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要求: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影响 发展要求: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利用数据、文字或图像对全球气候类型进行识别与区分,进而考查其特点、分布和成因,以及与气候相关的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附近,热力原因,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高温多雨,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重力原因下沉,炎热干燥,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近地面冷暖气流辐合上升,温和多雨,两极附近,热力原因,终年寒
2、冷,气流下沉,寒冷干燥,风带,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分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030,3060,6090,东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干燥,降水较少(大陆东部除外),温和湿润, 降水较多,寒冷干燥,世界气候类型,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 以归纳出气候类型考查的重点:利用数据、 文字或图像对全球气候类型进行识别与区 分,进而考查其特点、分布和成因,以及与 气候相关的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高考考试说明:,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 3、下垫面:既影响气温又影响
3、降水,一、气候形成因子,热带,温带,寒带,亚寒带,亚热带,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气温,太阳辐射分布差异,如何描述不同热量带的气温特点呢?,终年高温终年15,冬季温和,夏季炎热15 最冷月0,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最冷月0,冬长寒,夏暖短,终年严寒长冬无夏 最热月 10,2、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降水,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基本水热属性:,气压带:上升湿润,下沉干燥。,风 带:西风湿润,信风干燥。,来自海洋;低纬流向高纬。,来自陆地内部;高纬流向低纬。(来自海洋的信风除外),2、大气环流降水季节分配,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终年炎热干燥,极地高压带:终年寒冷干燥
4、,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2)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明显的季节变化,100SN-23.50NS,夏赤道低压带高温多雨 冬信风带-炎热干燥,300SN-400SN大陆西岸,夏副热带高压-炎热干燥 冬西风-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3)中纬度大陆东岸:季风环流,夏多雨,冬少雨,季风气候,(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终年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5、终年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环流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B),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C),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终年严寒干燥,-极地气候(D),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草原气候(E),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夏炎热干燥冬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F)
6、,地形: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寒流、暖流,地面性质:裸地、林地(草地等),3、下垫面: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局部),差异:冬季气温越来越低,夏季气温越来越高,年较差越来越大,年降水量越来越小 原因: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比较图中三地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比较四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成因,差异:降水量越来越小,降水的季节变化越来越大,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大陆性越来越强。,原因:距海越来越远,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或海洋)影响越来越小。,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地形: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雨
7、影区,同高度,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同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同高度,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 盆地地形夏季的热中心,冬季的暖中心,对降水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大地形成为气流运行的障碍 平原地形,气流可畅通无阻 若山脉与风向平行,大气运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更为深远 谷地可成为气流的通道。,气候、自然带垂直变化明显,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原因: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西海岸气候类型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高大的山
8、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布,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如安第斯山的气候垂直分布 (2)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西海岸气候类型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3)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处于信风的迎风坡,加沿岸暖流影响而形成,例:读上图,回答 A为 气候,B为 气候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中海,温带大陆性,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地形: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右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
9、据图完成1-2题。 1、该岛甲、乙两地( )A、1月降水最大 B、26月的降水逐月增加C、7月气温最低 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2、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CA,A B,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西部山系: 西侧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东部山地:低缓, 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小, 降水自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季极地冷气流从北冰洋长驱南下,气温骤降,形成大风寒潮 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导致冬夏气温差异大大陆性特征显著 原因:南北纵列,大平原贯通南北,,特征:
10、 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气温年较差大; 全年降水较少,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 3、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河谷地形,地形闭塞A、 B、 C、 D、,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题: 6对图中甲、乙两地降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B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D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C,洋流(沿海地区),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1) 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从西
11、南向东北气温递减;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原因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及海洋的影响, (2) 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 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5)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 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读右图,0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12、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B,地面性质:裸地、林地(草地等),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角度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地形,西临大西洋,海岸线十分曲折,大陆轮廓破碎,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海陆分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纬度位置,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
13、形成的影响。(12分),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成因: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 成因:位于背风坡,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谋国面积为854.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 400多千米。结合该国土地利用图和主要城市的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提供的信息,比较a、b、c三城市的1月、7月平均气温与降雨量,写出温差变化最小和降雨量变化最大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温差变化最小的是c城市,原因是c城市地处赤道附近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
14、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太阳高度大,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 降雨量变化最大的城市是b城市;原因是b城市位于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干季时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少雨。,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大体分布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湿润西风的影响,分布的北界纬度欧洲比北美洲高, 分布的东西宽度欧洲比北美洲宽,暖流的影响欧洲比北美洲范围广,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延伸, 利于西风影响的深入, 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脉, 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A,B,图中用阴影标出的区
15、域属于: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图中两阴影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影响气候诸因素方面(地形、洋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对此现象作出解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美海陆热力性质比澳大利亚大,季风更显著。,地形:澳大利亚受大分水岭影响,海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美国中部平原广阔,海洋水汽可深入内陆。,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1)B地降水量多于A地, 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
16、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沿岸有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 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 沿岸有暖流经过。,(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降水丰富; 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
17、降水较少。,新安江水库位于钱塘江上游新安江主流上,是杭州市面积最大的水体下图是浙江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和水库对降水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善20-21题。 20造成新安江水库中心区域年降水量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B,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C、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较短 D地处背风坡,气流以下沉为主 21水库南岸与北岸相比,年降水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 A、冬季地处自水面吹来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造成气流上升运动 B,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长 C、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南岸的海拔高于北岸,山势险峻,BA,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 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北线之间
18、,所在风带和气压带的位置 南北对称分布; 起伏不大的高原大陆, 缺少高大山地阻挡, 气候的垂直变化小, 对带状分布的改变小, 地带性明显。,根据右图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 分布特征: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原因:,(2)为什么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1)简析地的气候特征。,终年温暖,年温差小(4分) 年降水量较多(2分) 季节变化明显(2分)双峰型(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2分),7月有寒流(2分) 近海面气温低(2分) 水汽充足(2分),1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
19、入内陆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图9是世界第四大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该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原因。(10分,总体上年降水量东多西少,(4分) 该岛终年盛行东南信风,信风从暖流上空经过,受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东部沿海地区是其迎风坡,降水丰富,西部为北风坡降水较少(6分),综合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1)从图中信息判定大致纬度(纬度因素)和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或内陆) (2)确定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大气环流) (3)根据下垫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特征 (4)根据附近的洋流性质 以上(1)(2)两步在任何气候类型成因中都必须首先考虑,但(3)(4)两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CO2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热岛效应,改变下垫面性质,植树造林绿洲效应 围湖造田气候变干 修大型水库湖泊效应,向大气释放热量,思考:CO2增多的原因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CO2, 滥伐森林,使CO2吸收量减少,总结:,人类活动,海陆分布、地形、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