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板块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2-,整体阅读方略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篇幅短小。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3-,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
2、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4-,第二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
3、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5-,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
4、(升华点)。,-6-,二、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7-,如雪天(2015年上海高考)、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高考)、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高考)、云和梯田(2015年天津高考)、甘森的西红柿(2015年重庆高考)、头脑中的旅行(2015年湖北高考)、粮食(2014年湖南高考)、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高考)、祖屋(20
5、14年福建高考)、听雨(2014年全国大纲高考)、瓦(2013年福建高考)、樱桃(2013年安徽高考)、罗曼罗兰(2013年湖北高考)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如果在文章中写到了看似与标题无关的内容,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关系,就要琢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会采用借物喻人、托物寓意的写法,如瓦;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是文章写作的线索,如樱桃。,-8-,再如太湖碎锦(2015年四川高考)、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高考)、比邻而居(2015年江苏高考)、独木舟之道(2014年安徽高考)、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高考)、负重的河流(2013年四川高考)、平常的沈从文(2013年江西高
6、考)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明确或隐含的主旨。,-9-,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散文正因为“散”,所以思路就格外重要,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体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
7、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意,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10-,散文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列举如下:(1)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特点: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如云和梯田(2015年天津高考)、祖屋(2014年福建高考)。(2)参游式: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特点: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如甘森的西红柿(2015年重庆高考)、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高考)。(3)象征式:物的描述
8、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特点: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高考),-11-,(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如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高考)、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高考)、粮食(2014年湖南高考)。(5)叙史式: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特点:起点很高,表达某种情怀;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
9、。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如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高考)。,-12-,分析文章结构的具体步骤方法如下:第一步:化整为零,概括段意。(边阅读边勾画,或在段旁概括出来,注意概括要具体而准确)语段结构分析:任何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小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进行小结。具体方法:找每一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如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指代词。,-13-,第二步:段落整合,切分行文层次。(准确把握层次间关系,从而把握行文脉络)全文层次分析:把握全文结构层次,
10、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任何一篇文章,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大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第一、二段,交代写作的由头;中间具体描绘写作内容散文的“形”;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散文的“神”。分析全文层次,可根据概括出的段意和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结构大体一致并反复出现的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来加以整合。,-14-,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
11、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议论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15-,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16-,一,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考法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
12、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全篇结构,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等。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17-,典例1,典例2,一,二,一、把握整体结构思路文章的整体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对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把握,其实是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方式和布局谋篇的特点。【常见设问方式】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试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要表现的是甲,却从乙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文中写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13、?,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18-,典例1,一,二,典例2,典例1寻找分析线索(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19-,典例1,一,二,典例2,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
14、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0-,典例1,一,二,典例2,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
15、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1-,典例1,一,二,典例2,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
16、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高考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17、。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2-,典例1,一,二,典例2,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
18、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3-,典例1,一,二,典例2,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
19、的线索。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串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4-,典例1,一,二,典例2,方法点拨1.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2.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
20、,时隐时现,有的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5-,一,二,典例1,典例2,典例2分析布局谋篇特点(201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
21、,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6-,一,二,典例1,典例2,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
22、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7-,一,二,典例1,典例2,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
23、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28-,一,二,典例1,典例2,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
24、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29-,一,二,典例1,典例2,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
25、,“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0-,一,二,典例1,典例2,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
26、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重难特训
27、,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1-,一,二,典例1,典例2,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2-,一,二,典例1,典例
28、2,答案示例: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解析: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解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作答。,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3-,一,二,典例1,典例2,方法点拨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29、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4-,一,二,典例1,典例2,答题建模1.先看内容: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逐层概括: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3.抓住特点:行文的结构特点一
30、般有: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4.组织答案: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再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常用的答题模板是:行文结构特点+具体解说。,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5-,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二、分析局部段落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因文体不同、结构不同而相同。对句段作用的分析,是侧面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常见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画线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文章一开头就写某某问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某段或某句话删去行不行?请简要分析。,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6-,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典例1分析开头段的作用(2014大纲
31、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7-,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
32、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8-,典例,
33、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39-,典例,方法点拨,一,二,
34、即学即练,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35、“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0-,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文章为什么
36、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1-,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参考答案: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本题,不要当成理解语句含意题,答题时需要考虑这一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具体解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从结构上看,向上呼应题目,向下引出话题。从内容上看,“古典的”一词言外之意是现代人很难有听雨的闲情逸致。,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2-,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典例2中间段的作
37、用(201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头脑中的旅行彭程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3-,典例
38、,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
39、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4-,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
40、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5-,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
41、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6-,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
42、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本文有删改),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
43、练,-47-,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8-,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第段引用散文诗的作用,可以从承上和启下两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包括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要重点从内容方面分析,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
44、球的片段是个例子,可从前三段寻找关键语句供拟写答案参考,如第段,“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第段,“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第段,“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强大的想象力”。,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49-,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典例3结尾段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月夜韩少功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重难特训,尖子生
45、听课本,强化训练,-50-,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51-,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
46、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52-,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
47、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53-,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山谷里一声长啸,大
48、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选自散文集山南水北)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参考答案:“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54-,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内涵、作用。“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结尾这句话,应分开一一分析。“山谷里一声长啸”,写到声音,自然是以声衬寂,写出乡村的宁静;“大概是一只鸟被
49、月光惊飞了”,借助鸟被惊飞,体现月光之皎洁。而这两句话都属于写景,从收尾的技巧上来说,这是以景结情;本文的标题是“月夜”,最后的描写又再次点题。,重难特训,尖子生听课本,强化训练,-55-,方法点拨,典例,一,二,即学即练,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要注意三个角度:(1)内容角度。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哪些作用。(2)结构角度。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抄。如答“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解说(或说明,或总结,或照应)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答“照应”时,必须写出与哪些内容相照应。(3)表现手法(或写作目的)。或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或为下文的抒情(或议论)做铺垫,或以小见大,突出(或象征)什么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