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别提款权的产生及特点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何谓超主权货币 特别提款权=超主权货币?,一、特别提款权的产生及特点,1967年9月,IMF理事会通过了基于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融资便利纲要,督促执董会着手修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1968年4月至1969年7月,经过执董会、理事会以及各成员国的批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正式生效,并于1969年8月推出了SDR。,SDR的定值,在创立之初,1单位SDR等于0.888671克黄金,与美元等值。 为保证SDR作为储备资产稳定的购买力,基金组织以篮子货币作为其定价基础。 1974年7月,以16种货币(美元、马克、日元、
2、法国法郎、英镑、里拉、荷兰盾、加元、比利时法郎、瑞士克朗、澳元、丹麦克朗、西班牙比塞塔、挪威克朗、奥地利先令、南非兰特)组成的货币篮子为SDR定值 1978年,用伊朗里亚尔和沙特里亚尔代替了丹麦克朗和南非兰特 1981年用5种货币美元、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英镑定值 2001年,用欧元取代了马克和法郎,1981-2010年各种货币权重,货币篮子构成的依据,早期货币篮子构成的依据订是各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后期选择标准有所调整: 货币必须是IMF成员国或是成员国组成的货币联盟所发行的货币,该经济体在五年考察期内是全球四个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地,并且其货币为基金组织协定第30
3、条(f)条款所规定的可自由使用货币 货币的权重决定于 该成员国或货币联盟的商品与服务的出口值 该经济体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被其他经济体所持有的数量,货币的权重每五年决定一次,但在日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其汇率走势进行调整。如2009年5月6日的实际权重为:美元42.1、欧元36.4、日元12.5、英镑9.1,SDR的分配,分配方式 周期性分配,基金组织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五年)决定是否进行分配 特殊分配,如1997年9月理事会决定对协定进行第四次修改以增发SDR,至今,SDR共进行过两轮周期性分配 1970、1971、1972年分三次共分配了93亿 1980年至1981
4、年,将SDR提高到了214亿,SDR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发行过程也是对该货币使用者征收铸币税的过程。与一国主权货币不同,这种铸币税的分配涉及到全球不同的经济体,因而更加复杂。在创立之初,关于其铸币税如何在全球分配有三种方案 需求法 市场法 政府法,需求法 基金组织评估出各成员国对储备资产的长期需求,并通过定期增加SDR的分配使该成员国的储备水平与长期需求水平相符。在这种情况下,成员国之间或成员与国际组织之间并不会出现储备资产的借贷情形,也不会导致财富在成员国之间的流动。同时由于成员国持有的SDR与分配的SDR相等,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也没有利息的相互支付。此时,成员国所获得的SDR铸币税就
5、与该成员国对储备的需求成正比,并随着该国对储备需求的增加而增多。,市场法 将基金组织类比为一国央行,通过购买相应金融资产如一国政府国债,基金组织将以SDR标价的资产分配给各成员国。假设基金组织知道一成员国对储备资产的需求水平,它就可以向其出售该种水平的SDR。这种情况的结果与需求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体现在基金组织的资产负债表上:市场法对应的是金融资产,而需求法对应的是SDR的分配权。 由于SDR的利率由市场决定,其最终将等于基金组织购买的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使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不会发生由于利率差异引起的财富流动。,政府法 这种方法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联系在一起,也被称为“连接计划”,此种分
6、配方式分配的SDR被称为“发展SDR”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另一个是欠发达国家。虽然两国都面临储备资产短缺,但基金组织将充足的SDR完全分配给欠发达国家,此时欠发达国家便可以运用SDR向发达国家购买商品,同时向发达国家输出SDR,直到两国所得SDR都达到自身的需求水平为止。可见,此种方法下SDR的分配导致了国家财富的流动。,基金组织选择了需求法,但在实践中有所变形。由于难以确定各成员国对储备资产的长期需求,基金组织以各国的份额作为分配依据。,SDR的分配与持有(09.3.31),30个发达经济体占据了分配总额近七成,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近四分之一。 由于80年代后就再没有分配过
7、SDR,此后加入的发展中国家无法享受到SDR分配所带来的好处。 从持有比例看,发达国家明显大于其分配比例,表明发展中国家所得的SDR通过各种交易流向了发达国家。,特别提款权设计机制上的缺陷,SDR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崩溃之际,IMF为弥补黄金的不足而创立的。但是,它不仅没有挽救该体系的命运,在现行的国际储备中地位远不及美元和黄金。 分配额与缴纳的份额挂钩,而份额与贷款额及表决权相联。美国一直都限制其他国家增加份额 不能用来交易结算,只能充当记账单位和储备资产 不能流通,失去了作为一种货币的交易和支付功能,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汇率制度安排 国际储备
8、资产的确立与供应最关键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使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特里芬难题,不对称性仍十分严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其不稳定性。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供给已经不受黄金供应量的限制,而是服务于美国国内的经济目标。因此,美联储在未考虑到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而带来的外部性时,过度发行货币造成了美元的过多供给,导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与全球流动性过剩。从1969年到2007年全球美元储备资产增长了近3.3倍。,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储备货币的持有者与发行者的风险同时增加: 持有者担心储备货币贬值缩水 发行者担心
9、由于持有者的信心丧失而造成国内经济的巨大调整 增加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潜在风险,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主要分为两类 建立超主权货币 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三、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绝对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 类似于“地球元”,全球只流通一种货币。 目前的全球政治、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距离“大同社会”还十分遥远,显然,这只是一种设想 相对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 虽然超越几个国家或所有国家的主权,但不排斥其他主权货币存在,与其保持一定的兑换关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相对超主权货币,金本位制度下的黄金 其他主权国家货币与黄金并存,并根据含金量确定相互之间的兑换关系 黄金充当的是没有主权的国际储备资产,同时
10、可兑换、可流通并可用于支付、窖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具备货币的基本功能 在全球贸易中计价、流通和结算并为各国所接受 数量供应 须有制衡和支撑机制。黄金在数量机制上缺乏实际支撑,依靠自然条件来实现数量增加 美元由一国国家信用来支撑,往往容易造成债务货币化泛滥,缺乏制衡机制 币值长期稳定,四、SDR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SDR的优点 以篮子货币定值,保证了购买力的稳定 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SDR分配是对世界储备的永久性增加,不存在收回风险(除非85%投票权同意撤销)。而通过借贷市场获得的储备,会面临由于国内经济条件变化被收回的风险,新
11、兴经济体爆发的危机就是明证 SDR成本更低。SDR的创造成本几乎为零。同时如果一国持有的SDR与基金组织分配的SDR相等,该国与基金组织就不会发生任何有关SDR的费用,按照基金组织当初的预想,SDR作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将在国际清算、商品与资产标价、储备资产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从40年的实践看, 仅分配过两轮,在整个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不高 使用权限定在基金组织范围内 功能有限 SDR仅仅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和紧急援助工具,且由于政策限制作用有限 作为支付清算工具,仅仅具备一定范围内的计价功能,SDR成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所需条件,完善世界货币基本功能 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下的IMF无法约束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很难树立国际最后贷款人的权威 完善发行基础和发行机制 以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各国用外汇储备购买SDR 一般国家如果没有外汇储备就无法获得SDR 发达国家的本国货币就是关键货币,没必要保留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就可以获得SDR。 必须解决关键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发行问题 以黄金作为发行准备 黄金数量有限 各国黄金占有量非常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