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版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一、古今异义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涂盖,敷上。今常用义为: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2、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 3、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今指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4、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 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 二、通假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通“版” ,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同“ 只” 。仅仅) 4、则用纸帖之(“帖 ”通“贴”
2、。粘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名词“板”用作“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用雕版” ) 火烧令坚(名词“火”用作“烧”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式:“用火” ) 每韵为帖,木格贮之(名词“木格”用作“贮”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木格) 2、名词用作动词 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火”受副词“再”修饰,用作动词, “用火烤” ) 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 “用标签标出” ) 四、一词多义 1、板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用雕板(名词作状语)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名词) 2、印 (1)若止印三二本。 (印刷,动词。下文 “板印书籍
3、” 、 “五代时始印五经” 、 “欲印” 、 “若印数十百千本” 、 “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2)每字为一印。 (字印,印章,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 、 “每一字节有数印” 、 “每字有二十余印” 、 “其印自落” 、 “其淫威于群众所得”中“印”同此) 3、火 1)持就火炀之。火(名词) (2)火烧令坚。用火(名词作状语) (3)再火令药熔。用火烧(名词用作动词) 4、可 (1)瞬息可就。可以(能愿动词) (2)高可二黍许。大约(副词) 5、若 (1)若只印三二本。如果(连词) (2)不若燔土。像(动词) 6、帖 (1)则以纸帖之。通贴,用标签标出(动词)ti (2)每韵为一帖。类
4、、标签(名词) ti 7、就 (1)持就火炀之。靠近(动词)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动词) 8、以 (1)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 (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 /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3)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4)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5)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9、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做,动词。 ) (2)已以典籍,皆为板本。是(动词) (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4)未为简易。算是(动词) (5)极为神速(动词,算是) (6)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7)每韵为一帖(动词,
5、做) (8)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10、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11、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 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 代指 “铁板” (4)更互用之 代指“ 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 代指“奇字 ” (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
6、之 代指字模 12、已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 ,介词) 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13、自 一板已自布印(另外,副词) 其印自落(自己,代词) 五、句式 1、判断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粘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表原因的判断, “者”字提示原因,译时要在“文理”前加“是因为” ) 2、定语后置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素无备”是中心词“奇字”的后置定语, “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 3、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 省略“之” ,代指字模 (2)持(之)就火炀之 省略“之” ,代铁板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置”后面省略介词“于” , “于”相当于“在” ) 4、被动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用固定格式“为所”表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