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十大环境灾难之十 资源枯竭地球上的资源,又称环境资源,主要是指土地、森林、淡水、矿床、石油、粮食、草源、野生动植物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经过近 200 多年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陷入了资源枯竭、 “僧多粥少” 的窘境。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财富。1995 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第一次公布了世界各国人均财富的报告,澳大利亚第一,加拿大第二,中国位居 150 位之后,仅比印度高出一点儿。造成地球资源枯竭的原因,除了人口激增、耗量日上、均值锐减外,大部分资源不可再生也是一个根本原因。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床、原始森林以及物种多样性,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
2、上亿年时间才得以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出几十年数百年就会耗尽。据2004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时下全球最关紧的石化能源石油总储量为 1.15 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只能生产 41 年。即使不断探明新的储量,但考虑人口的增加和耗量的提高,前景仍不乐观。还有,发达国家资源消耗量太大,也是造成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以一个寿命 80 岁的美国人为例,按目前水平计算,一生要消耗 2 亿升水、100 万升汽油、120 吨钢材和 300 棵大树的木材,同时制造了远远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垃圾。有人估算过,全人类如果都达到美国人目前的消耗水平,若静态观之,就需要再造出 20 个新
3、地球。中国是个全球少有的资源贫乏国,过去常常自诩的“地大物博” 仅仅是小孩 说梦。按人口平均,同全球相比,淡水只有 1/4,可耕地 1/5,森林蓄积量 1/9,45 种主要矿床 为 1/2,只有煤炭不要进口。每公顷土地要养活的人数,美国 1.2 人,法国 3 人,印度4.5 人,我国多达 12 人!再看 2000 年公布的一个数据:矿床储量同世界人均比石油 11%,天然气 4.5%,煤炭 54%,铁矿石 42%,铜矿 18%,铝土矿 7%。2003 年,我国几项 主要资源进口量同国内总消耗量之比为:石油 35%,铁矿石 30%,电解铝 50%,原木板材 3024 万 m3,约 20%。由于我国
4、进口量太大,乃至造成上述资源(包括粮食)的全球性涨价。但是,我国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不因此而改变,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著文披露:2003 年中国消耗世界钢材总产的 30%,水泥的 40%,煤炭的 31%,而 GDP 只有全世界的 34%。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只有德国的 1/6,美国的 1/10,日本的 1/12,而单位 GDP 能耗高达发达国家的 8-10 倍。地球资源十分短缺,贫富占有十分不公,发展中国家浪费资源又如此惊人,已经搅得全球很不安宁,争夺资源已成为跨国战争的重要因素,地球子民不搞适度消耗、珍惜自然、节约资源则别无出路。为应对资源枯竭难题,特就一次性用品、商品包
5、装、废旧物资回收和生物质能源等进行简述,望对资源枯竭趋势认识不足者行为相悖者有所启迪。(一)2001 年初,美国人菲力普P潘文,为中国的林业生产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一次性筷子毁了森林,而且加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引言:“ 许多年后,子 孙们问,中国的森林都到哪儿去了,我们只能悲哀地说,我们把森林制成筷子了。 ”筷子在中国历史悠久,公元前 1500 年,筷子就成了中国人的主要吃饭用具,不想到 21 世纪竟然会引发环境问题。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为防止疾病传播,中国人开始推广一次性筷子。本来,一次性筷子是日本发明的,精明的日本人却从不利用覆盖率高达 64%的本国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完全依靠从别国进口
6、,并且统一回收用于造纸,基本收回了进口筷子的开支。据悉,回收3 双一次性筷子,就可造出一张明信片或一张 A4 复印纸。2005年,日本全年消耗一次性筷子 257 亿双,人均 200 双,96%从中国进口,只有 4%在日本国内生产。 这样,算其经济直接帐,日本人赚了;算其环境保护间接帐,日本人赚得更多。近几年来,中国年产一次性筷子 450500 亿双,消耗木材 300350 万立方米,除了出口,近 200 亿双自产自销。只怨国人落落大方,用了就丢,毫不吝惜,到头来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由日本人的“双赢” 变成了我国的 “双 亏” 。国人自耗家产的岂止一次性筷子!睁开眼睛一看,一次性餐具,一
7、次性包装,一次性农用薄膜一次性用品简直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现在,朝鲜和韩国已于 6 年前就改一次性木筷为金属筷子,越穷越讲排场、越顾面子的中国人,不知哪一天才能觉醒?哪一天才真正懂得资源枯竭对华夏的潜在威胁!(二)商品包装是商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是,当今社会的商品包装,却严重存在着浪费资源、冲击环境的双重隐患。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包装一般都有 2 至 4 个层次。以五花八门的“ 补膏”为例,第一 层包装是玻璃瓶或塑料瓶,第二 层是充满礼盒空间的发泡填塞物,第三层是优质打蜡涂油甚至过塑厚纸盒,第四层加个纸质或木质小“集装箱” ,全靠令人目眩的包装哄抬着“补膏” 的身价。过份的商品包装,存在巨大的
8、社会负效应:糟蹋资源,污染环境,在此夺魁的莫过于“塑料大王” 。塑料的问世是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和人类物质生活内容的一次大飞跃,塑料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使之占有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空间。市场上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盒、电器包装和玻璃瓶包装发泡填塞物、一次性塑料桌布等等,当它们完成使用使命后便成为废物加入垃圾行列,充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形成了目前条件下难以对付的“ 白色 污染” 。据 报载:目前我国每年生 产各类塑料包装物160 万吨,按 1 吨塑料需要消耗 3 吨石油计算即是 480 万吨,占了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 1.5%,足见塑料包装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9、的典型之作。商品包装冲击环境不仅仅只有塑料,一切包装成为废物后都会影响环境质量。用于包装的纸袋、玻璃、铁盒、木箱等等,都是用环境资源生产出来的,都需要人们尽可能少用之,废弃后则要善待之,最好的办法是分类回收,物尽其用。有人给全国的衬衣包装算了一笔总账:据悉,我国每年生产衬衣 8 亿件,8 亿套包装盒需要用纸 24 万吨,至少消耗木材 60 万立方米。时下,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轻商品包装负担,进而减轻我国的资源短缺压力。(三)分类回收废旧物资,特别是从垃圾中“抢 救” 各类资源,已被纳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回收废纸,是废旧回收的重台戏。丢弃于垃圾堆中的各种废纸、废木纤维,多年来被一些国家回收利用
10、,成为廉价的造纸新原料,科学家称其为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之外的“ 第四种森林” 。据了解,目前我国年消耗各种纸张 3500 万吨,造纸厂每回收 1 吨废纸,可造出再生好纸 800 公斤,相当于节省木材 3 立方米,同时还可节水 100 立方米,节省化工原料 300 公斤,节煤 1.2吨,节电 600 度。如以一个厂的再生纸的年生产量为 2 万吨计算,每年可节约木材 5.8 万立方米和大量的水资源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目前我国每年流失废纸 600 万吨,浪费木材 1500 万立方米,等于 200 万亩森林被毁掉。再说,我国每年扔掉的 100 多亿只废旧电池中,含锌 11.5 万吨,含铜 20
11、00 吨,含二氧化锰 16 万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另有 1954 年到 1999 年,全国回收废旧物资 9 亿吨,价值 7000 亿元,相当于少开采矿床 15 亿吨,少采煤 10 亿吨,少伐木 6 亿立方米,减少垃圾处理量 3400 万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位一体。进入 21 世纪以后,各国都在加大废纸回收和再生纸推广力度,保护森林资源。美国政府规定:政府官员办公用纸要有 98%的再生纸,德国官员的再生纸使用要求也不低于 60%。只可惜森林稀少的中国尚无相关规定,废纸回收、再生纸利用全凭市场运作。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为 1.8 亿吨,其中含废塑料占 6%,即1080 万吨,回收后不仅可以
12、生产再生塑料,还可以还原为燃油400500 万吨。深圳市眼下每天产生废旧塑料 6000 吨,按理论可还原燃油 3000 吨。不用置疑,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废旧物资回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力举,其前景十分广阔。(四)鉴于石化燃料日渐告缺,有远见卓识者已在生物燃料上作文章。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主要指薪柴、农林作物、农作物残渣、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等,它用途广泛,比如人们用玉米为原料加工成汽车燃料乙醇等。进入 21 世纪,欧洲国家抓生物能源已领世界之先。法国生物燃料的总产量
13、目前是 45 万吨,2010 年以后将上升到 125 万吨,而法国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面积也将达到 100 万公顷,从而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据报道,目前法国生产的生物燃料主要是二酯和乙醇。二酯是一种从油菜、大豆或向日葵等作物中提取的物质,它被添加到粗柴油中后,可成为很好的车用燃料。而利用甜菜、粮食、土豆等可以制取乙醇,并添加到汽油中去。又据新华社 2006 年 7 月报道:我国研究出农作物秸秆转化成油的高效方法:将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高温加热冷却,可提炼出生物质原油,出油率高达 50%,再加工后可替代柴油、汽油。我国这类原料多达 7 亿吨,其中的 30%可转化为 1 亿吨生物油,可替代 5000 万吨重油或柴油。最后,还需为我国的资源问题写个小结:2002 年世行公布,由于长时期坚持“拼资 源” 式的大发展,中国自然 资产损失占GDP 的比重已由 70 年代的 67%飚升到 21 世纪初的30%。2004 年底国家 环保总局一位副局长沉重宣称:“ 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近极限!”面对越逼越近的 资源危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动员全民节约节约再节约,回收回收再回收,再生再生再再生,才能延缓“ 极限” 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