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节目的声画结合姓名:张鑫 学号:099030441025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在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很快。尽管在各种媒体中电视属于后生,但它兼备有各家之长,视听兼备,是一种很有活力也很有潜力的媒体。从事电视节目的采编人员也相对年轻,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种种的新的探索。夏燕平同志考差了电视新闻、社教、文艺节目的发展,对语言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为语言为重要表达符号的电视节目的发展现在还在起步时期,今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语言的作用。换句话说,随着人们对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的加深,电视节目将随着语
2、言的指向不断地创新变脸。那如何应对快速发展的电视节目,也就是说如何面对电视节目最基本元素中的声、画关系是值得深究的课题。【关键词】: 声画同步; 声画分离; 同期声【引言】:英国电视理论家格林阿尔金说:“电视不只是一种看的东西,然而也没有必要说音响或图像语言哪个重要。制作一个效果好的电视节目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两者中任何一个能独立发挥作用的话,那不是对它的赞扬,相反,却说明这两者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电视艺术大师伊文思说过,画面是电影的主体,解说词只是加强了画面的效果。他们的观点都可以找到中国知音。【 正文】: 那究竟如何处理声画关系,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呢?一、声画平行当声
3、画平行的时候,起决定作用的既不单是听觉上的元素,也不单是视觉上的元素。这种设计画面与音乐的方法,最为常用。比如,画面中是交响乐队在演奏音乐,则观众就要听到音乐;画面中是人物在说话,则观众听到的是相关的对白等等。声画平行看似最简单最熟悉,其实往往反而会造成在细节上的忽略。比如,屋内有源声音,收音机里的说话声,当画面转到屋外,收音机仍然作为有源声音在不断出声,此时则应对收音机的声音做音量的减弱、高、低频的衰减等方面的处理,这样才使声音更符合实际情形,否则,虽然理论上该有的声音都有了,但听上去并不舒服。二、声音决定画面当声音决定画面的时候,声音不仅起支配作用,还决定着视觉画面中物体传达出的信息的意义
4、。比如,警察抓小偷的场景,如果配之以紧张刺激、节奏较快的音乐或音响,则表现的是一场紧张的抓捕行动;但如果配之以谐谑幽默的背景声音,暗示的则可能是一场充满喜剧色彩的“游戏” 。三、画面决定声音画面通过对特殊动作和信息的传达来决定声音。比如,公路上行驶的轿车中正在播放音乐,当画面变为其中一个车轮的特写时,音乐声应该更大。四、声音和画面共同决定效果当声音和画面共同决定效果的时候,视觉和听觉元素虽然不同,但互为补充。他们需要在一起创造效果,而不能单独存在。比如,一位老者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远处是一位妈妈和他的孩子玩耍、恋人手牵着手、少年们踢球,充满欢声笑语喝彩声;与之相伴随的音乐用以表现老人的心理变化,
5、起初感觉是愉快的,接着是孤独的,最后是无奈的。则此时,声音与画面是平等的结合,相互补充,任何一方占优势或是缺席都是不可能的。五、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时,效果是由所有的元素包裹一些不相关的信息共同创造的。比如,画面中是残忍的杀戮场面,而响起的音乐却是柔和优美的,则能使二者产生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场面的惨烈。20 世纪 80 年代,伊文思的主画论电视观念被奉为圭臬。1991 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再次强调“以画面为主,声音加以配合”的观点,以画面为主的电视观成为一时定论。1990 年,朱光烈提出“电视传播是以语言为主”的思想,在 1991 年中央电视台舟山会议上,他的观点遭到猛烈批判。此后,阿
6、尔金的“声画结合”论或“声画合一”论逐渐取得主导地位。黄匡字率先将语言符号学引人电视学后,设计出“语言符号叙述达义、非语言符号证实表意”的电视语言“双主体”论。随之而来,想做一期好的节目,想收到好的收视效果就要涉及到声画艺术的处理。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 同期声与后期配音1 电视发挥声音优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2 电视既具有声音人才方面的优势,又具有技术条件的优势。3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搞同期声。(二) 声音与画面同步进行1 声画同步本身是一个由粗到精,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 声画同步,通常是指画面中的影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两者如行影相随,结伴而行,声画统一
7、,互相吻合。观众既察其形,又闻其声,既看到容貌、形体动作和自然景象,又听见声容笑貌和天籁、地籁之声。音画合一,意味着可以循物听声,见人听声,也可以听声见发声体,声在人在,声在物在、声在景在。由于声源可寻,声音与画面同步进行,陡然增强了生活的实感和艺术感染力。3 声画同步,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对话、人声、自然声、环境音响、拟音效果、音乐旋律与画面大体一致。4 音乐和画面同构式或同步式,是音乐的“情”对画面的“意”起直接的解释和配合。(三) 声画同步的纪实魅力1 声画同步往往给电视节目增添光彩、真实感人。音画同步,或音画同构,是再现、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也是影视作品的最起码的艺术表现手法。2
8、声画同步,或音画同构,是再现、表现显示生活的一种手段,也是影视作品的最起码的艺术表现手法。(四)声画分立1 声画分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声音和声源不在一个画面上,声音与画面不同步,声音往往以画外形式出现,有意识造成画面和声音的互相映照、互为主辅,各展其姿,各臻其妙。2 影视作品中有时音乐不以解释画面中人物、事物和情绪状态为己任,而是我行我素,独自运行,以音乐本身固有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于是画面作用于观众的视觉,音乐则作用于观众的听觉。音画形式上各自分立,实际上殊途同归,交相辉映。3 声画分立比声画同步稍晚出世,它是有声电影表现技巧丰富和进步的标志,是电影
9、前辈从电影艺术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艺术手法。(五) 声画对位(声画对位的内涵它是音乐同步化的对立物。导演出于一种特定的艺术目的,有意识地造成画面与音乐、音响之间在内在节奏、情绪、气氛、格调、内容、速度、境界、倾向上的对立、相反、差异,达到相反相成,殊途同归,产生某种新的含义、内容或潜台词。这种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质,塑造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象。 )声画对位是以对立统一的辨证法为美学基础的。画面和声音的逆向发展是有生活根据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复杂多样的。人在失望、绝望时,往往用追忆过去的甜蜜生活和憧憬美好的未来作为精神支柱,使自己振作起来
10、;人在得意、高兴时。又往往乐极生悲,涕泪纵横。生活的辩证法往往是:用不平衡、不和谐达到相对平衡、和谐,在统一序列中显示变化,于针锋相对中表现平衡、合作。如:若要其响,反出其轻;若要其轻,反出其重;若要静,反出其声;若要味甜,反放点盐;若要其悲,反出其喜。如此等等。语言类节目的风靡一时就是电视工作者探索的成果之一。语言类节目的诞生与风行引发了学术上持久的争论:电视到底是以视为主还是以听为主?这个问题在以前根本构不成问题,甚至几十想到了这个问题也羞于提出。因为明摆着的,电视是给人看的,饭后人们打开电视都说是看电视而不会说是听电视。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要说学术界、电视界会哄然哗笑,连普通
11、观众也会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神经错乱:我们好不容易拥有了电视这个廉价而幽静此案的可以随便收看的艺术,现在却让我们回到没有色彩缤纷的听世界去,居心何在?在寻找电视艺术源头时,学术界总是先追溯到电影上去,事实上,在中国较早的一批电视工作者中,有一部分就是从电影业转过来的。电视理论,从节目的编导到具体的拍摄、剪辑技巧,都曾直接移植过电影的经验。当然,仅就用光、构图等具体的拍摄技巧上来说,绘画摄影这些造型艺术也可以说是电视艺术的源头之一。在电视初期发展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忽视了电视综合符号中音响元素的作用,人们从没有想过去广播哪里追溯电视艺术的源头,寻找能滋润电视艺术并使之更见丰盈动人的营养成分。所以声音的作用长期被忽视甚至可以说是被抑制着的。但是声音还是顽强地表现着它的作用。声音从开始时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大红大紫,其命运的戏剧化变化,正像上个世纪冰心女式写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美丽!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 、 ”【参考文献】1 宋杰, 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2 刘毓敏, 多媒体影视制作 ,科学出版社,20033 朱羽君, 电视画面研究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