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8493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乡村建设运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乡村建设运动,在沉默中爆发,而后昙花一现,继而死亡。,乡村建设运动背景,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农业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不能温饱,无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身体病弱,文化落后。尤为严重的是,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遭遇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国家政治秩序动荡,军阀战乱频繁,匪患遍地,广大农村不断成为内战的战场和土匪侵扰的对象;水旱灾害频发,受灾面积广阔,受灾人口众多;雪上加霜的是,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深度波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中国,由于我国的进出口结构以出口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进口工业成品为特点,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小农面临深渊。农村“破产”,是朝野上下、社会各界的共

2、同结论。这种破产,表现为大量农业人口因战乱和灾荒而损失或者流离失所;农产品滞销、价格惨跌,并致土地价格下跌;农村金融枯竭,农民购买力下降,负债比例和幅度上升;农民离村率上升,土地抛荒现象严重,等等。与经济落后相伴而生的,是文盲充斥、科学落后、卫生不良、陋习盛行、公德不修等不良现象。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救济农村、改造农村逐渐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乡村建设的三种不同主张,1、从建设乡村入手,由乡村建设以实现“民族再造”和“民族自救”; 2、主张由发展都市来救济农村(社会学家吴景超为代表); 3、主张“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学家陈序经为代表)。,从乡村入手的乡村建设,平民教育派

3、1、代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1893-1990)主持的河北定县实验; 2、目标:“除文盲,做新民”;,上世纪30 年代初,河北定县,晏阳初(左一)和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同事们在一起。,从乡村入手的乡村建设,经济建设派 1、代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与乌江农业推广试验区的主张与做法; 2、目标: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从乡村入手的乡村建设,乡建派 1、代表:梁漱溟(1893-1988)等在山东邹平乡村建设实验中的“乡治”主张与做法; 2、目标:从组织乡村自治着手。,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各地建立的试验区、平民教育、模范村或县进行乡村建设,提出多种多样的理论和主张,进行了一系列务实的

4、实践尝试,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场规模颇大的社会运动。 不少社会学者参与其中,并发表多种调查报告,表明农村社会学与乡村建设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乡村建设运动的两种代表性理论,(一)晏阳初的“民族再造”思想 1、晏认为农村最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主张在农村进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根治中国贫穷落后的愚、贫、弱、私“四大病根”,以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2、思想根源:“民为本,本固邦宁”。的儒家民本思想。,(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1、梁想通过借助乡村建设运动 来重建中国新的组织结构。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必须从乡村上开展

5、,乡村建设最要紧的是培养农民自觉和乡村组织。 2、理论来源:孔子哲学思想和对中国特殊性的认识(伦理社会)。,乡村建设的两种模式比较,“邹平模式” 1、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对政府依赖性强; 2、领导者没有留洋经历,不少为旧军人、旧官僚出身,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保守倾向重; 3、认为中国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 4、措施:“师法古人”,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培养重塑孔颜人格为具体目的,试图在伦理本位上重建社会的新秩序。,“定县模式” 1、未得到政府经费,而是来自美国民众捐助; 2、几乎都有留洋经历,系统了解西方文化,西方化倾向明显; 3、认为中国农村问题是“四大病根”; 4、措施:科学实验室的方法

6、,由点及面,先试点再推广;培养“有文化的中国新农民”为中心,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连锁进行的原则。,乡村建设内容,参见课本p(48),乡村假设运动的评价,对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在当时就截然两歧,赞同者认为它找到了改革农村的方案,代表了中国发展的希望和方向,批评者却认为乡村建设运动以温和的手段从事枝节的社会改造,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空而无用”。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大批判式评价坐标中,乡村建设运动甚至被当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帮凶而被痛加挞伐。学术研究回归常态之后,当年的两歧评价依然存在,主要观点也似乎并不比当年更为深刻。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关怀出发,还是以学术求真为尚,这一涉及领域广阔、具有极强实践性,并体现着传统与现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官方与民间相为扭结交汇的社会运动,必将继续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它的价值、它的意义也必将继续众说纷纭。,问题,1、民众的生活究竟会在乡村建设运动中遭受多大影响和冲击,是否就是这些“砖家”们的一家之言亦或者是中共的评价? 2、普通民众究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扮演何种角度,仅是各方政治力量的附庸么? 3、我们现在的“三农”问题是谁造成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