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古音为 dn,今音为sh)。食(s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
2、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u)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 (它的)才能和特长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一词多义1.之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的。马之
3、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才/ 执策而临之:代词,它,在本文中代2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2.能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 马鞭。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顺接。5.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6.虽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7.其安求其能
4、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千里马的。8.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9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3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古今异义是:古义: 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例:安求其能千里也?等 :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许。例:一食或尽粟一石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
5、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食:古义:通“饲” 喂今义:吃。例:食之不能尽其材。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例 : 执策而临之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例:故虽有名马:即使。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4(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 喂;“ 材 ” 通 “ 才 ”,才能。(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 相当于“ 吗 ”。(4)祗:通“只” ,只是。(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
6、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倒装句 1、马之千里者。 2、尽粟一石。 点拨: 1、2、均为定语后置,分别为“千里者之马” “尽一石粟”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点拨:状语后置, “于”相当于“在” , “于奴隶人之手祗辱”是状语(介词结构) 。 省略句 1、 策之不以其道。点拨:省略主语。 2、执策而临之。 点拨:省略主语。 判断句 其真不知马也。
7、 点拨:“也”表判断。5马说练习题答案一、填空(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_韩愈_,唐代著名文学家 ;字退之,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被后人誉为 “ “唐宋八大家” ”之首.。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托物寓意 的手法,食马者喻指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喻指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抨击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 之情,作者希望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8、故虽有名马:即使 祇(只是)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 通“现” 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策之不以(按照)其道(正确的方法):用鞭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执策而临之:面对 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
9、的本领来喂养它。(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6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四、原文填空。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面对不公平的待遇
10、,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7、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9、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0、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2、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13、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4、表明愚妄无知
11、,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16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7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8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9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0、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2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
12、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2、描绘千里马悲惨(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五 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 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2、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仰人翻 马革裹尸 马失前蹄 马首是瞻3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飞黄腾达。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4、用“/
13、”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选择正确的答案:(1)才美不外见 ( A )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8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B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
14、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三 、按六、1 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2、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3、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
15、用。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5、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9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6、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7、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
16、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8、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9、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3 分)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
17、”,容易误导消费者。 1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10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1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1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1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
18、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15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1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6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 ”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7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18本文结尾两句,
19、对全文有什么作用?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19 “ 策之不以其道 ”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千里马的特性。1220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21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22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23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马说强调
20、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132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25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伯乐方显槽间千里马; 无刘备岂有隆中决策人。
21、27、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上联:伯乐识良马;下联:明主觅贤才。1428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贤才无辜逢昏君。29 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人间难得九方皋。30 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
22、意作马说31 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32 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 “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15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33 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24 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5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
23、明。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1636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37 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38 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