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385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假设条件 (1)货币工资 W 和价格 P 具有“刚性” -不能调整。 即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当产量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但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均不发生变化。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没有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 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 AS 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

2、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 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凯

3、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 1930 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编辑本段古典总供给曲线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总供及曲线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那么图 2 所给出的所谓古典总供给曲线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情形。 可以看出,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下面的假定: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就会提高。简单地说,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劳动市场的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护劳动力

4、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被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这也就是说,因为全部劳动力都得到了就业,即使价 总供给曲线格水平再上升,产量也无法增加,即国民收入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无法再增加了。故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直线。 从长期来看,经济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但在短期中,经济并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这种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种特例。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所依赖的假设,即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受到凯恩斯及其追随者们的指

5、责,但现在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这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于是,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下面用图 3 来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较严格的推导。 假定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分别为 P0 和 W0,相应地,均衡的实际工资为(W/P)f,按照“古典”经济理论的说法,此时均衡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 Nf。将 Nf 代入生产函数,在(a)图中就可得到产出量 Yf,这一产量正是前面所说的充分就业产量。由于产量度 Yf 对应于价格水平 P0 从而在(d)图中可以得到点 J(Yf,Pf)。 如果价格水平从 P0 下降到 P1,在货币工资可变

6、的假定下,货币工资将不能维持在原来的 W0 水平上,因为在货币工资为 W0 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工资提高。这将导致对劳动的过剩供给,而可变的货币工资因劳动的过剩供给将会下降。因为工人们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竞争。于是,在图 3 的(c)图中,货币工资曲线将从 W0 下降到W1。为了使得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货币工资的这种下降同价格水平的下降是成比例的。因此,以前存在的实际工资(W/P)f 得以维持不变。在这一实际工资的基础上,就业量仍等于 Nf,从而 Y 仍等于 Yf,在图 3 中的(d) 图,可得到点 K(Yf,P1) 。 类似地,如果价格水平从 P0 上升到 P2,则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就会从

7、 W0 上升到 W2,以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这时就业量仍为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 Nf,从而相应的产量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量Yf,于是在图 3 的(d)图中又得到点 R(Yf ,P2)。 总供给曲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考察低于 P1 和高于 P2 的其他所有价格水平的情况。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都会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确定时为止。因此,对任何价格水平,产量都是充分就业的产量。将图 3 中(d)图的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 Y f 上的垂线 LAS,这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以上两种特殊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在于所根据的假设不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

8、是,当存在失业时,工资变动不大或根本不能变(即工资具有刚性),从而失业会持续一段时期。古典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是,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可以适应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从而通过工资的调节可以使劳动市场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多见,所以,正常的总供给曲线介于这两种特例之间,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编辑本段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对于总供给,西方学者大都同意存在总供给曲线的说法,但是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都被认为是极端的情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 总供给曲线在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