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设计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 活动课题的选定 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材料的设计 活动过程的设计,1、活动课题的选定,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课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其内容必须是最基本的、最具代表性的学科知识内容。,(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要选择那些需要幼儿集中探索、共同学习、相互启发的内容,以及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让幼儿获得某个具体结论的内容。相反,有的内容虽然很重
2、要或者很有趣,但不便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如观察月亮的变化,就是一个更适合在家庭中进行的活动。,2、活动目标的设计,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例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目标改为“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或“激发幼儿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就可以通过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加以衡量。,(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而应该在全面贯彻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针对活动内容特点的目标。,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而观察科学现象的话动,则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
3、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则是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性的目标。,我们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幼儿所能达到的行为层次,并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能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就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而如果是“能够系统、完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能够注意到观察对象的细微特征”,就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4)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使目标的表述更加灵活。,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
4、的方法给叶子分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这就体现了活动目标设计的灵活性。,3、活动材料的准备,在准备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准备活动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目标的要求。根据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达成目标。,如观察的活动就要准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观察对象,必要时还需要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分类的活动,应为幼儿准备分类盒、分类对象,而且分类对象的数量和特征要便于幼儿分类。,(2)材料的结构性。,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等。,(3)材料
5、的数量。,如果是桌面操作材料,则一般需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而一些需要合作的实验或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每个小组一份材料。对于感知观察活动,可视情况而定,有的要求每人一份材料,有的可以每组一份材料,还有的比较大的观察对象甚至可以全班观察同一个对象。,4、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 展开部分结束部分。,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 (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去探索、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 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5)教师以简短的话言概
6、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 (7)教师鼓励、启发幼儿大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8)教师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将这次活动引向一日活动中的其他活动,也可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活动。,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1)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 (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2、
7、教师提问的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不是固定、唯一的。,(1)“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它是什么样的?” 3)“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 4)“你有什么办法,(1)“它是什么?”“它叫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为什么” “如果没有,会怎样?”,3、活动结束的设计,(1)和幼儿一起总结并评价这次活动。这是很多活动的结束方式。(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活动结束以后继续探索,这样的结束可以使活动继续延伸。(3)制作活动可
8、以以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这样没有完成的幼儿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4)以艺术的方式(如绘画、唱歌、跳舞)结束,这样可以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在活动的发现或感受。(5)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可由教师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以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1、集体教学活动实施前的准备,活动准备工作是在完成活动设计以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渡环节。包括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空间环境的准备。,(1)知识的准备。对于某一个具体的活动,教师除了平时积累科学知识外,在开展某个活动之前,还应查阅相关的工具书以广泛地了解有关
9、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2)情感的准备。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情感的支持。而幼儿的情感又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和感染。教师自身能否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活动的指导中去,会直接关系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并影响活动的效果。,(3)材料的准备。活动材料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是教师带领幼儿事先收集,还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教师再根据幼儿带来的材料有目的地加以补充。,(4)环境的准备。空间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和操作行为。 如,提供什么样的活动场地?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如果在室外,是在室外的空地还是自然环境中?如果在室内,是需要桌面的空间还是地面的空间?甚至连活动室内桌椅的摆放,也要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怎样有利
10、于幼儿的独立操作?怎样有利于幼儿之间的讨论交流?,、集体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教师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 (2)教师要适当参与幼儿的活动。 (3)教师要保证幼儿的活动机会。 (4)合理运用评价手段。 (5)集体、小组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三、不同类型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观察认识型活动,(二)实验操作型活动,(三)科学讨论型活动,(四)技术操作型活动,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设计,教师在选择或设计科学游戏时,要考虑以下的原则: (一)游戏的科学性,(二)游戏的趣味性,第一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游戏, 第二
11、是具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能满足儿童好探索的需要。 第三是可用自己喜欢表现的方式来反映对事物的认识的游戏,,幼儿喜欢摆弄,好活动、游戏的结构应是幼儿的活动探索过程。例如“捉影子”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动脑筋、创造多种方法捉影子,从中他们亲身体验了“光和影子”的关系,满足了身体运动的需要。,(三)游戏的活动性,二、学前儿童科学游戏实施领导,4、做好游戏的评价工作。,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2、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3、正式组织游戏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游戏的进展,也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 。,三、幼儿科学游戏活动例举,1、感官游戏。 2、操作游戏。 3、
12、情景性游戏。 4、运动性游戏。 5、竞赛游戏。,第三节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的设计与实施,一、内容生活化,例一: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的茶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绽放出勃勃生机,茶农们也忙着上山采茶。于是可以组织一次茶叶的科学活动。发动孩子们每人从家中带来一把茶叶,先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自己带来的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再请他们说说各自带来的茶叶的产地(活动前让爸爸妈妈告诉自己),然后泡茶,亲口品尝。泡茶后,孩子们又发现了问题,怎么有的茶叶都沉下去了;有的茶叶一下子变得肥大了品尝后孩子们都自我陶醉了,还不停地夸自己带来的茶叶“香”呢,更有不少小朋友要和小伙伴换着品尝,好不热闹。,例二:电动玩具是幼儿生
13、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为了让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在组织神奇的电动玩具科学活动前我把里面的电池都了取出来,让幼儿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当幼儿提出要放电池,但如何放呢?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中,有的幼儿把电池装反了,有的电池太小,型号不对,也不会动。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应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经过多次反复地操作,有的幼儿成功了,玩具动起来了,有的幼儿发现了电池两端的秘密,有的幼儿失败了重新来,每个幼儿都积极地投入于使玩具动起来这一活动之中。当每个幼儿的玩具都能动起来的时候,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老师所期望幼儿学到的知识。,例三:科学活动溶解的
14、秘密中,我用洗衣粉、阿华田、糖、奶粉、黄沙、菜油等物品进行各种溶解实验,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的材料后立刻活跃起来,忙说:“老师,这种东西我家也有的。”课后,我针对课堂上有些孩子观察不仔细的情况对孩子们说:“老师知道这些东西小朋友家里都有,那今天回家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玩,好吗?”第二天来园时,一幼儿的爸爸告诉我说:“昨天孩子一回家就和我闹着玩溶解的游戏,他还发现咖啡也能在水里溶解呢!” 由此可见,生活化科学教育还有利于幼儿回家后的继续探索,使科学活动得以很好地延伸。,二、活动日常化,例一:早上孩子们来园后没多久,天色突然变暗,许多幼儿对此都充满了好奇,一幼儿问老师:“老师,天怎么变黑了。”于是
15、,老师就问小朋友:“天为什么变暗了?”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天要下雨了”;有的说:“要打雷了”。到底天为什么会变暗,老师就组织幼儿来到了走廊里观察,当孩子们听到雷声,看到闪电,都叫了起来:“下雨了!”于是,老师又组织幼儿观察雨落到地上的变化,象什么?用手去接住雨滴,有什么感觉?此时,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欢呼雀跃,嘴里还不停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例二:在一次角色游戏时,幼儿A说想玩“点心店”的游戏。于是教师给了她六盒橡皮泥,但当她倒出来时发现橡皮泥都干了,捏也捏不软。老师和幼儿A商量说:“明天再玩这个好吗?等一下老师想想办法使它们变软一些。” 幼儿A却说:“加点水进去橡皮泥会变软吗?” 老
16、师做出不确定的样子说:“老师也不知道,要不,你们几个试试吧。”周围的几个孩子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老师就把硬的橡皮泥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变软,孩子们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有的把水倒进橡皮泥盒子里泡;有的放到水池里冲洗一下过了一天,幼儿B拿着自己泡的橡皮泥高兴的告诉我,她的橡皮泥软了!接着很多孩子都去拿了自己的橡皮泥,发现都变软了。这以后,只要橡皮泥干了,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它泡一泡,继续用,对玩橡皮泥的兴趣也增加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实现了孩子对科学主动探索的愿望!,三、情境自然化,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还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与
17、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大自然是个博大精深的教育课堂,它包罗万象,它绚丽多姿。,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把幼儿带到了幼儿园外的某个地方,让幼儿观察、采集自己喜欢的叶子,然后相互交流这些叶子的特征,帮它们分分类等,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比在教室里老师干巴巴的讲要有价值得多。,第四节 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一、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就是指在坚持科学教育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到其他学科的目标;或在坚持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活动整合的目的。,这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最为普遍的渗透形式。在科学活动
18、中,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如秋天里,在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同时,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写生的活动。,(一)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利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但决不是在科学活动中教孩子学说话。在科学活动中也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不太准确的词语、让孩子重复练习某个“重要”的句式,我们认为都是不必要的。事实上,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发现和疑惑、问题和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用限定的词句来束缚孩子那丰富的思想。,(三)在科学教育活动运用
19、数学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这个工具,让幼儿在获得精确的科学经验的同时,数学知识和技能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黄豆泡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黄豆变大了”。可是黄豆变大了多少呢?这就要借助于数学了。我们可以通过计数或者测量的方法,来精确地认识黄豆的变化。,二、将科学教育内容渗透于其它学科领域中,例如,在听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到来时自然界发生的悄无声息的变化。这些感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就不同于来自科学观察的认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 听 闭上眼睛, 听小草跳舞的声音。 闭上眼睛, 听花朵开放的声音。 闭上眼睛,闭上眼睛, 听夏天向我们告别的声音,听(幼儿仿编) 闭上眼睛, 听菊花开放的声音。 闭上眼睛, 听树叶飘落的声音。 闭上眼睛, 听踩在树叶上喀嚓嚓的声音。 闭上眼睛,闭上眼睛, 听秋天向我们轻轻走来的声音。,在开展语言文学活动时,教师不宜过于强调其中的科学内容,以免损害文学作品本身的意境。我们曾在幼儿园中看到,教师为了给幼儿解释某作品中一句“太阳公公晒红了草莓的脸”,竟大费口舌,试图让孩子理解,草莓是因为接受了太阳的光照,才会从绿色变成红色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种渗透,科学往往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隐藏在幼儿的审美活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