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影响评价.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7223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影响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生态影响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生态影响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生态影响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生态影响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要内容,1、概述 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和等级 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生态影响预测 6、生态保护措施 7、案例,生态影响评价,1、概述,1.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的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学科称作生态学。从人类角度考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或考虑对生物进行保护时总是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因而生态影响评价要依赖生态学的知识和方法。,1、概述,1.2 生态系统某一地区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的集合体构成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

2、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急流,生态系统类型(一),生态系统类型(二),生态系统类型(三),生态系统类型(四),生态系统类型(五),生态系统环境功能,1、概述,生态影响是指外力(一般指“人为”)作用于生态系统,导致其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将生态影响按作用源区分为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两大类型。,1.3生态影响,1、概述,生态影响的特点: 潜在性:人类活动以一种方式作用于生态系统时,表面上看无显著影响。或短期内没有表现,以隐蔽方式存在。当影响累计到一定量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有些生态影响的潜在时间可能是很长的,有些表现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上。 时间性:

3、生态影响有时是短期的,有时是长期的或永久的、不可逆的。 空间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时间上,还表现在空间上。,1、概述,关联性: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体,每一个环节变化都会引起其它环节的变化,甚至整个系统。累积性:生态影响的变化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水土流失、自然保护区面积缩小等。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共存: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有时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一些跨流域水利工程,对供水区不利,但对用水区有利。,生态影响的特点:,1、概述,生态影响评价 是指对生态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对其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对其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的过程。主要目的:认识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功

4、能,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1.4 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和等级,2.1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确定的基本原则(1)应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活动的全部直接影响地域和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2)应能阐明建设项目所涉及或影响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及其与周围其它生态系统的联系(3)应包括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并能阐明敏感目标的状态、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能阐明其所说明措施的有效性,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和等级,2.2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确定的方法(1

5、)技术导则和评价规范的硬性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2)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和工作需求与资料获取可能确定评价范围完整性,地形、地貌等 (3)动态的确定评价范围根据新的问题和评价要求,不断调整,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和等级,表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2.3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影响程度、影响范围,2级以上项目的评价,要满足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对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3级项目的评价可以从简,但也要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确定,3、生态

6、现状调查与评价,3.1 现状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调查:评价区内气象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评价区人类活动历史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 图件收集和编制:地形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基础图件、卫星图片,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结构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发展状况,以及生活水平的历史和现状,科技和文化水平的历史和现状,评价区域生产的主要方式等等。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包括产业构成的历史、

7、现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 移民问题的调查,主要包括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的产业情况,住区情况调查以及潜在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的分析。 自然资源量的调查,包括农业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植被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储藏情况和开发利用情况。,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3.2调查方法收集现有资料。从政府部门和相关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现有的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 现场调查。进行评价区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 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可采集到大区域、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3、生态现状调

8、查与评价,3. 3生态现状评价要求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生态区域生态功能状况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规定: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条件。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图件的种类地形图。评价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图一般比例为1/5000001/10000。图上应标有地表状况,拟建工程厂区、城镇分布等。 土地利用状况图。评价区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应能反映土地

9、利用的类型和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经济林木与特产分布等等。 水系图。评价区域或流域水系图,应能反映地面水系的相互关系、功能区划、重要取水点、水工建筑物、水生物栖息地等。 植被图。应能反映植被类型和覆盖度、采样点分布、主要植物资源的分布信息等。,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3.4 生态现状评价内容(1)从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能力(3)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3.5 生

10、态现状的评价方法a.图形叠罗法 b.类比法 c.系统分析法 d.生态机理分析法 e.质量指标法 f.景观生态学法 g.数学评价方法等,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1 生态影响识别影响识别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是将开发建设活动的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起来做综合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明确主要作用因素和受影响的主要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从而筛选出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重点评价因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识别作用受体(影响对象)识别影响效应,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1.1 影响因素识别(1)内容全面 包括主体工程、所有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

11、2)全过程识别 包括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3)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 主要影响环境的工程组成。,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1.2 影响对象识别(1)生态系统及其主导因子。如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生物群落等。 (2)敏感保护目标。如天然林、天然海岸、河口湿地、无污染的天然溪流、河道等等。 (3)主要自然资源。如水资源、耕地资源、特产地与特色资源等。 (4)景观。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1.3 影响效应识别(1)影响的性质 如负面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可补偿与不可补偿影响等等。(2)影响

12、的程度 即影响的范围之大小、持续时间之长短、作用时间之剧烈与缓和等等。(3)影响的可能性 判别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示例一:某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示例二:公路建设项目影响识别,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等。 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高、路面宽、工程量大,配套设施多,工程分析涉及的内容亦多,要求亦高。 高等级公路工程分析时需要识别的环境影响包括: (1)明确工程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公路工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2)按工程全过程分析工程活动内容与方式评价中主要关注与环境影响最为密切的两个时段:施工期和运营期。(3)明确发

13、生主要环境影响的工程内容和点段位置有些路段很敏感,因此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点段结合、重在点上”的原则,工程分析中必须对这些重点工程点段和敏感环境点段做重点分析。,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2生态影响评价标准除国家已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与设计标准外,生态影响评价的标准大多数尚处于探索阶段。 (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环境标准)国家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804-92)、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9)、粮食卫生标准(GB2715-81)、渔

14、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以及地面水、海水质标准等。 (2)规划区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如主要生态功能区划及其详细规划的目标、指标和保护要求,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目标、指标与保护要求,城市规划区的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保护目标与保护要求,如绿化率。,4、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2生态影响评价标准 (3)背景或本底值如区域土壤背景值、区域植被覆盖率与生物量、区域水土流失本底值。有时,也可以选取建设项目进行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背景值作为参考标准。 (4)以科学研究已证明的“阈值”或“生态承载力”作为标准如鱼类对某种污染物的耐受能力 阈值,作物对盐碱程度的耐受能力,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值等等

15、。 (5)特定生态问题的限值如土壤容许流失量,草原生态系统按产草量和产草质量分为五等八级等等。,5、生态影响预测,5.1 预测内容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5、生态影响预测,5.2 预测要求a. 3级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惜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2级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1级项目除进行单向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b. 为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近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一次影响和累积影响,明

16、显影响和潜在影响,局部影响和区域影响c. 要根据不同因子受开发建设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和积累情况进行预测评估。时间分布上,可以表现为年内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空间分布上,可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d. 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预测要进行经济损益分析,5、生态影响预测,5.3 预测方法生态影响预测一般采取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也可以辅之以数学模拟进行预测,6、生态保护措施,6.1 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采取减少生态影响的措施的顺序为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6.2 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评价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7、要制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措施、规划和保护与恢复措施。遵守原则: 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 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6、生态保护措施,6.3 重要生态保护措施 物种多样性和法定保护生物、珍惜、濒危物种及特有生物的保护 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减少水土流失 土壤质量保护 控制污染的生态影响 合理选址

18、 合理利用土地 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健全管理体制 健全有关生态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制度,6、生态保护措施,6.4 绿化方案原则:乡土物种、生态绿化、因土种植、因地制宜 方案:目标指标面积、覆盖率、预计生物量 实施方法:立地条件、植物种类、绿化结构、实施时间 保障措施:投资估算、投资效益、技术培训 管理措施:质控、制度、机构 建立较高等级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时,要与水保、美化、防灾减灾相结合 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 6.5 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考虑各种减轻或消除拟议项目的不利影响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是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

19、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这种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大多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提出替代方案。替代方案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论证、优化、选择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使选择的方案具有环境损失最小、费用最少、生态功能最大的赋性。,6、生态保护措施,6.5 替代方案,6、生态保护措施,6.5 替代方案替代方案是一个比较宽泛而笼统的称谓,主要指相当于设计推荐方案以外的其他方案。1级以上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a. 零方案零方案就是不作为方案,或者说是维持现状的方案。对建设项目来说,零方案是取消该建设项

20、目的方案b. 替代方案的层次关于选线、选址的替代关于项目组成和规模的替代关于工艺设计和施工方法的替代关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7、案例: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一)交通运输类 评价范围(1)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水上线路类,江河类包括所经汇合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路地;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m。(2)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7、案例: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评价重点陆上线路类: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和

21、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水上线路类: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沿江陆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段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场站类: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工建筑出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土地生产能里、绿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的影响,(二)水利工程,水库和水坝建设 (1)评价范围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 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进行评价。此外,还要对施工期、运行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

22、。 (2)评价期限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7、案例: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水库和水坝建设 (3)评价重点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 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

23、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7、案例: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跨流域调水一般属于1级项目 (1)评价范围调出区、调入区、连接区。 (2)评价期限施工期、运行期,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 (3)评价重点 施工期、运行期 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 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对收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7、案例: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7、案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的对策措施

24、,原则与要求a.应针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根据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管理、科研、监测等对策措施。b.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实施、保护和改善环境效果的措施。c.对策措施应包括:保护的对象、目标、措施的内容、设施的规模及工艺、实施部位和时间、实施的保证措施、预期效果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估算环境保护投资并编制 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7、案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的对策措施,分项对策措施a.水环境保护措施b.大气污染防治措施c.环境噪声控制措施d.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e.生态保护措施f.土壤环境保

25、护措施g.人群健康保护措施h.文物保护I.景观保护,图形叠罗法,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加到底图上,构成生态影响评价图。应用: 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 用于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建设项目评价,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设、矿业开发等; 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开发规划;,常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简介,类比法,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应用: 1.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用自然生态系统作类比对象,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3.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与评价; 4.进行一个或几个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评价; 5.预测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趋势及其危害; 6.确定环保目标和寻求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常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简介,质量指标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方法,同样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1.用于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评价; 2.用于生态环境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 3.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常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简介,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两个方面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应用: 1.城市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与功能区划; 2.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 3.特大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4.景观生态资源评价; 5.预测生境变化;,常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