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分析,heimonsy,张小龙,张小龙,1969年12月生于湖南,腾讯公司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有“微信之父”的称号,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Kik,Kik 即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人是懒惰的,懒惰导致发明懒惰是创新的动力案例:语音查找联系人,时尚是驱动力,“因为别人都在用”人是跟风的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不要太“工具化”,人没有耐心,用户没有耐心看
2、你的说明书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重视“屌丝”用户群,facebook, pinterest, instagram, path等产品解决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 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请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人性化即是以己推人,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你需要了解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人性
3、”,对新点子,99%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大部分“我有个好主意”都是脱离需求的 不臆想需求,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不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的范例。人民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 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瓶,会把握不到本质(案例:发语音瓶,还是文字?),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他们会要求你加是否在线,是否已发送到手机,是否已读,要分组,要滤镜,要涂鸦,要多终端同步,要云端保存消息
4、,要文字图片视频一起发timeline,要多头像,要赞头像,要有PC版,要自动导入通讯录好友,要群名片,要“你去用其他同类产品吧,需求之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需求不来自调研 需求不来自分析需求不来自讨论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从用户讨论中发现灵感,微博上的用户帖子,才是真实场景的反应 案例:石头剪刀布的故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类使用微信玩石头、剪刀、布了。,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的核心,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的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的规则,引发群体效应,群体在推动规则变化。,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人,案例:附近的人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为想法而做:朋
5、友圈,想法: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露好友但又要扎堆。 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的社区 。想法比功能重要为自己要用而做,需求来自于建立新系统,让二维码普及起来,成为入口 通过建立简单规则,创作一个自运行系统,满足人群的某种心理或经济需要 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产品是演化出来的 而非规划出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规划是骗人的,设计就是分类,分类是人类大脑的识别模式分类是化繁为简的方法之一案例:微信保证只有四个底部tab,改变用户习惯,电话发明一百年来,都在骚扰人 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你无法重新发明电话,但可以改变打电话的方式新的习惯,让用户更舒适,自然观,自然是人最本能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管理”是不自然的,不让用户卷入到“管理”工作里 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通讯录分组?,“管理”是不自然的,不让用户卷入到“管理”工作里 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通讯录分组?,我说的都是对的?,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张小龙,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