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课 题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 课时 授课人课时及授课时间2017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2.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 战国形势图 ,获得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
2、同感。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教学难点 商 鞅 变 法 与 大 变 革 时 代 之 间 的 关 系 ; 我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形 成 ; 都 江 堰 的 结 构 和 运作。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立木取信图片,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述立木取信的故事吗?2、新课学习(1)战国七雄问题:1、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2、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七雄的位置及特点。3、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战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典故?4、以“城濮大战”和“长平
3、之战”为例,分析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特征,体现出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5、这一时期的战争给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历史将朝着什么趋势发展?(二)商鞅变法1、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2、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公田”有什么特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备注 (补充)“私田” 。和“公田”相比, “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
4、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3、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4、面对部分奴隶出逃和奴隶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你会怎么办?(小组讨论)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奴隶主转变为什么?5、商鞅变法内容6、商鞅变法的影响7、动脑筋: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 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三)著名的都江堰1、战国时期修建的、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叫什么?是
5、哪个国家修建的? 2、哪位同学愿意展示制作都江堰平面图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三、小结: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地处西部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业:板书设计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的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点:评价:破坏性;客观作用二、商鞅变法1、背景2、内容: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3、意义:秦国国力大增,封建制度建立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造及特点公元前 256 年,蜀郡郡守李冰;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2、都江堰的结构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