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乙型脑炎治疗随记_梁贻俊.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66391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型脑炎治疗随记_梁贻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乙型脑炎治疗随记_梁贻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1页 共2页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9月/1日/第006版 疾病防治 乙型脑炎治疗随记 梁贻俊 4.防止内闭外脱 当极期循环衰竭时,高热壮热伤津耗气太过,或失治延误,常可造成邪热内闭,元气外脱之候,即呼吸循环衰竭。内闭外脱分阴虚及阳虚两型。 阴虚型 神昏不语,呼吸短促,手足厥逆,头面大汗,身热而无汗,烦躁不安,舌绛少津,脉细。治以:生脉散加龙牡、菖蒲、郁金送局方至宝丹。 阳虚型 神昏不语,呼吸短促,喉间痰鸣,身体冰冷(手足厥逆)身大汗出,脉微,舌质淡或红绛。急以回阳救厥固脱,生脉饮加减:人参2550g,麦冬1020g,五味子1020g,附子615g,龙牡各50g。 四、恢复期 乙脑恢复

2、期宜清余热、通络邪,常用方剂为清络饮:西瓜翠衣、荷叶、丝瓜皮、双花、扁豆花、玄参、生地、石斛。但因在极期高热、神昏、抽搐时间长短不一,体质强弱不同,故恢复期治疗应从以下三方面处理。 1.低热不退 若舌红少苔,脉细数可用养阴清热之法,选用青蒿鳖甲汤合清络饮加减:青蒿、鳖甲、生地、丹皮、西瓜翠衣、丝瓜皮、荷叶、金银花。若脉濡数,舌苔厚腻,胸闷食少,用三仁汤加减:杏仁、薏苡仁、蔻仁、厚朴、半夏、竹叶、滑石、通草,如高热神昏抽搐,气阴两伤。在养阴同时应加补气药:黄芪、党参、山药。 2.抽搐不止 虚风内动 热退以后仍手足蠕动或契纵,神清,舌绛无苔,脉虚乃热伤阴液所致。治以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方用:生地2

3、5g,麦冬20g,阿胶15g,生牡蛎25g(先煎),鳖甲40g(先煎),白芍25g,天麻610g。 精血不足,气血两亏 手足蠕动,抽搐无力,形瘦肉脱,皮肤干涩,身热起伏,呼吸浅表,面色苍白,肢冷自汗,舌质淡红,脉弱。可选用可保立苏汤加减:黄芪1530g,党参1020g,炙甘草36g,白术1015g,当归615g,白芍1020g,山萸肉1525g,枸杞子1020g,阿胶610g,鹿胶36g,核桃2个(连皮打)。 3.痴呆瘫痪 强直抽搐或瘫痪,手足震颤或肢体痉挛,精神失常或失语,耳聋痴呆,较大儿童嚎叫哭笑不定,脉弦细。此为正虚邪恋,邪热伤津,经络失养,余邪留于经络以致闭阻经脉,若使用一般熄风药不能

4、达病所,须以搜风养血通络法,用全虫、蜈蚣、僵蚕、地龙、乌蛇等搜风;用当归、白芍、红花、桑枝、丝瓜络养血活血通络;用党参、枸杞子、首乌、麦冬、沙参扶正;精神失常用菖蒲、郁金、胆星。此时主方既要扶正,又当祛邪养阴血,搜风定志醒神,临床当详辨而定方。 配合针灸:吞咽困难:承浆、足三里、中脘、气海、扶突。流涎:承浆、合谷(左)、内庭(右)、金津玉液。烦躁不安:风池、大椎、阳陵泉、行间(右)、百会、内关、神门(右)。牙关紧闭:风池、大椎、下关、合谷、颊车、地仓。痉挛性瘫痪:针痉挛肌肉上端的穴位或延经络走向取穴配合健侧穴位。抽搐:上肢取肩俞、曲池;下肢取环跳、阳陵泉、配合百会、督脉。 案一:贾某,女,14

5、岁,初诊日期:1968年8月28日。患儿发热已6天,头痛剧烈,思睡呕吐,自昨日昏迷不醒,神识不清,今早吐蛔一条,已4日未大便,小便今日未排。诊查:体温39,末梢血象WBC17.6109/L,中性90%,淋巴10%。昏迷,有时躁动,尿潴留,颈项强直,第2页 共2页 心肺未闻异常,克匿氏征右()左(),腹壁反射消失,脉数,舌质绛苔黄褐无津。西医论断:乙型脑炎(重型)。中医诊断:暑温热入营血,邪闭心包,阳明腑实。治法:清营血,开心窍,通腑。方药:玄参40g,广犀角(另煎对,现禁用,多以水牛角代之)15g,麦冬25g,竹叶20g,金银花40g,丹参15g,黄连10g,大黄10g,芒硝(后下)10g,甘

6、草10g,生石膏(先煎)15g。安宫牛黄丸早晚各1丸,因无药改为牛黄清心丸每6小时1丸。 翌日热势渐退,偶喊头痛,眼球斜视,烦躁,神识浅昏迷,已排大便。舌苔黄褐质稍绛。上方继服。当晚热势上升至41,抽搐45分钟,又进入昏迷,舌脉同前。改以清热、熄风、开窍。方药菖蒲20g,郁金20g,钩藤40g,天麻15g,羚羊角(另煎)2.5g,生石膏(先煎)40g,知母10g。每6小时1次,每日2剂。安宫牛黄丸2丸,局方至宝丹1丸,早晚各1次,药后神志渐清,经调理而愈。 此患者为乙型脑炎,属于中医学暑温病已入营血、热势弥漫、阳明腑热未清。故用清营汤加清气通腑之药,因当日未购到安宫牛黄丸改用大量牛黄清心丸,腑

7、气得通,一度热势减轻,神识呈浅昏迷,偶喊头痛。但终因病重药轻,营血热势仍重,热势一度上升至41,抽搐,复以大量清热熄风开窍药,药量加大,同时购到安宫牛黄丸,药力直达病所,邪热得清,热退神安。 案二:常某,男,14岁,初诊日期:1969年8月27日。主诉:发热2天,昏迷1天,伴抽搐2小时。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头痛,发热,继则嗜睡,翌日下午不识人,小便失禁。自服止痛药片8片,注射安痛定2支,病情不见好转,于当天上午因抽搐、口角左偏急诊并收入院。住院后经抢救治疗病情无变化,下午请中医会诊。症见:昏迷不语,右上肢抽动,口角向右歪,小便失禁,大便3日未解。诊查:面垢不红,舌苔白,舌质稍红,脉数。颈项强直

8、,体温40,克氏征(),巴氏征(),皮疹()。辨证:暑温邪闭心包,阳明腑气不通。治法:清营开窍通腑。方药:清营汤加钩藤40g,全虫10g,芒硝10g,大黄10g,两剂。同煎分4次服,鼻饲每8小时1次,另局方至宝丹早晚各一丸。 8月28日,患儿仍昏迷,高热,阵发抽搐,抽止触之又作,二便失禁,鼻饲喉中痰鸣,项强口紧,时而呼吸急促,脉数,舌绛苔黄褐。辨证:温热入营,邪闭心包,肝风内动,痰阻气机。治法:清营开窍,清肝熄风化痰。方药:金银花50g,连翘25g,玄参25g,麦冬20g,丹参15g,黄连7.5g,郁金15g,天麻15g,钩藤30g,全虫10g,羚羊角(另煎)2.5g,荷叶15g,菖蒲15g。

9、两剂药同煎,分4次,每6小时1次,送安宫牛黄丸,早晚各1丸。竹沥水50ml,日2次。 9月1日,上方服至今日,上午神志转清,抽搐得止,但语言不清,右侧肢体瘫痪,咳嗽有痰吐不出,体温及脉数已减,苔黄褐渐退。上方减羚羊角、全虫、安宫牛黄丸,加桑枝10g,丝瓜络6g,大青叶50g。每日服1剂半,8小时1次,另大活络丹2丸,早晚各服1丸。配合针灸:左上肢肩俞、曲池、手三里;左下肢环跳、风市、足三里、昆仑。日1次,强刺激,不留针。 9月10日,上方稍加减服至今日,精神日渐恢复,左腿能抬起伸直,身有微汗,体温3738.5,舌不红,薄白苔,脉数细。治以养阴通络清余邪。方药:金银花40g,连翘25g,玄参25

10、g,生地20g,钩藤25g,荷叶15g,大青叶40g,丝瓜络15g,薏苡仁25g,青蒿15g,地骨皮25g。大活络丹1丸,日3次,并继续针灸。9月17日药后左手抬举稍有增强,左下肢能自行屈伸但费力,着地仍呈拖拉状,身软无力,低热已退,脉沉细数无力,舌苔薄白。此时病已进入恢复期,温热之邪伤阴耗气,故治以益气阴养血通络,方药: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龟板15g,当归10g,白芍15g,钩藤20g,荷叶15g,鸡血藤15g,丝瓜络15g,薏苡仁15g,桑枝15g。每日1剂分3次服。大活络丹1丸,日3次,继续针灸。 9月24日服上方7剂,患者经人搀扶可以行走23米,左腿尚不能久行,左手功能恢复。饮食增加,体力较前好。1例极重型危候乙脑,经中西医抢救治疗而获痊愈出院,且未留后遗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