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1956-1966),一、理论成果 二、曲折发展,经济建设,1、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必须正确处理的几大关系: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中的前五种。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6年9月中共八大) 4、经济体制: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毛泽东-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邓子恢-生产责任制,政治建设,1、政治生活主题: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根本政治制度:(195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A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6
2、年) B 实行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建设,1、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1956年4月)。 2、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科学技术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1956年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4、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对外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三个世界”的划分(1974) 3、两个中间地带(1963年亚非拉;欧加日) 4、反对霸权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战略,1、发展阶段: A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 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2、现代化发展战略 A 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1954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B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