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主编:杨干忠,副主编:缪代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本章重点,1.资源配置及其三大基本问题 2.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3.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4.市场机制及特征,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目录,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第二节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本章关键词 复习与思考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资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 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那些
2、物品和劳务。 资源按其是否可以自由取得,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也有人把经济资源的构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二、稀缺资源和资源配置 (一)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人类的需要有二方面的性质: 第一,多样性; 第二,无限性 。,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需要、欲望和需求 需要:也叫欲望。指的是人们对某种物品既有缺乏的感觉,又有获取的愿望。需要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两方面的性质。 需求:与需要比较起来,需求除了缺乏的感觉和获取的愿望之外,还包括对该物品要
3、有实际的购买能力。相对而言,需求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中更为重要,更为常用,也更被重视。(为何?),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马斯洛的“欲望金字塔”(也叫“需要金字塔”,有人叫它“需求金字塔”,对吗?),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生理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用行)。也有高低之分。 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比如“安全距离”) 社交需要:(也叫爱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或者说是爱(与被爱)、情感、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自我的认可与他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发挥潜
4、能,或者说是“做最好的自己”。,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两条求知和求美的需要。 对于需要或者欲望,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单纯的欲望或需要,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这种欲望或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就属于经济学问题了,因为,欲望的满足与资源密切相关。,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经济学实际研究的就是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需要的问题。(重要),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二)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平衡性 资源的稀缺性也叫资源的有限性,它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
5、产这些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有限是一种相对的有限。(重要) 对于稀缺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首先,所谓稀缺,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其次,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问题,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 最后,经济学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实际上整个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资源稀缺问题而存在的),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资源的不平衡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资源相对于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和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们不得不进行选择
6、,分出轻重缓急,在满足需求时分出先后顺序; 二是资源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阶级或阶层是不平衡的,彼过剩此不足,有时甚至稀缺与过剩并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由资源的稀缺和不平衡,可以引出有关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概念选择。 (三)选择和资源配置何谓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而在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稀缺资源就是资源配置。,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为,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由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
7、引发的这三大基本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四)资源有限性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指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资源是稀缺的;二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三是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机会成本的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实际上,生产任何产品的真实成本都应该包括了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指的是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者所具有的优势。(举例) 绝对
8、比较优势与相对比较优势,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把机会成本分析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我们会得到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O,黄油(X),大炮(Y),A,B,C,D,生产可能性边界,Y1,Y2,X1,X2,E,F,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课堂提问: 请绘制一个某经济社会有关粮食和衣服两种产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并请说明:边界上、边界外、边界内的各一点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如果发
9、生了洪水或干旱时,该边界会否移动?如果会的话,会怎样移动? 发明了新的织布机或高产稻种呢?爆发了战争呢?出现了新的(波及各生产领域)科技革命呢?,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可以说明三个概念: 1.资源的有限性: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资源的有限性; 2.选择: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 3.选择成本或机会成本:边界曲线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存在,要想获得多一些的A产品,必须以放弃或牺牲一些B产品为代价。,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二节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资源配置贯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始终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资
10、源配置的过程,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效率。 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都会涉及资源的稀缺性、选择性和配置问题,所以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过程。,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二节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一)资源配置方式 (二)财产关系 (三)决策结构 (四)信息结构 (五)竞争与垄断 (六)除了以上经济因素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资源配置。,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机制 (一)、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二)、经济机制 (三)、资源配置方式,第
11、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实际上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1、宏观配置:从宏观层次上看,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使全社会现有的、总量一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免于闲置、浪费,这就是宏观配置问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2、微观配置:从微观层次上看,合理配置资源就是在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将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率的行业和生产者,并使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微观配置的有效要以宏观配置的充分为条件;宏观配置的充分要以微观配置的有效为前提。
12、在现实生活中,有限的资源是通过经济机制的调节来实现合理配置的。,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二)经济机制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机器的构造方式和工作原理,最早用于工程学。到了近代,已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泛指某一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运动工作原理及其内在规律性。 经济机制:一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 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中发挥作用的,因而也有人称之为“经济运行机制”。,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决策机制:基本内容是经
13、济决策权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分配格局,它表明由什么人做出什么样的经济决策。 信息机制:就是人们在收集、传递、整理信息方面的分工体系。正确的决策往往依赖于对信息的及时而充分的掌握。,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激励约束机制:即激励者如何使被激励者采取某种有利于激励者的经济行为;以及约束者怎样使被约束者不采取某种有损于约束者的经济行为。 (三)、资源配置方式 1、所谓资源配置方式指的是,以何种方式将社会资源分配到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以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要。,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2、基
14、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相应的,按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以及计划经济。 现代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资源(宏观)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二、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配置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二)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第一章 资
15、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三)计划配置的基本特征是: 1、资源基本归国家所有,经济的组织和管理由政府负责; 2、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政府依靠强制力、所有权及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 3、政府的中央决策机构控制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以指令性计划把各种资源和生产任务直接分配到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中去。所以,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又叫“看得见的手”。,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4、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是通过政府计划部门纵向(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进行的。(导致缺乏公开性与透明度,速度缓慢,费用高昂,容易失真) 5、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行政动员、精神激励
16、以及道义上的力量。,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四)以计划配置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是: 1、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应付突发事件,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建国初、非典、金融危机期间) 2、能够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避免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无政府状况和周期性危机; 3、可以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保持适当的社会公正。,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五)但是,由于计划配置的功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一旦条件不具备,计划调节就会失去效力,并暴露出致命缺陷。计划经济
17、体制的缺陷包括: 1、信息问题。收集成本极高,而且容易失真、失效、丢失等 2、动力问题。激励机制缺失,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3、失衡问题。价格、产量等不能如实反映供求状况,导致产需脱节、结构与规模失衡等问题 4、配置成本问题。决策成本过高,贯彻执行的管理成本昂贵 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诸侯经济,企业家=官僚,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三、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18、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三)市场配置方式的基本特征: 1、资源基本归具有明晰产权的自然人或自然人组成的法人所有; 2、各经济主体独立、平等,受法律保护,可自由进出市场,自由开展竞争与合作,同时承担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3、经济主体独立决策,决策权高度分散。各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决策时,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这种资源配置又叫“看不见的手”。,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4、这种配置方式下的信息机制是相对价格。价格提供的信息量巨大而充分,简单明了、透明度大、公开性强,可横向无限传递,收集整理快速,可节省成本。价格是由供给者和需求者双
19、方通过竞争来决定的。 5、这种配置方式下的激励约束效应是强大的。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外部压力,是一种最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对货币和财富的无穷欲望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四)市场配置的优点: 1、以市场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 2、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与流向,实现产需衔接; 3、竞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竞争可实现优胜劣汰,刺激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五)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 1、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国
20、民经济总量均衡问题; 2、难以有效解决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问题; 3、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 4、无法避免垄断问题; 5、无法避免信息失灵问题; 6、市场配置无法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四、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形式 许多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不同程度的结合,经济学家把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的体制称为“混合经济体制”。 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混合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并列或一半对一半,而是以其中某一种方式为基础,另一种作为辅助或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的是以市场配置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一章 资源及其
21、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以市场配置方式为基础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市场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要起主要作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分配给谁,主要应由市场决定; (2)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主要在市场中进行; (3)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是经济决策(投资决策、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 (4)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5)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促进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22、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作为价格、竞争、供求、利率、工资等诸市场要素形成的有机制约体系,主要包括: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供求机制、 利率机制 工资机制等。,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构成市场机制的这些机制,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下述特征: 1.关联性。 2.制约性。 3.客观性。 4.内在性。 5.动态性。,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作为指示器向企业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二是作为利益制约力量调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
23、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一般人们讲到市场机制主要就是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 1.传递信息的功能。 2.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3.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4.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本章关键词,1.资源 2.经济资源 3.需要 4.选择 5.资源配置方式 6.机会成本 7.经济机制 8.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9.生产可能性边界 10.激励约束机制 11.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复习与思考题,1.怎样理解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平衡性? 2.影像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有哪些? 3.经济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4.计划配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市场配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计划配置的优势何在,缺点有哪些? 7.市场配置有哪些优点,缺陷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