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草美人,1.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2.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2、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
3、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
4、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其人理想,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
5、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屈原代表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
6、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作品风格,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舜,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m)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
7、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
8、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部分作品赏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余处幽篁兮终
9、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作品文学意义,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
10、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The end.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