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镜花缘定.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7980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花缘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镜花缘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镜花缘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镜花缘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镜花缘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 年 论 文课 程 名 称: 学 年 论 文(1) 课 程 代 码: 5001811 题 目 : 浅论镜花缘 中的女性进步观 学 院 (直 属 系 ): 人 文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班 : 汉语言文学 06 级 1 班 学 生 姓 名: 陈 霞 学 号: 200617040134 指 导 教 师: 喻 芳 开 始 时 间: 2007 年 4 月 20 日完 成 时 间: 2007 年 6 月 20 日学 年 论 文- 1 -目 录摘要1引言1一、平等的受教育权利1二、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2三、平等的婚姻权利3结束语4注释4参考文献4学 年 论 文- 2 -摘 要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是我国

2、继红楼梦之后出现的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一百名仙女下凡后经历的一系列故事,表现了女性在思想、文化、生活上的杰出才能。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女性世界,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即要求女性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选举权,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及平等的婚姻权利。 虽然这些思想朦胧而又不彻底,但却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关键词:镜花缘 女性 平等 进步观Abstract LI Ru-zhen s works “Mirror Flower Reason” was another outstanding novel in our country, which continued “Hong Lou Men

3、g”. The author wrote a series of stories which described experiences of hundred of female celestial came to the man world, his works displayed outstanding ability of the female in the thought, cultural and life. The author had constructed an ideal feminine world in the book, displayed the progressed

4、 views about female, which was the equality to educate the power, equal voting right, equal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deliberation over governmental affairs power and equal marital right of female. Although these thought were dim and also were not thorough, but they actually had the progressive s

5、ignificance of times . Key words: Mirror flower reason feminine equality progressive view学 年 论 文- 3 -引 言自古以来,文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都跳不出情爱、家庭的圈子。表现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进步意识,也大多数是从反抗封建婚姻这方面来描写的。然而镜花缘中的女性则冲出家门,走上社会,登上政治舞台。她们和男子一同赴科考,谈古进今,论时事,说国政。这些女性与传统女性相比,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大的进步。其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具有开创意义。镜花缘共一百回,分两部分叙述。小说第一回就描写住在薄命岩红颜洞的白花仙子与

6、白草仙子同赴蟠桃会的途中遇到一位“花容月貌”的女魁星,白草仙子说:“现在女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 ”并断言镌刻在泣红亭玉碑上的名单中“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由此看来作者的著书动机就是写“闺阁琐事,儿女闲情” ,其后她又说:“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畀,今日灵秀不独钟于男子。 ” (第2页 )大胆地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李如珍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百个女性。有帝王宰相,有豪门闺秀,有丫鬟宫女,有忠良之后。她们有的文才惊人,有的深通医理,有的精于数学,有的有胆识,有的有侠肠,都是巾帼奇才,女中俊彦。他们自由地求学、参政,彼此有交际,有友谊。她们的形象打破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在当时的社会中具

7、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作者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进步观。一 、平等的受教育权作者在镜花缘中第一次提出了女子在受教育方面应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力,并且还隐隐出现对女性审美观的态度变化。 镜花缘 “谈言微中,独具察世只眼,似较他书为胜。其言女学女科,隐然有男女平权之意味。 ”1这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在中国古代,总体来说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是愚民政策,而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实行的是“愚女”政策。男性对女性才能的要求是“女子习文则淫” 。因为主流文化长期以来对女性才识采取了贬抑政策。所以不少有才识的女性为了取得主流文化的认同,只好放弃了在才识方面的发展。而镜花缘

8、中的这些女性,却打破了这种陈规。她们无论贵贱,无论老幼都能自由的求学、谈学。她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才学,并以此为荣。上官婉儿随武则天游上苑,一人便得了四十八分半的赏赐, “不但才情年敏捷,而且语句清新,真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玑。诸臣看了,莫不吐舌。都道:天生奇才,自古无二” (第170页) 。可见女子的才学不但不比男子差,而且还胜于男子,上男子深为学 年 论 文- 4 -信服。小说的主人公唐小山更是一个极具才华的女子,她到了四五岁就喜欢读书,凡有书籍,识过见人。不但喜文,并且好武,时常武枪耍棒,她的才学之高,连她的叔叔也不能敌,因此外面颇有才女之名。小说中还有一个黑齿国,更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一

9、种抨击。他们的风俗,无论贫富,都以才学高的为贵,不读书的为贱,就是女人,也是这样。在理想的世界里,当是举世读书蔚然成风的,纵然女性,亦不例外。 2她们认为涂脂抹粉是丑陋的,能花钱买书充实知识是可贵的。国中的女孩子“到四五岁无论贵贱,莫不送私塾读书。 ” (第63页)。即便是生在“天朝上邦”的唐敖、多九公这样的饱学之士也难敌两个“幼年女流” 。他们与黑齿国的红红、亭亭辩音韵训诂时出尽了洋相。亭亭红红把满腹才学的多九公问得“口如雨下” 、 “抓耳搔腮” 、 “满脸青红恨无地缝可钻” 、 “满脸是汗,走又走不得,坐也坐不得,只管发愣,无言可答” , “怨恨自己少读十年书” 。作者着重刻画了这个乌托邦

10、国土上的两个学识渊博的黑女孩,由于她们的出现使两位从中华帝国来访的学者感到自己在学识上实在是自愧佛如,相形见绌。 3作者希望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是少数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女性,而且是全社会的女性都有这个权利。这不仅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也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此外,作者还写到了吏幽探,哀萃芳多才多艺,名列才女之首。林婉如的书法:笔笔藏锋,字字秀挺。廉锦枫举笔成文,情义感人。枝兰音“通晓音韵” ,米兰芬“素精筹算” ,田凤和秦小春“诗书满腹” ,这些都为作者赞颂。小说反复写到“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 ,这也体现作者对教育妇女,并从妇女中选拔人才的重视。作者认为,女子自应同男子一

11、样接受文化教育,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以便从中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因此,他对女子的文才,尤加注重。科举自古以来是男性的专利,女性参加科举被视为大逆不道之举。但镜花缘中的女性却科举看得如此自然, “当今既开科考,自然男有男科,女有女科了。 ” 至后文中百位才女考科举,便是旷古奇闻。中国从隋代建立科举制度以来,直到清代一直把妇女排斥在科举考试之外,当然妇女也没有任何科举资格的可能。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有写女子入私塾,参加科考的,如陈端生的再生缘里的女状元孟丽君,然而这些女子都是女扮男装才混入队伍里去考试,创功绩的。但镜花缘不同, 镜花缘所写的是以妇女身份参加,而且当作一种理想的制度来写。 4镜花缘中

12、的一百多个才女对此的要求高,她们认为“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畀(b) ”。女子和男子有同样的天赋。还指出科举制度只为男子们开门, “科第尚遗闺秀” 。这样做“奚见造举之公,难语人才学 年 论 文- 5 -之盛” 。她们向往的是做本色女子,因此非但没有把自己打扮成男子,而且还为女子身份而自豪,她们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参加科举考试,去显示女性的才华,去宣告“灵秀不独钟于男子” ,这真是自古未有的时。小说从六十九回至九十三回,写才女们相聚宗伯府,从文到武,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所不言。她们不仅争取了受教育的权利,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男子们能做的,女子也能做。 镜花缘中的一百个女性把这种朦胧的意

13、识转变为了实际的行动。她们大胆地挑战男尊女卑的正统观念。作者李汝珍塑造女性受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从空想走向真实的形象,着实表现出她们对女性认识的一大进步。二、 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作者在镜花缘中为解决妇女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个方案,即通过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而进入政治个领域,进行参政议政。巾帼不让须眉,让妇女在政治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思想在封建男权社会中无疑是一个惊雷。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女性参政,如西汉的吕后,东汉的邓太后,唐时的武则天,清末的慈禧,但她们都限于宫廷之中。这其中除了武则天,大多数女性是通过操纵傀儡皇帝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帝位的女

14、性。在女性反礼教,反男权。争取男女平等上,武则天可谓一大成者。作者选择她执政时期作为小说的背景时代,排除了封建卫道者对武则天的一切污蔑,极力把武则天写得神圣英明,以妇女扬眉吐气制造一个可以要求男女平等的客观根据。 5武则天,让她也成为小说中女性进步观的一大表现。她成为女权的象征,显示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作者借她的权力来为一百个女性提供施展个人抱负和发挥政治才能的舞台。让镜化缘的女性们无论地位高低,出身贵贱,自由地参政、议政,发表自己的政见。李汝珍在小说中构建一个女性彻底解放,女子执政的理想王国女儿国。女性在政治社会上都彻底翻了身。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子,以

15、治外事” (第127页)。小说第六十八回,女儿国王储阴若花将回国继承王位,武则天命枝兰音,黎红薇、卢紫萱三人辅佐阴若花即位。此举更是直接、大胆的向世界宣布女子可以参政。她们立志:“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出暴安良,或举贤去吝,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阴若花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日后史册流芳。 (第275页)这个女儿国为女性自由发挥政治才能提供了空间和制度保障。女性摆脱了男尊女卑,女性是男子的附庸的命运。她们认识到男女应有同等的地位,同等的机会,找到了出路。这与传统的女子“足不出户” 、 “绣花缝补” 、 “相夫教子”形成鲜学 年 论 文- 6 -明的对比。正如亭亭诠释她们的

16、一生:“少保何足为奇?愚姐志岂在此?我之所以欢喜者,有个缘故。我同她们三位或居天朝,或回本国。无非庸庸禄禄,虚度一生。今日乎逢太后将旨,伴送阴若花姐姐回国,正是千载难逢的际遇。将来若花姐姐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 (第275页) 。这番豪言壮志是古来少有的。有所作为是人生的一大境界,而在封建宗法的男权社会中,有所作为是男性的专利,而女性则被打入另册。女性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就不得不走出家庭的狭小圈子,介入社会生活,就不得不按男性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来为人行事。然儿处在附属男性地位的女性,社会行为规范是不准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去立身行事的。 “因想当今既是女皇帝,自然该有女秀才,女丞

17、相,以做女君辅弼。 镜花缘中的女子说出了当时妇女内心深处想说的,女子既有才能,就应该受到社会的重用,这也是作者借这些女性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认为女性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于男子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上,女性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国家在选拔人才时应“任人唯贤“而不应有性别的区分。李汝珍对妇女要有独立人格出现于社会的要求及要妇女与男子分享政治权力的思想,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性。他所描写的女性思想比其他任何古典作品中女性形象更接近现代女性的思想。 6多个女性形象的出现,使这些思想的实现成为可能,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三、 平等的婚姻权利婚姻是封建制度强加于妇女身上的一个沉重的枷锁,在中国古代女性在婚姻中与男性

18、相比,处于不平等地位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夫一妻只是针对女性而言,而男性却可以一夫多妻。李汝珍在镜花缘中通过一百名女性形象提出女性在男女婚姻中应具有同等地位的观点。宋、明以来的道学家认为女子生而有才便是不守女戒和妇德。于是就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来加以束缚,使女性安于做奴隶的地位。 7姻爱情方面,女子也生活在“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的框架内。 “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子被要求从一而终,而男子三妻四妾及至嫖娼作乐屈辱被视为理所应当。 白虎嫁娶中曾对一夫多妻自问自答:“天子,诸侯一取九女者何?下卿大夫礼也。 ”8他们寻找各种

19、理由为纳妾找借口,想方设法使纳妾合法化,但同时他们却苛刻地要求女子“从一而终” 。对于纳妾这种不平等的行为, 镜花缘的女子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她们开始敢于为自己的婚姻自主权作斗争。小说第五十一回,两面国强盗的妻子,当得知丈夫收唐闺臣的三姐妹作妾后,下令在他的背部鞭笞四十大学 年 论 文- 7 -板,并训斥到:“既如此,为何一心只想讨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欢喜?你们作男子的,在贫贱是原也讲些伦常之道,一经转到富贵场中,就生出许多炎凉样子,把本来面目都忘了,不独疏亲慢友,种种骄傲,并将糟糠之情也置之度外。这真是强盗行为,已该碎尸万段!你还想置妾哪里有个忠恕之道!我只打你只知自己,不知有人。把你打的

20、骄傲全无,心里冒个忠恕来。 ”“你不讨妾则已,若要讨妾,必须替我先讨个男妾,我才依哩!”什么叫做“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用一个单纯的贞操标准:男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恶于妻,勿以取于夫。 7所以,这里的女性敢公然反对丈夫纳妾。称纳妾为一种“强盗行为” , “若要讨妾,必须替我先讨男妾” (第203页) 。这是怎样的“大逆不道” 。 9镜花缘中的这些女子口中,却是这般自然,这般的理直气壮。女性敢于同传统的婚姻秩序挑战,表现出她们大无畏的精神。小说第十一至十二回,李汝珍写到游历君子国。君子国的两个宰相对天朝帝国的风俗提出了十一条批评意见。第十条即对中国人靠算命来决定婚姻大事这一习俗进行批评。3一事,

21、关系男女终身,理应慎重,岂可草草?” “婚姻一事,若不论门第相对,不管年貌相当,惟以合婚为准,势必将就勉强行事,虽有极美良姻,亦必当面错过,以致日后儿女抱恨终身,追悔莫及。 ” (第46页)李汝珍站在君子国的立场上,反对这种占卜婚姻的愚昧,抨击这种算命合婚的荒谬性。借此,作者表达出婚姻自主、婚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思想。 镜花缘中女性从男性平等的观点出发,要求婚姻自由。她们从更高的角度看出了传统婚姻问题所在,指出了几千年来中国式婚姻的结症。透过小说这些女性的先进思想则是看出作者李汝珍进步的女性意识。结束语而今,女性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解放也渗透到各个

22、领域。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和男子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自由交际、自由结婚的权利,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对于中国古代女性来说,她们要想获得解放,当务之急却是走出闺门,走向社会。 镜花缘中的这一百多了女性不但走出了家门,走上了社会,她们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作者李汝珍同情妇女,张扬女权,借白花仙女下凡塑造一大批巾帼奇才,以表彰才女的形式为女子扬眉吐气,并在小说中贯穿男女平等的思想,渴望妇女做为独立的人格出现于社会。胡适曾说:“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有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镜花缘中的这一百多个女性就是这样做的。镜花缘将来一定

23、会成为世界女权史上的一篇永垂不朽的大文,而作者李汝珍在小说学 年 论 文- 8 -中所表露的女性进步思想也会对后世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女性解放事业也会在这一影响下更有力的向前发展。【注释】 李汝珍.镜花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参考文献】1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152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明清小说研究第六辑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2243耿云志.李国丹.胡适传记作品全编第四卷Z.东方出版中心.1999.86904于天池.明清小说研究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722735徐君慧.古典小说漫话M.巴蜀出版社.1988.2293306段启明.陈周星.沈伯俊.中国古典小说新论集M.西南师范大出社.1987.2497马欣.漫话明清小说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1741758林序达.段启明.中国古代小说知识辞典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549易竹贤.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4424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