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教师观察能力 增强观察实效,在幼儿园,观察是教师收集幼儿发展资料的重要手段,对幼儿教师来说要教育幼儿,必须先了解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每位教师都须炼就“火眼金睛”能“眼观六路”准确、全面察觉幼儿各种行为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教师不善于观察,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增强观察实效性。,观察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机性观察多,目的性观察少; 个体观察多,观察集体少; 表面现象观察多,深入性观察少; 一日常规活动观察多,教学活动观
2、察少; 观察时注重结果多,注重过程少; 观察时目测多,运用多种感官较少; 主观性观察多,客观性观察少; 观察多,研究思考少。,造成观察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观察经验。对观察幼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全面地把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到观察活动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影响了观察的质量。,如何改善观察活动中的八多八少现象呢?,一、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时的出发点。 1.合理利用有意识观察 进行有意识观察时,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观察时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
3、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 2.有效利用随机性观察 在与幼儿的频繁接触中随时都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偶发现象,通过随机性观察,可以迅速地捕捉到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的信息,这时教师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映,慧眼识别出有价值的内容,有意记在心里,根据情况或及时对幼儿行为做出指导或过后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有效利用随机观察,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用心去观察”,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教育过程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不拘泥于预定计划,而是根据随机观察的感受及时调整活动
4、计划,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一次大班幼儿数学活动,教师出示2、3、5三个数字,让大家编应用题,几个基础较弱的幼儿不知所措,而几个基础好的幼儿却反应冷淡,有的还说“早会”了。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给基础弱的幼儿,每人5根小棒,让他们拥游戏棒编出应用题,而后又说:“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要能编出三道或四道算法不一样的应用题试试看。”“几个尖子”马上眉飞色舞,跃跃欲试。这位教师在活动中随机观察运用好及时在现场捕捉孩子的动态,有效促进本次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二、运用多种观察手段解决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一个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如何技能保证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到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又能保证全
5、面及时的集体观察呢? 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孩子的对面或侧面保证面向幼儿集体的位置,这样在个别观察中,通过扫视来完成集体观察获得信息。 2.以点带面。观察前根据目标选择几个幼儿为观察重点,以点带面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点之间转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周边孩子的活动情况,从而获得信息,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只涉及这几名幼儿,而是把和观察重点有关的全都进行观察。这样以来几个点就形成几个组,几个组就形成了几个面。 3.采取扫描观察法。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进行轮流扫描法观察,通过扫描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情况。,教师要想通过现象看
6、本质,通过行为看动机,就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 1.观察要求详细准确,不仅要观察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要重视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由于幼儿自我意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到幼儿行为发生的细节以保证详细全面地寻找教育契机,而且尽量使儿童保证自然状态,可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来真实准确地观察幼儿行为。 2.观察要求反复进行。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断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所以对于一次观察到的个别现象或集体表面现象,教师要持怀疑态度,采取跟踪观察,反复观察方法多次进行观察、分析、认证,以获取幼儿真实、深入的情况。 3.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在连续性个别观察中,教师要及
7、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上,观察重点看他是否知道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这样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4.克服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师在观察时要克服自身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经验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相信亲眼所见的现象,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要凭主观印象带感情色彩去观察幼儿,更不要据已有经验主观臆断行事事先给孩子下定义,让孩子在教师的眼里就“翻不了身”何止是心里呢?,三、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四、提倡观察时感官参与多样化“观”顾名思义是看的意思,而“察”不
8、仅仅是仔细看,更具有调查、考察、洞察的意义。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性格差异有时不能准确地外显到行为动作上,而且教师工作繁忙,用于观察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在观察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听、用体察、用心感知,从多角度去捕捉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洞察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例如:有位教师在观察日记里写到:今天来园,我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迎接幼儿,一会XX来了,我主动向他问好,他没吭声,我又去拥抱她,没想他在我怀里使劲挣扎,一松手,从我胳膊下一猫腰钻进了教室,没有了往日对我的热情。于是我有意接近他,故意去拉他手,找他说话,他一直试图抽回手,一声不吭,低着头,躲避
9、我的眼神,我感觉到他对我的排斥和抗拒。,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观察是先行手段,而根据观察结果对幼儿进行分析、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才是目的。所以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1.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完整、详细、及时。 记录时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客观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不要过多解释幼儿行为,而且为了记录迅速及时,可用符号进行记录,或者运用现代通讯工具:数码相机、手机、录像机等,随时把有价值的幼儿行为拍摄录制下来,以保持记录的真实。 2.析观察内容时应客观深入 分析观察内容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全面思索正确评价。首先要据实从观
10、察内容中找结论,其次,要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还要从多方面分析寻找原因。,案例: 晨晨从竹梯上慢慢跪着爬上了长条独木桥上,正从椅子上向前走时,后面的男孩推了她一下,晨晨马上从椅子上跳了下来。接着当她在竹梯上前行与迎面走来的张正纯碰面时,选择大积木块被同伴制止时,同样她都选择了让步。胆小的晨晨从来都是这样让着他人,不说话也没有情绪反应,有些与世无争的样子。我在想在遇到矛盾时,晨晨为什么不和小朋友商量或争抢,而是选择默默放弃呢?这跟孩子的性格有关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呢?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该不该引导介入呢?我思考着? 晨晨慢慢探索着找寻着身边的材料,她先选择了一块红色的积木,又
11、搬来一块黄色的积木,接着起身去搬不远处的一块大木板。试了几次没能搬走,这时看见有人在搬她的竹梯,马上跑了过去。后来又回来搬走了长木板、紫色的大积木等,并把它们搭到黄色积木和竹梯的积木上,可能觉得有难度,就朝着伙伴们喊:“谁来帮帮我呀?”呵呵晨晨进步了,会主动求助于他人了。这时张瑞轩小朋友过来了,可帮了一半忙就跑掉了。可晨晨没有放弃,在不断调整着竹梯的位置。 没有想到不善言谈的晨晨竟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懂得求助于小朋友!我惊喜着孩子的进步,正如指南中所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游戏中学习语言能更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虽然晨晨发出了求助的语言,但可能是没有跟同伴明确
12、竹梯要抬的位置,所以导致帮忙的朋友没有帮到位,所以这一点晨晨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 晨晨跑到远处回望自己摆的桥然后又回到起点,她是有新的想法吗?看见她走到竹凳前,拖了拖第一个椅子又拖了拖第二个,试了几次都没拖动,然后直接爬上了竹梯向斜坡爬去。当走到一半时梯子发生了倾斜。吓了我一跳,真怕小家伙一头栽下去!但看着她又缓缓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她到底要做什么呢?只见晨晨慢慢从竹梯上下来,走到刚才没有拖动的第二个椅子前向后拉了拉,然后又继续拉动前面的椅子。我糊涂了,她这是在干什么呀,怎么梯子发生变化,她不解决梯子问题,而是去调整竹凳呢?她又在寻什么乐呢?带着困惑我继续一探究竟! 椅子挪好
13、后,晨晨走到斜坡似的竹梯前面,将梯子推到竹椅腿上卡住。哈哈原来她是想用改变长椅的位置来改变竹梯的位置进而解决稳定的问题!聪明! 后来晨晨又一次次反复实验梯子的稳定性,一次次调整竹凳的位置,甚至到老师说游戏结束,她仍在继续快乐地工作着晨晨是个不按“常路”出牌的孩子,乐观是她的最大特点。今天我很庆幸没有打扰她,并惊喜地发现,她用自己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案例的源起 户外活动中的搭建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自主游戏之一。搭建开始了,孩子们选择着不同的材料竹梯、长条独木桥等,我的目光投向了个性比较特殊点的晨晨小朋友身上。在集体活动时她很少和小朋友玩到一起,但却总能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今天她又会有怎样的快
14、乐?我进行了跟踪记录。 遵循指南精神,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提出了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的能力。能充分体现儿童意愿,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参与性,最大限度体现儿童自主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案例反思 晨晨小朋友今天最大的进步是懂得开始求助小朋友。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她从最初的不会玩、愿意求助到后面的主动想办法,孩子的交往及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
15、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今天的观察我也发现晨晨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分享、交流、合作等能力有待提高,具体的措施方法我想需要家园间的共同努力,后期我想我会继续对她进行跟踪观察,与家长一同努力帮助晨煦得到更好的发展。,(课后作业)过程实录: 媛媛跪坐在地板上双腿成W状,右手拿起一块圆柱体横放在马路中间,左右又拿起一块圆柱体拼快速靠在第一块圆柱体旁,嘴里说道:“小汽车,这是车轮,2个车轮”。伴随着第二块快速靠拢,第一块圆柱体稍微向前滚动五厘米远,她右手立即握住第一块,阻止滚动,然后两只手分别握
16、住一块轻轻围拢,两块积木终于紧贴在一起了。紧接着取来4块长方形积木一个一个的垒高、搭放到车轮上,第三块摆放后,车轮上方还有一点面积,她又尝试摆放第四块,试了2次,可是第四块老是掉落,她停顿了一下,轻声嘀咕:“不用你了”,然后把第块积木丢在积木群中,立即左手按住车轮,右手重新将3块长方体积木轻挪在车轮中间。车轮车身搭建好了,拿起一块三角形积木,伴随这是车头的声音将三角形摆放在3块长方体前上方,“哗”三块长方体摇摇欲坠,小车失去重心,她又取回三角形重新放在车身后方,但是小车依然不稳,她身体前倾,左手握住车体,右手捏住三角形不停在车身上寻找合适的垒高点,眉头慢慢锁紧看着我,我说放在前面车身不稳,放在后面也不稳,还有哪个地方没试试呢?“中间,中间没放”说完,快速拿起三角形很准确的摆放在车身中间,“车头在车身哪里?”我问,“在前面,我动一点点吧”她说着就慢慢的向前方挪动三角形车头,终于车头稳稳的装在车体上了,吐了一口气,“成功啦,这是爸爸的车”举起双臂挥舞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