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传书评梁启超著的李鸿章传 ,用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因为梁启超与李鸿章属于两个政治派别,所以本书应该相对公正,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个客观的李鸿章,起码不会过分褒贬李鸿章。本书中的李鸿章与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明显不同。教材中的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封建卫道士。但本书中的李鸿章却是一个忠心报国的“英雄” 。李鸿章怀着一颗报国的心,在个人的努力和曾国藩的提携下,再加上各种机遇,先后多次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大权在握的权臣。他推进洋务运动,训练新军,组建北洋舰队,周旋于西方各国列强之间,成为中国外交第一人。但作
2、为封建的时代的官员,他始终超越不了自己的思想局限,他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注定是一位封建制度的守护者。尽管他内心深处想帮助国家富强,但是他始终意识不到,中国的落后是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所决定,而不知道民主为何物,更不知道民主政治为何物。他只能在封建统治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即使怀有有一颗想国家强大的心,但封建保守派的阻挠,他更加难以施展拳脚。外交中,李鸿章先后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他被冠以卖国贼的称号。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诸多条约的签订都是无法挽回的,无论哪位外交家去谈判,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李鸿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列强从中国攫取的权利。中日甲午海战后,李鸿章与
3、伊藤博文商议马关条约的过程就能说明这一切。当时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多次商讨,一直难以达成一致,李鸿章在回旅馆的路上遭遇枪击,伤势严重,但依然坚持商讨玩条约条款,日本方面处于歉意,在条约中做出一定让步,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弱国无外交,没有国家实力作为后盾,外交实力必然软弱。如果当时换做他人,未必就强过李鸿章。所以,我个人觉得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也许在没有看这本书前觉得李鸿章是卖国贼一个,然而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没几个人可以超越。虽然李鸿章也有过错,但是不应只看到其身不由己的一面,不能全面否定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从另一角度讲,他应该属于一个正面人物,只是他的思想局限性决定了他的失败。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彻底改变了我先前对于李鸿章的认识。由此,比较中国近代历史之人物,李鸿章的确是伟大的开拓者。其历史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专政制度,另一个方面在于中国国运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