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第一章),天津七中 林国锋,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一、课标分析 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查询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二、教材分析,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 培养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综
2、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 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 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比较法 七、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居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提问:,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
3、力。,布洛赫希望原理,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定居地。 时间限度 :一般在一年以上。,人口迁移的要素:,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从A1到B1,及C1到A2常被认为是迁移; 而从A2到A1,及C1到C2则被认为不是迁移。,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乡探亲; 4.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 5.农民工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和返乡; 6.国家有计划的抽调
4、人员支援西部建设。,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时间划分:,永久迁移、季节迁移,按迁移方式划分,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们为什么要迁移呢?,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他们原来是住在哪里?有没有搬迁的经历?搬迁的原因是什么?请填在表格中。,问卷调查:,迁移特点:迁移方向:迁移原因:,人口自由迁移较少,国家大规模有组织的迁移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内地和边疆。 (国家政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探究,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问
5、题?,这个城市有大量人口迁入,材料说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大批民工涌向了全国各大中城市。,课外调查作业,选择一个建筑工地进行走访:,1. 建筑工地人员数量、年龄和性别比例。 2. 建筑工地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调查。 3. 建筑工地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 4. 建筑工地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 5. 建筑工地人员家乡所在地区。,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特点, 从性别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性为主。 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为主。 从迁移方向看: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 从迁移原因看:,男,青年,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追求
6、更好的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后,看看2006年的春运,辩论,正方:利大于弊 反方:弊大于利,民工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政治因素,三峡工程淹没陆地面积约632平方千米,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市(区)、县。到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时,规划移民113万人,有12座县城、114个集镇和1 599家工矿企业以及大量港口、码头等行政单位和基础设施需要迁移。,生态环境因素,政治因素(难民),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纷争不断。,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经济,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因素,宗教分歧,社会文化因素,水,水灾,旱灾,生态环境因素,干旱,家庭和婚姻,男,女,年龄,其他因素,欢迎批评指正!谢谢!,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