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言实词的释义方面。虽然很多省份的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到设置此题的目的是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但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凭识记能力办事,完全忘记了“语境”二字,从而导致出现失分现象。如:,要解答这类题目其实不难,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古今异义,二是具体语境。尤其是第二点更值得关注。考生的能力就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与领悟上。所以对这类知识的考查也必将是一个不可遏制的命题趋势。,误区三:轻句式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基本上体现在翻译题中。文言文翻译对句式的要求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等。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有句式意识。如:(2012年高

24、考福建卷)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这是一个省略句,但很多考生在实际翻译的时候挂一漏万,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其水下飞潮音岩,(人)引(之)以给庖”,翻译为“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避免出现句式失误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时时要有句子成分意识。前后句子对象不同,后面的主语要补充,介词宾语要补充,一般情况下修饰语在中心词前面等等都值得重视。,误区四:轻题干题干是答题的引导部分,也是准确答题的关键。这一点在筛选信息题和归纳概括题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筛选信息题中,备选答案的所有选项内容都是文中的真实内容,但往往因为不满足题干要求而被排除,同学们千万不要看

25、到“真实性”就武断下结论,重要的还是要看其是否与题干相配对。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三发连中,诸贵惊服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方读书,略不答因令彻去坐椅及出,愧赧无人色且戒内人备酒馔A BC D,讲廉希宪的兄弟,写的是刘整。其余都是廉希宪本人的举止。所以答案为B。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同时还要关注好几个问题:一是陈述主体是否一致,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二是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三是关注好直接与间接、原因与结果、客观与主观这些逻辑关系,防止答非所问。,误区五:轻整

26、体从全国各地的试卷来看,文言文考查的难点往往体现在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和整体的把握上。很多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地进行判断和推测,结果导致出现失分现象。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这是一个错误选项,但在考试中很多考生认为其正确。根据文章我们即可发现,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也可以得出结论。,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考生带着思考去阅读文本:对于人物传记类文章,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人物关

27、系怎么样,事情的原因、过程、结果怎么样,然后进一步思考人物活动和事件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对于游记类文章,要知道写了什么,有什么特征,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于论述类文章,要知道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但不管如何,都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而不能略见一斑。,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勤于积累善判断,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

28、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29、A项中的“登”不是“升职”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考中”的意思。理解为“升职”与后面的宾语“景泰二年进士”不搭配。而“登景泰二年进士”之后的“授御史”才表明他做上官升了职。类似的用法如“登科”。B项“录”的意义同“备忘录”中的“录”。C项“振”解释为“救济”,属于通假用法,“振”通“赈”,如成语“振民育德”(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D项的“勒”作“铭刻”讲,可见于陆游的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一句。答案:A,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_解析

30、:(1)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其中“班列”是“朝廷官员”的意思,“推心”是“诚心诚意”的意思,“望”是“比得过”的意思。(2)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其中“语”是“说、谈论”的意思,“辄”是“总是”的意思,“颦蹙”是“皱眉头”的意思。,答案:(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真心委任他职务,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马文升)住在家里,没有事情从未曾进入过州城。有人对他说当时的政事,(马文升)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力气很大。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正不

31、阿的名声很大。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逃难的灾民,政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外族,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在石碑上刻下战功而还。(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管通过水道运送粮食之事。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卖盐所得的银子五万两予以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之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施。孝宗效仿古代天子亲自耕种籍田时,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登基,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进献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监管团营。,当时

32、天下没有战争已经很久,军队的管理荒废,训练松弛,西北的外族部落时时伺机入侵边境。文升严格考查将领校尉,罢免了三十余名贪污、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里手持弓箭等在他家门旁,有的写诽谤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任兵部尚书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厚谨慎老成、又熟悉典籍史书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引导,使太子能健康成长。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江苏安徽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令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防发生意外情况。皇帝完全采

33、纳了他的意见。(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真心委任他职务,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设御前讲席,终止游乐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宫内额外的纺织制衣,赈济灾民,捕捉盗贼。办完这些事后,文升又上奏陈述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采纳了。正德年间,朝政已落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奏要求退休,皇帝答应了。(马文升)住在家里,没有事情从未曾进入过州城。有人对他说当时的政事,(马文升)总是皱着眉头

34、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议论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境立下大功,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办事公正。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这里,就放弃了,离开了钧州。,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限定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考查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1命题形式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一般题干表述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从命题内容上看,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单音节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点。3在

35、文言文翻译中,也有不少实词是翻译的重点,这些实词在高考阅卷时往往被设置成得分点。4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考查。从分值上说,直接考查实词的选择题只有一道,一般占3分。,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地说,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部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意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看看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

36、爪牙”在本句中是基本义。(2)祈父,予王之爪牙。“爪牙”在本句中是比喻义,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3)被发行吟泽畔。“畔”在本句中是引申义,“旁边”。(4)亲戚畔之。“畔”通“叛”,假借义,“背叛”。,二、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我们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情况。,1词义扩大由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或非生物体的类似结构”,如“树皮”“书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

37、的意思,如“甘心情愿”;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好”则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表示范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代专指“妻子的配偶”。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让”字在

38、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义与“快”相对;“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三、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其中一个语境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需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例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姥”是“公公和婆婆”的意思

39、,由文意看,此处显然单指“婆婆”。再如:“吾所以为此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应是“出去和进入”的含义,结合本文语境,此处应指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只取一层意思。此类题,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还未曾出现过,在复习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通假字可分以下四类: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1)“胡”通“何”。例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2)“缪”通“穆”。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

40、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1)“干”通“岸”。例如:置之河之干兮。(伐檀)(2)“齐”通“剂”。例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1)“案”通“按”。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炎”通“焰”。例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4其他形式的通假这类形式的通假,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罢”通“疲”。例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五、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例如:“日削月割,以

41、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文言文实词推断6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例如2012年山东卷中的“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句,其中的“躬”在题目中解释为“弯腰”,语意不通,可确定该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亲自”。,解析:C项,把C项的解释代入原句,意为“前往郑国”,和“之许”也就是“到许国去”矛盾,因此断定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离开”。答案:C【参考译文】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

42、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二)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中“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一句,其中的“冒”字有多个义项,“冒犯、冲犯”,“冒失、莽撞”,“假冒、假充”,“冒着、顶着”等,但我们结合语境“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可以知道

43、,郭浩在两军交战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顶着敌阵前行,被流箭击中左肋,也不拔出,可知此处的“冒”为“顶着、冒着”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顶着敌阵前进”。,解析: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答案:B【参考译文】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辱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

44、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三)联想迁移法1课内知识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12年湖北卷中“唯当就蚁封耳”一句,要想判断“就”的含义,马上准确联系劝学中的一句“金就砺则利”,意为“靠近,接近”。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教材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

45、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12年湖南卷中“期为君子之归”一句,要想判断“期”的含义,可以联想双音词“期望”,解释为“希望”;“谲佞残妒,塞于胸间”中的“谲”,可以联想“诡谲”,解释为“诡诈”。3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中的“怀”,可以联想成语“怀恨在心”,解释为“衔恨”。再如2012年福建卷“修篁干霄”中的“干”,可以联想成语“豪气干云”来推断,解释为“冲”。,解析:C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遇”的义项有: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待遇(盖追先帝

46、之殊遇)、对待(不如因而善遇之),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答案:C【参考译文】 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首都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为止。(而且)这时候,隋炀帝一天比一天昏庸奢侈,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以让隋炀帝开心为最终目的。,(四)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式结

47、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以从句式结构入手“破题”,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12年辽宁卷中的“复坐门生斫伤人”中,“坐”和“门生斫伤人”是动宾关系,结合上下文,“坐”解释为“因犯罪”。另外,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1)名词充当谓语且后面带有宾语或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如2012年福建卷中的“履苍莽中”的“履”,后面带上了“苍莽中”,从语境可确定“苍莽中”为“荆棘之地”,那么“履”就应活用为动词,“踏、穿过、行走”的意思。,(2)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

48、就活用作状语了。如2012年重庆卷中的“公忿忿面数之曰”句,其中的“面”在“数之”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当面”。(3)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中的“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句,其中的“贤否”二字处在和“杂糅”相配的主语的位置上,活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解析:B项,这里的“闲”在句中应为谓语动词,而“空闲”是形容词,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熟习”,古语有“闲于兵甲,习于战攻”(战国策燕策二),可资佐证。答案:B【参考译文】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另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