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甲申三百年祭.docx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5627073
  • 上传时间:2019-03-10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27.2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甲申三百年祭.docx
    资源描述:

    1、1甲申三百年祭 教案一、导入:(齐读)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翻译当年达官贵人居住的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作者目的:通过凭吊东晋古迹,提醒世人应该以史为鉴。由此,我们知道论史是为了鉴今,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评价历史人物功过得失,为现实提供借鉴的文章 甲申三百年祭 二、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2、认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从中认识应吸取的历史教训。3、学习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科学地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人物。三、 背景介绍1644 年农历 3 月 19

    2、日,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王朝覆灭。但随后的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存在了 40 天,李自成功败垂成,留下千古遗恨,令后人每每痛心疾首。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 300 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 ,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四、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的前三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全文的第一句,等于是解题,告诉我们,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字,纪念明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李自成起义胜利、失败三百年。 )(1 ) “甲申”是什么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公元 1644 年是“甲申”年。(2 )本文写于什么时间:1944 年 3 月(3

    3、 )文题甲申三百年祭 的“祭”是什么意思?纪念。标题用“祭”显得庄重严肃,包含了敬重和追怀之情。(4 )作者要“祭”的是什么?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一是在这一年里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二是由于农民起义军的种种错误,换来了异族的入主。(起义胜利需要纪念,起义失败更值得纪念。他们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导致起义失败?)2五、合作探究(3 分钟)1、研读文章 812 节:关于犯错,作者重点谈到三个人。在文中找出领袖李自成、丞相牛金星、将军刘宗敏三人具体犯了哪些错误?具体导致了什么结果?(单排向后转,小组讨论,汇总答案)丞相牛金星:失去人心将军刘宗敏:直接导致吴

    4、三桂反叛(蜕化)纷纷然,昏昏然,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敌是轻举妄动,全不在意;对己是任意放纵,毫无戒律。领袖李自成:缺少政治眼光和军事眼光,对部下失与监管,不闻不问,拒绝李氏兄弟建议,导致分崩离析毛主席说:当领导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李自成选用人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德才兼备。 (失慎)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六、重点赏读段 13,探究悲剧意义(由于这么多的错误,起义必定失败。导致了这一场大悲剧。历史确实值得我们警醒。所以作者说“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但是作者又说“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

    5、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李岩何许人?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忠贞护主、清醒有远见、雄武有大略(起义失败,为什么李岩的 “悲剧意义尤其深刻”?)1、如果说李自成因没有预见到失败而酿成悲剧的话,那么李岩则早就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一切,并且竭力想防患于未然,但是他却无力杜绝它的发生,致使有志不得明主,有才不得施展,有法不得贯彻,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不得不空怀伟大抱负而含恨死去,因此,他的“悲剧意义”更加深刻。2、不被重用。四个假设句(学生齐读)也就是说,假使李自成重用李岩,也就不会出现这一悲剧。个人悲剧可以避免,种族悲剧 汉族被外族入侵奴役的悲剧也可以避免。由此可见李岩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重要性!3、

    6、 被同僚陷害,被毫无道理的杀害。4、 个人的悲剧扩大为民族的悲剧 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结局怎样? 14 段“屠戮功臣”是“改朝换代的公例” ,但是李岩“实在是杀的没有道理 ”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人被毫无道理的杀害,是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损失?是不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这样来看“悲剧意义”是不是“尤其深刻”?造成李岩悲剧的人是谁?3李自成 导致李岩的悲剧,自己的悲剧,国家民族的悲剧。七、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历史上的人物,忠贞有远见但不被重用,甚至被杀害的有哪些?(爱国诗人)屈原、 (民族英雄)岳飞、 (军事天才)韩信、 (爱国词人)辛弃疾、吉鸿昌(抗日烈士)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7、替。 ”历史值得我们沉思。七、 “论古”是为了“鉴今” ,使今人不再重蹈前人覆辙才是最重要的,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谈谈这篇文章在当时的写作意义 ?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毛主席的高度关注,他认为,这文章太及时,太中肯,应该好好学习。 1944 年 3 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已经指日可待,面临即将胜利的现实,分析李自成成败的历史教训,其借鉴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70 年多前的甲申年,即 1944 年 3 月 19 日, 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迅即引起广泛的关注。时在延安的毛泽东读到该文,非常赞赏,先后两次号召全党学习并把它作为延安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突出强调了戒骄与防腐。八、拓展

    8、延伸:此文章在当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 7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100 字左右) 在 70 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努力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们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与考验的今天,重温甲申三百年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仍然“有大益于中国人民” 。以民为本、党风廉政建设、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发展经济、贤才关系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在毛泽东倡读甲申三百年祭 后第五年, 即 1949 年 3 月 , 当全国解放已成定局, 中央机关要搬迁到北平的时刻, 有一天毛泽东问卫士李银桥: “要进城了, 你准备得怎么样啊! ” 李银桥满有把握地回答: “东西都准备好了, 随时可以行动。 ” 毛泽东用手指了指李银桥的太阳穴, 李银桥不解其意。 毛泽东说:“小心, 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不要当李自成。 ” 2 月 23 日, 是中共中央机关进北平的日子, 毛泽东临上车前, 向周恩来、 刘少奇、 朱德、 任弼时等领导同志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 ” 周恩来笑着说: “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 毛泽东的话掷地有声。 在进京的路上, 毛泽东又想起了甲申三百年祭 , 不禁感叹: “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 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甲申三百年祭.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6270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