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桦树茸 桦褐孔菌,一、什么是桦树茸,桦树茸,又叫桦褐孔菌,子实体呈瘤状,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无柄,直径25-40cm,皮壳状,暗褐色,菌肉木柱质 ,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真菌,是中国最具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之一。,桦树茸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桦树茸分布于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堪察加小岛)、中国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大概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桦树茸在零下50的地区仍然继续生存,是一种药、食均可的极耐寒的稀有野生真菌,是北温带、寒温带山地的宝
2、藏。,二、桦树茸的生境与分布,三、桦树茸的有效成分,桦树茸的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等超过215种成份。桦树茸能有效地针对荷尔蒙和免疫系统失调及对抗癌肿瘤的成长。其中所含的S.O.D.(超氧化物岐化酵素)的含量是灵芝的55倍, 巴西蘑菇的23倍, 桑黄的318倍, 猴头菇的25倍, 舞茸的31倍, 且水溶性多醣类 如1,3-1,6 -葡聚糖高达 55.6mg/g。,桦褐孔菌,巴西蘑菇,舞茸,猴头菇,桑黄,灵芝,四、桦树茸药用价值,桦树茸的主要成分对胃肠的抗癌及胃溃疡、抗艾滋病、糖尿病、增强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性等有特效。 1.抗癌作用。对多
3、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2.治疗糖尿病。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树茸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3.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4.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5.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树茸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6.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7.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
4、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茶茄茶桦褐孔菌健康茶,五、桦树茸药用功能实例,1858年俄罗斯医生就已描述用桦树茸治疗已经扩散的腮腺肿瘤的病例。 1862年圣彼德堡医生用桦树茸治疗一位下唇肿瘤,每日3次外敷茶笳,经几个月治疗溃疡肿块完全消失。 20世纪80年代在俄罗斯和日本的一些村庄的村民百岁老人比比皆是,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都有用桦树茸代替茶和咖啡日常饮用的习惯 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郭砚翠教授让部分糖尿病患者服用验证,桦树茸对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六、桦树茸的应用历史,桦树茸的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关文献记载,早在4600年前就
5、有记载古代亚洲坊间医生使用桦树茸用来保持人体的健康生命能量代谢平衡。神农氏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描述了桦树茸的作用。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的民间在桦树茸的使用上也具有很长的历史,远在12世纪俄罗斯人用桦树茸做与野生植物的煎汁治疗疾病。前苏联科学院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从1949年对,桦树茸的有效成分、治疗生理学、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苏联卫生部于1955年获批准桦树茸制剂的应用,七、栽培技术研究的价值,桦树茸的人工栽培技术也不成熟。而野生的桦树茸只有生长在活体的白桦树上1015年以上才可采摘使用,并且每2万棵白桦树上大约只有1棵上边生长桦树茸,因此桦树茸是十分昂贵的。,桦树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
6、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俄罗斯对桦树茸的研究较多,前苏联从50年代开始对桦树茸的药理及药用功效进行了分析。,八、本地区资源利用状况及开发前景,大兴安岭是我国仅存的一块净土,覆盖着广衰无垠的森林,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桦树茸主要分布在大龄纯桦树林中,野生资源较少。我区目前在开发和利用上未见报道。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品种驯化和栽培潜力很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大龄林的分布区域扩大, 必将为桦树茸生长提供优良的“土壤” 。目前,野生的桦揭孔菌价格为桑黄的78倍。扩大桦树茸的栽培,并进行桦树茸保健品和药品的开发,符合地区“北药开发”的政策。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国家天然林保护项目的实施后的林区
7、经济发展,是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的主要真菌之一。,参考文献,1、陈艳秋,张立秋. 桦褐孔菌菌丝生长条件的试验研究J食用菌, 2005,(05) 2、黄年来. 俄罗斯神秘的民间药用真菌桦褐孔菌J中国食用菌, 2002,(04). 3、潘学仁,池玉杰,吴庆禹. 药用多孔菌新记录种桦癌褐孔菌培养特性研究初报J中国食用菌, 1998,(04). 4、潘春丽, 查勇, 张鑫, 余晓斌. 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选J. 生物加工过程, 2008,(04):36-39 5、刘迎秋, 包海鹰. 桦褐孔菌Inonotusn obliquus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 中国食用菌, 2008,(04):34-39
8、6、梁丽雅, 张泽生, 杨海延.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应用现状J. 食品科技, 2008,(07):125-128,7、Golyshenkov P.P, Kudriashov N.S,Shvechkov N.V. Effectiveness of Chaga and neomycin in dyspepsia in calvesJ .Veterinatiia, 1977, (5) :91 . 8、Rasina L N. Effect of cryosubstance Chagi on deposition or isolation of 90 Sr and on the effect of
9、 prolonged external exposure to gamma-radiation .Radiats Biol Radioecol. 2002, 42(4) :399-403 . 9、Kukulyanskaya T A, Kurchenko N V and Kurchenko V P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lanins Produced by the Sterile Form of Inonotus obliquus(Chagi) in Natural and Cultivated Fungus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 2002, 38(1) :58-61 . 10、崔基成,崔永. 桦褐孔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