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839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战乱年代他却选择回到贫困落后的中国开展乡村平民教育,并立下宏愿要筹措 100 万元基金,征集 100 万位同志,开设 100 万所学校,改造 100 万个乡村。这就是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陶行知。本文为网易教育频道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开篇的话:1911-2011,中国教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谁为中国教育谱写了历史难以磨灭的华章?谁吹响了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号角作为媒体,我们选择了回望历史的路径,我们力图冷静、温和,和读者一起重回历史深处,共同感悟百年来教育发展的脉络。为此

2、,网易教育特遴选百年来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十位大师,为网友展开一幅人物画卷。11 月起,网易教育将陆续推出蔡元培、梅贻琦、晏阳初、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十位教育大师专题,集中展示百年来中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敬请关注。1946 年 1 月初,陶行知创辨社会大学,自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图为陶行知在社会大学门口留影。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 。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1917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的陶行知拒绝了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

3、 陶行知归国之际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贫困无知的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 ,他主张“到民间去” ,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 还立下宏愿,要筹措 100 万元基金,征集 100 万位同志,提倡开设 100 万所学校,改造 100 万个乡村。创办晓庄师范 为农民烧心香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

4、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 1/4 给家里用?”陶行知却说, “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 34000 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捐赠下,1927 年 3 月 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南京郊外的一个山村举办了开学典礼。中国近代教育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陶行知有意将“小庄”的“小”改成了“晓” ,荒郊野地也因此成了“天亮的地方” 。晓庄学校不招收“少爷、小姐” ,也不要“文凭和书呆子” 。 陶行

5、知亲自担任校长,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他认为,在贫困的乡村经历此番锻炼,培养出来的教师才会对农民有感情,才可以造就既适应贫困的农村又能以知识来改造农村的“导师” ,所以“劳动创造的生活”成了晓庄师范“每天的课程”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可惜,在战乱年代,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蒋介石政府封闭。但即使这样,陶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1939 年 7 月 20 日,陶行知创办起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

6、术家,这也保证了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贻鑫就是育才学校的学生。陈贻鑫幼年生活在战乱年代,被父母送进保育院。陶行知发现已经长了瘌痢头的陈贻鑫具备一定音乐天赋,请来最好的医生将其治愈,并准其进入音乐组学习。陈贻鑫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一代音乐大师,指挥演出了数十部交响乐、歌剧与舞剧作品,近 60 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家、演奏家,可谓桃李满天下。如今,这位年过 8 旬的老教授谈到当年在育才学校的成长,以及陶行知四处为学生们寻求衣食的故事,还是压不住内心的激动老泪纵横。无论是师资、教学还是学生质量,育才学校都可以说是战乱中的一个奇

7、迹。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感到旧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是不可能创造人民幸福的,因此不仅要提倡新教育,还要建立新的教育理论,要教民众做主人,教育人服侍农人和工人,而不教人吃别人。陶行知明确提出“一切所教所学所探讨,为的都是人民的幸福。 ”经历了生活的万千磨砺,陶行知终成医治人心的教育巨匠。1946 年正值中年的陶行知终于累倒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也实践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2011 年 10 月 18 日,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 120周年。在 21 世纪的和谐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向何处去?我们再次想到了陶行知的话:“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仅有记住尚且不够,或许正如陶行知当初改名的原因,先有行动才可以。今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由深居“大城市 ”的“重点师范大学”培养起来的“师范生”能否像陶行知那样,深切地爱着养育自己的土地与同胞,毕竟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无论怎样,都希望他们的表现能让人觉得,世上仍有陶行知,因为中国的“国情”依然需要陶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