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388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柴胡的灵活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柴胡茵陈汤治肝炎胁痛加茵陈郁金法王 X X,男,43 岁,干部。1987 年 4 月 10 日初诊。患者因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 40 多天,病情稳定出院。自觉症状:胁痛,腹胀气滞,大便时稀时干,小便量中等,食欲不振,胃口不香,纳食不多,精神欠佳,四肢软弱,夜寐不宁,脉缓而软,舌根部黄腻,舌尖偏红。转氨酶 400,其他正常。病者于住院期间用护肝药,输液,又大剂服用清热解毒药,尿三胆阴转,黄疸消退,转氨酶亦降至 240,余症为肝郁气滞。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0g,黄芩 10g,法半夏 10g,党参 15g,茵陈 15g, 郁金 10g,川楝子 10g,青、陈皮各 10g,炒谷、麦芽各

2、 10g,炒鸡内金 10g,甘草 5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每日 l 剂,分 2 次温服。二诊:1987 年 4 月 16 日。服上药 5 剂后,精神好转,胁痛消失,腹无所苦,大便成形日一次,小便清长,食量大增,舌淡润,薄白苔,脉缓有力。拟守原方加山药 15g、扁豆10g,嘱继服 15 剂,以平余波。5 月 10 日,复查肝功,转氨酶正常,已上班工作。遂停药观察。约国庆节前相遇,病者称:一切如常,未再服药。临床痊愈。按:急性黄疸型肝炎,用西药护肝,输液适量,中药用清利湿热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宜过量,有的动辄用苦寒之品 200 多克,一剂药 500 多克,如此用法,不出三五天,胃口败坏,脾胃损伤

3、,绝非良策。故在临床中如何把握清湿热药非常重要。若已见脾胃不足,进补不宜峻补,如补之过甚,补之壅滞,有失偏颇,这是肝炎用药的大要。本例肝炎后胁痛,以小柴胡汤疏肝理脾,稍佐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药。是病药合机,不偏不倚,处处固护脾胃,调达肝气,故病情较快得以痊愈。(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二)柴胡解毒汤治乙肝“三阳”带菌加蛇舌草白马骨法郭 X X,男,43 岁,于部。1995 年 3 月 5 日初诊。病者自述肝区隐痛胀痞,食纳差,大便不规则,时干时稀,小便黄,四肢软弱,容易疲劳。睡眠不实,夜寐多梦,舌黄腻,脉缓稍弦。肝功能多次查均正常,两对半 l、3、5 阳性。B 超显示:肝硬化伴轻度腹水,脾肿大,

4、胆囊壁粗糙。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 10g,太子参 15g,法半夏 10g,黄芩 10g,郁金 10g,白花蛇舌草 15g,白马骨 10g,忍冬藤 15g,青、陈皮各 10g,枳壳 10g,大腹皮 10g,炙甘草 5g。嘱服 15 剂,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二诊,3 月 29 日。服前方后,肝区隐痛有所缓解,食纳增进,小便数清淡,大便偏稀,腹胀气滞减轻,精神较好,疲劳感好转,舌苦自腻,脉缓有力。仍守前方加白术 10g、山药15g、扁豆 10g。每日 1 剂,嘱服 15 剂。三诊,5 月 2 日。服前方后,饮食量增,大便成形,腹无所苦,精神好转,脉缓有力,舌苔薄白,B 超复查,腹水消失

5、,其他无异常。守前方加炒谷、麦芽各 10g,炒鸡内金 10g。嘱隔日服药 1 剂,水煎分两次服。四诊,6 月 15 日。病者服上药 30 剂,自觉症状消失,无腹胀,肝区亦无痛感,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稍黄,复查两对半,第一项阳性,其他均阴转。脉缓有力,舌淡红苔薄白。嘱其用前方再作巩固治疗,仍隔日服 1 剂。病者 10月初来诊,告之上药又陆续服 50 余剂,自觉各方面均正常,停药观察。至元旦前复查两对半全部阴性。按:目前,临床所见乙肝“三阳”者甚多,这种病毒携带者,有时无症可辨。有的病者可见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诸如食纳差、腹胀气滞、便溏不爽等。其三阳亦不等,有大三阳、小三阳阳性的不同,但症状上无

6、法区别。临床上可将疏肝理气、健牌和胃、清热解毒三法协同应用,能取一定的疗效,阴转率较高。但服药 12 年,其三阳毫无改变的例子也不算少。乙肝两对半三阳的病例特多,年龄大至 70 岁的老翁,小到三四岁的幼童。从外观上几乎无证可辨,有的查出三阳始觉肝区痛,肝功能多正常。临床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法协同应用,方药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健脾的山药。白术、扁豆,清热解毒用白花蛇舌草、白马骨、忍冬藤等,健胃消食用谷麦芽、鸡内金等。总的原则以轻剂和解,不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总以柔中有刚之品缓图其功,绝不用大剂、重剂。陈瑞春教授的实践证明,有一部分病例,阴转率尚满意,但也有陆续治 12 年仍未转阴的

7、病例。阴转率较高者,以 10 岁以下的小孩居多,几乎都在较短时间 12 个月)即有阴转的可能,疗效好于成年人。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三)柴胡五苓散(四)柴平汤治湿郁发黄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王 X X,男,52 岁,工人。1996 年 4 月 20 日就诊。病者上月发现两目发黄,四肢疲软,食纳呆滞,精神疲乏,腹胀,便溏不爽。遂查肝功能,转氨酶 168。医者以茵陈、茯苓、车前草、猪苓等大量服用,约 10 天,全身疲软更甚,食纳递减,又用护肝西药,治疗半月亦无进展。接诊:两目黄染,精神疲惫不堪,四肢无力,腹胀,食纳差,厌油恶心,大便塘而不爽,小便黄,脉缓乏力,舌白厚腻。拟用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柴

8、胡 10g,太子参 15g,黄芩 10g,法半夏 10g,苍术 10g,厚朴 10g,青、陈皮各 10g,郁金 10g,茵陈 20g,炙甘草 5g,枳壳 10g,川楝子 10 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二诊,4 月 28 日。服上方后 7 剂,自觉精神好转,巩膜黄染稍淡,小便较清长,食纳好转,腹胀减轻,舌苔退为薄白腻,脉缓有力。守原方加谷、麦芽各 15g,炒鸡内金 10g。嘱服10 剂,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三诊,5 月 10 日。病者服上药 10 剂后,自觉症状明显消退,两目黄染基本消退,精神好转,食纳、二便正常,复查肝功能,转氨酶 50,脉缓有力,舌苔薄淡润。守上方加白

9、术10g,嘱再服 15 剂以资巩固。1 个月后再复查。数月后,病者告之,自觉无不适,饮食、起居、工作均正常,亦未复查。按:湿邪郁遏的发黄,临床常见,多数医家从脾胃论治,大剂清利,其结果伤脾害胃,影响食纳,实不足取。因湿郁发黄,势必脾胃肝胆同病,若只一味清利湿热,不保护胃气,疗效不会如人所愿。若以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化栽,治疗湿郁发黄,较之单一清利者优。本例肝功能不正常,黄疽指数稍升高,究其病机为肝脾不和,湿邪郁遏,故以从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合平胃散健脾燥湿,加茵陈利湿退黄,加郁金、枳壳川楝子疏肝行气,继之加谷麦芽、鸡内金增强其脾胃功能,后又加白术即积术散。几次加味之药,权在加强脾胃功能,使脾胃健

10、,湿邪去,故能较快返黄,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此病应属阴黄,应速去湿邪以防湿遏化热,湿去热孤,不致于复生他疾。陈瑞春教授认为,此种湿胜黄疽,总以疏肝和胃,健脾燥湿为大法,且不宜过多输液,或单用中药治疗退黄更快,只要把握肝功能无损害,用药得当疗效是可靠的。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五)柴胡四逆散乙肝肝硬化腹水小柴胡汤合四逆散陈某某,女26 岁2000 年 8 月 15 日初诊。3 天前,无明诱因出现深度黄疸,经某市人民医院检查(总胆红素81.8 mol/L,直接胆红素 28mol/L,,乙肝 5 项 1、3 阳性,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经治疗 l 个月后症状缓解。诊前 1个月,病情复发,总胆红

11、素 465mol/L,直接胆红索mol/L,ALT 正常乙肝 5 项 1、4、5 阳性。B 超示:肝硬化伴腹水,肝脏体积缩小(102 cm64cm)回声致密腹前探及液性暗区34 cm;脾肿大。诊见:脘腹胀满疼痛,面色灰暗纳可但食后腹胀甚,小便黄少,大便水样,56 次d。否认血吸虫病史,腹水征阳性,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渗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 证属肝木乘脾水湿泛滥。治以疏肝健脾行气利水。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 10 g, 黄芩 10 g法夏 6 g,党参 15 g,枳壳 10 g白芍 10 g,炙甘草 6g,郁金 10 g川楝 10 g,香附 10 g,大腹皮 10 g,海

12、桐皮 l5 g生牡蛎 15 g,泽泻 10 g,茯苓皮 15 g,莱菔子 10 g,焦山楂 20g,鸡内金 l0g炒谷麦芽各 10 g。每日 1 剂,嘱其隔日以泥鳅l 015g 炖汤服下,并以淮山、太枣、莲子、花生米、大米各等量,微火熬成浓粥每日早晨吃一小碗。服药 40 剂后,腹胀减轻,小便量可,大便 23 次/d. B 超示:肝脏形态尚可,回声增粗,腹水消失,脾脏缩小为 1145 cm4.7cm。守上方,去海桐皮、茯苓皮,加白花蛇舌草 15 g,蒲公英 l5 g。30 剂后,患者无明显症状饮食较佳,精神好,但眼睛稍黄,小便时黄时白大便 1 次d,质软。乙肝 5 项为 l、4、5 阳性。总胆红

13、素、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数。守上方,去大腹皮、生牡蛎、莱菔子,加赤芍 10g、田七粉 3 g、金银花 15 g。60剂后,患者精神、体力均较佳,面色有光泽,能从事家务活动。上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六)柴胡温胆汤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合温胆汤法李某某,女,16 岁,九江某中学高三学生,1997 年 5 月 21 日韧诊 精神抑郁近半年,经精神病院诊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治疗半十月症无缓解而求诊。症见:时时欲哭自责自卑,夜眠多梦,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更显焦虑不安,手心灼热,大便干结。 首次发病在月经期,后每当经期症状加重,舌红偏暗、苔薄腻,脉细数, 证属肝气郁结,

14、痰热扰心。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方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0 g,党参 15 g,炙甘草 5 g,枳壳 10g,竹茹 15 g,陈皮 10g,茯苓 1 5 g,郁金 10 g,青皮 10 g,佛手 10 g,绿萼梅 10 g,炒鸡内金 10 g,炒谷麦芽各 1Og,虎杖 15 g,予 15 剂,日 1 剂水煎服,并嘱停用西药及其它药物。二诊:精神好转,无烦躁忧虑,睡眠较好,月经来潮无明显波动,舌脉同前。守方,加浮小麦 30 g 服 15 剂后复诊:情绪稳定,但夜眠多梦,舌净,脉缓。守方,加代代花 10 g。另珍珠粉 2 盒,每夜睡前服 1 支。后以此方略事

15、增损服用 3 个月,症状逐渐缓解,情绪安定。饮食、睡眠,月经、两便均正常,9 月 1 日复学。唐 X X,女,32 岁,会计。1996 年 5 月 3 日初诊。病者近年来,烦躁失眠,性情急躁,常动怒发火,自觉火气上来,哪怕喊几嗓子,人也舒展,甚至发展到与人吵架,事后又觉得很唐突(平常为人很温顺、和蔼人食纳不馨,大便偏干,口苦微渴,脉细弦,舌黄薄腻。拟从疏肝理气,清胆和胃求治,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味:柴胡 10g,黄芩 10g,法半夏10g,枳壳 10g,陈皮 10g,茯苓 15g,太子参 15g,竹茹 15g,炙甘草 5g,生龙、牡各15g,浮小麦 30g,郁金 10g。嘱服 7 剂,每日

16、1 剂,水煎分 2 次服。二诊,5 月 11 日。服前方后,“病者自觉精神特好,睡眠安宁,原来的辗转反侧、烦躁不安明显好转,工作、生活的条理性已自觉顺当,食欲增加,脉缓有力,舌白薄润。守原方加青皮 10g、谷芽 10g,嘱继服 7 剂,隔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服。三诊,5 月 30 日。病者自述诸症消失,适月经来潮,人亦安静。睡眠、食欲、二便均正常。脉缓和不弦不数,舌苔薄白润。嘱其停用汤剂,改用知柏地黄龙、杞菊地黄丸,每日早晚各服 1 次,以资巩固。按:失眠一症,临床亦颇多原因,病机不一,有气血不足,有心阴阳两虚,有心火亢旺,肾水不足,有肝胆气郁,脾胃不舒,有脾胃湿热等,故治疗宜辨证用药。用小

17、柴胡汤所治之失眠,应属肝胆气郁,肝脾不和。故可用小柴胡汤加味,使肝胆舒畅,脾胃调和,失眠自已。女性烦躁失眠,多梦易怒,在月经前后是属正常。但如发展到与人争吵,动辄滋事,应是肝郁化火,胆胃不和,必须用疏泄肝胆,调和脾胃之药调治。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是与病机合拍,以柔克刚之举。或问,症为胆火上逆,为何不用龙胆泻肝汤直折其火?陈瑞春教授认为,女性肝肾多不足,体质多娇,如用苦寒直折,反而泻虚就实,不为有益反而有害。故取小柴胡汤之攻补兼施,合温胆汤之清胆和胃,两方均为治病而不伤体,是和解剂,不是霸道药,对于身体单薄女性患者尤为合适。临床应用众多,均为有功,少有弊端。(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七)柴胡泻心

18、汤(八)柴胡陷胸汤治肝郁胃脘痛合小陷胸汤法黄 X X,男,35 岁,工人。1983 年 3 月 12 日就诊。病者胃俄部胀痛,经年不已。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自述一星期前,因嗜酒引起胃院胀痛,且痛及两胁,并觉胃中疼鲶烧灼,不能进食,食之则胀痞更甚,嗳气咽中热,口苦舌黄腻,脉弦实。拟小柴胡合小陷胸汤主治。处方;柴胡10g,黄芩 10g,法半夏 10g,川黄连 5g,瓜萎壳 15g,佛手 10g,白芍 10g ,枳壳 10g,炙甘草 5g。水煎温服,每日 1 剂。服 3 剂后,胃痛烧灼感消失,暧气平,能进食,大便通畅,舌苔仍黄腻,脉弦缓。嘱再进原方 10 剂,每隔日 1 剂。以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

19、,未复发病。按:胃病影响及肝,肝胃相连,其痛以胃脘及胁为著,故以疏肝理气的四逆散为主方,临床上因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又多见湿热中阻,故合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若肝郁气滞,胃痛波及两胁,加郁金、香附增强其疏肝行气之功。如此施治,近期疗效是满意的。附:柴胡陷胸汤治阳痿扬某,男,2 岁,已婚 半年前因家庭纠纷,而一直情志抑郁,精神不振,近 2、3 十月叉出现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曾在当地医院做前列腺检查、精液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此后一直被认为是肾虚遍服各种补肾壮阳药病情如故。后陈师接诊。认为患者虽然精神不振,表情沉默,失眠多梦,头昏头痛,似是虚证,但患者形体壮实,胸胁胀闷,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20、,善叹息,舌红苔白。脉弦有力,此乃气郁而非阳虚之证。处以小柴胡扬加减:柴胡 10 g,黄芩 1 0 g,法半夏 1 0 g,西党参 15 g,生龙骨 15 g,生牡砺 15 g,浮小麦 30 g,枳实 10 g。全瓜萎 3Og。 7 剂,精神好转,睡眠可,少梦,口微渴,大便通畅,阳痿好转,守上方加白芍 15 g、香附 10 g,再服 7 剂,诸症惧除,阳事恢复如常人。按:阳痿一证,众多医者以孙肾壮阳为主。酥师认为,青壮年阳痿者,其实证井不少见。此粪患者,年轻体壮,何虚之有?而反饵补剂,则犯“虚虚实实”之诫。以小柴胡汤开少阳之郁。畅达三焦。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九)柴

21、胡桂枝汤治虚人重感风寒合桂枝汤法何某,女,65 岁,1995 年 6 月 15 日初诊。恶寒身痛 10 余日,发热 7 天。患者素体弱多病,10余天前因旅途劳累,当风受凉,即发全身恶寒,肢体痠痛,数日后发热,最高时达 39 度,并见头痛,烦热,汗出热减而随之恶风不已,神差,纳减,口干时苦,便溏,舌苔白而满布,脉虚弦稍数寸弱。曾服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各 3 剂末效。此乃肝脾素虚,复感风寒而虚实俱重证,病势较急。治以托里解表,攻补并举。拟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红参、神曲、柴胡、半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各 10g,黄芩、炙甘草各 5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服 1 剂后,寒热始退,出汗

22、亦减。2 剂后,寒热身痛除,口中和而知饥欲食。3 剂尽,诸症尽除难大便不调,动则汗多而微恶风。嘱以玉屏风散冲剂善后而愈。王某某,女。62 岁遇休工人 患者体弱多病每于气候变化时则出现感冒症状近 1 月余,常感恶寒,时有低热,自服板蓝根冲剂螺旋霉素 2 天症状未见改善,且恶寒尤甚,体温可达 38 ,伴头昏头痛,午后尤甚,肢体酸楚,又自服扑热息痛 1 片,汗出。体温渐降,但数小时后体温继续上升至 38 左右wBc 121 0。L(N 72 ,L 27 ,E1 ) 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症见;发热,徽恶寒汗出不解,面色晦暗。周身酸楚,胸脘痞闷,恶心欲吐,徽咳少痰,不思饮食,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而弱

23、处以小柴胡扬加昧:柴胡 10 g,黄芩 1 0 g,法半夏 10 g,生姜 4 片,大枣 4 枚,桂枝 10 g,白芍 1 0 g党参 15 g,前胡 10 g,苏叶 10 g。服 1 剂后,体诅降至375;2 剂后体温正常,诸症巷除。唯有头痛而昏。原方去前胡、苏叶、桂枝、白芍,加白蒺藜 l0 B、川芎 6 g再服 5 剂而愈。按 患者体弱多病,过汗则耗伤卫气。因此。在用桂枝汤发表时,合用小柴胡汤。外达肌表内和脾胃以扶正达邪。陈师对体弱感冒者常用小柴胡汤加减,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取仲景柴胡桂枝各半汤之义。为此,陈师称道此方,可作为老年人的保健良方。(十)柴胡加葛根汤治伤风痹

24、痛加防风葛根法 叶 X X,女,76 岁,退休教师。1996 年 6 月 2 日就诊。病者半年前中风,经治后左半身不遂,恢复较好,能自主活动。近日因感风寒,头痛紧束,诸身疼痛,微咳痰不多,胸闷,恶风微发热,体温 375(腋表)。脉浮缓,舌薄而润。拟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0g,党参 15g,黄芩 10g,法半夏 10g,葛根 10g,防风 10g,独活 10g,炙甘草 5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嘱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服第 1 剂后,头部微汗,胸闷减轻,身暖温和,体温正常,不复恶寒,饮食增加,小便量多,两下肢浮肿退消。继服 2 剂,一切恢复如常。嘱其再服 3 剂,以求巩固疗效。

25、一星期后,病者又感冒,症状与上次相同,诸身困倦,不发热,头痛紧束,未察脉舌。嘱其以原方再服 3 剂。药后请症已罢,恢复如初,停药。按:外感风寒,病邪在表,正气抗邪,故恶寒发热,诸身疼痛,头痛紧束,或干呕、咳嗽等症,实为风寒之邪束表。可视其表邪之轻重,里证之多寡,如是表里同病,发表不宜,攻里亦不宜,惟有和解一法,小柴胡汤加减最为适宜。本案正是体虚招致外感,中风后活动较少,且年事已高,因日前风雨交加,气温骤降,感受风寒,故取小柴胡汤加味,使之攻中有补,发中有收,得果尔奏效。尤为巧妙的是,服汤后头额微汗出,小便多,浮肿消,正是伤寒论原文所说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对照病人

26、服药之后的效应,与原文所描写的机制,何其相似。难怪日人学者提倡把伤寒论与病人联系起来,用其指导临床实践,又在实践中得以印证的经验之谈,是十分正确的。(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十一)柴胡玉屏风(十二)柴胡二陈汤(十二)柴胡三子汤治胸腔积液(悬饮)加葶苈子/苏子/白芥子法吴某某男,53 岁,农民。近 2 周来,发热恶寒。时寒时热,咳嗽阵作。痰粘色白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口苦微渴,右胁肋不适。甚则疼痛。舌红、苔白滑,脉弦滑。化验;wBc 1O.11O/L(N 61% ,L 36% ),EsR 16mmh。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陈师处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l0 g。

27、太子参 15 g。生姜4 片,粉甘草 6 g,大枣 5 枚,葶苈子 l 0g,枳壳 10 g。瓜蒌壳 15 g。连服 10 剂,上述症状消失,再复查胸片,胸水已吸收。按:此悬饮咳嗽之证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津液停滞。痰热蕴结所致。治疗当以清解少阳之郁火为法。故陈修园说:“兼郁火、小柴清。”如此,受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陈师认为,时下市售治咳嗽药多为辛凉润肺之品,加之滥用西药抗生素,使邪遏于内。肺失宣透,而用小柴胡汤加减。透达外邪宣发肺气,调理脾胃,疗效甚佳。(十三)柴胡加龙牡汤治冠心病早搏加龙骨牡蛎法李 X X,女,58 岁,大学教授。1978 年 12 月 20 日就诊。病者已确诊为冠心

28、病。近因工作较忙,夜寐不宁,多梦烦惊,胸闷,心慌不安,频发早搏,每分钟 57 次不等,性情烦闷,郁郁不舒,以叹息为快,食纳不香,大便不畅。脉弦缓间歇频作,舌淡苔白薄。血压 13085mmHg。拟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0g,党参 15 g ,黄芩 10g,法半夏 10g,郁金10g,炙甘草 5g,生龙、牡各 159,灵磁石 15g,酸枣仁 15g,知母 10g。每日卫剂,分 2 次服。嘱服 7 剂。 二诊,12 月 30 日。服前方 7 剂后,诸症大减,精神明显好转,夜寐安静,心慌胸闷减轻,早搏减少,每分钟偶见 1次,脉缓较有力。饮食增进,二便正常,舌苔薄白润。拟守原方加丹参 15g,每日 1

29、 剂,水煎分 2 次服。次年春节后来访,告之服前方 20 余剂停药,心悸已完全消除,早搏平息,近期疗效满意。按:伤寒论柴胡加龙牡汤所治心悸怵惕在临床上与早搏最为相似,病机属肝魂不宁。冠心病如出现肝魂不宁,心悸不安,有烦惊。不寐、多梦等症,用小柴胡汤加龙牡,有较好的疗效。柴胡加龙牡汤方中有,此药有小毒。陈瑞春教授临床均以小柴胡汤加龙、牡,不用伤寒论原方中的铅丹而代之以磁石,疗效尚可。用本方治早搏,临床应用的机会甚多,且多能取得近期的满意疗效。究其原理,实为镇肝宁神,因肝魂不宁,波及心神,故早搏频作,胸烦郁闷,在冠心病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出现。对这种原因的早搏不能用活血化瘀法,只能用硫肝健脾,宁心安

30、神法。可以认为,柴胡加龙牡汤是肝魂不宁致冠。心病早搏的首选方之一,近期疗效是满意的。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十四)柴胡菖蒲郁金汤(十五)柴胡甘麦大枣汤更年期忧郁症合甘麦大枣汤万某某女,55 岁,教师。少寐多梦 3 年,伴头昏目眩,烦躁不安,欲哭欲死,神疲乏力,纳差无味,绝经 2 a,因无法坚持工作,提前退休,舌苔薄自,脉细数。曾服中西药罔效而来诊。 辨证属肝气郁结,心气耗伤,心失所养,心神惑乱 治拟疏肝解郁,滋阴养心。治拟柴胡龙牡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0 g,党参 15 g,炙甘草 5 g,生龙牡各15 g,浮小麦 30 g,大枣 3 枚,郁金 10

31、g,合欢皮 15 g,炒答麦芽各 10 g,5 剂,日 1 剂水煎服。二诊:自觉症状见缓,情绪略平,守方加知母 10 g、酸枣仁 15 g、茯苓 15 g,川芎 3 g。7 剂。三诊:诸症若失,精神好转,继服 7 剂。后以上方出入调治月余,病情缓解,夜能安眠,纳食增加,判若两人。(十六)柴胡酸枣仁汤(十七)柴胡百合地黄汤治更年期综合征合百合地黄汤法汪 X X,女,49 岁,财会。1994 年 9 月 10 日就诊。病者 3 年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经常烦躁郁闷,性情急躁易怒,找人吵架,失眠多梦,经前乳房胀痛,食纳少,大便结,每个月从经后一星期左右开始,表现心情急躁,多言易怒,夜寐不宁。经多方治疗

32、,病情未能稳定,反复不已。就诊时以夜寐不宁、烦躁、大便闭结、口燥咽干为主症。脉细弦,舌红薄黄苔。拟用小柴胡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加味:柴胡 10g,法半夏 10g,黄芩 10g,太子参15g,生地 15g,百合 20g,知母 10g,茯苓 15g,川芎 5g,酸枣仁 15g,生龙、牡各 15g,郁金 10g,浮小麦 30g,炙甘草 5g。每日 1 剂,水煎服。嘱服 7 剂。二诊,9 月 20 日。病者服上方后,自觉精神镇定,不烦不躁,心情舒畅,笑谈自若,夜寐安静,工作条理清晰,饮食正常,二便无异,脉缓和,舌淡润。嘱继进前方加青皮 10g、谷芽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三诊,

33、10 月 6 日。病者服上药 10 剂,自觉症状消失,性情开朗,正常上班,月经来潮情绪波动不大,脉缓舌净,遂停汤药,以知柏地黄丸、二至九,配合服用巩固治疗。病者经上述治疗后,生活、工作均正常,以后反复多次,仍以上药服用,至 1998 年底,月经终止?病情始逐渐稳定而告痊愈。按: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常见症,因各人的素体不一出现的病症亦各异。更年期综合征,从病机看,既有肝肾阴虚,又有心火亢旺,既有脾胃不足,又有胆胃不和,所表现的症状,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郁闷、多疑,或为神经官能症,甚者亦可类精神分裂症。另一种常见病症是浮肿,有面目虚浮,有两下肢浮肿、精神疲惫、食少便溏等脾胃阳虚、肺气不足之症。用

34、小柴胡汤加味所治者,应属前者,以肝肾不足,胆胃不和为是。属于阴虚肝旺,胆胃不和者,治以小柴胡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疏其肝胆,调和其脾胃,缓解症状是理想的。临床用药不能过于寒凉,亦不能过于辛燥,补阴不可过于滋腻,在柴胡温胆汤的基础上,加滋阴养血宁神之品,能稳定病情取得疗效。治本病不宜过多地用镇静剂,应本着“火郁则发之”、“木郁则达之”的用药原则,选择柴胡、青皮、谷芽、酸枣仁、郁金之类疏导清泄,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切忌大剂辛热、攻伐之剂,与病无益,与体有害。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十八)柴胡天蚕汤(十九)柴胡四物汤治经期感冒发烧小柴胡汤加泽兰益母草法徐 XX 女, 4I 岁,医务工作者。19

35、89 年 4 月 25 日就诊。病者经行第 2 天,因淋雨涉水,当晚月经停止,遂感小腹坠胀,诸身不适,关节烦疼。次日,发热恶寒,微有汗出,体温 38soC,倦怠乏力,食纳量少,口苦微渴,大便不畅,小便短黄,人夜暮时体温 39oC,脉浮弦虚数,舌质偏红,苔薄白徽黄。察其病因月经感受风寒,且淋雨涉水,经水适断,继之发热。酿成血合空虚,风寒侵袭,故可诊断为:经期感冒,热人血室。拟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0g,黄芩 10g,党参 15g,法半夏 10g,郁金 10g,益母草 20g,香附 10g,泽兰 10g,葛根 15g,防风 10g,独活 10g,炙甘草 5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水煎服,

36、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二诊,4 月 27 日。服上药 2 日后,发热恶寒已退,微汗出,诸身轻爽,食纳增加,小腹痛减,月经复下,血色稍黯,血量偏少,体温正常,脉缓中稍弱,舌苔薄。拟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味:柴胡 10g,党参 15g,黄芩 10g,法半夏 10g,生熟、地各 15g,赤、白芍各10g,当归 10g,川芎 6g,益母草 15g,乌药 10g,炙甘草 5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服上药 5 剂后,一切正常,外感之症痊愈,月经亦干净,惟精神稍差,食纳未完全恢复。嘱其服归脾丸合香砂六君子丸,以助体力恢复,健运脾胃以善后。随访 4 个月,经期正

37、常,血量中等,食纳增加,体态丰满,未再用其他药物,已正常上班。按:伤寒论有经水适来,经水适断,谓“热人血室”,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明训。妇人经期前后罹患感冒,因其血舍空虚,不能峻汗攻邪,亦不宜补虚固表,惟有攻中有补、发中有收的小柴胡汤最相宜,所以论中出三条“热人血室”,确是于人有启迪。后人于小柴胡汤中加凉血药、加活血化瘀药这应视病而论,不能以“热人血室”四字,作为用活血化瘀的依据。妇人经期血舍空虚,容易招致外感,与常之人感冒,自是不同。本病例先有月经继患感冒,故以小柴胡汤原方,加祛风寒之防风、独活、葛根;因其受风寒侵袭,而月经相应停止,故加香附、泽兰、益母草通经活血,不用桃仁、红花的攻破,因月经只

38、停两天,用香附等因势利导,既不伤正,又能行血,故服药 2 剂后,月经复下,感冒亦减轻。第二方以柴胡合四物,养血之中,兼以和解二外之风寒可以透达,内之气血得以调养,病邪祛散,正气恢复,病告速愈。但仍予归脾丸配香砂六君子丸,是取调理脾胃,养血归牌以善后。 (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二 O)柴胡生化汤(二一)柴胡二至汤(二二)柴胡透疹汤(二三)柴胡丹栀汤(二四)柴胡青蒿汤(二五)柴胡消瘰汤治淋巴肿块加贝母僵蚕夏枯草猫爪草橘核类李某,男45 岁,1994 年 5 月 4 日初诊。患者发热 1 月余,右侧颈部及腋卞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肿和乒乓球太小包块,曾在某职工医院抗炎治疗 1 月余无效。胸部 X 线

39、摄片及其它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因惧怕穿刺检查而求诊于中医。诊见:午后发热(T38) 右颈部可触及 2 个蚕豆太小淋巴结肿,质中,光滑,边缘清楚,无明显压痛;右腋下可触及乒乓球大小包块,质中,光滑,边缘清楚稍有压痛,伴头昏,神软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 ,稍咳,略痰不爽 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陈老据证辨为邪阻少阳,枢机不利,水道不行,聚湿成痰。予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 黄芩、浙贝母、僵蚕各 10 g,生晒参、夏枯草 、猫爪草、葛根各 15 g,橘核 30 g(捣碎 水浸 30min 后再人药),甘草 5 g 太枣 3 枚 生姜 3片。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再诊时发热减轻(T;374 左右), 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续服 7 剂,体温恢复正常,颈部淋巴结及腋下包块已兑缩小,以此方出入治疗 3 月余,腋下包块及颈部淋巴结肿完全消失。按:圣济总录痰饮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胆与三焦经脉相连,邪入少阳,三焦为之阻滞,水道不利,聚湿成痰。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加猫瓜草、夏枯草、浙贝母、橘核等清热化疫散结而获良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