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而创新地写作湖南省洞口县石柱乡中心学校 欧阳炎中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让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然而,时下,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存在一种流弊,就是作文教学模式化,教师的作文指导统一了学生写作的思维方向,学生作文缺乏自主性、开放性,学生的作文思路几乎都是教师指导时敲定的,写出的作文没有独特的创意。这种流弊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创作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甚至畏惧情绪,学生写作越写越难。作文教学务必贯彻语文新课标精神,尽快改变这种
2、状况。一、把写作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全面发展的人,作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作文教学人本化,真正把写作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自选内容。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他们常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最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真切感受。就作文内容而言,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发现按课本要求布置的作文,学生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当时正值初春,又下着小雨,于是我素性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讨论这场春雨,再让学生写,没想到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
3、尽管教材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并不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趁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春雨,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描述绵绵春雨中诗一般的美景;有的在作文中写了农民对春雨的期盼,体会到“春雨贵如油” 、 “久旱逢甘霖”的哲理;有的甚至联想到“田里的禾苗一定在咧着小嘴,贪婪地吮吸着”这些思维的火花让我十分惊喜。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 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学科本位弊端,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表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的张扬,使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4、,让学生尽情的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让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作文便水到渠成了。(二)自主拟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 这就表明学生作文应少写“命题作文” 。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常采用“命题作文” ,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其写出的作文往往空洞乏味,毫无感情。与其花那么多时间让学生去写一篇他不喜欢写(或者说没有什么内容好写)的作文,那还不如干脆不要那个题目,直接让学生另起炉灶,自主拟题的好。比如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苏州园林 ,课后练习四,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什
5、么园林。为了让同学们都有内容可写,我进行了处理,将这次作文改为:以“母校”为话题,写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要求学生自拟题目。结果学生自拟的题目有我的学校 、 校园一角 、 校园美景 、 雄伟的教学楼 、 我们的教室 ,等等。这就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并且可以借机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母校,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三)自由表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文教学应将立足点建立在学生差异性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就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发展。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经历、情趣体验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应该把表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要
6、对孩子束缚太多。例如,让学生写老师,一般来说,学生笔下是歌颂老师,赞扬某某老师工作如何认真负责,如何关心爱护学生,写师生如何感情深厚,诸如此类,这样写理所当然。但有一名学生他却写某某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好学生,看不起后进生,课堂上从不让后进生回答问题,不让后进生朗读课文,不让后进生上台做练习,建议老师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像这篇作文,小作者自由无拘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敢于说真话,吐真情,语文老师千万不能该文有指责老师之嫌而予以简单粗暴的批评,相反应大力鼓励。(四)自主修改。教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是看一眼分数,其他更为重要的评语、修改意见等等,根本不去看。叶圣陶先生对此颇有感慨:
7、“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 ”他认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 ” 因此,作为自主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应该将作文的修改权交给“作文的本人”学生自己。语文课程标准 “实施建议” “评价建议”中,就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由易而难的原则,学生自改作文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讲评;2.小组批改;3.学生互批;4.学生自己重写。二、教学过程应情趣化教育的对象是人,素质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注重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倾诉、表达欲望,激发写作的
8、动机,使作文教学具有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这是最为理想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或接近这种模式,我认为,作为教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教前积蓄准备。我们传统的教学习惯是上课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让作文的课前开放,先向学生公布作文内容,学生就可以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调查访问、参观游览、开展活动、看书作笔记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素材,丰富材料的积累、情感的积淀,到正式下笔时自然诸备丰富、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了!(二)课间情趣交融。作文课堂应遵循作文发展的规律,设置合理的习作程序,创设良好的习作情景,让学生经
9、历过程,在尝试实践中知道“知识从哪里来?知识是什么?知识又到哪里去?” 。这样的作文教学,就将原有的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为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学生不仅容易掌握写启事的写作技巧,而且能真实地受到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论的启迪。“感人心者,莫之乎情。 ”情感也是驱动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情动而辞发” ,可见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必须是情感的表露与宣泻。因此,课堂上必须创设各种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强烈欲望。如: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情动相随”而写;如借助命题,使学生触“题”生情,因情感的驱动而写;如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让学生因好奇探究而写我在教学教学作文给人的一封回信时
10、,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封特别的信,我看过以后十分感动,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读读。一个鸟妈妈在信中含泪诉说自己失去“小女儿”(小鸟)的痛苦,恳求人们把小鸟放飞回自己身边。语言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于是,学生的情感完全被调动起来,带着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了,给鸟妈妈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在这里,作文已成为一种自我倾诉的需要。(三)课后引导回顾。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多读多写+ 反思。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都是独特的,因此,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尽管已经获得了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过程是合理的,方法是正确的。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能满足学生对习作知识的掌握,而且要训练学
11、生学会思考,教学中应经常引导学生回顾和交流习作过程。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习作过程、思维过程不尽相同,每个学生在同一习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也不相同。作文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交际工具,运用到生活中来。这样就打破了封闭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养成方法与习惯。因此,引导学生总结和交流习作过程,可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过程得以延伸,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当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存在不一致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过程显得更重要。有些学生尽管已经获得了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过程是合理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时,与学生一起检查过程,有助于不为表面知识所蒙敝,而看到过程中的不合理性,
12、使结果与过程和谐统一。三、鼓励学生写作创新作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作文是学生自我个性特征的书面表现,最能体现其创新意识,最好评价其创新思维的水准。因此,应鼓励学生作文大胆创新。(一)培养写作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会逐渐喜欢,兴味盎然。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
13、形成的。因此,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首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重视写作与阅读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比如在每节课前,利用 5 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些哲理性的说理文,或是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散文。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领悟,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培养其独立阅读兴趣时,也一定要投其所好,找一些学生们关注的问题的文章。还有,就是要坚持,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兴趣慢慢陪养成一种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地写生活日记。语文教师应经
14、常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使学生能抓住事物特征,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力求表达有所创意。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经常写“生活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对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及其他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多看,多想,多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写作兴趣,写出具有独特视角、独到见解的创新作文。(二)激发写作想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是创意的
15、动力,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了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应非常重视拓展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丰富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想象中完善,在想象中创新。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教学优美散文时可播放恰当的音乐、观看合适的影视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优秀时文,如果可能,还可以带领学生现场作文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气氛活跃、热烈、充满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不拘一格、 “随心所欲”的创作出个性突出、立意新颖的“创新作文” 。(三)培养求异思维。作文是最能表现学生
16、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求异思维又是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关键。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用新的眼光、新的概念来审视一切、分析一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间接进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其意而为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创新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异思维通常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
17、讨答案的思维过程。他表现为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亢奋状态,他要求观察者能从平常中见异常,从相同中见不同,从常例中见特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使在构思阶段,发散思维处于首要的位置。应通过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写作创新作文,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四)提供创新平台。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活跃于平台,以展现其创新风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 为此,我与学校的语文老师联合,在学生中创建
18、了“小松苗”校园文学社,创办了小松苗校内文学小刊。文学社吸收各班有写作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语文老师是文学社指导老师,文学社定期开展活动,或邀请语文老师做文学讲座、写作指导,或组织社员交流写作体会、一起修改稿件,等等。 小松苗小刊一年至少出刊 4 期,以刊载学生优秀习作为主,自 2006 年至今,已出 28 期,共登出学生各类习作 600 余篇。这些,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作欲望,为学生自主而创新地写作提供了耕耘的园地、发展的平台。我校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县以上报刊,被公开发表的有 11 篇,学生参加县以上各类征文活动,获奖者达 50 余人次。教育人本主义认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要我们坚持新课改理念,认真贯彻语文新课标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自主而创新地写作,那么,作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就会很快来临!注 释: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3 页。叶圣陶 语文教育 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 8 月第 1 版,第 494 页。教育部 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1 页。教育部 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7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