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566695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政治经济学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国际经济与贸易戴海良克制+勤勉+ 孤独=成功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 2. 2.早期的商业在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3.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1. 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 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4. 资本原始积

2、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5.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1.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资料2.海外殖民3.殖民贸易4.国内通过个别手段不正当的积累货币资本(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从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2. 产业革命(工业革命) ,即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

3、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3. 产业革命作用: 1.实现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2.巩固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1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首先分析两种不同的流通,即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 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 货币(G WG)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 WG。G=G+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

4、殖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 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商品经济的规律是对立的。因为,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是按它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在交换中价值只发生形式的变换,并不发生价值量的改变,不会出现价值的增殖。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资本在流通中确实发生了价值增殖。*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殖 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殖!、【1 】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

5、因为,在商品流通中, A 如果是等价交换,则商品按价值进行交换,交换双方都不能得到更多的价值,不能产生出剩余价值。B 如果是不等价交换,贱买贵卖没有增加价值总量,只是改变了价值在不同人之间的分配。 【2 】 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因为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发生关系,他们只是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只能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不能再创造出一份剩余价值。【3 】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货币上,因为货币无论作为购买手段 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过程中间的商品上,但不能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因为在流通中,商品

6、价值只能发生形态变化,而不会自行增殖。【4 】 因此,价值增殖一定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首先 ,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可以买卖,而且其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货币购买劳动力后(即雇佣工人后) ,可以通过其使用价值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便是剩余价值。这也是价值增殖的关键所在。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1)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不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社会具备了这两个条件。3. 劳动力作为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

7、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所有者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 各部分 ,见书 p59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劳动过程.1. 劳动过程: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2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二)价值增殖过程1.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是,资本家的目的不是生产使

8、用价值而是生产剩余价值。他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 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 3.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达到这一点,即工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4. 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

9、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5.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劳动力商品上的结果。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6.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资本家按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后,收回的价值大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大于的部分即剩余价值,从而实现了资本增殖的使命。 可见,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