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子眼中的父亲7 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 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 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 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 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 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 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 岁: “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一、导入新课: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生 1:我明白了对爸爸的看法
2、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生 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点评: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切入,有利于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有效地感知父爱的内涵,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情境。】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我知道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以此来表达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生 1:我知道文章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生 2:我知道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生 3:我知道文章写了四次背影。师:哪四次背影,你能找
3、出来吗?生: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师:好,那我们梳理一下,用几个字概括一下:第一次是 的背影,第二次是【点评:根据语段概括要点,这是一种概括能力训练;并为下面理清文章的线索服务。】生:第一次是回忆背影;第二次是看到的背影;第三次是目送背影;第四次是回忆中的背影。(师板书)第一次 回忆背影第二次 看到背影第三次 目送背影第四次 回忆背影师:第一次回忆,开篇提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有什么作用?生:点题
4、;生:给人以悬念。师:不错。开篇提出来,这是在点题,那么,我们看结尾呢?生:依然在谈背影,这是首尾呼应。师:好的,那么贯穿其中的呢?生:依然在谈背影,看来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 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文章的结构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生: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全篇以“背影”为线索,文章思路清晰。师: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例子,我们除了学习文章的思想、情感,也要在文章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思路。【点评:在此时来讲解文章结构是恰到好处的,有助于他们认识文章结构,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三、再读课文,品读美段:师: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我想听听同
5、学们的真实感受,你能用“我觉得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以此来表达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生 1:我觉得儿子首先对父亲不太理解,后来才懂得了。生 2: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很感人。生 3:我觉得文中的父亲很慈爱。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从“我看见”一直到“这时我看见了他的背影。”师:感觉怎么样?(学生们目光默然。)师:请大家把下面改动的语段也读读看,比较一下,删掉的一些词语有什么含义与作用: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深青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着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学生展开讨论)师:加上两个“黑”字
6、,你们看有什么效果或不同?生:两个“黑”字,说明父亲有孝在身;前面第二自然段就提到过。师:对,父亲奔丧回家的目的是为了料理丧事;而黑色给人一种悲凉与沉重之感;他的内心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丧事、赋闲。师:结合文章的内容,你还能从父亲的衣着上发现什么呢?生:用了三个“布”字,说明父亲生活很艰苦。前文说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都能证明这一点。师:你能联系前文的内容来理解,很好。生:父亲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师:你读书很仔细,看来同学们要多关注文本噢。 师: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父亲还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就更令人感动了。师:我们继续看,“蹒跚”与“肥胖”说明什么?(生
7、迟疑)师:“蹒跚”什么意思?生:蹒跚是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父亲已经年迈与行动不便了。师:那么,你发现课文用哪些词语表现“父亲行动不便”?生:我认为“慢慢探身下去”中的“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走路小心翼翼。生:文中一连串的动词如“爬”、“攀”、“缩”、“微倾”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他坚持自己去买,只想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点事。【点评:品味语言可从词义入手,结合文章的语境进行细细揣摩,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真正内涵。】师:下面让我们联想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画面。生:一个年迈的老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孩子,蹒跚地走到月台,双手攀着,两脚在向上缩,左
8、手使劲地支撑着身子,然后右手用力翻过去,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师:是的。我们同学来想一想:假如今天买橘子的是你的父亲,你爸爸让你在车门口等,他去买橘子,这正不正常?生:正常。师:对,因为你们小,只有十三、四岁;你们的父亲爬过去,费不费劲?生:不费劲;师:为什么?生:因为年轻力壮。师:对!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不会那么的感人,因为你们小,父母本应该爱护你们;而朱自清当年 20 岁了,父亲是如此年迈,但仍然煞费苦心,这是一种强大的爱在支撑着。【点评:语言是需要想象的,只有在想象中我们才能进入情境,深刻感受;分析事件时适当地作迁移也是很重要的,要寻找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事例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9、。】 师:所以,在这个时候作者怎么样了?生:“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师:哭了。诶?我们大家迅速地找找,文章中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生:四次;生:开始,“看见满院狼藉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我的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师:好,我们来比一比,这第一次流泪与第二次流泪有何不同?师:“簌簌”是什么意思?生:纷纷的样子。师:说明什么?生:说明很多。师:那为什么会很多呢?生:因为伤心。师:对,第一次是伤心之泪。家中祸不单行的遭遇,回家又见到满院狼藉的情景,自然眼泪簌簌而下,这是多;而“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次呢?为什么很快?生:因为,我看到背影这一幕一下子震颤了我,我领悟到了父
10、亲的这份爱,于是“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师:我的流泪说明我已经体会到了,是的。老师曾经讲过爱的双向性,我们在老王这篇课文里讲到杨绛对老王的关心,我们说,假如杨绛关心老王,但老王从来没有理解过这样一份关心,也没有在临死前送上香油、鸡蛋以知恩图报,那么,我们说杨绛对老王这份关爱,其本身是苍白的。同样,各位同学的父母都深爱着你们,但如果你们当中谁说没有感受过父爱,或者没有一丝一毫感恩的心态,那么这样一种爱的本身也是无力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当他的父亲对他如此挚爱,那么,他领会到了么?他有反向的爱过父亲么?【点评:语文教学要占领精神的制高点,此处渗透感恩教育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灵魂。】师:请同学们在文
11、章里找一找这样的细节?生:当父亲抱着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个“搀”字真切地表现了“我”的感恩之情。生:还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此处反语的运用,表明我的难过、悔恨。生:最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说明“我”一直铭记着他的“背影”。师:我们说,作者是不是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随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生:不是。师:对,他是过了好些年,自己都已有了孩子,才写的这样一篇文章。而他在描写看到父亲背影那一幕时却表现得很逼真,仿佛就在眼前,特别是动词的运用无不反映“我”对这件事是铭记于心的。因为这是父亲,这是背影,这是爱的诠释。四、拓展延伸,感悟父爱:师
12、:读完本文,你一定对父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请以“父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示例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示例 2: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生 1: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一种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一种明朗高远的志向。生 2:父爱如空气,给我们生存的依靠;父爱如太阳,给我们生命的光芒;父爱如大树,帮我们遮风避雨。生 3:紧张时,父爱如一针轻松剂;苦恼时,父爱如一枚开心果;懈怠时,父爱如一只报
13、晓的鸡;劳累时,父爱如身边的按摩器;低沉时,父爱又如歌曲和战鼓。师: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入地感悟了父爱,它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家观察你的父母或亲人的某一细节特征,比如背影、手、脸、眼神等,写一篇 300 字的短文。【总评】1、简约不简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简约不是指教学手段或教学本身的简单,而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解读。所以,在目标设置、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上,要祛除冗杂、繁琐。朱自清的散文如同他的为人,朴素自然真挚,没有半点虚假与掩饰。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排除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做到“该讲的讲,该问的问。”2、篇章分析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注意整体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
14、背影”以及“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在进行“篇”的结构、条理分析。3、语文是精神教育。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他们懂得感情,能够交流。在解读“爱的双向性”中,合理引用刚学过的文章老王,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朱自清在成年后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进而引导学生追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的爱的情结,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有背到影,生之背,死之影,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轻,才愈珍重,生命轻,才愈珍重。同学们珍重生命吧!“我的背影发表了 87 年,一直被人们浅读、粗读、误读,只有今天,你们才真正读懂了,读深了,读细了,读对了,因此,我的在天之灵感到由衷的欣慰。谢谢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