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士 学 位 论 文近代中国人对国家道路的探索姓 名:学 号:指 导 教 师 :学校代码:10904学 院 :专 业:完 成 日 期 :学 士 学 位 论 文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姓 名:学 号:指 导 教 师 :学 院 :专 业:枣庄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保留本人学位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
2、文或者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枣庄学院可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和汇编学位完 成 日 期 :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i摘 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外国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划分势力领土,签订了不计其数的不平等的条约,勒索赔款抢掠烧毁无恶不作。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
3、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的出路的探索。【关键词】国家出路探索 太平天国 戊戌维新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iiAbstractSince the opium war, the imperialist powers launched many times of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the prelude of modern history also began to slowly open. Foreign invaders deliberately to slaughter the Chinese people, GeZhan Chinas vast te
4、rritory and territorial division force, signed the treaty of the countless inequality, extortion reparations plunder burned hornets. In order to defend national sovereignty, remove the national crisis,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ullying started the long against imperialism invasion to the oppression of
5、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urvival of a moment, Chinese society has the main class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in their own ways of the country began to explore a way out. 【Key Words】 Reform of reform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revolutio1目 录摘 要 iAbstractii目 录 1第一章 介绍 1第二章 中国人民的探索 22.1太
6、平天国农民起义 .22.2洋务运动 .32.3戊戌维新运动 .52.4辛亥革命 .7第三章 论文总结 10附录 12参考文献 13致 谢 14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第一章 介绍1840 夏天,英国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惊醒了依然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中国清王朝。古老中国的大门被洋枪洋炮无情地轰开,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无可避免的,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深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社会富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在封建势力压迫所产生的怒火与几千年爱国情结的驱使下开始了艰难无比的探索。就在此时,中国
7、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面对发展存亡问题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路,从自身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 19 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 19 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悲剧命运。同时,上层阶级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婴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
8、,然而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孙中山同志把中国引导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可是就中国来说这条路注定要失败的。而后李大钊把马列主义带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民在找寻属于自己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的途中指引了方向。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更加顺应了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各阶级都失败了,这种失败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逻辑前提。下面四个著名事件即是中国各
9、阶层人民不断探索的例证。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2第二章 中国人民的探索2.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封建地主与农民大众的矛盾。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并存的局面,并且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同时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是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10、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3 年,洪秀全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通过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
11、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太平天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 1856 年上半年,已控制了中国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在制度上,太平天国也进行了诸多的革新和建设,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由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而其后颁发的资政新篇则是一个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然而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最求享乐,在政治上政权夺利,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追溯
12、其根源,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3是太平天国的根本政权结构,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于是,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突发。这场事件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而之后领导人的愚昧迷信直接导致了天平天国的衰亡。1864年,洪秀全病故,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尽管这次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可以说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得一次,其给以我们的经
13、验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处于过渡时代。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这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两个过程相互矛盾,又相互连结、相互制约,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进步,而没有社会的进步,则无法赢得国家的真正独立。阻止帝国主义灭亡中国和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在于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洋务运动不属于人民的反抗运动。它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决不能和人
14、民的伟大斗争相提并论。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洋务运动和人民斗争之间,又存在着曲折的联系,洋务运动可以说是民族战争和农民战争的副产品。封建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被民族战争的炮火所惊醒,探索战争胜败的因由,利用农民战争所造成的新局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缓慢地逐步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在暗地里或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因此,不能以其不属于人民的反抗运动而完全抹煞。从林则徐、魏源的引进洋炮、仿造战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冯桂芬、李鸿章的“采西学”、“制洋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一脉相承,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在民族战争炮火的洗礼下,为抵御外侮而不惜“以夷变夏”的清醒的认识。清朝二
15、百年极端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和闭关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4锁国的反动政策,严重地阻得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戕害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以至历史进入了近代却还没有诞生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任务,在始初阶段便不得不由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来承担。洋务运动既然是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就不能不具有封建保守的性质。封建主义是地主阶级安身立命的根基。洋务派并没有破毁这个根基的意愿,而只是想在这个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本意甚至还在于强化这个根基。要求地主阶级不去维护封建制度乃至具有反封建思想,那是根本不切情理的。作为地主阶级,企图在封建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倾向,开明的表现。因此,“中学
16、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向西方学习的始初阶段仍有其积极意义。如果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便不难看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时的着眼点在于提倡和保护引进西学,只是到了后来,当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专制主义、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的时候,这个口号才具有抵制维新的反动性。洋务运动从发生、发展到政治上破产的过程,大体上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堂堂天朝“受制于小夷”,是对外战争失败的结果,因此,首先引起人们注意并提到日程上来的,是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以及与军事相联系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大办造船、制炮等新式军事工业,开始改变了中国军队专恃刀矛舟楫等原始武器的落后状况,井培育了
17、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材。随后,洋务派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学习西方的经济设施被提上了日程。开矿藏、办工厂、架电线、修铁路,古老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大型的新式工矿交通企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也开始逐渐成长起来。再后,当人们认识到西方的经济设施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获得成效的时候,也就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逐渐成熟的时候,洋务运动也就濒临政治上破产之日了。洋务派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之苗是不能在封建主义根基之上茁壮成长的。因此洋务运动当然不是成功的运动,历史已经宣判了它的失败。首先,外国资本主义并不愿意中国富强起来,不断地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
18、乃至军事的手段进行干扰,而洋务振对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力,往往是妥协退让的。其次,封建顽固势力害怕他们的根基和权势遭到破坏,在政治上、经济上、舆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5论上进行多方面的钳制和阻难,而洋务派对于这种压迫,往往是斗争不力的。第三,洋务振本身的封建性窒息着洋务运动的生机,诸如企业衙门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任用私人、侵吞商股,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可说洋务摄既是新式企业的创建者,又是这些企业的摧残者。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很值得认真总结并引为鉴戒的。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主张学习西方还是反对学习西方,成为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重要试金石之一。洋务运动是
19、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经阶段,不能因为它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运动而抹煞它的历史意义。2.3戊戌维新运动19 世 90 年代以后,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此时,站在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由于改良思想的迅速传播,逐步形成了一种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维新的政治运动。1895 年 4 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 1300 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
20、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 年 8 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 年 8 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 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 年 2 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康有为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 1897 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 33 个,新式学堂 17 所,出版报刊 19 种。到 1898年,学会
21、、学堂和报馆达 300 多个。1897 年 11 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 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 年 1 月 29 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 月,康有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6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至后面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然而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所颁布的这种改革方案,遭到了封
22、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的守旧势力力图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经过密谋策划,终究使得戊戌维新运动宣告破产。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虽然被西太后扼杀了,但也为 13 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西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
23、容。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第四,成为五四新文
24、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这些,都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所以,严格地说,中国现代的新文化运动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的。第五,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7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
25、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更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 3 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虽然历时短暂,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4辛亥革命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大,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对方扩展在
26、华经济势力。为支付对外经济赔偿,清朝大力加重税务,致使民怨沸腾。正是在中外反动势派的严重压迫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民主革命一触即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的以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国共和国为目的辛亥革命,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一直以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判众说纷
27、纭,其中褒贬各占、成败俱有,下面就让我们理性回眸一下,辨证地看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8的历史进程中,无
28、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
29、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但是我们仍然从某个角度要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所统治;中国人民没有真正获得民主自由的权利,国家也没有真正获得独立。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的特点,即由于要生存而不得不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因而具有革命性的特点;但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又不得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产生依赖和妥协,因而他又具有妥协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注
30、定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已经有 2000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力量强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竟然想以一己之力来推翻它,而不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这只能说是一种莫名的悲哀。第三,和当时的国际背景有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正是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扩张的年代,帝国主义当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所以千方百计阻碍中国的革命,这注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取得成功。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
31、,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9进的。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我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我们切不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失败而否定辛亥革命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功,就像 1789 年的法国大革
32、命不能因为后来的“热月政变”而否定其本身的胜利一样。我们应该以历史辨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辛亥革命,既肯定它伟大的历史功绩,又不回避后来遭到的挫败,并从中学习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辛亥革命将会成为中国滚滚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指明了一条金光大道。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0第三章 论文总结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是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差不多与底层歇斯底里发作的同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婴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维新
33、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这里因着维新派就顺便提到立宪派,他们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并且是刚由或正由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那部分上层资产阶级,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特别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复”,从眼前利益来说,他们一般是不太欢迎以武装暴动形式发动的推翻清政
34、府的革命的。这个问题在下文中还会有详细论述。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
35、资产阶级的利益。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1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
36、路。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无论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
37、的方案。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2附录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许多历史的发生由于其条件,过程的特殊性甚至是某些巧合性,往往容易使人对成功的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对于这种怀疑可以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中的“存在即合理”来解释,历史的偶然只有得历史的必然?符合特殊条件的规律的允许才可能发生。以上只是对疑问的粗略思考,通过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进程具体的进行一番梳理,以期看清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鸦
38、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最终导致了其成为不成熟的政治活动。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3参考文献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 年 6 月)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历史一本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天朝的崩溃太平天国通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史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史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辛亥革命史稿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经济史略现代化新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重说中国近代史晚清大变局立宪派与辛亥革命革命年代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4致 谢我的这篇毕业论文的完成,首先应当归功于指导老师李巧莲老师。她无论是在格式编辑、模板设计还是在论文的撰写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令我不但完成了论文,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特致以深深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胡朝洋同学的帮助,我们共同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许多操作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