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桥之美.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3280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之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之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桥之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桥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及美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美。2、认识桥的美学价值,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3、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并初步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4、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并能达到创造美的境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桥之美的独到发现及感悟。2、学会运用课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来欣赏艺术作品。3、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美学原则创造美。教学方法:1、品读法2、赏析法3、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1、 教材分析桥之美虽然是放在八年级的说明文单元,但我认为它的说明性文体特征不是很明显,只是略带说明性的小品文,它是作者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对

2、美的独特发现与感悟。作者认为桥美,是因为它在不同的环境中能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由此感悟到凡是起到中介(媒介)作用、过渡作用的东西,就是“桥之美” 。文章所揭示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美、变化美、和谐美不仅可以用来欣赏桥之美,更可用来龙去脉。2、 教学设想于是我对本文作如此设想:跳出第三单元文体教学的束缚,以作者对桥之美的发现为契机,理出一条“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主线,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以之为依托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 重难点的突破初二的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很大的难度,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不能纠缠于对课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的分析及对在不同环境下的桥各自起了什么

3、作用的分析,于是我在“理解美”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相对容易又紧扣内容的问题(详见教学过程) ,并抓住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链接到课堂外,引出对其他艺术作品美的欣赏及对生活中美的发现与创造。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美多媒体展示有关桥的图片,问:“你们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受?”生畅谈后,师:在一个画家眼中,桥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体验呢?我们一起到吴冠中的桥之美中去找一找吧。二、 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 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三、 自由美读课文,感受文章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要求边读边画:1、 画出文中写到的不同环境下的桥2、 画出文中桥美在什

4、么地方的句子。四、 品读课文,理解美学生以讨论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完成下列思考题:1、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下的桥?有乌镇苇丛中的石桥、细柳飘丝下的石桥、水天一色间的长桥、等等。2、 在作者眼中,桥有哪些方面的美?作者最爱桥的哪一种美?有诗境美,有绘画的形式美:对比美、变化美。还有自身结构的和谐美。最爱桥“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形式作用。 ”3、 课文中哪句话总结出了作者对桥之美的独特感悟?“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4、课文中写了许多不同环境下的桥,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五、

5、欣赏美小结课文内容: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桥有着自身的结构美,更重要的是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为一体,产生绘画的形式美,即对比美与变化美,由此作者还悟出了凡是起联系及构成作用的东西便具备“桥之美”的道理。请你说说下列图片中哪些东西具备了“桥之美” ,并说说你对图片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六、 创造美请运用文中所学的审美原则将图片中的居室布置成你喜欢的房间,比如为它选一幅窗帘、挂画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七: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让我们用灵动的眸子去发现生活的美,让用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更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去创造生活的美吧。八:作业1、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2、课文中有不少富有情味的句子,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