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在活性污泥中,除了微生物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和分解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和有机物构成活性污泥的挥发性部分(即挥发性活性污泥),它约占全部活性污泥的 70%80%。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它具有很 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选择和诱导,使具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一、驯化条件 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且要有环境适应的菌种,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条件不具备时,一般用常规生活
2、污水作为培养水源,驯化时温度不低于 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 3-7 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 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 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二、驯化方式 (一)接种菌种 1、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 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 5%。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
3、定范围正常启动。 4、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 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在低于 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 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 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 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 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 25 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 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5、菌种来源:厌
4、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 鱼塘、泥塘、 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 同类污 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城市 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粪便 污泥上清液。 (二)系统培养1、接种菌种完成后,在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好氧正常启动可在 10-20 天内完成,递增比例为 5-10%;而厌氧进水递增
5、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 1000mg/L,且厌氧池中 PH 值应保持在 6.5-7.5 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 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 2-4 个月才能完成。 2、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 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过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3、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三、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1、温度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
6、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 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 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2、pH 值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 pH 值密切相关。大多数 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 pH 值为 6.57.5,在此环境中生 长繁殖最好,它们对 pH 值的适应范围在 410。而活性污泥法 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 6.58.5 的 pH 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7、。3、营养物质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使复 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 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 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 BOD5NP=10051 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 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4、悬浮物质 SS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不影响系统对污水的处理。5、溶解氧量 DO好养的生化细菌
8、属于好氧性的。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在呼吸作用中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 )微生物才能利用。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中,DO 的供给量要根据活性污泥的结构状况、浓度及废水的浓度综合考虑。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活性污环保泥的结构即成熟程度,测量曝气池混合液的浓度、监测曝气池上清液中 CODCr 的变 化来确定。根据经验,在培养初期 DO 控制在12mg/l,这是因为菌胶团此时尚未形成絮状结构,氧供应过多,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养成熟期,要将 DO 提高到 34mg/l 左右
9、,这样可使污泥絮体内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 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污泥培养情况逐步提高 DO。特别注意 DO不能过低,DO 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 DO 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6、混合液 MLSS 浓度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 MLSS 的数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均需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在培养同时根据污泥性状、有机污泥负荷等控制好剩余污泥排放量。污泥的生物相镜
10、检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污水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 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污泥指数 SVI,正常运行时污泥指数在 801/mg 左右。总的来说,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 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同时控制好剩余污泥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