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平面镜成像:为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一张大白纸上,在离他左 10cm 处放一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镜子右侧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 重合 ),记下刚才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得此时蜡烛的位置距平面镜的距离为(10 )cm。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若将未点燃的蜡烛换成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在光屏上都( 没有 )像。这说明了平面镜呈的像是( 虚 )像。上述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物理学中研究的方法是( 对比法 )。光的折射作图时,这个比较好作,因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只是一个定性的大小关系,没有定量的大小关
2、系.一般的说来,介质不外乎是水, 空气,玻璃, 或者是冰块.我们把冰块也当作是玻璃.所以介质我们就认为只有三种:空气, 水,玻璃. 记住这一点:光线在这三种介质里的角,依次要小,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或者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线从水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或者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 线与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
3、入射角,折射光 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实像与虚像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2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小结 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平面镜成像作图题1、根据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
4、,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2、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平面镜;图(1)图(2)3、作出光源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根据物体 AB 及其像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5、作出点光源 S 通过平面镜照亮 A 点的光路;图(5) 图(6)6、已知点光源 S 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入射光线 SA,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S7、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 S 及其像点 ,并把光路补充完整;图(7) 图(8)8、如图(8) ,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9、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ASAB30SAS空 气水60- 3 -9、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放在装有水
5、的水槽中,一束光线垂直射到水面,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筷子的折射角度大。因为我们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光经过弯折传递到我们眼中,但是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却是按照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则进行的。通过画光路图我们知道,沿视线方向直线延长得到的虚像位置在实物的上方。由此可以解释筷子插入水中向上弯折的现象。看图片吧。光线的折射和筷子的折射都有了。QA、QB 为视线方向的直线延长,Q 点为虚像点;PA、PB 为光线实际传播路线。在空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然后往杯子里倒水,从上面斜着看,随着杯中水面的升高,看起来硬币上浮 2 筷子在水下面的部分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筷子发生了弯折。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可知,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所成的虚像。 3 碗底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4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所以,当你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发生危险-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