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的进步靠法制还是靠道德来维护辩论稿二辩攻辩提问 “曾经有一位备受道德尊崇的人,杀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谴责的恶人,而大快人心,请对方辩友用你的道德观作如下判断: 1 杀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 (高尚)杀了人对方辩友还要认为他的道德高尚,请问你这是什么道德观? (一个杀人者此处强调道德的矛盾性) (不高尚)可是为什么又会大快人心呢?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 也就是对方辩友的道德观与大家是不统一的,那么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大家的? 2 从刚才对方辩友的回答不难看出,用道德标准连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难,我是否可以再问对方,用道德如何来处理这一事件。请明确回答! 3 仅仅受到道德谴责就够了吗?如果这
2、样,人们可以去做类似的事情了,比如杀人抢银行等等,而只要等着道德来谴责就可以了结了。这样的话,社会安定如何维持? 4 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人们,道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方辩友恰恰把道德无能为力而造成恶果的责任推卸给法律,对方辩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 三辩攻辩提问: “1. 对方辩友是否承认社会是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构成的? 2.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社会安定靠道德来维持,那究竟是靠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被统治阶级)对方辩友,你不觉得你的逻辑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怎能临驾于统治阶级之上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这样,两者的关系岂不是倒过来了?同时,不是和你的逻辑再次矛
3、盾?显然,维护社会安定这个角色不适合让矛盾的道德来担任。转3.(1) (统治阶级)转 3.(2) 3 (1)从刚才对方辩友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一点,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可以让被统治阶级接受认可,是这样的吗? (是的)对方辩友的记忆力显然并不好,我方一辩陈词中已经说了,统与被统两者的道德是根本对立,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让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观?如果可以,显然就不存在阶级了,可面对现实,被统治阶级会不断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请问道德对此能起什么作用?(不是)既然不是,那么被统治阶级或者敌对分子图谋造反,造成社会混乱,道德还能起维护作用吗? 3 (2)那好你想用统治阶级的道德去维护谁的社会安定?是统治
4、阶级呢,还是被统治阶级?请明确告诉我。 (被统治阶级)真是笑话,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社会是统治阶级的社会,他们会放弃己利去维护敌对阶级?转 3.(1) (统治阶级)那么对方辩友是否承认被统治阶级必将对社会安定造成破坏?(不承认转 4)(承认)那道德能起作用吗?(能)如何发挥作用?我想告诉对方辩友,面对阶级矛盾,道德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它又怎能起什么维护作用? 4经我方归纳,我国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不外乎:一、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二、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所说的道德合不合适解决这两大矛盾? 在一辩陈词中,我方已经明确指出,法律不但是调解人民内部矛盾
5、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制裁敌对分子的锐利武器,唯有它才能更好得维护社会安定,而道德却望尘莫及。 ” 攻辩小结:略 自由辩论论据: “1 法律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是保证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2 法律为那些凭借行政和道德手段所难以解决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提供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法,所以法律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 3 法律是道德、文化、教育建设的有力保障,道德的规范也要以法律为保障,法律是道德的权力支柱,要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 4 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与标志。 5 *通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
6、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对方辩友不知道吗? 6 法律不仅调整个人行为,而且具有调整全局性社会关系(如阶级关系)的功能,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建设社会安定最重要的、经常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法律较之道德必然起着主导作用! 7 在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道德价值体系对立、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社会历史阶段,法能不居于主导地位?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对法治的依赖和法制在道德建设中起的决定性作用! 9 法律对违法分子采取的是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教育手段,使犯罪分子在认罪服法的同时,深刻反省,洗心革面,悬崖勒马,弃旧图新。 10 法律具有的明确性、肯定性、普遍性特点,使全
7、社会成员通过法律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和保护什么,反对和禁止什么,从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11 建国以来,有一段时期正是因为忽略甚至否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和作用,以致未能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这样鲜活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方辩友还是未能吸取马?这令我深感遗憾! 12 在市场经济利益、欲望的驱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很容易发生脱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方辩友还要对道德情有独钟,不是太荒唐了吗?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话:“如果有 2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去冒险;有100的利润,就愿意去冒坐牢的危险;有 200的利润就愿意去冒杀头的危险。 ”中国也有
8、俗话说“财迷心窍” ,这种情形在利益分配主要市场化的今天也不例外,这是商品社会的异化带来的,这不是靠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改变的! 14 有调查显示当今人们道德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却存在高认识、低行动,高期望、低参与的状况,这足以说明道德这种理想化的东西太不实用了。 15 道德是“言义而不言利” 的,是一种极高的“ 圣人”标准,缺乏社会大多数人遵循的准则,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纯粹的道德标准,往往因缺乏权利的关怀而被多数人敬而远之,所以,它不可能成为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 16 在此我要奉劝对方辩友应该吸取民法精神,义利兼顾,从传统的道德主义泥淖(nao)中走出来。 17 在这里我要提醒对方
9、辩友注意:1法律的服务范围是社会秩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2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有利于约束人的行为。3. 道德对人的作用局限为对人的教化,而法律具有惩戒,保护,预防三大特征。 18 我们不否认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但是一幢高质量的楼房,人们会选择地基呢还是地基以上的漂亮楼层,有形和无形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呀! 如果这个问题让对方辩友更加糊涂,钻入牛角尖,那么我想再打一个比方。对于老鼠而言究竟是猫的画像来得有威慑力还是一只实实在在会抓老鼠的猫更具威胁?同样,无形而主观的道德和实实在在的法律哪个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更有压制力?这样的比较,我想对方辩友和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得相当清楚吧? 今年 1 月 11 日
10、,台州市发生一起市民哄抢 50 万现金大案。案发后,公安部门试图让哄抢者依靠自己的道德幡然悔悟,结果无人归还赃款,迫不得已,公安部门只能用法律手段强制进行侦破处罚,才追回 31.73 万元现金。对方辩友也看到了,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道德根本不起作用,更谈何维护社会安定,显然法律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有这样一则事例:南丹矿窟透水特大事故主要负责人莫壮龙涉嫌贪污被判入狱。之前莫父一直信任其儿,并叮嘱儿子切勿受贿。然而,当亲情、良知和道德尚且靠不住时,谁能疗救贪官?除了无情的制度,除了严刑重典,谁也不能阻止贪官前进的脚步 (当对方辩友说法律只是“亡羊补牢”时) 对方辩友一定要否认法律的预防作用,我也
11、只能随你说去,退一万步,法律至少能够做到“亡羊补牢”,而道德连“ 亡羊补牢 ”都无能为力呀! 2多少因贪污受贿而被法律严惩的贪官,他们为什么要去贪污呢?是因为利益的驱使,私欲的膨胀呀。因此,道德根本起不了预防作用,东窗事发之后道德还是不起作用,这时法律挺身而出,伏魔降妖。你看是道德重要还是法律重要? 3很多事实都能说明,道德观在利益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没有法律的严惩与威慑,道德只能形同虚设! 4谁要是在法律面前玩火,必将引火烧身,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最终落得应有下场。 5正因为道德的软弱使不少人有恃无恐,最终走向邪恶的深渊。 6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础,但是为什么要把道德法律化呢?这不正是因为法律比道德
12、重要呀! 7道德在判断善恶是非时,存在个人的差异性,可变性,模糊性,而且经常会产生两难的处境,更不用谈用道德来处理问题。 ” 总结陈词: “各位评审、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经过几个环节的激烈辩论,不知在座的各位都有哪些收获,或许大家包括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朋友都有不少感受吧。我也不否认今天的对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尽管我方辩友们通过了极大的努力,以足够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国情出发,以阶级社会和阶级矛盾的分析为依据,以对辩题的深刻剖析为生命,以对辩 题本意的确切理解为根本,以对法律与道德进行全面的综合比较为事实,以辩题涉及的范围为战场,以对方辩友的不足之处为突破,
13、我们做到了不厌其烦,耐心而细致,我们设身处地,友好而善意。我们曾几次把对方辩友从遥远的理想拉回到辩论的现实。我们无数次的要求对方辩友警戒,我们运用类比、举例、和设问,我们费尽心思,循循善诱,可是对方辩友并未领情,实在让我佩服。不领情倒也 正常,因为,双方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怎能相互强加给对方呢?就像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是根本对立的,是无法强加的,要是可以强加给对方,那么,今天的辩论会自动产生结果,根本就不用劳评委的驾了不是? 对方辩友也许一直期望站得高看得远,可是今天的比赛就像是一个跷跷板,它永远都遵循此起彼伏的规律,对方辩友却站错了地方,要知道虽然站得 高看得远,但是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升得越高,恰恰反映了其分量越轻。对方辩友在这场辩论赛中,正是以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了一个被错误理解的观点,实在有些可惜。对方辩友文采飞扬,才华出众,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他们刚才的论辩奉献的是一篇难得的“命题作文”,可是,万万没想到,到头来 这只是一篇离题之作,这让我再次深感遗憾!那么,对方辩友犯下的错能不能原谅呢?道德上也许不应 该指责,因为他们不是蓄意的,何况,对方辩友也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是,在相当于法律的比赛规则上他们是无法逃脱责任的,他们要为此承担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