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863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2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矿物的反射率及反射色第一节 矿物的反射率一、反射率的基本概念金属矿物的反射率如同透明矿物的折射率一样,是鉴定这些矿物最重要的光学数据。所谓反射率(Reflectance),系指在矿相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 Ir)与原入射光(I i)的比率 (R)而言,即:R 100irI由 Fresnel 公式可以推导出透明矿物的反射率公式为:R (1)2)(nN式中 R 为矿物的折射率,n 1 为传播光波之介质(如空气、浸油等) 的射折率。当介质为空气时,透明矿物的反射率则为:R (2))(对了金属不透明矿物,由于其折射率为复数折射率 N ,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已经谈到N 为 N

2、-iK(N 系复数部分,K 为吸收系数,i 为 ),以此代入 (1),则得出不透明矿物的1反射率公式: R= (3)21)(n当介质为空气时,(3)式则为:R= (4)2)(KN(4)为了讨论矿物某些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特列表 2-l。表 2-1 某些矿物的光学常数表光学数 常数据矿 物吸收系数K折射率N空气中反射率(%) ( n1=1)浸油中反射率( %)(n 1=1.515)富镁铬铁矿 0.2419 2.16 14.00 3.50石 墨 0.25651.162 1.502.05 5.0023.00 0.7211.42纯闪锌矿 0.0238 2.38 16.64 4.94铁闪锌矿 0.4209

3、 2.369 17.8 5.94硫汞锑矿 0.4881 3.00 34.70 11.85硫砷铅矿 1.7506 2.80 36.00 21.75毒 砂 2.3999 1.5075 49.91 38.67红砷镍矿 2.575 1.6775 51.00 39.57由公式(3)、(4)和表 2-1 内矿物在空气中的反射率及在浸油中的反射率对比可知,在油浸镜头下矿物的反射率低于在干镜头下矿物的反射率。而且是反射率大的矿物(如表 2-1 中的红砷镍矿和毒砂)降低得少,反射率小的矿物 (如表 2-1 中的富镁铬铁矿和石墨)降低得多。由(4)式可以制出以下 R、K、 N 关系曲线(图 2-1) 。由图 2-

4、1 可以直接由 K、N 值交会投点,得出反射率 R 的大致数值。如表 2-1 中的石墨之较大的主反射率 Rg,由 Kg 为 1.162,Ng 为 2.05 在图 2-1 很快可得出大致为 23。由图 2-1 还可以得知:1.当矿物的吸收系数甚小时(如 K0.5),矿物的反射率 R 主要取决于折射率 N。.在图2-1 中这种情况 R 曲线几乎全为近于直立的线,即 K 值的大小对 R 关系不大。如表 2-1 中K 值小于 0.5 的硫汞锑矿、纯闪锌矿,富镁铬铁矿和石墨(Kp),其反射率依次为34.70%、16.64、14和 5的次序主要由折射率 N(这四个矿物的折射率 N 依次为3.00、2.38

5、、2.16 和 1.50)的次序所决定。而吸收系数 K(这四个矿物的吸收系数 K 依次为0.4881、0.0238、0.2419 和 0.2565)的次序对反射率影响不大。2.当矿物的吸收系数甚大时(如 K2),矿物的反射率 R 则主要取决于吸收系数 K。在图 2-l 中此时及曲线多为近于水平的线,即 N 值大小对 R 的关系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不管N 值大小如何,R 值一律大于 38。表 2-1 中红砷镍矿(K 为 2.575)和毒砂(K 为 2.399)虽然N 值(1.6775 和 1.5075)明显地小于硫汞锑矿和硫砷铅矿(N 为 3.0 和 2.8),但反射率在 40以上(R 为 51和

6、 49.91),而且显著地大于 N 值较高的硫汞锑矿和硫砷铅矿 (R 为 34.7和 36) 。3.当矿物的吸收系数介于 0.5 和 2.0 之间时,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对于反射率差不多同等重要,如图 2-1 所示,此时 R 曲线多为具有一定斜率的斜线,故 N、K 值都对 R 影响甚大(如表 2-1 中的硫砷铅矿和石墨高主反射率 )。4.单以吸收系数而言,当 K 值大于 l 时,R 值必大于 l 6;K 值大于 1.5 时,R 值必大于 30%;K 值大于 2.0 时,R 值必大于 38;K 值大于 2.5 时,R 值必大于 46;K 值大于 3.0 时,R 值必大于 52; K 值大于 3.5

7、时,R 值必大于 58。5.单以折射率而言,当 N 值大于 1.5 时,R 值必大于 4;N 值大于 2.0 时,R 值必大于 11;N 值大于 2.5 时,R 值必大于 18;N 值大于 3.0 时,R 值必大于 24;N 值大于 3.5 时,R 值必大于 30; N 值大于 4.0 时,R 值必大于 35;N 值大于 4.5 时,R 值必太于 40%;N 值大于 5.0 时,R 值必大于 44;N 值大于 5.5 时,R 值必大于 48;N 值大于 6.0 时,R 值必大于 51%。以上讨论均对白光的反射率而言。事实上,矿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的光波长度而变化。如自然金、金银矿和自然银都是在不

8、同波长单色光下测定的反射率数值有较大的变化(表 2-2)。国际矿物学协会矿相学委员会(IMACOM)统一规定以 470、546、589 和 650nm 波长 表 22 矿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长不同的变化在不同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反射率 R(%)特数 据 征矿 物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自然金 34.4 35.2 37.0 42.2 53.9 66.5 73.7 73.7 82.6 84.8 86.5 88.1 89.4 90.1 90.6金银矿 66.3 69.2 71.9 74.5 76.

9、9 78.9 80.6 80.6 83.3 84.3 85.2 86.0 86.7 87.4 88.0自然银 79.8 82.3 84.3 85.6 86.9 87.7 88.2 88.8 89.4 90.0 90.4 90.7 90.7 91.2 91.4的蓝、绿、橙和红色单色光入射光测定的反射率为鉴定矿物的特征波长反射率。由表 2-3可以看出,由 470 和 546nm 波长测得的 R470 和 R546 对于准确鉴定自然金自然银类质同象系列矿物的合金量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表 23 矿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长不同的变化数 特据 征矿 物含金量(%) R470(%) R546(%)自然金含银自

10、然金含银自然金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银100908580706050036.443.550.956.066.875.181.592.471.877.983.188.288.089.494.5二、反射率的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线照射矿物光面即产生透过、吸收、折射、反射等光学现象(见第一章第一节) 。但不同的矿物发生的这些光学现象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此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不同,而很重要的取决于“矿物化学键”的特点。如系离子链,共价键或分子键,则电子是围绕着离子固定在一定的晶格位置上。电子的基态和激发态具有一定的能级,而且大多数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各种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大,因此绝大部分

11、可见光进入矿物透射,只有很小一部分可见光被吸收且反射光很弱。故这些矿物的反射率很低(一般低于12) 。相反,如系金属键的矿物,电子能量间隔比可见光 “光子”能量小得多,同时存在有较多的激发态,其能量差与可见光“光子”能量相当者较多,因而可见光撞击到金属键或部分金属键矿物表面可激发其基态电子到一定的激发态。可见光本身的能量从而被吸收,其中一部分转成热能而被消耗,大部分能量当激发态电子重返基态时再发射出来成为较强的反射光,绝大部分“光子”被反射。因之这些矿物的反射率较高(一般高于 40) 。用近代固体物理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能带理论”来解释矿物反射率的形成机理可能更为充分。根据能带理论,如自然金等

12、“导体”矿物的“能带”是重叠的,外部电子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自由活动,它吸收各种能量的可见光(不透过 ),并在返回时大多数电子的能量仍以光的形式放出强反射光,因而反射率很高(一般高于 60) 。而黄铁矿、方铅矿、辰砂、雄黄、纯闪锌矿、纯金刚石等“半导体”矿物的“能带”为被“禁带”隔开的下部“价电子带”(充满电子)和上部“传导带”(未充填电子、全空)所组成。当“禁带”宽度小于可见光的能量时(如黄铁矿、方铅矿 ),电子吸收光的能量由 “价电子带”跃迁到“传导带”上,返回时放出相当一部分反射光,故显示较高的反射率(40-60) 。当“禁带”宽度中等时(如辰砂、雄黄),在透过一部分可见光的同时,电子还吸收

13、一部分的能量,也放出一小部分反射光,显示中等的反射率(20-30) 。当“禁带”宽度大于可见光的最大能量值(紫端)时(如纯闪锌矿,纯金刚石) ,则可见光大部分透过而不被吸收,导致显示较低的反射率(15-17)。上述 “禁带”的宽度 (能隙的大小),对于硫化物矿物而言,决定于金属和硫的“S 轨道”和“P 轨道”共价键的混合程度,而它又决定于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负性的差别。三、反射率的研究意义从前述可知,反射率乃是金属矿物的最重要鉴定特征。它不但对于签定金属矿物的矿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鉴定矿物的“变种” 、 “异种”以至矿物的“多型”也具有实际价值。闪锌矿、铁闪锌矿、汞闪锌矿等变种可由其反射率

14、的差异(表 2-4)加以鉴别;磁黄铁矿的不同异种(六方磁黄铁矿和单斜磁黄铁矿 )具有不同的反射率数值 (表 2-5)。二层型多型辉钼矿(2H-MoS 2)的反射率明显地高于三层型多型辉钼矿(3R-MoS 2)(表 2-6)。另外,有意义的是,反射率对于金属矿物的标型性研究具有实用意义。大家知道,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金属矿物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以至形态和包裹体特征。就磁铁矿而言,岩浆成因的磁铁矿在化学成分上以 TiO2 含量高( 系磁铁矿-钛铁晶石固溶体) 为特征,热液成因的磁铁矿较富含 MgO(系磁铁矿- 镁铁矿固溶体) ,区域变质磁铁矿则以质地纯净为特点

15、(接近纯磁铁矿 )。以上化学成分的特点反映在磁铁矿的反射率方面则具有表 2-7 所示的特征。总之,准确地测定金属矿物的反射率,乃是矿相学一项基本的、重要的任务。表 2-4 闪锌矿不同变种的反射率特征在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反射率 R(%)数 据 特征矿物变种 460 540 580 660闪锌矿(含 Fe0.28%)铁闪锌矿(含 Fe14.28%)汞闪锌矿(含 Hg 达 38%)16.918.619.816.117.518.015.917.117.215.516.917.2表 2-5 磁黄铁矿不同异种的反射率特征在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平均反射率 R(%)数 据 特征矿物异种

16、470 546 589 650六方磁黄铁矿-Fe nSn+133.6 36.6 38.3 40.6单斜磁黄铁矿- FenSn+132.3 37.5 39.8 42.2表 2-6 辉钼矿不同“多型”的反射率特征在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反射率 R(%)数 据 特征矿物“多型” 460 540 580 660Ro 56.2 46.6 44.6 4.502H-MoS2Re 25.6 21.4 20.5 19.6Ro 47.5 39.5 37.6 38.22R-MoS2Re 19.9 18.2 17.8 18.1表 2-7 不同成因类型铁矿床中磁铁矿的反射特征在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反射

17、率 R(%)数 据 特征矿床类型 480 550 580 640岩浆矿床磁铁矿热液矿床磁铁矿区域变质矿床磁铁矿16.619.219.217.019.221.117.219.122.016.118.720.5现将常见的几十种金属矿物(包括三种非金属矿物) 的四种规定波长之反射率数据列出(表 2-8)供参考。表 2-8 常见金属矿物的反射率特征在不同单色光(波长单位为 nm)下的反射率 R(%) 数 据 特征矿 物 470 546 589 850自然银 92.2 94.3 95.1 94.8自然金 38.5 77.8 85.5 90.0自然铋 62.5 66.7 68.8 71.2自然铜 52.9

18、 60.7 87.0 94.8毒砂 48.755.3 51.953.7 50.954.4 49.553.7黄铁矿 45.6 52.0 53.4 54.3白铁矿 43.150.6 47.456.3 48.354.6 47.853.7红砷镍矿 38.546.8 48.952.9 54.456.9 59.662.4镍黄铁矿 40.5 47.8 50.0 42.3辉铋矿 39.648.9 38.548.8 38.147.9 37.646.6方铅矿 46.3 42.7 42.2 41.7黄铜矿 31.0 42.5 44.7 45.8紫硫镍矿 38.3 42.3 44.1 42.3方黄铜矿 30.132.

19、2 37.840.3 40.042.4 42.444.4磁黄铁矿 30.835.5 34.839.9 36.941.6 39.5 一 43.3软锰矿 30.539.9 29.040.0 28.139.3 27.538.1辉铜矿 35.536.7 32.533.4 30.531.8 28.730.2黝铜矿 31.6 32.2 31.8 30.2螺状硫银矿 32.534.0 30.331.3 29.029.8 28.320.0钡硬锰矿 28.736.9 26.436.9 25.231.2 24.529.7砷黝铜矿 31.5 30.0 29.8 28.8辉钼矿 22.046.9 19.840.4 1

20、9.238.8 18.940.0赤铁矿 27.432.6 26.031.0 25.329.6 23.126.3辰 砂 27.429.9 25.029.3 24.528.2 23.926.6黝(黄)锡矿 25.125.7 27.227.8 27.127.7 27.027.4赤铜矿 30.931.1 26.426.6 24.625.1 23.023.4硫砷铜矿 26.028.8 25.128.4 24.628.3 25.628.2蓝辉铜矿 27.2 23.1 21.0 18.3硫锰矿 24.4 22.8 22.3 21.9斑铜矿 17.8 20.1 22.4 26.0磁铁矿 20.2 20.0 2

21、0.8 20.7钛铁矿 15.520.5 15.820.1 16.420.2 17.120.4闪锌矿 17.7 16.6 16.4 16.1黑钨矿 15.516.6 15.016.2 14.715.9 14.615.8针铁矿 15.318.1 14.216.5 14.315.5 13.114.8铜 蓝 13.429.1 7.223.7 4.221.2 5.923.0石 墨 6.616.1 6.817.4 7.018.1 7.319.3锡 石 12.012.8 11.512.4 11.312.2 11.212.2方解石 4.03.0 4.06.0 4.06.0 4.06.0石 英 4.5 4.5

22、 4.5 4.5萤 石 3.0 3.0 3.0 3.0四、反射率的测定方法关于反射率的测定方法,早期采用“光学法” ,现代采用“光电法” 。现分别介绍如下:(一) 反射率的光学测定方法“反射率的光学测定方法”是应用光学仪器对矿物反光强度与标准物质的反光强度比较,调节仪器并凭借观察者视觉,判断找出二者强度相等的仪器指数以计算矿物的反射率。“光电法”是应用光电原理、利用同一光源使矿物反光强度与另一已知强度的标准物质比较找出二者强度的比例以计算矿物的反射率。 光学方法中有视测对比法、贝瑞克裂隙光度计法、视觉测微光度计法和光度目镜法等多种。但都是凭借助判断两种光强是否相等,受观察者视觉灵敏度的限制,所

23、得定量测定数值精度太差,目前光学法已被淘汰。只是作为半定量或定性测定,视测对比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目前在日常矿相鉴定生产工作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视测对比法是将欲测矿物与标准矿物两个光片毗连镶接在一起压平(垫用胶泥) ,在矿相显微镜同一视域中看到两种矿物(在视域中成倒像 )以比较其光亮程度,较亮者反射率较高,较暗者反射率较低。两矿物反射率相差较大时容易判断谁高谁低,反射率相差较小时则不易准确判断,需要多次训练视觉判断力,熟练以后才能顺利对比。本方法不需要任何专门仪器、操作简便,熟练后效果较好,故被普遍采用。观察时必须使光片清洁。细粒矿物用高倍接物镜不能在视域中同时看到欲测矿物和标准矿物

24、时,可利用先看一种矿物以人眼视觉保存其亮度的印象(“视觉暂留” ),再与另种矿物的光度对比。颜色显著不同的矿物可加滤光片观察以对比其亮度。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采用黄铁矿、方铅矿、黝铜矿、闪锌矿等四种标准矿物对初学者较为适宜。这样以欲测矿物与四种标准矿物进行视测对比之后可很快测出欲测矿物的反射率范围。其分为以下五级:、反射率高于黄铁矿R53;、反射率介于黄铁矿和方铅矿之间53R43;、反射率介于方铅矿和黝铜矿之间43R31;、反射率介于黝铜矿和闪锌矿之间31R17;、反射率低于闪锌矿R17。(二)反射率的光电学测定方法 反射率的光电学测定方法中有硒光电池法、硅光电池法和光电倍增管法多种。硒光

25、电池的灵敏度不高并易于老化,而且其最严重的缺点是在较弱光线下光强与光电流不成直线关系,故不能测弱光,也不测定微粒矿物的反射率。硅光电池虽具有不易老化、经济、耐用的优点,但对可见光灵敏度低(特别是对蓝、绿光更低,只对近红外光灵敏度较高) 和不能测微小面积光强,也使其失去了广泛应用的价值。目前较好的光电受光器件是“光电倍增管“,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测定直径小至 0.5m 面积的光强,用途很广。光电倍增管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测量矿物的反射率。光电效应为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物质释放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它在电场中形成的电流称光电流。根据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可知,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

26、受光照射的物质释放出的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比较欲测矿物与标准物质所测的光电流强度即可算出欲测矿物的反射率.。如图 2-2、2-3 所示,光电倍增管置于矿相显微镜顶端,它由阳极、阴极和多个 “二次发射靶屏极”组成。光线照射阴极发出光电子,多次落入”二次发射靶屏”上产生二次电子使光电流放大几百万倍。阳极的输出电流可用灵敏检流计测定。质量较好的商品仪器西德菜资厂产 MPV-1 型测微光度计(图 2-2)可装在 ORTHOPLAN 型或 ORTHOLUX-BKE 型矿相显微镜上使用。其基本组成部分:带有稳压器和干涉滤光器的光源、光电倍增管及其高压稳压电源、测定光电流的仪表等。更现代化的 MPV

27、型测微光度计(图 2-3)结构紧凑,在测定的同时可于显微镜接目镜中观察被测物体影像及控制被测部位的光圈,不用另加MPVI 型那样的侧视接目镜。还可连接以下自动化精密仪器附件:1.连接光栅单色仪;2.扫描测定装置(包括快速扫描台和精细扫描台);3.操纵扫描台及测定过程的程序计算机:4.数据输出用数字直读式显示器及记录器;5.数据加工用的台式电于计算机、电传打字机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生产出更先备的 MPV-型测微光度计。五、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影响反射率测定精度的因素有: 1.磨光质量应用光电倍增管测微光度计测量矿物和标样的反射光强时要求有高质量的磨光(MgO 和 Al2O3 磨料比 Cr2O3

28、 和 C 磨料的磨光效果好, 50m 比 250m 磨料的效果好);2.光片安装质量要求安装精确水平。在光电倍增管测微光度计的附件中常有安装水平的专用装样台,可保证使光片上表面与显微镜镜筒严格垂直(即保持水平) ; 3.温差应控制温差使测定时温度变化不超过 5;4.准焦要求精确准焦,当光源波长有较大改变时要重新准焦; 5.光源电压、光电倍增管加速电压对标样和欲测矿物样品要求保持一致;6.放大倍率对标样和欲测矿物样品应保持一致;7.标样目前已淘汰了以前应用的黄铁矿等天然矿物,采用化学性质稳定、高硬度、色散弱的人造合成物,如西德 Zeiss7082 Oberhochen 的品商标样(表 2-9)。

29、但还要以制造厂给出的每一套标准的具体反射率为准,西德 Leitz(莱资) 厂产 MPV-1 型测微光度计所附三种标样的反射率数值见表 2-10。表 29 国际矿物协会矿相学委员会批准的标样标样(标准) 在空气中的反射率( %)在浸油中的反射率( %)1.黑色中性玻璃,牌号 NG12.黑色碳化硅(SiC)单晶底面3.碳化钨(W,Ti)C 单晶底面4.520477.533表 210 MPV1 型测微光度计所附指标黑色中性玻璃 碳化硅 碳化钨数据(%) R波长(m) 空气 空气 浸油 空气 浸油40042044046048050052054054656058058960062064066068070

30、04.664.614.564.524.494.464.434.414.414.404.404.404.394.394.384.384.374.3722.522.221.921.621.421.221.020.820.720.620.420.320.220.120.020.019.018.98.68.58.38.18.07.97.77.77.67.57.47.47.37.27.27.27.17.145.745.145.445.745.645.144.544.144.144.043.943.843.643.543.443.343.242.929.729.629.729.529.529.329.02

31、8.628.528.228.328.228.128.228.328.228.127.8反射率精密测量过程中的“耀光”(显微镜成像不需要的光) 的误差校正相当复杂,详见有关专门书籍。8.包裹体视测对比法用于测量呈包裹体状之细粒矿物的反射率时,应注意由于凹凸不一,光线垂直入射之反射光会发生扩散和集中现象(图24)可能会歪曲欲测矿物的反射率。 第二节 矿物的反射色一、概述(一)反射色的概念矿物的反射色(rellected color,rcflection color)系指矿物光片在矿相显微镜直射光下所显示的颜色而言。它在概念上与天然矿物块在普通光线(以各种不同方向射向矿物) 下以肉眼观察所看到的“矿

32、物颜色”不同,而是人工磨制好的矿物光面对镜下光线直射时的选择性反射作用造成的“表色” 。因此,矿物的反射色由其反射率色散曲线决定。如图 25 所示,反射率色散曲线以曲线所处的位置表征矿物反射率的高低,同时以曲线的形态,表征矿物颜色色调的特点。比如色散曲线呈水平状态,根据其所处位置的高低反射色依次为亮白色、白色、灰白色、灰色、暗灰色。色散曲线在红、橙、黄波段上升反射色依次为红、橙、黄色;在绿波段上升,反射色略带绿色;在蓝波段上升的带蓝色,在蓝波段下降的略带黄色;色散曲线在蓝波段和红波段都上升的,反射色略带紫色。图 25 可出银、自然铜、白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铜蓝等的色散曲线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可具

33、体解释其反射色依次为亮白色微带黄色、淡红色、白色微带绿色、淡色黄、微蓝白色和蓝紫色等。反射率色散曲线不但能够反映矿物反射色的一般颜色特征,还能够表示反射色颜色的细节(“ 色调”) 。如砷黝铜矿在绿波段略微上升导致其反射色为灰白色微带绿色色调;又如红砷镍矿除红波段上升外在 450一 460nm 呈明显低谷可解释其反射色显玫瑰红色带黄色色调。因此,在日常矿相鉴定工作中应对矿物的反射色进行详细的描述。 (二)反射色的分类 从大的方面来说,矿物的反射色可划分为无色类、微弱颜色类、显著颜色类等色类(表211):表 2-11 矿物的反射色分类(据 RGalopin, NFMHenry,1972 )无色类(

34、A 类) 微弱颜色类 (B 类) 显著颜色类 (C 类 )锡 石 自然梯毒 砂 辉铋矿方铅矿 辉锑矿硫锰矿 辉钼矿白钨矿 雌 黄黑钨矿 雄 黄针铁矿 辉银矿闪锌矿 纤铁矿磁铁矿自然银 黑钨矿辉铜矿 辉银矿黝铜矿 针铁矿砷黝铜矿 镍黄铁矿闪锌矿 自然铋铬铁矿 赤铁矿褐锰矿 纤铁矿石 墨 软锰矿磁铁矿 自然金 辉钼矿自然铜 针镍矿方黄铜矿 白铁矿蓝辉铜矿 黝(黄)锡矿黄铜矿 硫砷铜矿斑铜矿 钛铁矿红砷镍矿 黄铁矿磁黄铁矿 铜 蓝从表 211 所列较常见矿物中可以看出不少矿物(闪锌矿、磁铁矿、针铁矿、纤铁矿、辉银矿、辉铜矿等)同时在相邻两个色类中出现,这既与这些矿物的反射色特征处于中间过度状态有关,

35、也可能与矿物中所含类质同象混入物杂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如辉铜矿可能因仅含极少量的铜蓝或蓝辉铜矿而呈现浅灰色微带蓝色色调(属微弱颜色类) ,因含有较多的斑铜矿而呈现浅黄棕色反射色(属显著颜色类) 。(三)反射色的定性观察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反射色的常规定性观察方法十分简单,是在普通矿相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的颜色。一般是根据观察者的色感定性地描述矿物的反射色。但矿物反射色常受连生矿物反射色的影响而产生所谓“视觉色变效应” 。这是因为两种矿物的颜色一起刺激观察者的目视网膜,不同于单看一种矿物的颜色印象。如灰色矿物与白色矿物连生会显得更暗,而与暗色矿物连生时则显得较淡;淡黄色矿物与黄色矿物连生会显成白色

36、,而与灰色矿物连生时则显得很黄。例如磁黄铁矿本为灰色,但当其与蓝灰色的赤铁矿连生时就变成淡粉红色;黄铜矿本为铜黄色,若与磁黄铁矿连生就变成黄绿色。有时某些矿物这种“色变效应”非常特征,可以利用作为该矿物特殊的鉴定特征。如砷黝铜矿本为灰白色微带橄榄绿色或蓝绿色,当其与方铅矿连生时则呈明显的淡绿色(橄榄绿色色调) ;黝铜矿也由灰白色变成灰白色带棕色 (与方铅矿连生)。各种矿物的色变效应可参阅有关书籍 (WUytenbogaardt 等 1971 年所编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表中各种矿物“色变效应” ,描述甚为详细)。 十分明显,金属矿物的反射色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但要求光片磨光质量较高和矿相微镜的光源

37、调节达到标难(方铅矿显纯白色而不带淡蓝色或淡黄色以及其他颜色色调) 后才不致发生差错。(四)常见金属矿物的反射色 常见金属矿物(包括石英、方解石两种常见非金属矿物 )的反射色特征见表 212。表 212 常见金属矿物的反射色 矿物(反射色特征) 矿物( 反射色特征)毒 砂(白色微带玫瑰黄色) 赤 铜 矿(浅灰色微带浅蓝色) 黄铁矿(浅黄白色) 赤 铁 矿(浅灰白色微带蓝色) 白铁矿(浅黄白色微带粉红至黄绿色) 磁 铁 矿(灰色微带棕色) 红砷镍矿(浅玫瑰色微带黄色或棕色) 黝(黄) 锡矿(黄灰色带橄棋绿色) 自 然 银(亮白色微带乳黄色) 硫砷铜矿(浅粉红灰白色) 自 然 金(亮金黄色) 斑

38、铜 矿(玫瑰色) 自 然 锡(乳白色,易变为粉红乳色) 闪 锌 矿(灰色微带淡棕色) 自 然 钢(铜红色,易变为淡棕色) 蓝辉铜矿(灰蓝色) 镍黄铁矿(浅黄白色镜带棕色) 硫 锰 矿(浅灰色微带绿色) 紫硫镍矿(白色微带紫色,黄色或棕色) 钛 铁 矿(灰白色带棕色) 黄 铜 矿(铜黄色) 黑 钨 扩(灰色) 辉 铋 矿(白色微带淡黄色) 针 铁 矿(灰微带淡蓝色) 方 铅 矿(纯白色) 锡 石(灰色带棕色) 辉锑矿(白色浅灰白色) 铜 蓝(深蓝微带紫色蓝白色) 磁黄铁矿(乳黄色,微带玫瑰棕色) 石 墨(浅棕灰色深灰色) 黝 铜 矿(灰白色微带浅棕色) 辉 钼 矿(灰白色灰色) 砷黝铜矿(灰白色

39、微带橄榄绿色) 软 锰 矿(白色微带乳黄色) 螺状硫银矿(灰白色带绿色) 钡硬锰矿(浅灰白色微带黄色) 辉 铜 矿(强灰色微带蓝色) 石 英(深灰色) 辰 砂(浅蓝灰白色) 方 解 石(深灰色灰黑色) 二、反射色的颜色指数在矿相显微镜下前述定性观察矿物的反射色的方法十分简单、直观。有经验的矿相工作者常可根据反射色迅速、准确地鉴定许多常见金属矿物,但描述某矿物反射色的具体特征则存在一些困难。由于观察者的辨色力和色感性可能不同,使同一矿物在同样观测条件下得出不完全相同的颜色印象,导致作出不同的描述。如磁黄铁矿曾分别被描述为乳黄色、淡棕黄色、淡黄褐色、淡古铜色、奶酪黄色带粉红棕色色调等等,别人如不经

40、亲自观察很难体会磁黄铁矿到底显示什么样的反射色。因此,用定量方法以某些数字指标表征金属矿物反射色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近二十年来,国外开始将色度学领域中定量数字化测量颜色的方法引进到矿物学领域,并已实测了一些金属矿物的颜色指数。中南矿冶学院张志雄早在五十年代即倡议应利用矿物反射率色散曲线或直接测定三色刺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国际照度委员会(CIE)规定的标准( XYZ)系统来确定矿物反射色的数值。 1975 年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正等用 MPVI 型光电倍增管测微光度计实测了一百多种金属矿物的反射率色散曲线并计算这些矿物的反射色颜色指数,使我国成为最早开创这个领域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大家知道,表

41、征颜色的三个要素是亮度、色调(Hue)和纯度(Purity of excitement)。亮度是指颜色明亮的程度,是重要的颜色指数之一,金属矿物亮度以 Rvis 表示。色调是颜色的种类,它与光的波长有关(如表 213) 。一般以颜色指数中的主波长 d 或颜色色散曲线主峰值的波长数表示。纯度(P e)系颜色的纯粹程度,可用色光和白色的比例来定量表示,以光谱色为最大(100为 1),颜色变淡 Pe 即减小,纯白光为零。例如主波长 d 为 650nm、纯度 Pe 为 0.6 的颜色,它是由 60%的波长 650nm 的深红色光加上 40%的白光混合构成的红光。它看起来不如 100%的 650nm 深

42、红色那样鲜艳,但比纯度小于 0.6 的红光鲜艳一些。表 213 颜色的色调(波长单位为 nm)波长 450 450480 480510 510550 550570 570590 590610 610色 调 紫色 蓝色 青色( 蓝绿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色 橙色 红色反射色颜色指数主波长 d 和纯度 Pe 可在国际照度委员会 (CIE)规定的(XYZ)系统标准色度( 图 26) 上求出。色度图中X、 Y 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方向,其数值是标准三原色中的红色和绿色系数值( 色度坐标值 x、y)。可见光中每一种单色光(从 380800nm)的x、y 系数值都落在图中马蹄形曲线(光谱色曲线或光谱色轨迹

43、)之上,图中的 W 点为理论上的白光(等能光 SE),其 X、 Y 值都为 0.3333(z 值也为0.3333)。所有实际的颜色都包含在马蹄形光谱色曲线及曲线两端点连线范围之内。颜色的色度坐标越接近光谱轨迹,则纯度越高,即颜色越深或越浓;越接近 W 白点,则纯度降低,颜色越淡越接近白色,280400nm 到700800nm 端点直线上的各点不代表光谱色,而表示由 380400nm 的紫色和 700 一 800nm 的红色按不同比例相混而得的混合色(接近紫端紫色较深,接近红端红色较显) 。从 400700nm 每间隔 10nm 的共 31 个单色光谱色的 x、 y、z 色度坐标值见表24(表的

44、左半部) 。该表同时列出与国际照度委员会(CIE) 之(X 、Y、Z)系统这 31 个单色光谱色相应的三色函数值(” 表 214 的右右半部) 。这些三色函数值是由图 27 所示之CIE 之(X、Y、 Z)系统的等能光谱谱色三色曲线图截量出来的。如图 27 中 曲线的峰值X为 1.0622 在 600nm 处, 曲线的峰值为 0.9950 在 550 和 560nm 处, 曲线的峰值为YZ1.7721 在 450nm 处。另如 500nm 单色光的三色函数值可由图 27 截量出 为 0.0049,为 0.3230、 为 0.2702。由于是等能光源,故图 27 中 、 、 三条曲线与水平YZX

45、Y基线之间的面积(S- 、S- 、S- )相等。XYZ如某一色光的色度坐标 x、y 已经求出(求法详后) ,投入色度图中位于 C 点。将 C 点与白点 W 连接并向光谱色曲线方向延长与光谱色曲线交于 542 点,此 542 点在光谱色轨迹上的波长数( 此时为 542nm),即为这一色光的主波长 d(542nm 的绿色) 。C 点在 W d 连线中的位置代表该色光的纯度(P e):deCP也可用以下二式计算:,)(3.0xxde)(3.0yyPde式中义 xd、y d 为入 d 点在色度图中的坐标值(由 d 在图中的位置量出) 。当某一色光色度坐标接近于光谱色曲线底端连线时(即处于 W、3804

46、00、700800三角形范围内),习惯上对 d、P e 另作规定:如 C1 点,按色度坐标 x1、y 1 投在色度图上,仍与白点 W 连接成 WC1 线,将一端延至 500 点与光谱轨迹.相交.,另一端则与光谱轨迹端点直线相交于一 500nm 点。 500 点就是一 500 点的补色。规定 C1 色光的主波长即为一500nm。关于 C1 色光的纯度仍以 WC1W-500 之比表示,同样也可用以下二式计算:,3.051xe 3.051ye式中 x-500、y -500 为-500 点在色度图中的坐标值。 三、反射色颜色指数的测算方法下面介绍我国矿相学家陈正推荐的测量金属矿物反射色颜色指数的等能光

47、源 SE 等值纵坐标法测量和计算步骤:表 214 国际照度委员会之(X 、Y 、Z)系统的等能光谱色度坐标和三色函数色 度 坐 标 三 色 函 数波 长(nm) x y z xyz400 0.1733 0.0048 0.8219 0.0143 0.0004 0.0679410 0.1720 0.0048 0.8226 0.0435 0.0012 0.2074420 0.1714 0.0051 0.8235 0.1344 0.0040 0.6456430 0.1689 0.0069 0.8242 0.2839 0.0116 1.3856440 0.1644 0.0109 0.8247 0.348

48、3 0.0230 1.7471450 0.1566 0.0177 0.8257 0.3362 0.0380 1.7721460 0.1440 0.0297 0.8263 0.2908 0.0600 1.6692470 0.1241 0.0578 0.8181 0.1954 0.0910 1.2876480 0.0913 0.1327 0.7760 0.0956 0.1390 08130490 0.0464 0.2950 0.6596 0.0320 0.2080 0.4652500 0.0082 0.5384 0.4534 0.0049 0.3230 0.2720510 0.0139 0.7502 0.2359 0.0093 0.503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