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4396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第 4 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 、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

2、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1. 教学路径看:山水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工具,以山川景色为描绘对象,融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赋予了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生命力。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行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之境,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学:了解毛笔的笔性及其表现方法。掌握树、石的程式化语言,体悟古人的“笔墨情趣” 。以“皴”为美的山水画是人们面对自然时,通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极富创意的视觉笔墨,笔墨即为美,即为空间,在经典作品中探寻画家们的传承、整合、创新的发展之路。学习用墨,谨记惜墨、泼墨技法。实践:融合自

3、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创新:合作画常常是画家们切磋技艺、交流情感、记录友谊的“风雅之事” 。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体验集体的智慧,享受创造的乐趣。2. 课时建议(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本课设计为 2 课时。第一课时为传统山水画赏析, “笔墨”体验树木、山石的技法练习。第二课时为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传达心中的山川意韵,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传承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技能目标:了解山

4、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要点中国“文房四宝” 。毛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按原料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从书画效果上要求笔“齐、锐、圆、健” 。 “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锐”指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笔锋圆转,挥扫自如;“健”

5、指笔锋有弹力而显书画者笔力。墨:墨锭,以徽墨较著名。为了便捷,现代也以墨汁替代,如“一得阁”“曹素功”等。纸: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作画骨神兼备,最能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所谓“墨分五色” ,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宣纸同时还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砚: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

6、砚、山西澄泥砚。砚台讲究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清晰、易发墨而不吸水。笔法:皴、擦、点、染。用笔方式:中锋、侧锋、逆顺、顿挫、疾徐、转折。墨法:浓、淡、干、 湿、枯、焦。用墨方式:浓墨、淡墨、破墨、积墨、宿墨、泼墨。皴法:皴法是山水画为表现山石的质感所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其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表达。皴法的运用,意不在本身,而是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披麻皴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代表作品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斧劈

7、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以侧锋横向之笔画出石质肌理,再用淡墨渲染。代表作品有马远踏歌图 ,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雨点皴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点出,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作品有范宽雪山萧寺图 ,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健”的独特风格。折带皴这种皴法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代表作品有“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峻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极具艺术魅

8、力。中国画的构图又称章法或布局。中国画的画面构图透视关系是多点的,没有固定的一个视点,中国画这种散点的、移动的透视关系给画面提供了“可行、(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由空间。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山水画意境: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的双重构建,其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精神表现,而是

9、运用“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构成意境空间,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高度和谐的体现。芥子园画传中国清代绘画技法图谱,又称芥子园画谱 ,为沈心友请诸多画家编绘而成。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非常适合初学者习用。画谱问世 300 余年,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学习绘画,都将这本书作为研习范本。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沈心友的岳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内容分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等部分。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绘画取材广泛,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在笔墨技法上,兼

10、善工笔与写意,呈多种面貌,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审美情趣。赵孟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并与“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绘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石涛:清初四僧之一。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擅画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 “借古以开今” “我用我法” ,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张大千: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

11、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 “师自然” “师心”三个阶段。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奚亭秋霁 石涛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感受分析感受古人的笔墨,引导学生分析“笔墨”的多层含义。中国水墨画的绘画语言常被称为“笔墨” ,其既是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更是画家营造的画境。二、表达体验观察教师演示笔、墨的技法,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琴弦一般敏感的线条、变化丰富的墨色,

12、交流实践后对“笔墨”的感受,引导学生(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进一步体验情境交融的山水画表现特征。三、追寻创新“师法自然”的理论在中国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画家对自然中树木、山石的表达形成鲜明的程式,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地画一幅山水作品,描绘出对山川景物的感受。这节课采用赏析、示范、临摹、小组交流等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实践中国山水画用水、用笔、用墨的方法,表达不同的意境、情趣。尽量多地运用直观教学法,教师演示山石不同的皴法,不同树木的造型,展现中国画笔墨造型的意趣。教学评价建议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寄托了画家的不同心志,让学生体验对不

13、同作品的理解,并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体验及感悟。教师应该从理解、表现、运用等角度点评学生学习全程。参考案例课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毛笔、墨、宣纸、画毡、国画颜料。一、新课导入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二、新授课程1. 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分析探讨: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

14、线条浑圆饱满中锋。“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思考分析: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欣赏感悟: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

15、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2. 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

16、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

17、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3. 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作业要求: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相关链接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体现:1. 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即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认识,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宋代的翰林画院曾出过几道颇为有名的创作命题:“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

18、藏古寺” “野渡无人舟自横” ,无形无状的东西如何创造不朽的作品。2.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看盆景。这样,即使是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不受视觉的局限。画幅虽小,但所表现的范围和境界可以很大。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3. 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中国画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术格式。例如,中国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都有程式。中(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

19、年级下册 第 4 课国山水画表现自然界的各种树石,也有许多程式。如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就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卷云皴等十多种皴法。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质地结构和不同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夏景山口待渡图 五代设色山水图 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摹古山水 清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秋山觅句图 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江山楼阁图 北宋千里江山图 宋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附录:教

20、学设计 2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传统绘画 题材之一。通 过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符合 课标的要求。教材通 过感受古人的 “笔墨”、追 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 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 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行发展的。一、教学路径看:山水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工具媒材,以山川景色为描绘对象,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 赋予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生命力。游山观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之境,

21、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中轴 主线。学:了解毛笔的笔性及其表现方法。掌握 树、石的程式化 语 言,体悟古人的“笔墨情趣”。以“皴”为美的山水画,是人们面对自然时,藉于 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极富创意的视觉笔墨,笔墨即为美,即为空间,在经典作品中探寻画家们的传承、整合、创新的发展之路。学 习用墨,谨记惜墨、泼墨技法。实践: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 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 为主体的山水画。创新:合作画常常是中国画家们切磋技艺、交流情感、记录友谊的“风雅之事”。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幅山水作品,体验集体的智慧,享受创造的乐趣。二、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 2 课时,第一课时为传统 山水画赏析, “笔墨”体验,

22、树木、山石的技法练习。第二课时为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 临 摹或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传达心中的山川意蕴,在愉快的学 习气氛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 语言及独特的艺术表现特色。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之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

23、史资料。四、教学内容要点中国“文房四宝” :毛笔:中国毛笔选料讲究,工艺 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按原料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从 书画效果上要求笔“ 齐、 锐、 圆、健”。 “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 锐” 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 钩捺;“ 圆”指笔锋圆转,挥扫自如;“健”指笔锋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墨:徽墨。为了便捷,现以墨汁替代,如“ 一得阁”“曹素功”等。纸:宣纸。其具有“ 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 润墨性强”等特(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作画骨神兼备,最能体 现中

24、国画的艺术风格。所 谓“ 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 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 层次分明,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宣纸同时还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 纸”的美誉。砚:端砚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 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 、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清晰、易发墨而不吸水。笔法:皴、擦、点、染。用笔方式:中锋、侧锋、逆顺、顿挫、疾徐、 转折。墨法:浓、淡、干、 湿、枯、焦。用墨方式:浓墨、淡墨、破墨、积墨、宿墨、泼墨。皴法:皴法是山水画为表现山石的质感所创造出的行之有

25、效的表现程式,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其秉承“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表达。皴法的运用,意不在本身,而是表达画家审 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披麻皴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代表作品有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重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以 侧锋横向之笔画出石 质肌理,再用淡墨渲染。代表作品有马远踏歌图,运笔多 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 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雨点皴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点出,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

26、的短促笔触,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作品有范宽雪山 萧寺图,具有 “峰峦浑厚,势状雄健”的独特风格。折带皴这种皴法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 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画出的墨线如“ 折带” 故以名之。代表作品有“元四大家”之一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峻秀, 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极具艺术魅力。中国画的构图又称章法或布局。中国画的画面构图透视关系是多点的,没有固定的一个视点,中国画这种散点的、移动的透视关系给画面提供了“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由空间。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 中, 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

27、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山水画意境: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的双重构建,其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精神表 现,而是运用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构成意境空间,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 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高度和 谐的体现。芥子园画传:中国清代绘画技法图谱,又称 芥子园画谱 。为文人沈心友请诸多画家编绘而成,画谱 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非常适合初学者习用。画谱问世 300 余年,许多成

28、名的 艺术 家当初入门学习绘画,都将 这 本书作为研习范本。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沈心友的岳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内容分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 谱等部分。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绘画取材广泛,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在笔墨技法上,兼善工笔与写意,呈多种面貌,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审美情趣。 赵孟頫正式提出“师 古” 的主张,并与“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绘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 思维的审美标准。石涛:清初四僧之一,又号苦瓜和尚 、大 涤子等。擅花卉、蔬果、兰

29、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 图新(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 现代美术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 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 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 绘画风 格, 经历“ 师古”“师自然”“ 师心”三阶段。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

30、泼彩、泼彩墨艺术。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感受分析感受古人的笔墨,引导学生分析 “笔墨”的多次含义。中国水墨画的绘画语言常被称为“笔墨”,其即是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更是画家 营造的画境。二、表达体验观察教师演示笔、墨的技法,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琴弦一般敏感的线条、变化丰富的墨色,交流实践后对“笔墨”的感受,引 导学生 进一步体验情境交融的山水画表现特征。三、追寻创新“师法自然”的理论在中国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画家对自然中树木、山石的表达形成鲜明的程式,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 语言,大胆地画一幅山水作品,描绘出对山川景物的感受。这节课采用赏析、示范、临摹、小组交流等不同方法,

31、 让学生自主体验、 实践中国山水画用水、用笔、用墨的方法,表达不同的意境、情趣。尽量多的运用直观教学法,教师演示山石不同的皴法,不同树木的造型,展现中国画笔墨造型的意趣。教学评价建议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寄托了画家的心志,让学生体验对 不同作品的理解,并将作品 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体 验及感悟。教 师应该 从理解、表现、运用等角度进行点评学生学习全程。参考案例一、课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毛笔、墨、宣纸、画毡、国画颜料。二、新课导入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 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 们从自然

32、中提炼出生动变 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三、新授课程(一)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1. 分析探讨: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 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 ;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 锋。“石分三面、树 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思考分析: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 观察和积累中, 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

33、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2. 欣赏感悟: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 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的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二)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 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 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1. 寒江独钓

34、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2.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 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 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3.山水(石涛)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 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

35、岸柳板 桥,不受客 观世界的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 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4.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 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三)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作业要求: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 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 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 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

36、点评作品。相关链接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体现一、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即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认识,与被描 绘的客观对 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宋代的翰林画院曾出过几道颇为有名的创作命题:“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 ”“野渡无人舟自横”。二、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看盆景。这样,即使是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不受视觉的局限。画幅虽小,但所表现的范围和境界可以很大。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 仅表现了中国画家 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 4 课三、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 现程式。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中国画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术格式。例如,中国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都有程式。中国山水画表现自然界的各种树石,也有许多程式。如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就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卷云皴等十多种皴法。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 长期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质地结构和不同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 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