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学家倪霖倪霖,高级建筑师、建筑学家、副总工程师。1933 年生于张家港市三兴镇鼎盛村。就读于静山初中、崇实中学,52 年进湖南大学建筑系(今中山大学)。毕业后,56-57 年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就职于冶金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冶金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冶金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冶金部江西冶金学院、江苏省冶金设计院等单位,任设计室主任、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退休后还效力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开拓、推广、发展工作。特别对科学教学制度的改革,曾有重大贡献。对推荐智力超常学生宁铂的破格录取科技大学读书的建议,得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的重视,为国家培养大批少年科学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学
2、家倪汉昌倪汉昌,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家、研究员。1936 年 9 月生于张家港市三兴镇鼎盛村。1960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分配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该名为:七机部、航天部、航天总公司等)工作。一生从事导弹制导雷达和航天电子战及射频仿真研究工作。任航天机电集团第三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常委、电子战系统任设计师,并兼任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电子对抗杂志编委。在创建我国航天事业中,二次获部颁预先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航天创业荣誉证书“和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开拓了我国航天导弹电子战与仿真技术研究领域。主要论文有: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考评方法
3、研究、对海雷达抗箔条干扰技术途径探讨、抗欺骗烦扰技术途径研究、飞航导弹射频半实物仿真系统研制与试验分析等数十篇。出版专著:抗箔条干扰技术等。科学家袁嘉祖袁嘉祖,科学家、气象学家、教授。1930 年 11 月生于张家港市大新镇长新村。1953 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分配至北京林业大学任林业气象教师。1985 年调至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学院任教授,从事应用数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森林降水效应研究、黄淮海平原在区林区发展规划;并编著出版气象教材等各种论文 120 余篇,其中数十篇获国家大奖。目前,正从事中美合作全球气候变化项目,以及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研究。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林业
4、气象学会委员,全国灰色系统学会理事,模糊教学学会委员。现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会委员。科学家唐埭芳唐埭芳,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1937 年 11 月生于张家港是乐余镇。从小在乐余中学读书,1955-1960 年在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读书,1961 年赴西安交大无线电系进修由北京航空学院苏联专家授课。1962 年回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从事无线电通讯专业科研及教学,1978 年起,从事光纤通信科研的教学。任教授、高级工程师、指导硕士研究生。主要著作:主编季刊光纤通讯20 余年,发表论文计 20 余篇,出版专著光纤通讯。兼任上海市通讯学会光道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船用电子学术委员会委员
5、等职。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袁毅平袁毅平,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1928 年生于张家港市鹿苑镇。1934 在上海搞人像摄影,并参加革命,1949 年后任重庆新华日报、北京人民日报摄影记者。1958 年至 1966 年在中国摄影学会工作兼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杂志任执编、副主编。1972 年任新华社摄影部办公室和中国摄影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摄影理论研究部主任、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顾问、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等。代表作品东方红于 1962 年、1989 年获全国第一奖。长期从事中国摄影理论的领导工作,是我国
6、著名的摄影家,主要代表著作袁毅平摄影作品集。1985 年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荣誉。科学家俞世蓉俞世蓉,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科学家。1929 年 11 月生于张家港市杨舍镇。1949 年毕业于梁丰中学。1953 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55 年 10 月在北京农业大学全国遗传育种进修班随苏联专家进修二年。历任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助、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农业学院教材指导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遗传学、作物育种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小麦遗传育种、作物品种适应性和
7、产量稳定性、中国小麦生态分类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曾培育成的小麦“南农大黑芒“、“钟山 6 号“、“宁丰“等品种。同时,曾参编、统编教材: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总论,编著作物繁殖方式和育种方法、农业大词典编委、分科主编等。并发表论文 90 余篇。英、俄、日科技译文 80 余万字。作家、理论家林建公林建公,副编审、研究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4 生于张家港市合兴镇。1950 年参加革命,于国防大学进修系第七期结业,曾任国防大学学报副主编、副编审。国防大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正师级大校。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
8、部队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哲学教授、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应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编著及论文有:邓小平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简论、艺术、快感、磁力、毛泽东思想辞典、邓小平思想理论辞典、雷锋辞典、邓小平领导艺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跨世纪的理论指南、军事辩论法新探、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十五讲、军事心理百题、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初探、社会历史观大辞典、邓小平的智慧世界、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辉煌之路、警天柱石及世界食品经济文化通览等 80 余篇(册)。薛永祺,1937 年生于张家港市兆丰镇;1959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后一直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9、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永祺为我国遥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研制成功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超光谱成象仪等航空遥感设备,它们在水文、地质、考古、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开拓三维成像遥感新技术,提出将扫描光谱成像和激光扫描测距一体化,实现无地面控制点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学编码图像,特别适用于滩涂、沙漠、草原、岛屿等交通困难地域。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机载成像光谱仪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被上海市和中科院授予高科技精英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童秉纲,1927 年 9
10、 月生。张家港市杨舍镇人。1950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完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大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工程力学专业教材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顾问委员。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研完生院博士生导师。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秉纲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非定常流、生物运动流体力学、涡运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领导其科研集体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自 1983 年以来,共主持 20 多项科研任务,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出版了气体动力学、涡运动理论、
11、非定常流与涡运动三部著作;培养了大量多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 10 名。曾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章申,1935 年 10 月 24 日生于张家港市三兴镇。1956 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获学士位。1962 年获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 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5 年 5 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章申是我国化学地理和环境科学开拓者之一和主要学术带头人。创建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微量元素实验室和化学地理研究组室。主持多项有关环保的重大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环保科技规划的制定,曾主持珠穆朗玛峰地区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进行过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长江水系水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并对大骨节病、克山病也有针对性的研究。发表过我国西藏南部珠峰地区冰雪中氘和重氧的分布、中国土壤中稀土元素分布规律等 150 余篇论文,编写专著 4 本。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及多次科技成果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