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62846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 博Email:,第一章 概论,管理会计的概念 广义:是指在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 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执行和责任考评等会计管理职能内容的范畴。,狭义:是指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整个企业及其内部各责任单位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再利用,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执行和责任绩效考评等职能的会计范畴。,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1.1 成本性态的概念 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与某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电视机厂电视机 医院住院人数 餐馆就餐人数,成本按性态分类

2、,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1.2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是指其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项目。但是,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是固定的,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费、运费、按销售量支付的销售佣金等),例1:电视机厂每生产一台电视机需要一个甲零件,甲 零件的单位成本为5元,零件总成本与电视机产量的关系见下表:,变动成本一般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例: 某公司外购一批甲零件,当采购量达到1020万 个之间,供应商给予10%的折扣;2050万个之间,供应商给以15%的折扣;50100万个之间,供应商给以20%的折扣。 甲零件的成本在

3、不同采购量下发生变动。在用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分析时,总是假设业务量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就叫做相关范围。,1.3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是指其成本总额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单位业务量分摊的固定成本则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机器设备折旧成本、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办公费用、照明费用等),例2:某电视机公司每月的机器设备折旧费为1 000 000元。每月折旧成本总额与电视机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固定成本总额虽然较大,但是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这就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原因。固定成本也是在一定得相关

4、范围内成立的。从较长时间看,固定成本是可变的。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需要购买新的机器设备,租赁或建设新的厂房,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等。这样就使得每月的固定成本增加。,1.4 成本总公式TCTotal CostFCFixed CostVCVariable CostVVolume TC=FC+VCV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例3:A公司每月固定成本为800 000元,单位产量变动成本为15元,计算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2.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2.1 混合成本的概念 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许多成本项目同时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而不能简单地将它们

5、归结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混合成本(Mixed Cost) 电费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基数,另一部分电费成本则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电费就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性质,因而属于混合成本。,2.2 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分解方 -账户分解法 -高低点法 -回归直线法,假设混合成本为Y,将Y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分解公式如下: Y=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A+BVy=a+bx,总成本函数模型,2.2.1 账户分解法 原理:成本分析人员根据成本项目的内容、性质以及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将每个成本项目确认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该方法基于成本分解

6、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和对企业成本项目的经验判断。 (P24 例2-4),2.2.2 高低点法以一定时期内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对应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之差,先求B再求A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混合成本公式: Y=A+BV y=a+bx y-混合成本(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得知)x-业务量(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得知) 求出b即可得到a,即,混合成本被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确定混合成本对应的业务量。第二,在业务量的数据中,确定最大业务量和 最小业务量;然后确定相对应的混合成本。第三,根据公式计算混合成本公式中的系数b。第四,将b代入混合成本分解公式计算系数a。第五

7、,将每个混合成本按上述方法进行分解。(P25 例2-5),例4: 设某企业2007年度的维修成本历史数据如下表所示。假定下一年1月份该企业预计产量为1300机器小时,则预计2008年1月份将发生的成本为多少?,解:最大业务量为1400,最小业务量为700,最大业务量对应的混合成本为930,最小业务量对应的混合成本为720。,若2008年1月份预计的产量为1300机器小时,则预计的维修成本为:y=510+0.31300=900(元),2.2.3 回归直线法在高低点法下,通过选择高低两点确定直线的系数,用该方法得到的理论混合成本与实际混合成本有差额。为了缩小差额,我们可以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计算。,

8、(P27 例2-6),y,yi,A (xi, yi ),B (xi, y ),混合成本 y,0 业务量x,回归直线法推倒过程,拟合最佳直线应满足以下条件: 方差 = yi(abx)2 为最小根据微积分原理,可知若函数有极值,其一阶导数为零对a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导数为零 即:(-2)yi(abx)=0 (1) 对b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导数为零 即:(-2)yi(abx)x =0 (2),回归直线法推倒过程,将上式整理后,得到最佳直线模型为 yi = na bxi (1) xiyi = axi bxi 2 (2),最佳直线模型也可以表示为: b = ( nxy -x y)/(nx2 - xx)

9、a = ( x2 y -x xy)/(nx2 - xx) = ( y /n )- b ( x /n ),回归直线法推倒过程,3. 变动成本法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财务会计中的成本计算法完全成本法 原理:企业的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而非制造成本将作为期间成本一次性地在利润表中开列。 由于完全成本法(Full Costing)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计入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所以,这种成本计算模式又称为“吸收成本法”(Absorbing Costing )。,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管理会计中的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法,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变动成本),

10、直接材料(变动成本),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期间成本),例5:某公司销售甲商品,200年生产量为20 000个,销售18 000个,产品销售单位价格为80元。当年公司发生的成本如下: 制造成本:直接材料 120 000 直接人工 400 000 制造费用 400 000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 100 000 固定制造费用 300 000 非制造成本:销售成本 80 000 其中:变动销售费用 20 000 固定销售费用 60 000 管理成本 其中:变动管理费用 40 000 固定管理费用 80 000,(1)在完全成本法下,20 000个产品的产品总成本为:产品总成本=直接材料

11、+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120 000+400 000+400 000=920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量=920 000/20 000=46(元/个)(2)在变动成本法下,20 000个产品的产品总成本为:产品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120 000+400 000+100 000=620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量=620 000/20 000=31(元/个),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沿用例5中的资料,编制两种成本法下的利润表(1)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销售收入 1 440 000(8018 000)减:销售产品成本 828 000(4618 0

12、00)销售毛利 612 000减:管理成本 120 000 销售成本 80 000利润 412 000,(2)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销售收入 1 440 000(8018 000)减:变动成本 其中:销售产品成本 558 000(3118 000) 变动管理成本 40 000 变动销售成本 20 000贡献毛利总额 822 000减:固定成本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 300 000 固定管理成本 80 000 固定销售费用 60 000利润 382 000,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贡献毛利提供产品盈利能力信息(2)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对企业进行规划(3)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有助于进行生产计 划与生产预测(4)利用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可以使企业重视产 品销售,防止盲目扩大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