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为翡绿色为翠,这就是其被称为翡翠的原因。翡翠石玉的一种,颜色多呈翠绿色或红色,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出产于高温低压下的变质岩中。是一种特别的玉种,所有的翡翠都是玉,但是不是所有的玉都是翡翠。对于翡翠,是大众喜欢的一种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翡翠鉴赏至关重要。颜色是评价翡翠的第一要素,其基本标准是:正、浓、阳、均。所谓“正”就是说翡翠上的色调范围,即主色玉次色的比例,纯正的绿色,不含杂色。所谓“浓”,是指其颜色的深浅,其颜色并不是越深越好,一般在7080之间为最佳,而如果达到 90或者更高,就会过犹不及,过浓了。所谓“阳”是指翡翠颜色的鲜阳明亮程度,由其含绿色
2、和和黑色或灰色的比例决定,越是鲜阳明亮,自然价值越高。而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就是所谓的“均”一般情况下,颜色都是不均匀的,如果能得到一块均匀的,那么想必也一定是价值连城。除了颜色,还可以从其质地、硬度、翠性、相对密度、色泽等方面考虑,进行鉴别。翡翠有 A、B、C 货的分别。 A,众所周知,是所有仿冒品的总称,在翡翠中,A 货因为价格较适中,受到大众的喜爱:上到富裕家庭,下到小康家庭甚至工薪阶层都可以承受。A 货是指天然未经过处理的翡翠; B 货是指进过染色处理,加工的产品;而 C 货是那些用树脂,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货品。当然,翡翠的价格和其 A、B、C 、等级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翡翠的价格由多方面
3、要素决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原石价格,学过经济的人都知道,“价格决定价值”,所以原石价格的涨落直接决定翡翠饰品的价格升降。然后就是加工费,一块好的翡翠经过良匠精心雕琢,一定会是一块绝世金品。最后是店铺的经营成本。这是决定翡翠价格的基本要素。当你要判断一块翡翠是 A、B 或者 C 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荧光灯下,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通常 A 货和 C 货的颜色不变化。而 B 则会发出荧光冷白色。而且还可以通过表面的颜色来判断。因为 C 货经过处理,颜色会沿裂隙分布,非常不均匀,这是用肉眼就可以发现的。在翡翠行业中还有很多行话。底子就是其中的一个。底子又称地子。是用来评价翡翠好坏的一个多义
4、词,也就是大众所说的透明度。是除去绿色部分的基础部分,也是底色的意思。底子的分类有很多,主要有:玻璃地,非常细腻,呈现透明,半透明状;冰地,顾名思义,宛如冰,晶莹剔透,细腻,半透明;还有蛋青地,相比之下就要浑浊一些了;还有藕地、粉底、豆青地、瓷地、干地。底子和翡翠雨中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老坑种、白底青种、花青种、油青种、豆青种,更好玩的名称还有芙蓉种、金丝种等等。一般人们说的翡翠有老坑,新坑。这也和民间的赌石关系密切。关于赌石,人们要遵循的三个基本步骤是:1.按场地分类,主要场地有:老场区、大马坎场区、小场区、后江场区等。2.按皮壳分类,即依照皮壳特征分类,皮壳有白盐沙皮,杨梅沙皮、
5、洋芋沙皮等。3.按原石分类,就是按照原石特征去分类。而所谓的老坑和新坑,是按照人们发现,开采翡翠的年份来设置的。按照地质学的观点,他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间都是相同的。河流沉积的初次生矿床是第四纪时期河流搬运至河床沉积而成。老坑的质量较好,水头足,特变是老坑玻璃种翡翠,价格惊为天价。这种在河流沉积矿床上发现的翡翠色高,质细,透明度高。所谓新坑,是指那些翡翠矿脉形成时间较晚一些的,远离上述那条翡翠的坑口。由于其年龄较小,露天时间也不够,所以质地较为疏松,水头也较小。最具代表的是业内人士称为“83 坑”的翡翠矿脉。因为其发现较晚,在1983 年,加上产量巨大,是目前用来做翡翠饰品的主原料。而真正的老坑也因为开挖早。基本消失殆尽了。这也是老坑翡翠价值不菲的原因之一吧。毕竟物以稀为贵。翡翠,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人们收藏的首选产品。但价格不低,假货很多,所以在对翡翠进行选择是要小心,结合实际,多方面征求专家建议,以免上当受骗。而关于翡翠的鉴赏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值得大家去深入学习,其价值并不低于翡翠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