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SSE 管理 体系 要求 年 月 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I 发布令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 前提 和基础, 做好生产安全、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 HSSE)工作是 每位 员工 的责任, 卓越的 HSSE 管理 是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 中国石化 事业 成功的关键。 中国石化 HSSE 管理体系要求 是在 总结 安全、 环境与 健康 ( HSE)管理体系 ( 2001) 和安全管理手册 ( 2015)运行经验 的 基础上, 根据 法律法规 要求 和 中国石化生产运营实际制定 的 , 是 中国石化 HSSE 管理的纲领性、强制性文件,是 公 司 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必须遵
2、循的原则和要求。 公司所属各企业应依据中国石化 HSSE 管理体系要求 ,建立本企业 HSSE 管理体系, 保证 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HSSE 管理工作。 本体系自 2018 年 月 日起实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签名) II 中国石化 的 HSSE 方针 是: 生命至上、责任关怀 领导引领、管控风险 全员尽责、夯实基础 安全发展、绿色低碳 中国石化 追求的 HSSE 目标是: 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 中国石化 秉承 : 对待生命和 社会 高度负责 的 精神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的 生态文明 观 科学 管理 促进本质安全 的 理念 持之以恒 , 并使之 成为 全 体员工和承包商
3、的 共同认知 和行为准则 。 1 目 录 第一部分 领导引领 全员尽责 3 1.1 领导引领力 3 1.2 HSSE 组织 . 3 1.3 HSSE 责任 . 3 1.4 HSSE 投入 . 4 1.5 社会责任 4 第二部分 评估风险 治理隐患 5 2.1 依法合规 5 2.2 风险识别与评估 5 2.3 重大危险源 8 2.4 隐患排查治理 8 第三部分 管控过程 强化执行 . 10 3.1 人员与培训管理 . 10 3.2 建设项目管理 . 10 3.3 生产运行管理 . 11 3.4 危险化学品储运管理 . 12 3.5 设备设施管理 . 13 3.6 施工作业管理 . 15 3.7
4、承包商管理 . 15 3.8 变更管理 . 16 3.9 员工健康管理 . 17 3.10 公共安全管理 18 3.11 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18 3.12 应急管理 19 3.13 HSSE 信息管理 . 20 第四部分 聚焦基层 夯实基础 . 22 4.1 基层 HSSE 组织建设 22 4.2 现场安全管理 . 22 4.3 纪律和行为 . 23 2 4.4 基层安全活动 . 23 第五部分 总结创新 持续改进 . 24 5.1 事故事件管理 . 24 5.2 检查、审核与审计 . 24 5.3 绩效考核 . 25 5.4 持续改进 . 25 3 第一部分 领导引领 全员尽责 原则 1:
5、 各级领导高度 重视 HSSE 工作,率先垂范, 引领 全员尽职尽责, 积极 履行 社会责任,建设卓越 的 HSSE 文化。 1.1 领导引领力 1.1.1 HSSE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各级领导 应 引领 员工 控制 风险、防范事故 , 通过 建立运行有效的 HSSE 管理体系, 持续 改进HSSE 绩效 。 1.1.2 企业 主要负责人应 组织 制定企业 HSSE 工作目标和计划,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支持。 1.1.3 各级领导应公示 HSSE 承诺,定点承包安全 环保 风险、带头 治理 事故 隐患 。 1.1.4 各级领 导 应以身作则, 带头遵守 HSSE 管理制度 , 识
6、别风险、管控风险, 参加 HSSE 检查 和 安全观察。 1.1.5 企业 主要负责人 应 每季度召开 HSSE 委员会会议,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 HSSE 工作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决策重要事项。 1.1.6企业 应 建立 基层 沟通 反馈机制, 及时 响应 员工反映的问题,采纳 合理化建议 ,公开 表彰 HSSE 表现突出的 单位 、 集体 和 个人 。 1.2 HSSE 组织 1.2.1 企业应 设立 HSSE 委员会, 配备 HSSE 总监,设立 HSSE 管理部门。 1.2.2 企业负有 专业 安全管理 职责 的 部门 应设 立 专 ( 兼 ) 职的安全 管理 岗位 。 1.2.3
7、 基层单位 应 设立 HSSE 领导 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主要负责人和班组长直接管理 HSSE 工作。 1.2.4 企业应 设立 环境、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1.3 HSSE 责任 1.3.1 企业应 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谁的岗4 位谁负责” “党政同责” 的原则, 明确各岗位 人员 的 HSSE 责 任 。 1.3.2 企业 HSSE管理部门 负责 HSSE综合 管理 、 考核 和 技术支持。 1.3.3 企业 应 明确 负有专业安全 管理 责任 的 职能部门 职责 , 明确职能 部门 所分管业务的 HSSE 职责 , 明确 基层单位管辖区域的 HS
8、SE 职责 。 1.4 HSSE 投入 1.4.1 企业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确保 HSSE 投入,并纳入企业预算管理。 1.4.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 实际 需求 ,及时安排 HSSE 投入 。 1.4.3 企业 应评估 HSSE 投入 实施 效果 。 1.5 社会责任 1.5.1 企业应 将 安全发展、绿色低碳、 奉献清洁能源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 1.5.2 企业应建立与政府部门、公众沟通机制, 采用公众开放日等形式, 及时响应社会关注的 HSSE 问题 。 1.5.3 企业应 履行 中国石化 “责任关怀” 承诺 ,定期向社会及相关方发布 HSSE 信息 。
9、 1.5.4企业 应 协助地方抢险和应急救援 工作 , 参加 社会公益活动 。 5 第二部分 评估风险 治理隐患 原则 2: 坚持 基于风险的 策略 , 建立 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 2.1 依法合规 2.1.1 企业应具备法律法规 要求 的生产经营 条件 ,依法取得 安全环保行政许可 ,并保持其有效性。 2.1.2 企业应 及时 识别法律法规 和 标准规范 要求 , 确保生产 经营活动依法合规 ,安全 环保 生产 条件符合 最新 要求 。 2.2 风险 识别与 评估 2.2.1 总体要求 2.2.1.1 企业在设计、 建造 、生 产运
10、营、 停用 和 拆除 等阶段, 应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落实 风险管控措施 。 2.2.1.2 企业应 全面 识别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 、 操作 、作业 、变更 以及 人员 与 管理的 风险 , 按照 中国石化安全、环境风险矩阵 确定风险等级和 风险 值 。 2.2.1.3 企业 应分专业、分层次建立风险清单,绘制 风险分布图 ,明确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应予以公示 ; 专业管理 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的风险评估。 2.2.1.4 企业应 明确 各项 风险管控措施责任人 ,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 主要负责人应承包本单位的最大风险,其他 领导 承包 相应 风险,承包期内应实现风险 降级或风险 值降
11、低 , 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 。 2.2.1.5 企业应制定年度风险总值的降低目标。 2.2.1.6 存在以下情况时,企业应 对 风险进行再 评估 : 法规和标准变化; 危险源 状态 发生变化 ; 环境风险源发生 变化 ; 风险 管控 措施 失效 ; 6 发生事故 或突发环境事件 ; 内外部 环境 发生 变化 等。 -新工艺、 大型 新设备等 2.2.2 过程安全风险 2.2.2.1 企业应 对 新改扩建和 生产 运行 的 装置 (设施) 实施 过程安全管理 ( PSM) , 对 生产操作 失误 、设备 (设施) 故障等可能 引起的突发 泄漏 、火灾、爆炸 、中毒和窒息等风险 进行 识 别与
12、 评估, 采取 有效控制 措施 。 2.2.2.2 过程安全风险评估 应重点关注 : 危险化学品和 危险化工工艺; 重大危险源 ; “三高”油气田设备(设施); 含硫原油 、 天然气处理装置; 油气输送管道 、化学品码头和 储运设施 ; 污水处理系统和 公用工程 ; 涉海(水)的设备(设施) ; 现场设立 的 临时 人员 集中 办公或休息场所 等 。 2.2.3 作业 安全风险 2.2.3.1 企业应 对 生产 操作 、 施工 和检维修 作业 安全风险 进行 识别和评估 , 作业 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中毒、窒息、触电、淹溺、灼 伤 和跌倒 等。 2.2.3.2 作业
13、 安全风险评估 应重点关注 : 装置 检维修作业 ; 抢修、 抢险作业 ; 特殊作业 ; 非常规作业 ; 交叉作业 ; 脚手架搭设 、拆除 作业; 管线打开作业; 爆破作业; 7 深基坑、大型管沟施工作业; 现场作业环境 ; 劳动组织和个人技能 等 。 2.2.4 健康 风险 2.2.4.1 企业应 对 员工的职业健康、 身体 健康和 心理 健康风险 进行 评估 。 健康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放射 、生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 , 易导致急发性疾病的因素和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2.4.2 健康风险评估 应重点关注 : 涉苯、硫 化氢、氯气、一氧化碳、氨等作业; 煤炭 生
14、产 加工作业 ; 除灰、除渣及粉料包装、装卸作业; 残料收集、拆卸设备作业; 放射性场所和射线作业; 高温、深冷作业; 高噪声场所; 值班与休息室 ; 境 外、边远、 高原 地区、高风险岗位和可能导致急发性疾病的工作环境等。 2.2.5 公共安全风险 2.2.5.1 企业应 对 公共安全风险 进行识别 和评估 , 公共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恐怖袭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社会治安或刑事犯罪等。 2.2.5.2 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应重点关注 : 各类生产 调度 应急指挥中心; 主要生产 装置 区、危险化学品码头和装卸区; 油气管道、储油(气) 罐、 油气处理 /净化站场; 油品站场、天然气站场; 放射
15、源库、民用爆炸物品库、剧毒品 /易制毒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仓库; 8 “两特 两重 ” (特殊 地区、特殊 时间 、重大活动、重大节日 )涉及地 和 政府 发布 有明确恐怖威胁情报指向地 等 。 2.2.5.3 境外 企业 和 开展 境外 业务 的 企业应对所在国家(地区)及机构、项目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稳定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风险进行评估。 2.2.6 交通安全风险 2.2.6.1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 对 人员、交通工具、运载货物 、 道路 和环境的 交通安全 风险 进行 评估 。 2.2.6.2 企业应 对 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运输风险 进行评估 。 2.2.6.3 企业 应 对
16、 人员集中出行 交通 风险 进行 评估 。 2.2.7 环境风险 2.2.7.1 企业应 动态识别环境风险源, 对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进行评估。 2.2.7.2 环境风险评估 应重点关注 : 含有危险化学品的装置、罐区; 油气输送管道; 油品(化学品)码头及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过程; 环境敏感地区的陆上油气开发作业活动; 涉海(水)的设备 (设施)和作业活动等。 2.2.7.3 企业应 分级建立 动态 环境风险清单,确定各级重大 环境风险 , 并制定管控措施。 2.3 重大危险源 2.3.1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对生产运营活动中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的装置、设施、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定
17、重大危险源等级,建立档案。 2.3.2 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控 方案 , 明确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定期跟踪检查。 2.4 隐患排查治理 2.4.1 企业 应坚持 “隐患就是事故” 的理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9 制度, 分专业建立隐患排查标准,组织隐患排查、评估 、 分级 和治理,并 建立 隐患治理 动态 档案 。 2.4.2 隐患排查治理 应 重点关注: 区域和总图布置 合规性 ; 生产 工艺 平稳性 ; 设备 (设施) 完整性 ; 电气 与 仪表系统 可靠性 ; 安全附件 完好性 ; 消防 与应急设施 可用性 ; 职业病危害因素 超标场所 ; 公共安全 防范 措施 ; 劳动组
18、织和人员 等 。 2.4.3 企业 应依据规定 向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报告 重大隐患 。10 第三部分 管控过程 强化执行 原则 3: 风险管控 贯穿于 业务 全 过 程,各 职能部门 建立专业管理标准和 流程 , 追踪 过程,注重协同, 执行到位。 3.1 人员与培训 管理 3.1.1 企业应 按 法律法规和 岗位 能力要求制定 各级管理、 技术和操作人员 的培训矩阵 和 年度培训计划。 3.1.2 各级领导 的培训 以 提升守法合规 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引领力为重点, 专业 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培训 风险评估 和管控能力 为重点 。 3.1.3 操作人员以培训 安全操作 、岗位风险识别 、 隐患
19、排查 和 初期 应急处置 能力为重点。 3.1.4 企业应建立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 配备 培训场所和 培训 设施 等 资源 。 3.1.5 企业 应按 照 “培训 必考 、 教考分离” 的 原则 进行 培训 、 考核 , 建立 培训 考核 上岗晋级挂钩机制和 培训 效果评估机制 , 考核 可 采用 理论 考核、 实操考核、岗位 履职能力 评价 等 方式 。 3.1.6 企业应 将 劳务 派遣 和 承包商人员 纳入 企业 培训 管理 ,对 到访 和临时 外来 人员进行 HSSE 告知和 入场教育 。 3.2 建设项目管理 3.2.1 总体要求 3.2.1.1 企业 新改扩建 项目 HSSE 设施
20、应与 主体 工程同时 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取得相应行政许可 。 3.2.1.2 建设项目 “三同时”审查应 注重风险评估 和 风险管控措施 的 有效性 , 追求 本质安全; 项目 各阶段安全 、环保、职业卫生 和 消防 审查 提出的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得开展下一步工作。 3.2.1.3 建设单位应组织对设计 、 采购、建造 、 安装等全过程进行 质量控制, 并建立 溯源机制。 3.2.2 本质安全环保设计 11 3.2.2.1 企业 在 设计阶段 选用 的 工艺、设备和材料应遵循本质安全化和生态化原则,按安全 环保高标准设计, 采用 危险与可操作 性 分析 、保护层分析 等方法
21、进行风险评估 。 3.2.2.2 HSSE 设施 的 设立 和 应急物资的 配备 应 满足 标准 规范和风险管控 的 要求。 3.2.2.3 环保 治理 等 项目 在 技术选择 、 设计 时 , 应进行安全 论证 。 3.2.3 试生产与竣工验收 3.2.3.1 试生产(使用)前, 企业 应组织对 HSSE 设施 进行 检验、检测 ; 制定 试生产 (使用)方案 并 审查 ; 组织开车前安全 检查 确认 。 3.2.3.2 企业 海上设施 、煤矿 的试生产,应按规定备案 或取得相关批复 。 3.2.3.3 企业应对 试生产过程中 HSSE 设施的 运行 情况和 效果 进行 验收 评价, 出具
22、评价报告 。 3.2.3.4 企业应 组织 HSSE 设施竣工验收 , 建立健全 “三同时”档案 。 3.2.3.5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在取得排污许可前禁止投料试生产 ; 需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项目,应当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3.3 生产运行管理 3.3.1 操作规程 3.3.1.1 企业应 在 生产设施投入使用前 制定 操作规程,明确装置(设施) 正常 和 异常状态下的 操作步骤 、 控制参数 和防护措施 ;对 重复性作业 、常规 作业制定操作规程 , 规范 作业 行为 。 3.3.1.2 企业应组织 管理 、 技术 和 操作人员 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审; 在 工艺 、 生产
23、 条件发生变化 或 发生 事故 时,应对 操作规程 及时进行 评审 。 3.3.2 生产 运行 控制 3.3.2.1企业应 按 生产 设计能力 和环保处理能力组织安排生产任务, 优化 工艺 条件 , 保持 平 稳 运行 。 12 3.3.2.2 企业应 建立报警 与 联锁 管理 制度,对报警 分级 管理 ,未经风险评估和审批 不得 摘除联锁保护系统,不得 停用安全附件。 3.3.2.3 企业应重视生产异常管理,建立异常 工况 分 析 、 报告和处置 制度。 生产发生异常 时,按 异常操作程序 处置 仍无法恢复正常,应 及 时报告 ,紧急 情况下 立即 停车。 3.3.2.4 可 燃 、 有毒
24、气 体报警仪 应 保持 完 好状态,定期 检测 标定 ;在线监测设备应维持正常 运行, 上 传 监测数据 真实 准确。 3.3.3 停工和开工 3.3.3.1 企业应 明确生产与检修交接管理责任,在装置(设施)停工、开工前,组织风险评估,编制和审查装置停工、开工方案。 3.3.3.2 企业 应组织 在役 装置停工交出前 安全条件 确认 , 检修结束 后 进行 验收 , 开车前 进行 安全检查, 对 开车方案和应急措施等 进行审查 。 3.3.3.3 企业应 落实 生 产装置 (设施 ) 停 、开 工方案中的环保措施,环保装置(设施)应 后停 先开 ,并确保污染物受控及达标排放,停 、开 工的环
25、保信息应按要求向政府环保部门报备。 3.3.4 化学品 安全 3.3.4.1企业 应 向 供应 商索取原辅 材料 和 助剂 等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向员工、客户、承包商、承运商等提供化 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3.3.4.2 对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应进行 危险性 鉴别和评估。 3.3.4.3 企业应建立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助剂等化学品台账,对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存放地点进行动态 管控 。 3.4 危险化学品 储 运 管理 3.4.1 危险化学品储存 3.4.1.1 企业应 按要求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罐区、仓库等)和设施 未经评估 、 审批,
26、 不得变更储存的介质,不得超量储存。 13 3.4.1.2 危险化学品罐区 管控 重点 : 报警和联锁系统; 紧急切断 阀 ; 紧急泄放系统; 消防和 冷却 喷淋系统; 氮气密封 系统; 埋地工艺管网; 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罐区的独立安全仪表系统; 罐区安全附件、防雷防静电、防汛、有毒和可燃气体报警设施; 全压力式液态烃储罐的注水设施; 储 罐切水 、登 罐 作业 的 现场监护 等 。 3.4.2 危险化学品装卸与运输 3.4.2.1 企业 应建立 危险化学品 (危险货物) 装卸 与 运输管理制度, 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3.4.2.2 企业 应核实 承运商 和 人员
27、的相关 资质 ,核实 危险化学品承运车辆(船舶)、罐体等 设备 ( 设施 ) 的 检验 合 格证 , 装卸前 应 检查 确认 承运工 具 的 安全状况 。 3.4.2.3 企业 和 承运商 应 严格按照装卸作业规程作业, 减少 装卸区域的人员和车辆 。 3.4.2.4 液化烃 、液氨、液氯等液化气体 承运车辆 应 配备 自密封充装阀 , 装 卸 栈 台配备 万向管道系统 。 3.4.2.5 危险 化学品运输 的车辆、船舶应配备 卫星 定位 导航 系统和紧急切断装置 ,鼓励 配备 视频 监控和预警 系统 。 3.4.2.6企业 和 承运商 应 掌握 危险化学品运输 沿途 的 应急 救援资源 ,向
28、司机 和押运人员提供应急 处置 卡和 应急电话 。 3.5 设备设施管理 3.5.1 设备完整性管理 14 3.5.1.1 企业应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 ,实施设备 检验、 测试 和预防性维修 等 工作 , 推行 设备完整性管理, 确保设备 全生命周期 的 安全 稳定运行 。 3.5.1.2 设备完整性管 理 应 重点 关注 : 系统完整性 ; 设备寿命管理; 高风险 设备的管理; 大型机组状态监测; 腐蚀检测; 缺陷管理; 失效数据; 重要安全附件 和 安全仪表 等。 3.5.2 特种设备管理 3.5.2.1 企业应 明确 特种设备 管理 部门 和 职责 。 3.5.2.2 企业应 制定特种设备
29、检验计划, 并 定期检验 ; 延期检验应 进行 风险评估 。 3.5.2.3企业应 保持特种设备 的 安全 阀、爆破片等安全 附件完好。 3.5.3 HSSE 设施 管理 3.5.3.1 企业应明确 HSSE 设施运行和维护的责任部门。 3.5.3.2 HSSE 设施应纳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3.5.4 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 3.5.4.1 长 输管道运营 企业应 依据本 HSSE 管理 体系要求 , 建立和 完善 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 制度 。 3.5.4.2 长输管道完整性管 理 应 重点 关注 : 途经 高后果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管道; 穿跨 越 和违章占压; 管道本体、附件及安全控制系统
30、的定期检验、 测试 和监测; 第三方 破坏 ; 废弃管 道 的处置 等 。 3.5.5 泄漏管理 15 3.5.5.1 企业应 树立 “泄漏就是事故” 的理念, 建立泄漏管理台账, 加强泄漏 源头控制 ,优化 监测报警 设置 ,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 3.5.5.2 泄漏管 理 应 重点 关注 : 含硫化氢 、 氯 、氨等 物 料 的 泄漏; 液态烃法兰密封; 可燃气体压力管线; 高温油泵密封; 高温、高压设备和管线易腐蚀部位 ; 装卸过程的泄漏 等 。 3.5.5.3 企业应 按计划 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 LDAR) , 发现泄漏 ,及 早 处置 。 3.5.5.4 企业 应 针对 高
31、风险 泄漏部位 制定 专项 应急处置方案 。 3.5.5.5 企业应对 泄漏 介质 及污染 物 妥善处理,防止影响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或引发次生 安 全 环境事件。 3.6 施工 作业 管理 3.6.1 施工 作业 应 制定 安全技术措施 ; 危险性 较大的分 部分 项工程 应 编制专项 施工方案, 并 组织 审查 ; 特殊 作业 必须实行作业许可管理 。 3.6.2 特殊作业、非常规作业和其它 高风险作业 应 在作业前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 JSA) ,落实现场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3.6.3 未 经审批 不得 改变 作业 人员 、 范围、 时间、地点和作业 程序 。 3.6.4 企业 应建
32、立 检维修作业质量控制 标准 , 交付 前 应 依据标准进行验收 。 3.6.5 施工 过程中应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 依法合规处置。 3.7 承包商管理 3.7.1 企业应明确承包商(承运商、供应商)的准入条件,推动承包商自主管理,其管理体系 应 符合 中国石化 HSSE 体 系 要求 ,培育16 战略合作承包商 。 3.7.2 企业应 在 承包 合 同 中规定 承包商的 HSSE 责任, 明确要求承包商 不得擅自更换 施工项目 负责人 ,以及 安全 、 质量和 技术 负责人 ;严禁 以劳务分包名义进行工程转包。 3.7.3 企业应对承包商安全 环保 费用使用情况进行核实,确保专款专
33、用。 3.7.4 企业应明确承包商作业现场人员、机具的准入条件 并进行入场前检查 , 核实入场承包商人员身份及身体健康条件,确认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和技术能力。 3.7.5 企业应定期评估承包商 HSSE 绩效, 评估结果 与 承包准入和 业务承揽量 挂钩。 3.7.6 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材料和现场技术服务 质 量 进行评估。 3.7.7 企业应将 业务外包和承包商的分包商等同承包商 进行 管理。 3.8 变更管理 3.8.1 企业应严 格 控制 变更风险和 变更数量 , 未经 风险 评估不得审批,未经批 准 不得 实施 。 3.8.2 变更管 理 应 重点 关注 : 原料和辅
34、料的 变更 ; 工艺技术和关键参数的调整; 管理制度 和 操作规程的 变更 ; 控制系统与仪表的变更; 报警和联锁的变更; 设备型 号 、材质和附件的变更; 关键器材和机具的变更; 施工方案的变更; 劳动组织和关键人员的变更等。 3.8.3 企业 应组织变更效果评估,及时 修订 、归档相关文件 。 17 3.9 员工 健康管理 3.9.1 职业 健康 3.9.1.1企业应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检测、记录并公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水平和接触限值,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动态监控。 3.9.1.2 企业 应 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分配工作岗位时,告知员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
35、的职业健康风险及后果、个人应采取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3.9.1.3 企业 应 对 接触职业病危害 因素 的员工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 疑似职业病 和确 诊职业病 人 员 及时 上报, 建立员 工健康监护 档案。 3.9.2 身 体和 心理 健康 3.9.2.1 企业应定期开展 员工 健康 体检 ,评估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服务和应急救护措施。 3.9.2.2 企业 应建立 健康异常人员 清单 ,定期 评估健康状况 与 岗位的 相容性 。 不得 安排 有职业禁忌 症 的人员和健康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从事不适合 的 工作。 3.9.2.3 企业 应
36、推行员工帮助计划( EAP) ,关注员工工作 以外的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员工不安全、不健康的行为,促进员工自我健康管理。 3.9.2.4 企业 应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 、 生活条件 , 开展 心肺复苏 等急救 培训,在 重点 场所设置 医务室或应急救治点。 3.9.3 个体防护 3.9.3.1 企业应 优先采用工程措施消除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 职业 病 危害因素 。 3.9.3.2 企业 应 根据岗位 作业风险 和 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 情况,选择 和 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岗位人员 应 能够 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 3.9.3.3 企业 到访人员 应 按规定 穿戴 个体防护装备。
37、18 3.10 公共安全 管理 3.10.1 企业应 根据 当地公共安全形势, 实施 公共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落实 防范 措施。 3.10.2 企业 应对 生产作业区、重点 防范区 、工地 实施封闭化管理。 3.10.3 “ 两特 两重” 时期, 企业 应 在原安保防范措施基础上实行升级管理。 3.11 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3.11.1 总体要求 3.11.1.1 企业 污染防治 应 遵循源头消减、过程控制 、 末端治理的优先顺序,建立清洁生产长效机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 依法合规 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3.11.1.2 企业应 依法缴纳环境税,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3.
38、11.2 水污染防治 3.11.2.1 企业应 对废水实施分级控制、清污分流、污污分治 ,加强水的串级使用和回用,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3.11.2.2 企业应 配套完善 废水治理设施, 废水达标排放。 3.11.3 废气污染防治 3.11.3.1 企业应 通过 优化能源结构、采用清洁燃料和先进技术,实现燃烧废气达标排放。 3.11.3.2 企业宜对 工艺尾气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 , 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无组织排放废气宜采取密闭化收集、防尘 、 抑尘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3.11.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3.11.4.1 企业 应 制定 固体废弃物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工作目标 和
39、计划, 依法合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危险废物 。 3.11.5 噪声污染防治 3.11.5.1 企业应 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19 3.11.6 土壤和地下水 3.11.6.1 企业应 将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纳入环境监测计划, 定期开展监测, 对 污染源 采取管控措施 ,防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11.7 生态保护 3.11.7.1 企业应 落实 相关 生态保护要求,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区 ,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降低生态环境扰动。 3.11.8 清洁生产 3.11.8.1 企业应 执行有关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等规定,将清洁生产纳入规划、计划、建设、生产
40、、经营等工作中。 3.11.8.2 企业 应按照 “领导负责、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的原则 开展 清洁生产工作 ,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3.11.9 环境监测与统计 3.11.9.1 企业应 根据 生产经营过程污染物产生排放 实际情况、周边环境质量 状况, 制定 满足要求的 监测计划并按要求监测。 3.11.9.2 环境监测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11.9.3企业应 按照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开展环境统计,对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周边环境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按月、季、年度节点报告集团
41、公司及地方政府。 3.12 应急管理 3.12.1 应急组织 3.12.1.1 企业应建立 和 完善安全 环保 部门牵头应急管理 , 生产(调度) 等专业 部门主导应急处置 , 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制。 3.12.1.2 企业 应 建立专业应急队伍,承担泄漏处置、火灾扑救 、气防救护 、大气和水体污染防控 等任务。在基层单位建立义务应急 队 ,负责初期 应急处置 。 3.12.1.3 集团公司内部建立区域应急联防机制,企业 应 与当地20 政府、周边应急队伍建立应急协调工作机制,提高联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3.12.2 应急准备 3.12.2.1 企业应建立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
42、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基层单位应制定现场(岗位)应 急处置卡。 3.12.2.2 企业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 通过 演练评估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和现场(岗位) 应急处置卡 ; 基层单位与应急队伍应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3.12.2.3 企业应根据标准合理配置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储存、使用和更新机制。 3.12.3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3.12.3.1 企业应配备监测 、 监控设施,加强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火灾 、 有毒(害)气体 和 装置(设施)异常 等 报警的实时监控,及时研判事故风险、发布预警信息。 3.12.3.2 企业应实行 应急响应分级管理 , 基层单位应 对 生 产
43、紧急情况 及时 进行 初期处置, 做到 关口前移 ,防止事态扩大。 3.12.3.3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 严格 控制 危险区域人员 , 在 危险物不明状态下应采用最高等级的个 体 防护措施。 3.12.3.4 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应开展应急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污染趋势进行预测预警。 3.12.3.5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开展生态损害评估、赔偿与修复工作。 3.12.3.6 善后处理和恢复生产前,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具备条件后,方可恢复生产。 3.13 HSSE 信息 管理 3.13.1 企业应 对 HSSE 信息 进行 管理, 为开展风险 评估 、 应急处置和 生产
44、过程控制等提供信息支持。 3.13.2 需要纳入管理的信息主要包括: 工艺、设备 ( 设施 ) 及 布局 等 基 础信息 ; 21 风险、隐患 等 动态信息; 报警 、设备故障、异常工况等生产 异常信息 ; 事故 事件 信息 ; 化学品危害信息 等 。 3.13.3 企业各部门应 及时 收集、分析 HSSE 信息, 保证信息传递畅通 。 3.13.4 企业应 建立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要求的 HSSE 文件、记录和 台账 。22 第四部分 聚焦基层 夯实基础 原则 4: HSSE 管理工作 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 基层 , 建立 健全 基层 HSSE组织 和 运行机制 , 提供 资 源 保障和 技
45、术支持 ,确保 岗位 操作规范、风险管控到位、 初期 应急处置 得当 。 4.1 基层 HSSE 组织 建设 4.1.1 企业 应 加强 基层 HSSE 组织 建设 ,提供 资源 保障 和技术支持 ,推动 HSSE 体系 有效 落地 。 4.1.2 企业 应 畅通 基层信息 传递渠道 , 确保 企业的 HSSE 管理要求和 工作重点 传达到位 ,基层信息及时 反馈。 4.1.3 基层单位应成立包括党政主要负责人、管理技术人员和班组长等组成的基层 HSSE 领导小组 , 明确职责 分工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负有专业安全管理职责。 4.1.4 基层单位应建立包括工艺、设备、安全、操作等人员的义务应急
46、队 , 明确基层义务应急队的“防小、防早”职责 。 4.1.5 基层单位应 加强 班组建设,提升 岗位 安全操作、风险识别和 初期 应急处置能力。 4.2 现场 安全管理 4.2.1 基层单位应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在专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风险清单,落实管控措施,划分现场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 , 实现网格化管理 。 4.2.2 生产现场 和 施工现场 应按 要求 设置 HSSE 标识、标志 和警示,执行 能量 源隔离 和 挂牌上锁 等 措施 。 4.2.3 生产现场和施工现场应进行隔离, 实现 定 置 化管理, 进出现场人员和车辆必须持有效证件,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2.4 生产 现场和施
47、工现场按要求设立视频监控系统,推行全天候安全监控。 23 4.3 纪律和行为 4.3.1 企业应明确 工艺 、 操作 和 劳动 纪律 及 行为 要求 , 规范 员工严格执行。 4.3.2基层单位应明确操作和作业的监管要求,指定监管责任人,重大作业由基层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负责监管,现场施工作业由属地人员负责监护。 4.3.3 班组应坚持现场交接班,员工应按照规定进行巡检 ,基层负责人和管理技术人员应定期进行现场巡查。 4.3.4员工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发现隐患立即上报。 4.3.5企业宜采用安全行为指数评价 等 方法, 规范员工操作 行为 ,提高现场安全 管理 水平 。 4.4 基层
48、安全活动 4.4.1 基层 单位要以矩阵 形式明确不同岗位的 能力 要求,确定培训需求 和 内容 。 4.4.2 基层 单位 应以 班组为 单位 开展 日常 学习、 专项 培训、操作比武、应急演练、 师 带 徒 等 多种形式 的 岗位练兵。 4.4.3 基层应 坚持开展 “会前、岗前、作业前 5 分钟”事故事件教训分享 活动 。 4.4.4 基层单位应开展全员安全诊断活动,建立评分标准和奖励机制。 4.4.5 企业 应建立基层单位安全 管理 评比指标 , 开展 “ 比学赶帮超 ” 活动,选 树示范 基层 单位 ; 基层单位应强化 班组 建设 , 评选示范 班组 。 24 第五部分 总结 创新 持续改进 原则 5: 重视 HSSE 事故教训 汲取和经验分享 , 开展检查 、 审核 和绩效考核, 不 断总结 HSSE 管理 工作, 持续 提升 HSSE 绩效。 5.1 事故事件管理 5.1.1 企业应 规范 事故事件 的 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 工作 ,查明事故原因, 厘 清事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 “举一反三” , 汲取事故教训。 5.1.2 事故调查应重点查找操作 或管理 行为、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管理缺陷。 5.1.3 企业应 依据 失职 追责 和 尽职免责 的原则 , 严格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