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于学玲 微课名称 颐和园之“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知识点来源 学科: 语文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鲁教版 所属章节:第六单元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屏设计思路本节微课的设计主要想借助颐和园一课的整体写作思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文中怎样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并引导学生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教学设计内 容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2理解移步换景写法的要领。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你好!我们的语文幸福微课堂,又开课了
2、。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二、授导过程(一)体会“移步换景”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颐和园这篇课文写得条理清楚,这与文中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有很大的关系。那什么是“移步换景”呢?就是作者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其主要特征是:(1)把自己行进的路线交代得清清楚楚。(2)通常一自然段写一处景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那么颐和园这篇课文是如何是体现“移步换景”的呢?请迅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用直线画出能体现“作者在颐和园的游览顺序”的句子。请点暂停键,按要求完成。(播放课件)这些句子,你找到了吗?这些过渡句清楚地体现了作者“移步换景”的特点,抓出动
3、词,你就会发现作者行踪的移动;走进、转过、来到那么作者重点到过哪些景点呢?请圈出作者游览过的景点,并用箭头标出浏览方向。这是老师画的路线图,看看我们的路线一样吗?也许你跟上面的图片这样,也许有的同学机灵的发现,中间两个万寿山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就形成下面这样的,这样更简洁。(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移步换景的好处:像看电影一样,在移动变换中,引领读者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很强的动态美。(二)举一反三,巩固方法: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这篇小短文,你能抓住“移步换景”的常用句式,迅速画出过渡句,圈出作者游览过的地方吗?来到稻田,告别了稻田,又来到了果园真是好样的,老师为你自豪!(三)拓展延伸师:其实,我们运用移步换景法写游记类写景文章很容易,请同学们用下面这个句式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吧。“进了( ),绕过( ),就来到( ),走完( )就来到了( )。”(四)课后作业课后试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观一座公园、一处景点、自己的学校温馨提示:1、把自己行进的路线交代得清清楚楚。2、通常一自然段写一处景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希望大家能主动把学到的要点应用到自己的游记或写景习作中,期待见到你的作品哟。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