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6082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引子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 有一次十堰来了一位终南山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100多岁,身着古朴,胡须飘冉,他不单精通道家养生之术,更善于用中医中药来帮人疗疾治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医。你是如何看病的?老道长问老师。面对这位百岁道家高人,老师说他真不知如何用最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是如何治病的 我是如何治病的呢?沉默了几秒后,老师告诉道长,我是通过调气机来治病的。说完这句话,老师继续说道,其实人体原本没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体气机的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气机阻滞,从而出现身体的很多不适。老道长默许,示意继续说下去。老师接着说,人体气机运行,如同城市里的交通,这生病就

2、好比出现交通故障,导致交通拥塞。当交通障碍时,交通警察一来,让大家各自靠右走,不要拥挤和抢道,这样交通拥塞就会很快缓解。老道长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交通阻塞是往来车辆的阻塞,而人体内可以理解为清气与浊气的升降阻塞,升清降浊出现异常,自然就生病了,所以我的理解,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老道长用鼓励的眼神,让老师继续说下去。老师接着谈他的用药心得,用药上我最喜欢用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理气机。比如血府逐瘀汤,其中的枳壳配桔梗就非常关键,有了这一个升降相配,整个方子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活血药方了这升降气机调理疾病是老师治病用药的灵魂, 此事难知里头有句话很符合内经的宗旨,里面说,大凡治

3、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老师也说了,疾病不可怕,最怕它气机郁滞,若五脏元真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这升降气机法,不单运用理气药来调理一般的肝脾病,它更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乃至周身,理顺疏通上中下三焦气机。有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在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烧是退了,但一直咳嗽,咳了半个月多好不了。老师说应给他升降肺气,用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并没有刻意去止咳化痰,小孩子吃完一付药,就不咳了,三付药吃完,就痊愈了。这咳嗽只是胸肺气机郁滞的自救反应,我们顺其宣发肃降之势,打开他胸肺气机,就能达到不治咳而咳自愈的效果。有个冠心病的患者,经常胸闷不舒,老

4、师一摸他左寸脉浮取不到,明显是心阳不振,还有小肠腑不通,但他以前也服用了不少温通心阳的药,却始终不能解决胸中痞闷。老师说,只考虑到用温通心阳的办法,只看到了一半。心和小肠相表里,他小肠有积滞,所以腑不降,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的阳气不升发。肠道有一分瘀滞,心脏就有一分阻碍,所以痞闷难耐。于是老师给他用桂枝汤加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配合降浊的通肠六药。这病人吃完药后,拉了很多黏黏的黑便,心脏的痞闷感就消失了。这就是脏病治腑,通过降肠腑气机来达到升心阳的效果。有个病人失眠、胃胀胃痛半年,纳食不香,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在医院检查是慢性糜烂性胃炎,右关部脉独大。老师说,脉独大独小者为病。右关独

5、大,是气机郁滞在脾胃。于是给他用半夏泻心汤,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2调理他中上二焦气机的升降。他吃完两付药后,胃口就开了,连同晚上失眠的症状也解除了,甚至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的症状也消失了,抵抗力一下子就提高了。老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他这失眠和胃胀是同一个问题,都是中焦升降失司。叶天士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健,脾宜降则和。我们用枳壳、桔梗、木香,就是调畅他中焦脾胃升降开合,升降如常后,脾胃的纳谷运化立即恢复,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也随着强大起来,诸症得愈。 黄帝内经说,四季脾旺不受邪。中医认为人体免疫力的大本营在脾胃,我们只需要把脾胃气机升降调好,平时就不容易伤风感冒。有一个公

6、司经理,人高马大,喝酒应酬比较多,胁肋部由于长期受酒肉的熏蒸,经常胀满,这次实在胀痛得受不了,坐立难安,便来任之堂。老师一摸他脉象说,左关部郁滑,脂肪肝有了,胆囊炎、胆囊壁毛糙也有了,以后要少吃酒喝肉应酬。于是当下叫我们帮他拍打阳陵泉和委中,把痧吊出来后,胁肋胀痛感大减。然后老师给他开大柴胡汤,里面有柴胡、枳实和大黄,这三味药很关键,就是升降肝胆肠胃气机的。柴胡从肝胆部向上推陈出新,大黄从肝胆脾胃部向下推陈出新,枳实能利七冲之门,胆道、胃肠道都被打开。病人吃了三付药,胁肋剧痛就好了。又有一个病人,长期失眠,腰酸,腿脚没劲,夜尿多。双寸脉浮越,双尺脉不足,偏细。这种脉象就如同热气球一样,气火往上

7、漂浮,下面根基不牢,收不住。这类病人总是熬夜多,用脑用眼过度,或者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喜好上网。这类病人非常多,老师总是从命门肾上着手,一样是调肾的升降。老师给他用藏精六药加味,藏精六药即附子、龙骨、牡蛎、杜仲、桑寄生、川续断,吃了几付药后,失眠大减,夜尿少了,腰酸、腿脚没劲都好了。这是老师运用温潜法来引火归原,导龙入海。为何叫藏精六药呢?杜仲、桑寄生、川续断,是直接填补肾精的,是养其真,就像煤炉中的煤球,而附子就是顺命门炉鼎之火性,相当于点火,起到升达、温通十二经的功效,但这火不可以烧得太大太厉害,所以用龙骨、牡蛎带有封藏下纳内潜的药,就好比给煤炉加大火力,添足煤球后,再轻轻盖上炉盖,不要让

8、它烧得太亢盛,烧得太烈,这样人就能保持持久的后劲。我们看黄帝内经是如何论阴阳的,阴平阳秘,其病乃治。祝味菊先生在评点这句话时说,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可见“阳秘”两个字是治腰肾乃至周身元气动力的根本。身体的阳气必须要能藏得住。秘藏的阳火多多益善,浮散的虚阳不可取。所以老师立藏精六药乃重视肾主封藏之义,而用龙骨、牡蛎把虚浮之气加以收敛。在用附子温通十二经,把元气的动力鼓足起来。这是典型的温潜法,温就是温升,潜就是潜降,也是治疗肾的一组很妙的升降。老师说,治病用药升降气机是总纲。 雷公药性赋也说到,升降浮沉之辨,豁然贯通,始可以为医而司人命也。这升降浮沉对应的就是四季的生长收藏,

9、人禀天地之气生,因四时之法而成,升降气机是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最精髓的体现。它不单是简单的调理气分郁滞,甚至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三焦上下、表里内外的一切疾病中去,在养生保健里也离不开这升降。故曰:升清降浊妙无穷,万病皆可纳其中。3天地水火一团气,总在疏通建其功。第2讲 心与小肠用药黄帝内经 “灵兰秘典论”谈五脏六腑,以心为第一,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又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心是一个离卦,两个阳爻,中间一个阴爻。外象是阳火,内中为阴血。所以在用药时,取其象,要顺其性,养其真。真就是阴血,性就是阳气。在配伍时,就

10、要注意阴阳互济,比如桂枝配丹参治痤疮,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桂枝配阿胶补阳心血,桂枝配生地黄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等。老师说,精气神以神为上,凡摸脉首先察其有神无神,不论何病,若摸到脉无神气,首先都应以强心调神为第一,强心调神方就是以桂枝汤加红参为基础。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降浊顺畅,则心脉通调,反之心脉强大则小肠动力足。所以通常治心不离小肠,治小肠不离心。心病要降小肠浊,小肠病要通心阳。降小肠浊有通肠六药 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治小肠有积,或小肠息肉,或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通心阳有心三药 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心脑血脉相连,心气通过颈上达脑窍,所以通心脑血脉

11、有通脉三药 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老师说,碰到一些杂病,你一时难以把握他局部的升降时,你就可以退出来,从大的升降角度来调心与小肠。心是五脏阳气的大主,清阳直接上于脑窍。小肠是六腑之中最长的,所有浊气都从这里降下去,把心中清阳一升,肠中浊气一降,这个大升降调好,在这个升降范围内的疾病都会慢慢好转。心主血脉,周身血脉不通都要考虑到强心活血,三七为活血化瘀之圣药,既可用于治急症,跌打损伤,瘀血攻心,也可用于治疗慢症,血脉瘀堵引起的各类疾病。心其华在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痤疮、面斑的治疗都要从心入手,所以有痤斑四药 丹参、桂枝、乳香、没药。心是一个离卦,心阳不足,会背凉,心火不

12、足,难以暖肺中金,金寒则咳嗽久不愈。扶心阳时还要照顾到阴血,有个食疗小方子叫肉桂粥,用肉桂来来扶阳气,用粥来养阴血,取阴阳互济之意。通心阳的心三药强壮心脏的银杏叶红参、银杏叶、红景天这三味药是一组,称为心三药,一般医家都比较少用,我们任之堂很常用。银杏叶是近现代才开发出来的药物,用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而红景天则是一味藏药,可治疗高原缺氧。这三味药有什么独特的功用呢?为何在任之堂运用得那么广?首先,我们来谈银杏叶。老师说,银杏叶这味药,我以前用得少。西医研究说它降血脂、改善血黏度,可如果不辨证地用,不容易出效果,所以我少用。学生问,现在药房里面银杏叶可以说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13、老师说,那是有一次我拜访了民间郎中老曹,我看他搞了一大麻袋银杏叶,便问他这银杏叶是用来降血脂吗?这可不是传统中医的用法。老曹听了后,摇了摇头说,书上把银杏叶写成降血脂,改善血黏度,这不全对。实际上我发现,银杏叶能益心气,强壮心脏。所以我用得很宽泛,经常40克、50克的用,效果非常好。4老师问他治疗哪些疾病效果好?老曹言简意赅说,只要是心脏功能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用它效果都好。头晕的病人,银杏叶加川芎(心脉通于脑) 。皮肤病的人,银杏叶加苍耳子(心布气于表) 。鼻塞的病人,银杏叶加辛夷花(心肺有邪,鼻为之不利)等。后来老师就开始用,20克、30克、40克的给病人,一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另一

14、方面却发现它对很多病都有减缓的效果。比如,阴道瘙痒的病人,有谁会想到病人的心脏功能不强呢?老师就想到了,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不管你是脸上的痘疮,背上的暗疮,或者皮肤上的湿疹,更或者阴道瘙痒,引起的各种痛痒,只要把心脏功能加强后,整个代谢加快,痒痛即除。按西医的说法是,病理产物都可以代谢出去,无疑效果就出来了。但用银杏叶时,老师说,用量要大,不大效果就不明显。这比单纯地用蛇床子、露蜂房或贯众杀虫止痒效果还好。老师于是总结出一条,治痒别忘了强心。防治高原反应的藏药红景天红景天是一味藏药,西藏的道地药材。老师对学生说,去药柜子里面把红景天端来,要讲透一味药,你们要经过三步:第一步要先看一下这

15、味药的形状色彩,第二步再闻一闻这味药的气,第三步再尝一尝这药的味道。学生们把红景天端来。红景天是切成块的木头,比较轻,老师拗开一个,给大家闻,你们闻一闻,是不是很香啊?七八个学生,每人拿一块,闻过后都点了点头说,这种香太奇特了,一闻很精神。老师说,对了!芳香除了能醒脾,还能开窍醒神。红景天这种香味,很明显是醒神的,闻后都很愉悦。心主神明,这药治疗心脏病、贫血、缺氧效果很好。我以前用丹参、菖蒲、槟榔、枇杷叶,治疗心脏病效果不错。后来有个病号反映,他有心脏病,去西藏容易有高原反应,吃了红景天后,头不晕了,贫血也慢慢好了,心也很少慌过。后来我就把红景天用于治疗头晕缺氧的病人,这种病人嘴唇往往是紫暗的

16、,或者用在贫血的病人身上,这种病人嘴唇是白的,发现效果都不错。有个学生说,我也听说过一个报道,就是上高原前一周,提前吃红景天(有红景天胶囊) ,吃了后再上高原,平时容易有高原反应的,重的可以减轻,轻的基本上就没有了。很多人现在都知道了,所以红景天的名声传了出去。而那些藏民都喜欢用雪莲或红景天泡酒饮用,养心散寒,用来适应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药物,一方药物治一方病痛啊!我们想想,在人体而言,高原就如同心脑,中原就像脾胃,沿海就像膀胱、肠道。红景天取的是高原之象,以入心脑。人体的大脑缺气,就如同高原缺氧一样。而怀山药产在河南中原地带,它最善调脾胃,厚中土。沿海岭南一带,多产清热利湿

17、的草药,好比白花蛇舌草、车前子等,偏于走下焦浊道,这也叫凉利之药生湿地的道理。老师反问道,为什么吃红景天有这种功效?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马上说,是不是增加细胞的携氧能力?老师说,西医是这样说,但按我们中医来看,叫“气能摄血,血能载气” 。身体虚弱疲劳的人,身体处于气虚状态。这样的身体很容易头晕,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就会拼命地加快速度,但这样无疑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而红景天不是通过加快心脏速度来醒神的,而是通过增加细胞的携氧量,也就是增强“血能载气”的能力。这样就不需要通过加速心脏,身体四肢头脑却能得到充分的阳气供养,而心也不会因此而慌乱,5增加负担。红景天这种强心的功能,是一

18、般强心药所不能比的,它的这一优势就是不伤心。你们在掂量掂量看这红景天是重的还是轻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重!老师点头说,一般活血的药都是致密的,比如丹参、三七、三棱、莪术,它们都非常实沉,而红景天你们看,非常松飘,一看就知道它能走气分上焦。你再看它的颜色,非常有意思,它既不是红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红白相间,所以它既能行气又能活血,气血两道通吃。学生们恍然大悟说,以前都没有特别关注,现在老师一点拨,才知道还有这么深的门道在里面。以前在医院也没少用了,却没有这么仔细揣摩研究过。这样一说,这味药永远都忘不了了。心力不足用红参老师说,红参不单能补气补血,还能补神。当你摸到病人脉象六脉无神时,肯定少不了

19、红参。红参这味药,大补元气,也不凉也不燥,很符合心脏这个离卦的特点。离卦是两阳夹一阴,红参就是这股纯阳之气,然后经过糖制,又能补血。你们掂量掂量红参,觉得质地比较沉重,这是因为经过糖制过的。未制过前,就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燥气火气。经过红糖锤炼后,就像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一样,变得缓和温和,补力也持久些,你们可以去药柜子里面,拿出来称一称,掂一掂,这样印象更深刻些。果然,大家都掂了掂,比寻常药物质地要沉些。有个病人坐长途火车过来任之堂,还没看病,就心慌气短,面色黄白,脉虚数无力。老师马上先让她吃几片红参,原来她有严重的贫血。等她嚼完红参后,气就缓过来了,脸色才开始有些红润,脉也有劲了。老师说

20、,古人治大失血,脉空虚者,首选补气药,人参或黄芪,因为有形的血不能速生,无形的气应当立马让它巩固起来。 黄帝内经讲阳生阴长,心脏阳气起来后,阴血才会慢慢足,这也是气能生血的道理。我们用红参就是直接给她心脏一股动力,心脏动力一足,气血就鼓动起来,所以面白,心慌气短,这些症状就得到缓解消除。有时会碰到晕针或晕拍的病人,这时也是给他调服红参,或者用红参粉泡水给他喝,也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药性歌括四百味里头第一味就是人参,里面说,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可见红参用于补元气救急,是古人首选的药物。本草乘雅上说,人参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危为安,定亡为存。而人体晕针,其实就是气血处于混乱仓忙的时

21、候,这时人参进去,大补元气,就像拨乱反正,安邦定国一样。有一类病人是六脉神不足的,老师一摸到这种脉象,常会问病人是否老梦到一些过世的人?病人很多都会以惊奇的眼光说,你怎么会知道?老师说,很简单,神是阳性的,阴阳消长,阳虚则阴盛,你阳神不足,就容易有阴梦。这种情况用桂枝汤加红参,常常一剂知,二剂愈。有个中年妇女,45岁,心慌气短,面白背凉,神疲乏力,六脉无神。一年多以来,经常梦到死人,她都习以为常了。老师就给她开桂枝汤加红参,重用到30克。老师开玩笑地跟她说,不怕,这药你喝下去,它们就不敢碰你了。病人半信半疑,但3剂药后,她就不梦死人了。再回来复诊时,高兴得不得了,好像多年的阴影一下被阳光照开来

22、一样。老师引黄帝内经原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不仅梦死人这些古怪的病症要强心治疗,很多疑难杂病,到后来都要从心而论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整个身体都是动荡的。从心论治,我们常少不了红参, 神农本草经6说红参能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而这阴梦就是一种邪气,是精神魂魄层面上的东西。这种怪病要调治的是君主之官,君主安定,“妖魔鬼怪”就无从作乱。老师说,桂枝汤加红参,不单治疗梦死人,老年人眼花,心气不展,健忘,这些只要是左寸脉阳气不够的,奇奇怪怪的病都可以用。因为从神的角度上来调治疾病,站的层次是最高的。人有三宝精气神,神是统摄精气的。张景岳注解“心主神明”时说道:“心为

23、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命是从,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老师接着总结说,心三药,银杏叶是直接强心治心的;红景天能够给周围血液循环增加气量,使细胞载氧最大化,增加血能载气的功能;而红参直接补神,所以对于各种虚劳、心脉受损、气虚的人都非常适合。其实现代人的气虚不外乎是三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是水谷之气的来源受到污染了;二是我们呼吸吐纳,没有掌握一些技巧,不能很好地吸收大自然的清气;三是身体先天的元气,通过纵欲亏耗掉了。这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使人觉得非常疲劳,头晕脚沉重,不爱动,很累,甚至眼花,少气懒言,寸脉弱,六脉沉细。这时心三药就可以上了,一上

24、去心脏就像吃饱饭一样。这三味药能把大自然的清气运送到周身需要的地方,缓解疲劳非常明显。身体哪个地方缺气缺氧了,哪个地方就容易出问题。但不管哪个地方缺气缺氧,都离不开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强大了,身体就强大,心乃君主之官,所以这强心三药不简单啊!通脉三药治头项有位河南大叔,五十多岁,忽然间头晕乏力,嗜睡,量血压也正常,就是不能干活工作,不得不到当地医院住了7天,仍然头晕,甚至输完液后还加重。大叔的儿子也说,在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都没查出什么原因。然后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升不上来会晕,浊阴降不下去会晕,头脑中血脉闭阻不通也会晕。升脑中阳气,以升督脉、膀胱经为

25、主,降脑中浊气以降阳明胃肠为主。这病人二便通调,浊阴能降,还是一个清阳不升的问题,于是老师给他开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葛根重用50克,服了6付药后就不晕了。老师说,这三味药就是通脉饮的思路,葛根升阳气,还能够缓解颈部经脉拘急,因为葛根是蔓藤,长得非常长,能通达人体十二经脉。色白入气分,升阳气。丹参乃活血养血妙药,还能清心安神,以其色赤入心故也。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一味药,就把活血与养血两方面照顾到了。川芎既是引药也是主药,头脑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头痛少不了川芎。古人称川芎上行头面,下行血脉,旁开郁结,这川芎的本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只有三味药,却能有效改善大脑气血供应,所谓万物生

26、长靠供养,没有供养不生长。人体的头晕气短,记忆力减退,中医叫作上气不足,大多是大脑疲劳退化,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气血供养所致。这通脉三药,直接通心脑血脉,针对性强,对头颈部长期疲劳,得不到充足气血供应有明显的效果。故我们又称之为头三药。病人在医院输液,补充了营养,如果身体阳气不够,这些精微物质只处于阴成形的状态,很难进入阳化气的状态。而中医汤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煎汤服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煎汤的丹参,它有一个阳化气的过程。人体有阳化气,才能够上达头面,因为清阳之气是往上走的。如果少了阳化气,吃进去的营养化不开,它就会囤积在肚腹腰间,升不上来,就容易出现向心性7肥胖。而在脉象也有相应

27、的体现,中焦郁住,偏大,寸部偏小升不上来。这样的人,肚子大,容易头晕,是阴成形的多,累积在下面,阳化气的少,升举不上来。所以中药加强阳化气的功效,用通脉饮或补中益气汤,对这类头晕效果很好。西医称之为大脑缺氧缺血,其实从中医来看,不过是一个清阳不升,阳不能气化的问题。老师的经验就是凭脉加上望形,结合症状,脉象中焦郁,下大上小,形体上出现肚子偏大的,这样的病人出现头晕,通脉饮上去,或单用,或加入辨证方中,都有佳效。有个女患者在政府部门工作,经常要伏案整理文书,面对电脑,患颈椎病三四年了,眼花头晕,鼻塞,胸闷,以前也经常做针灸理疗,对局部颈椎能缓解,但不久又复发。老师摸她双寸脉不足,关部郁,认为她鼻

28、子、颈椎的问题,不单纯在局部,跟她的肠道、胸腔的气机不通畅有关,于是给她用通脉三药加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再配合桂枝汤。5剂药吃完后,患者反馈说,以前做理疗效果都没那么好,早知道中药有这个疗效,前几年就来吃中药了。因为她吃完中药后,鼻也不塞了,眼睛亮了,头脑也是清醒的,以前一上班就犯困,疲惫。这几付汤药喝下去,她觉得整个人都有劲了。老师说,现在伏案工作的人多,颈椎局部的问题,跟胸部压迫、心脏劳累、肠道不通都分不开。所以我们会选择多组药物配合,叫作强强联合。降小肠浊的通肠六药船动力、河水与风有个病人,是西安过来的。老人家30年前曾经大病一场,连续拉赤白脓

29、血便40余次,肌肤憔悴,形容枯槁,从此得了慢性腹部隐痛症。后来,通过练习书法、调心,慢慢地身体恢复过来了,但腹部有股气堵在那里,经常不适,到现在仍然不能断病根。我们跟他说,你当时正气足,才能把邪毒拉出来,如果不拉了,中医叫关门留寇,那可就危险了。为何?因为黄帝内经说,五脏不和,七窍会有病变,六腑不和,肠道会留结痈脓。身体在生病的同时,它也是在排除邪气。我们医生看病,包括每一个病理细节,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人体泄泻,是肠胃在排浊,但如果泄泻过度,就会泻伤正气,导致体虚,疾病缠绵难愈。但反之,如果肠道有痈毒,却不能排泄出来,那才是最可怕的。即老师常说的,虚虚不死人,实会死人。实会痹阻病机,关在里

30、面出不来,这才是最要命的。老师又跟这位老人家说,腹痛别担心,把臭屎拉干净,能拉是好事,不能拉,那才可怕。病人听了,笑逐颜开。老师看他是老年人,脉象也不是太郁滞,所以用通肠四药,还没有用到通肠六药。加以病人腹部长期隐痛,除了用润肠通便的思路,还要考虑到气机的问题。就像船在水中行一样,河道水足畅通很关键,而风吹动帆,给船以动力,也相当关键。润通大肠,相当于让河道水足,用的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即通肠四药。而给船以风力,用的便是理气的五味药,即郁金、香附、枳壳、桔梗、木香。这五味气药,从上往下顺,从肝胆到脾胃到大肠,一路理下来。8由于老年人营卫不足,久病体力会有所不足,就像船本身的发动机或划船

31、的动力跟不上,这桂枝汤直接入心脏,给心脏动力,心像肠道这条船的发动机,甚至是五脏的发动机。所以老师加入桂枝汤,以助体力。方药为:火麻仁20克,猪甲20克,艾叶5克,苦参5克,郁金20克,香附15克,枳壳12克,桔梗12克,木香15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炙甘草10克。2剂。2天后,老人家来复诊,疗效好得很。他说,喝了药后,大便都是黑色的,臭得不得了,以前从来都没有拉得这么多。腹部经常痛的那个地方,以前像打结一样,吃药后腹部像是一下子松开一样,非常舒服,走路都有劲。老师再把脉说,嗯!气顺了。人体的腹部要像一团活水,肠道就像九曲回环的溪流,要进得来出得去,其间气机流通要活

32、活泼泼。有形的大便,每天要保持通畅,而无形的气机流通更要通畅。这是中医的治病效果。像这位老人家,西医院也检查不出肠道有什么实质性的病变,但就一直为那团气而困扰了几十年,治疗也没有效果。老师用这些极其简单的药,帮他疏通肠道,调顺气机。他服完后,脸色比来时光泽了很多,特高兴。为了让他回去后不再复发,我们就教他拍打。用空心锤轻轻敲打腹部,目的是让腹部时常保持一团活水,而不是一股死气。半年后,他从西安打电话来,非常高兴地说,这几个月一下子回归到十几年前的健康状态,腹部很少隐痛,家人都说我精神大好,比以前还要好。是啊,这船本身马力要足,外面的风要大,加上河中的水要充沛,这样三事俱备,畅通无阻。老师说,这

33、个思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肠道瘀阻,因为气机不能够周流而引起的一系列顽疾,都可以用通肠之法,令病痛消除。周身五脏气血要能够很好地周流循环,第一大前提就是肠道要能够正常排泄。肠道瘀堵过后,脏腑就像没吃够饭一样,还要备受浊气的污染,自然没劲干活。如同贫困的山村,路没有修好,物质进不去出不来,经济发展不起来一样。这桂枝汤高屋建瓴,从心而动,在上面给足动力,各种调气的药入中间肝脾,给予丰富的动力,使两个轮子转起来。通肠药直接入肠道下窍,肠通腑畅,把道路给修好,这样气机循环起来就更圆融快速了。上中下畅通无阻,病得消除。通肠腑治脚气病有一个来自荆门的患者,患脚气病18年,反反复复,一直治不好。他慕名而来找到老

34、师。老师不问他脚气病,而问他肠道大便怎么样?他说,非常不好,排不干净,黏黏腻腻,很不爽快。老师说,人家治脚气病治细菌,我治脚气病治环境。人家治脚气病,治在脚上,我治脚气病,治在肚子上,我们换个思路吧。于是,老师给他开火麻仁30克,猪甲30克,艾叶8克,苦参8克,炒薏苡仁30克,冬瓜子20克,白术20克。5剂。他刚开始不相信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就能治病,可服完2剂后,大小便很多,人也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脚丫子居然不流臭水了,把药服完后就好了。他跟老师说,你这药神得很呐!我18年的脚气,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就搞定了。猪甲这味药非常好,它能于浊中降浊,肠中有积滞,顽固不化的,用上它都可以迎刃而解。再加上火麻仁

35、,凡仁皆润,火麻仁润通小肠还带补,肠道像点了9油那样润滑,猪甲就把肠中的浊气刷出去。所以这火麻仁和猪甲相配,一个点油润滑,一个把浊气刷下去。看似平凡的两味药,治疗很多疑难杂病,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问老师,为何通肠四味还要加炒薏苡仁、冬瓜子呢?老师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下窍是排浊的通道,下窍排浊有二,一个是浊滓,一个是浊水。浊滓归肠,浊水归膀胱。病人长期有湿热,留浊不去,除了通肠还要清利膀胱。炒薏苡仁、冬瓜子,可令湿浊从膀胱分利而去。而苦参这味药,虽然在通肠四味药里头,但它除了降肠浊外,还有利小便的功效。本身通肠四味药里头,就包括利膀胱,去湿热的。我们又问,为何最后还要加入白术

36、一味药?老师说,降浊之中不要忘了升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长期浊气不降的病人,必然也会伴随着清阳升不上来。 黄帝内经说,升降相因。这升清跟降浊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只是我们用药侧重点不同而已。学生们马上把老师这个方子视为秘方抄下来。老师笑着说,你们要记的是医理,不是方子。你们把人体正常的生理搞明白后,出来的都是秘方好方。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老师引黄帝内经清升浊降的思想,说,你把这清浊升降用通后,用方治病,又何止脚气病呢?这可是心法。随后老师便总结吟出治病用药的心法:浊气降下,清气升上,食入胃肠,水归膀胱。二便通畅,百体安康。这个清浊思路理顺后,又何止治一病一疾呢,百体都可以调畅啊!老师这一句话

37、在我们耳朵里回旋,久久不去。脚气病,有口诀,换个思路治肠腑。原来医中有大道,我们方才恍然悟。我们终于明白,为何老师要大家破除秘方的思路,直接去探求最精髓的医理。古人说,神用无方。当你得到神机妙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天底下都是好方子。苦参、艾叶,用意深今晚老师特别讲到艾叶和苦参。老师问我们,艾叶、苦参这组药对的用意何在?我们说,艾叶、苦参,一个辛温开散,一个苦寒降下,辛开苦降,能够祛除肠道湿热败浊。对于大便黏滞,排不干净,用上这两味药很好。老师说,是的,还有没有其他用意?我们又说,艾叶能够温通血脉,苦参可以清热燥湿,这两味药除了治疗肠道湿热阻滞,应该还可以治疗血脉湿热瘀滞。这两味药也是寒温并用、寒

38、热对流的。老师点头说,没错,除了肠腑败浊,血脉湿热外,还有呢?我们就等着老师发话。老师说,艾治百病,艾叶治得好,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上等的艾叶叫蕲艾,这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筋,而逐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寿康。艾叶即可外用泡脚,也可制成艾条艾灸,也可以放入内服汤药中,用途非常广泛。苦参,除了清热解毒燥湿外,它还有杀虫的功效,用于妇科下焦湿浊生虫,或皮肤湿疹虫痒。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手脚湿疹,一吃海鲜,连胸腹部都起疹子,红痒难耐。老师只给他开了六味药:艾叶30克,苦参30克,荆芥30克,薄荷30克,青风藤3010克,海风藤30克,五付药熬水外洗就好了。这外洗方也

39、有外洗方的理法,艾叶、苦参最能够去湿热,荆芥、薄荷能祛风止痒,青风藤、海风藤,凡藤类药都善于疏通经络,这样湿热得除,经络能疏通,外邪又可以疏散,所以湿疹红痒很快就可以消除。湿生虫,治环境又有一个妇女,得了顽固性的真菌性阴道炎,反反复复,常规的妇科洗剂、治疗阴道炎症的大部分西药都用遍了。抗菌、消炎、杀毒,疾病却越发得顽固,人也被折磨得很累。她一来就问,有没有更好的杀菌止痒药?老师跟她说,我们中医治病不看病菌,看的是大环境。中医认为,湿生虫,虫是结果,湿是原因。 黄帝内经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你必须要在原因之前介入治疗,这样就能够控制疾病。好比地上有一池死水,它自己会长很多微生物,这是自然现

40、象。你不把水清除干净,那些虫子微生物就会没完没了地繁殖,怎么用杀菌消炎都搞不干净。那么怎么治这个湿的大环境呢?老师说,治湿从外面来治是治标,从里面来调才是治本。好比水库外面漏水要从里面堵才能堵得住。阴道外面渗湿,生虫痒,要在五脏里把功能恢复,令湿浊不下注,这样真菌失去生存的环境,你不除它它自己都走了。于是老师给她用完带汤加艾叶、苦参、黄柏,还有阴痒三药(丹参、菖蒲、蜈蚣) ,这样吃了五付药后,痒痛大减。她说,以前痒人是忍不住的,心烦气躁,根本没法工作,现在偶尔也有点小痒,但能忍住,但不那么烦了。老师说,痒能够让人心烦,我们给她放了强心的药,心功能强大,自然不怕痒。痒是来源于虫,虫是来源于湿热的

41、环境,我们用药把她湿热环境一改善,真菌虫类失去繁殖的空间,自然没法再作乱了。剩下的只要慢慢去调理,不要吃生冷的东西,身体就会慢慢康复过来。心有千千结,苦参亦能解老师说,大凡参类都含有补益的作用,所以心脏不好,苦参除了通过治肠缓解心脏压力,还有直接强心的作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悸。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用艾叶、苦参这组药对,不是局限于看到一个肠道,看到的是整个身体的气机,看到的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这样,用这组药治疗各种心脏类疾病,我们就好理解了。比如,风湿性心脏病,艾叶有温通经脉之功,病毒性心肌炎,苦参有解毒祛湿之力,艾叶、苦参一配,又能涤荡肠腑,一个开一个合,一个温一个凉,心经的郁热都往小肠下

42、面走了。心开郁解,病情减轻。用好这组治肠的药,可以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老师又举了个病案。江苏有个小伙子,中专毕业后,想找份平常的事业做做,可他的家族却希望把规模巨大的钢材生意交给他做,希望他能接下这个大事业。而他却觉得自己学历低,性格内向,扛不起这种压力,因而战战兢兢,结果不久就因为压力过大,得了抑郁症,晚上怎么睡也睡不着。家里人为他请了各路名医,也没能改善病情,反而让他更加郁闷烦躁。他看到老师的书后,就坐车来找老师。来时满脸苦瓜相,脸色非常憔悴疲倦,无法正常入睡。他问老师这个病有没有把握治?老师说,你以前都吃了些啥药?他把药单拿出来,大都是龙骨、酸枣仁之类镇定养心安神的药,医生看到的是病人心

43、神不安。但用了药后,也不能解决问题。老师说,你还年轻,这病要好起来也容易,但你要学会把心静下来。我可以用11药,辅助帮你把心经的热通过小肠引导下来,你心没那么烦了,身体就会好转。这样,老师就另辟蹊径,不用镇定养神的药,直接用艾叶、苦参、火麻仁、猪甲“通肠四药”的思路,导心经之热,从小肠排出,釜底抽薪。老师说,不是疑难杂病,不会到这里来。既然是疑难杂病,以前常规的治法,其他医生应该都用过。他们如果能用常规药物镇心安神治好的话,这病早就好了。我们要另辟蹊径。老师说,这病人是心脉亢盛,肝郁,治心要治小肠,治肝要治胆。心主神志,肝主情志,心经之热要靠肠腑来排,肝经之热要靠胆腑来排。这样心热肝郁,通过治

44、小肠与胆,就叫作“以腑治脏” ,釜底抽薪,其热自平。治肠用“肠四味” ,治胆用“温胆汤” 。这病人长途舟车奔波,加上病苦折磨,脸型都走相了。再加上睡不好,长期失眠,苦不堪言。他当天就喝了老师的药,喝完后,排了大量浊屎,其臭不堪,当天晚上就睡得很好。第二天起来,浑身都是劲,这真叫里通一身劲啊!治疗了一周,脸上的皮肤因长期失眠留下的皱纹暗斑居然一一消除了。老师说,皮肤粗糙,不用给他补阴,只要能令他睡觉,睡觉睡好了,就是补阴。年轻人,身体有活力,药医对症,身体康复得很快,一周左右身体就好得差不多了。他非常感谢老师。现在,情志病、饮食病的人很多,老师选用苦参一味药很有深意。原来它除了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45、这功效外,本身就有治疗情志抑郁、肠腑积聚的能力,老师叫大家去看神农本草经就明白了。神农本草经说,苦参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逐水。原来这味苦参在通肠六药里头,还充当排浊水利膀胱之功。它能主心腹结气,既能治上面心有千千结,抑郁气滞,还能治下面肠腑积聚,以及膀胱水道不利,堪称从上至下,降本流末,散心经郁结降火,又清利膀胱肠腑的妙药啊!故曰:胸中有结气,精神便抑郁。排便又黏腻,肠腑有积聚。上下有湿热,尿黄也不利。这该怎么办,快寻苦参去。重用鸡矢藤治风湿痹症鸡矢藤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脾、肾、大小肠经,能祛风除湿,消食化积,活血止痛,所以它主治风湿痹痛,小儿食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等。由于鸡

46、矢藤是藤类药, “软藤横行筋骨中” ,大凡藤类药都有祛风通络之功效,所以把鸡矢藤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这是常理。有个腰背痛的病人,他服用寻常的壮腰肾药效果并不明显。老师见他舌苔根部厚腻,便说:肠积生湿浊,经脉不通利。重用鸡矢藤,可除风湿痹。于是鸡矢藤一味用到100克,再加入寻常的壮腰肾之药。他吃完后腰背就不痛了。为何之前用壮腰肾药不效,加入一味鸡矢藤后就大效呢?老师说,鸡矢藤既能化肠积,也能治风湿,它是藤类药,能通经络。我们又问,用这么大量的鸡矢藤,会不会伤到正气?老师说,有病则病受,病人舌苔垢腻,你不用大剂,还刮它不下来。而且鸡矢藤药性平和,小孩子都可以用到30、50克,你如果要治风湿痹症,不用

47、大剂量,就达不到通筋透骨的力12量。鸡矢藤在太白本草中说它是风药儒将,止痛妙药。既然它是儒将,又不是猛将悍将,所以不怕大剂量。厌食症与三高十堰当地有个小孩子,家庭富裕,却养得病怏怏的。原来这小孩平时不爱吃饭,就爱吃零食,他妈妈带小孩子来看厌食症。老师说,厌食症是家长没养好,你只要不给他零食吃,他慢慢就会好起来。他妈妈说,不给他零食吃,他也不爱吃饭怎么办?老师说,他不爱吃饭,就是因为你给他零食吃。你饿饿他,他就爱吃饭了。零食养病,主食才养命啊!于是老师就给他开木香、山楂、鸡矢藤,这三味药又叫开胃消食三药,熬成糖浆给孩子喝。孩子喝了就爱吃饭,一吃起饭来,整个脸色就红润起来。他妈妈说,余医生,你这药

48、真灵啊!老师说,不是药灵,是你不给他吃零食了,药只是起到很小的辅助做用。孩子他只要爱吃饭,生机旺盛,恢复就会很快。木香山楂鸡矢藤,消食开胃治厌食。熬成糖浆又好喝,养出健康好娃儿。所以老师把鸡矢藤用于治疗各类食积、厌食病症。老师说,鸡矢藤治疗各类肠积是一流的,平和而有效。当今时代,从小孩到老年人没有不因饮食过度而食滞胃肠的。这种有肠积的,脸色一般都泛黄泛暗,胃口不好又容易感冒。老师说要用药物把积滞化开,顔眉才得以舒展。刚开始老师用肥儿散,虽然有效,但却因为药物苦涩难食,难于推广。后来老师读书临床后,发现鸡矢藤不仅效果好,没有难食的异味,而且药性平时有效持久。太氏药谱上就提到一位民间郎中善于用鸡矢

49、藤治疗小儿食积而闻名乡里。这在一般教材方书中比较少见,可见学问并非尽载名家论著中,许多极有效验的秘方都在民间实践派手中。因为临床实践才是中医的生命,他们所受的医学教育往往不多,但却有相当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太树人老家太家庄的周围有一个小村庄,小村庄里面有一个张姓草医,祖传疳积秘方,以其简验便廉,远近求治者络绎不绝。此医视之为枕中秘,从不轻易示人。为了学习到这一长处,太树人多次与他攀谈,敞开心胸交流,此医知道太树人是大地方大医院的中医,见对方都这么无私地传授用药经验,于是也愿意共同切磋医道,久而久之,情深相惜,渐去戒心。有一次在畅饮醉酒后,此医道出他祖传秘方,一味鸡矢藤研末就是。这样老师往往重用鸡矢藤,给有积滞的病人恢复胃口,排除宿积,治疗厌食,焕发生机。宿积严重的可见黑褐色大便,直到大便色泽变浅不再发黑,标志着积滞化开了。有个病人,高血脂,整个人都是一脸浊气,打呼噜很严重,舌苔垢腻,双关郁。老师只给他用上通肠六药,重用鸡矢藤80克,再加进大黄、泽泻、炒薏苡仁。服用了三付药后,排出大量各种颜色的大便,整个人再来复诊时,脸色清爽,看起来像换了一个人,病人也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老师说,如能长期保持肠通腑畅状态,你这血脂、血压都会回归到正常。人能神清气爽,源于二便通调啊!所以老师很喜欢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